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及影响
黑龙江金代考古论述

黑龙江金代考古论述摘要:黑龙江流域是女真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辽金考古中占据了颇为重要的区域位置。
长期以来,金代考古作为黑龙江区域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
通过对黑龙江区域金代考古研究现状作一宏观的回顾与总结,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地区金代考古工作与研究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考古学;黑龙江流域;金代女真文化长期以来的考古学实践亦证明,黑龙江地区分布有大量而厚重的金代文化遗存,故金代考古在黑龙江考古学研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试对黑龙江区域金代重要的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作一回顾与总结,以期推进本地区金代考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一、城址1.早期都城———上京会宁府城址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于其故地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畔建国定都,史称大金国,年号“收国”,都城上京会宁府。
上京城: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南2公里,东临阿什河,俗称“白城”。
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至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于中都燕京,金朝以上京为都城,前后经历四帝,共38年。
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两城及皇城组成。
南城略大于北城,两城均为长方形,平面上一纵一横相互衔接,连为一体,两城外围周长约为11公里。
城墙夯土版筑,存高约3~5米,墙基宽7~10米。
外垣平均每隔70~120米筑一马面。
在全城5个城角上各构筑角楼一处。
城门9处,其中7处带有瓮城。
城外及两城间的腰垣南侧,均有护城壕。
皇城建于南城内偏西处,南北长645米,东西宽500米。
自南向北有五重宫殿基址整齐地排列在皇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东西两侧还有回廊基址,殿基平面呈“工”字形。
皇城南门两侧有两个高约7米的土阜,对峙而立,称为阙。
两个大土阜间又有两个小土阜,各高约3米。
大、小土阜间是皇城南门的3条通道,中为正门(午门),两侧为左右阙门。
2.中小城址都城之外,金朝统辖政区城址的建制,可分为路府城、州城和县城,有些是重要的军政合一的重镇。
据调查,黑龙江省境内有金代城址约300处,包括了府、州、县、镇及驿站等不同等级的建制。
哈尔滨历史与文化

• 如今,在历经近百年的沧桑后,哈尔滨老城区道外旧时的
•
•
富商宅邸多已成为数十户百姓共同居住的杂院或是挪作他 用。中华巴洛克式建筑虽然基本保持原样,但由于年久失 修,砖木结构的外墙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 有的墙体已经出现断裂和局部塌陷。 面对这群坐落在城市一隅的历史看客,哈尔滨市政府决定 尽可能地保护修整,试图还原它们过去的面貌。2007年, 哈尔滨市将“中华巴洛克街区”保护更新列为重点工程项 目,开始对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地区进行修复。在建筑区域 腾迁工作结束后,工程将以“修旧如初”为目标,修缮建 筑,并对街区环境进行改造。 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丰 富的历史遗存,虽然它与我国著名的历史古都在人文景观、 历史价值方面无法相比。然而特定的地理条件、历史条件, 使这个近代形成的城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形成了中原 文化和金源文化,本土文化和西洋文化交融重叠的哈尔滨 特有的文化特色,集中地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兼容性。
哈尔滨经济的再次复苏
• 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影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
府迫于统治危机,决定开禁,大量的移民来招垦,社会经济 再次复苏,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多,1862年设立了呼兰府,这 是哈尔滨社会经济发展的写照,也是哈尔滨政治地位提升的 重要标志。 在经济上随着关内移民的涌入,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 产工具,极大的促进了哈尔滨生产力的提高,城镇随之兴盛 起来,展现出一片繁荣的农业景象。
• 古城的出现使原有的少数民族的开放空间变成了堡垒空间,形成
了以防御为目的的城市空间形态。公元1153年金朝最高统治者海 陵王为了加强对中原控制,决定迁都燕京,但是为了打消女贞部 落不愿离开上京的想法,尽毁宫殿,变为耕地。从此哈尔滨地区 发展开始走低。 • 1234年,元朝灭金,随着蒙古人东迁,哈尔滨的女真族继续南迁, 导致哈尔滨人锐减,元明朝哈尔滨变成了严寒不毛之地,经济再 度走低 • 清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定都北京,这次举国搬迁,使 原本人烟稀少的哈尔滨更是雪上加霜,受到重创,这次大搬迁习 惯上称为“从龙入关”,野无农夫,路无商贾,土旷人稀,生计 凋敝。哈尔滨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因政而兴,因政而衰。
金国兴亡史

金朝金,或称大金、金国、金朝,是位于今日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旻(原名完颜阿骨打),国号金,建于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
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9位帝王。
金国是当时中国华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政权,其全盛时代的统治范围为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流域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
在11世纪,在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土地上生活着一个以渔猎、畜牧为生的民族从黑水靺鞨遗留下来的通古斯族群的女真族,并在11世纪向契丹人(见辽)称臣。
辽代中后期,以完颜部为代表的女真族逐渐崛起,势力日益强大,奋起反抗并推翻辽王朝的残酷统治。
后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在1115年统一了女真族各个部落,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攻打下了辽国的北方首都上京。
然后入侵并占领了汉人宋朝的大部分土地,并建立了齐,楚等傀儡政权。
稍后,建立按照汉人的习惯建立叫做金的国家,建立了大金政权。
他创立的金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三个浓墨重彩的痕迹:灭辽、灭北宋、使北京第一次成为国都。
国号释义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位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念作“安出虎”。
另据《辽史》记载,由于女真长期受制于契丹,故完颜阿骨打立国时,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的意思,以其镔铁虽坚终亦变坏,而金不变不坏,取“金”为国号,以示压倒过“辽”。
简介女真族勃兴于今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长白山地区,唐朝时称黑水靺鞨,生活在黑龙江一带,以渔猎为生。
辽朝统治者长期向女真人索要珍珠和狩猎用的“海东青”(一种猛禽),鱼肉女真百姓,终于导致女真族叛乱。
1115年1月28日,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金国建国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
五京一下,辽朝随即灭亡。
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的建立与灭亡

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的建立与灭亡本文导读: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
于翌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都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并于1125年灭辽朝,两年后再灭北宋。
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
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金朝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由盛转衰。
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女真贵族大肆占领华北田地,使得双方的冲突加剧,汉族纷纷揭竿而起。
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金朝是由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建立,他以渔猎为生。
唐朝时称为靺鞨,五代时有完颜部等部落,臣属于渤海国。
辽朝攻灭渤海国后,收编南方的女真族,称为熟女真,北方则是生女真。
辽朝晚期朝政混乱,天祚帝昏庸无能,辽廷不停的索求贡品,并且鱼肉女真百姓。
1112年天祚帝赴长春州与女真各族的酋长聚会时对完颜旻等酋长肆行侮辱,使完颜阿骨打决意反抗辽廷。
在女真30多个部落中,完颜部最为强大,完颜部逐步地统一了女真各部。
公元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流水(今拉林河),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战争。
随后女真军队在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中击败辽军。
次年一月阿骨打在“皇帝寨”(即后来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之白城)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是为金太祖。
辽帝天祚帝至此才重视此事,并且下令亲征,但是辽军被女真军击败,同时辽朝国内发生耶律章奴与高永昌的叛乱。
金太祖建国后以辽五京为目标兵分两路展开金灭辽之战。
1116年五月东路军占领东京辽阳府,1120年西路军攻陷上京临潢府,辽朝失去一半的土地。
战事期间北宋陆续派使者马政、赵良嗣与金朝定下海上之盟,联合攻打辽朝。
1122年东路军攻下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亡沙漠。
同时西路军也攻下西京大同府,耶律大石等拥立耶律淳于南京析津府,即北辽。
金代猛安谋克在黑龙江地区的主要分布

上 京 路 猛 安 熟 伽 泊猛 安 ②
、
、
。
张 博 泉等 著 《 金 史论 稿 》 中又增 补 了 上 京 率 河 胡刺 温 猛 安 按
、 、 。
、
出 虎猛 安 易 懒 若窟 巾谋 克 纳 磷 谋 克 纳邻 河 猛 安 亲 管 谋克 ③
其 中按 出 虎猛 安 三上 次
,
。
,
男先 生 认 为是 随海 陇 王从 上 京 迁 至 南 京 ④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哥 扎宋 哥 屯 谋
,
小 岛 名。
。
,
做 为 岛名 可 备 一 说 但 并 非 一 定 在 牡丹 江 中 出 土地 点有 时
,
并 不 能反 映 出 土 文物 的行 政 归属 宋 哥 屯猛安 当为 上京 会 宁府 所 属 系宋 哥 屯 之下 的 宋哥 屯 谋克 也应 在 上 京 附 近 中)
,
。
,
。
金 代 黑 龙 江 地 区 属 上 京路 辖 区 上京 路 当是 金 朝 设 置 的 五 京
, ,
。
“
” “
十九 路 中辖 境 范 围
、 、
”
最 广 的一 个 机 构 上 京 路 下 设 四 路 除 易懒路 外 其 它 三路 即蒲 与路 胡 里 改路 恤 品 路 其 大 部 分 分 布在 黑 龙 江省 境 内 应 指 出 的是 上 京 路 所管 辖 的 四 路 与 金朝 直 属 的 十九 路 级 别 不 同 仅 同于金 朝 地方 节 度州 一 级 的 建 置 这 种 路下 又 设 路 的 建 置 主要 设在 金朝 边 疆地
, , ,
。
,
可 见 金 代 猛 安 变迁 之后 其 名 称
金朝简史金朝简史金朝简史

金朝简史
10 位皇帝
1、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2、金太宗完颜晟 3、金熙宗完颜亶
4、海陵炀王完颜亮
5、金世宗完颜雍
6、金章宗完颜璟 7、卫绍王完颜永济
4
8、金宣宗完颜珣 9、金哀宗完颜守绪 10、金昭宗完颜承麟
一、太祖、太宗时期的崛起
金朝简史
女真的祖先来源于黑水靺鞨,地理位置在今黑龙江地区,臣 属于辽国。辽国在道宗、天祚帝时期日益没落,完颜阿骨打 统一女真各部,于1115年在会宁建国,国号为大金,金国迅 速崛起,1125年灭辽,1127年消灭北宋,从建国至消灭南北 两大帝国仅仅用了12年时间。
政治上废除勃极烈制度,行辽 、宋汉官制度,设立三师、三 省,完颜宗磐、完颜宗干和完 颜宗翰三人共同总管政府机构 ,建立了以尚书省为核心的三 省制,基本实现了汉化。
军事上,迫使南宋称臣求和 ,绍兴和议宋金二十年无战 事。金熙宗废黜了傀儡政权 伪齐,直接统辖,大批女真 人南迁进入中原地区,金朝 皇帝以中原之主自居。
太祖、太宗时期是金朝的扩张阶段,金朝凭借武力拓展疆土, 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各种制度都具有鲜明的奴隶制色彩。
• 政治方面,推行勃极烈制度,勃极烈四人成为皇帝之下的国家权力机构, 谙班勃极烈成为储君。金朝初年,遵循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阿骨打去 世后四弟吴乞买即位,为太宗。太宗即位后,立弟弟完颜杲为谙班勃极 烈,成为新的接班人。
海陵王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暴君,杀人无数,淫乱不堪,但是他极力提倡汉化 。屠杀宗室,金朝君主权力进一步集中;海陵时期,金朝国都从东北的上京迁至燕京 ,北京地区第一次成为中国的首都,海陵拆坏上京,逼迫女真贵族大量南迁,给与女 真人大量土地,鼓励其农耕,推动了金朝汉化的进程。
三、世昌盛世:完全汉化的金王朝
金上京的兴与衰

金上京的兴与衰作者:周喜峰来源:《奋斗》2019年第05期金上京会宁府,即今天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2公里处,是金太祖阿骨打建国时的都城,金初称为“内地”。
从金朝建立到海陵王南迁,历经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四帝三十八年,这段时间,是金上京最为辉煌的历史时期。
作为金朝的国都,金上京是我国中世纪最北部的都城大邑,是金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是12世纪中叶东北亚地区最辉煌的都城之一,史学家称金上京为大金肇兴地,塞北第一都。
金上京在太祖阿骨打建国时草创,当时尚无城郭,只是以木为栅,以栅围之,称其为“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等。
金太宗时期开始大规模动工兴建上京城。
天会二年(1124年),金太宗任命卢彦伦修筑会宁府。
卢彦伦是辽国汉人,曾仕于辽,对辽代都城建筑颇有研究。
于是卢彦伦对金上京会宁府的城市布局及最早的皇城宫殿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并负责营建。
金太宗时期主要营建的是上京会宁府城内的宫廷建筑,包括翠微宫、乾元殿、明德宫、庆元宫和听政楼等建筑。
天会三年(1125年),宋使许亢宗于正月受命出使金国时,正逢金国兴修会宁府。
他在《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里有如下描述:“日役数千人兴筑,已架屋数千百间,未就,规模亦甚伟也。
”可见金国对皇宫建筑的重视,以及这次修筑规模的庞大。
金太宗时期的宫殿建筑充分吸取了宋、辽宫殿设计与建筑的精华,使金上京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独具风格与特色的杰作。
金上京历史博物馆。
(图片由中共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宣传部提供)金熙宗合刺即位之后,仿中原制度进行改革,模仿北宋都城汴京和辽朝中都(今内蒙古宁城县大名城)形制,对金上京进行大规模扩建。
此时金国强大,政治清明,物资充盈,南宋、高丽、西夏等国经常遣使朝贺,四方臣服。
同时,女真在亡辽灭北宋时,掠夺无数金银珠宝和能工巧匠,为金会宁府的修建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
天眷元年(1138年)四月,金熙宗开始对金上京会宁府进行扩建,这次修建持续了一年零五个月,修建的宫室主要有朝殿、寝殿、书殿三座宫殿。
哈尔滨改革开放30年巨变

哈尔滨改革开放30年巨变姓名:系院:专业:哈尔滨,号称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省辖市中管辖面积最大、管辖总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仅次于成都)。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哈尔滨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欧式建筑遍布市区。
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
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
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建都。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新时期,哈尔滨也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主题是发展。
我们哈尔滨最大的成就是加速发展,加速发展我可以举一组数字,向新浪网友的朋友们介绍一下哈尔滨的巨变。
首先是我们的经济综合实力,也就是社会财富总量,显著的增强。
1978年的时候我们哈尔滨历经了32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那个时候的经济总量是39亿。
到去年,我们的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436亿,是1978年的61倍;地方财政收入1978年我们哈尔滨是7.8亿,去年达到了224个亿,预计今年我们会保持20%以上的增长,那么去年就已经是1978年的32倍。
第二组数字就是我们的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如果说改革开放与国家与人民共同的理想是什么,我理解这四个字:国富民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及影响摘要:按照原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关于《挖掘金源文化,提升哈尔滨城市知名度》一文的批示,我们加强对金源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就一些专题设立科研项目,本文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金上京是女真族建立的大金王朝的第一个国都,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
本文从金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金上京的形成与发展,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关键词:金源文化;哈尔滨;金上京公元12世纪初,一个古朴、粗犷、尚勇、睿智的民族——女真族,在松辽平原的按出虎水畔崛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金朝,在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以下简称金上京)建立都城,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
金朝入主中原,占据了半边江山。
共经历10位帝王、120年。
金朝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金源文化,开创了哈尔滨城市的纪元史,并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哈尔滨。
一、金王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金朝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缔造中国历史北部疆域金朝疆土辽阔,其鼎盛时期的疆域:东北到日本海、黑龙江流域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西边接壤西夏,南边以秦岭到淮河一线与南宋交界。
特别是北部疆域方面,为中国版图北部疆域的确定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2.统一中华民族长城内外金朝以前,长城是中原政权防御北方民族的战略设施。
到了金朝,海陵王(1153年)迁都燕京,统治中心由长城之外移入长城之内,号令北疆和中原,第一次将国家政权横跨长城,将长城内外疆域连在一起,并取消了长城的这种防御功能,使长城变为一国之内的历史战争遗迹,这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创造了条件。
3.首开定都北京1115年,金朝定都于金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1153年金朝将都城迁到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这一举措是对发挥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的重要推动,真正地使北京成为一个朝代的都城,应该是从金朝开始的,以后元、明、清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继在此建都,使北京成了中华民族长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促进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和发展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政权起兵伐辽,在短短的12年的时间里,金政权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周边国家包括南宋、西夏、高丽在内,都向金朝称臣纳贡,成为附属国。
金代的历史是女真、契丹、汉族等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各民族的彼此融合,促进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金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25个重要王朝之一,它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金上京的形成与发展金上京是女真族建立的大金王朝的第一个国都,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
海陵王迁都后,这里虽然一度受到破坏,但作为上京路和会宁府的治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经济发展《金史》载:“取燕京路,尽徙六州氏族富强工技之民于内地。
”从太祖、太宗开始,将大批契丹人、汉人中能工巧匠、富裕之民迁往金源内地,移民总数达百万之多,仅上京地区已达30万人。
他们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契丹文化、生产技术带往上京和北疆,使农牧渔猎、商业运输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金朝统治者“轻徭赋,劝稼穑”、“诏免民户残欠租赋”等政策深得民心,并且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冶铁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使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大幅提高,史载上京地区“粮食一年足够五年之用”。
冶铁业、木器业、建筑业、制药业、制盐业、纺织业等各业兴旺,产品工艺精湛,其中蒸馏酒技术的出现开创了白酒酿造的先河。
街市店铺林立,绣饰牌匾相招,尤其是交换货物榷场的设立、交通驿站的四通八达,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发展,更刺激了经济的繁荣,金上京成为东北亚的经济中心。
2.文化兴荣金朝建国后首先创造了女真文字,但又不排弃汉、契丹文字和语言,并大量收罗人才、图书。
建皇家藏书馆,立孔庙、尊孔子,行科举,设国子监,民间普遍设立官学和私学,聘请汉族学者做老师。
文学作品极为繁盛,歌谣、舞蹈、散文、杂剧、诗词、书画风行于世。
民间《臻蓬蓬歌》的盛行,泼水而建的宫中冰灯的出现,逢宴必舞的贵族平民,以及各种花卉、鱼虫、人物、瑞兽为图案的铜镜,各种宗教的发展,都成为文化兴荣的例证。
铜座龙、双鱼铜镜、亚沟摩崖石刻像、大量石像生、寺碑遗存等更是生动地佐证了金上京的繁荣和辉煌。
3.城市繁华随着经济发展、文化兴盛、人口增加,白山黑水间耸立起大小300多座城市,其中以金上京为核心。
金上京城分为南城和北城,周长11公里,面积642万平方米,外垣城门五座,二城连接部城门一座。
金上京城由汉人上京知事卢彦伦仿宋、辽型制兴建,上京城内共有南北大街、东西大街各八条,街道整齐,纵横交错,功能分区,主次分明。
南城为皇城区和贵族居住区,其中皇城区面积32万平方米,建有二十多座气势恢宏的宫殿、书院、寺庙。
北城俗称买卖城,史载手工作坊、铁铺、金银店、制车店、酒楼、茶坊、勾栏(剧场)、瓦舍(娱乐场)随处可见。
商贾百市,车水马龙,一片兴盛。
政府衙门林立,外国使官朝拜,各地进京办事,一派繁华景象。
金熙宗时扩建金上京城,主要仿照北宋都城的规模建筑,城市布局与汴京(今开封)基本相同,规模宏伟,雄浑壮观。
现存金上京城址主要是金世宗大定年间修复后所留遗迹。
由毗连的南北二城和皇城组成,二城整个外围周长为11公里。
其规模是继渤海上京龙泉府后,建立在所谓荒漠遐域的一代通都大邑。
金上京在当时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三、金上京迁都后,金朝在哈尔滨的持续和影响海陵王于1153年迁都燕京(后改中都,今北京)。
1157年(金正隆二年)“罢上京留守司”,“削上京之号,止称会宁府”。
不久海陵王下令毁掉上京皇城宫室,使之夷平。
世宗即位后,1162年“命就上京庆元宫旧址建殿9间,仍其旧号,以时荐享”。
大定五年重建太祖庙,大定十三年“复以会宁府为上京”。
1181年复修宫殿,上京宫室基本恢复。
由于世宗对其祖宗发祥之地的重视,上京城遂进入复兴时期。
大定二十三年“以甓束其城”,二十四年五月,世宗东巡至上京会宁府。
金末,宣宗贞■初年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叛金自立,建立东夏国。
蒲鲜万奴于1215年(金贞■三年)率军攻掠上京城,1217年(金兴定元年)完颜太平同蒲鲜万奴勾结,焚烧上京宫室庙宇等建筑,上京城遭到严重破坏。
同年4月金朝决定“以权辽东路宣抚使蒲察五斤参知政事、行尚书省、元帅府于上京”。
1233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军擒获蒲鲜万奴,东夏亡,上京城亦当被蒙古军所占领。
蒙古军没有毁弃上京会宁府,而是使它成为通往奴儿干之地的驿站之一,对元代经营黑龙江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7年在上京故城内,出土八思巴文“管水达达民户达鲁花赤之印”1方,乃系至元十五年(1278年)十二月中书礼部造,证明上京故城是元初统治管理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广阔地区”水达达”民户的一个行政中心。
1925年上京故城内曾出土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七月)中书礼部造的八思巴文“镇宁州诸军奥鲁印”1方,可证明元末曾设镇宁州于此。
《元史》卷四十二记载,1351年(元顺帝至正十一年四月)“罢海西辽东道巡防捕盗所,立镇宁州”。
明代,金上京故城为海西东水陆城站之一。
清朝则为吉林将军属下的阿勒楚喀副都统和黑龙江将军管辖。
清代阿勒楚喀城,在金上京故城之北2公里,始建于1729年(清雍正七年)。
关于金上京故城所在地的考证与认定,当首推乾隆年间编纂的《满洲源流考》。
该书认为它应在拉林、阿勒楚喀之间,城址犹存,内有皇城等。
清末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准确考定,阿城白城即系金之上京会宁府故城。
金上京会宁府故城历年出土有大量珍贵文物,诸如铜镜、铜印、陶瓷器、铁器、金银器以及建筑材料等。
1981年1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哈尔滨能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因为金朝的遗存和遗迹在申报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金朝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只存在了120年,但是金朝以其富有活力的女真族文化为根脉,兼融契丹及中原汉文化为主体形成的金源文化,不仅对黑龙江流域文明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金上京区域为中心的金源文化遗存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屡获殊荣:在哈尔滨市就有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亚沟石刻2处金代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乐古城、五国城遗址、城子村遗址、松峰山道教遗址等19处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哈尔滨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象征,是哈尔滨的魅力所在。
同时,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宣传哈尔滨,提升哈尔滨的知名度,加强哈尔滨的软实力建设,发展哈尔滨旅游经济,以及促进哈尔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金代历史文化资源,提出如下建议:1.建议对哈尔滨地区的金代遗址及文物等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普查。
在哈尔滨,金代遗址、文物极为丰富,每年都有新的遗址或文物现世。
只有通过全面的普查,才能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处置办法,抢救和保护这些金代的历史文化遗存。
2.建议成立历史文化专家工作组。
由历史、考古、旅游、规划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作组,对金代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研究、分析和论证,为今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决策咨询。
3.建议加强金代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开发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大价值上的开发,保护与开发同等重要。
以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为例,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不应只是简单的土城墙和民居混杂在一起,丝毫体现不出它的价值,应该推进其复原和复建工作,让它以一个王朝皇都的本来面貌矗立在世人面前,它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也会成为哈尔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支撑点。
参考文献:[1]王禹浪,鲍海春.论金源文化与开发[g]//.金史研究论丛,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0.[2]洪仁怀.从昔日辉煌的金上京看今天哈尔滨的文化定位[g]//.金上京文史论丛:第2集,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3]郝庆云.论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模式[g]//.金上京文史论丛:第2集,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