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

合集下载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存在与 思维 (物质 与意识) 的关系 问题
思维决定存在
哲学 对立 基本 (唯心主义) 派别
两者是否有同 一性,即思维 能否正确认识 (反映)存在 的问题
承认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
(可知论)
对立
否认意识能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何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 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 本质上是对的。只是一种没有 科学依据的猜测,把哲学物质 为世界是物质的, 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把哲 (机械) 学意义上的原子,认 学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唯物主义 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哲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 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 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 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 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 元素。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 的一切活动都是极其运动的一种表现, 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体上 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唯物主义形态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心外无物”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高中政治《百舸争流的思想》高频考点汇总

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基础知识梳理】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典型例题讲解】[例1](2016年4月浙江高校选考,28)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D)A.彻底的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 D.可知论[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根据题中观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肯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属于可知论,D项正确。

彻底的或不彻底的不可知论,都否认了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可知论是否彻底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即正确认识现象又正确认识本质的问题,C排除。

[例2]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入轨后经5次变轨调相,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

这说明( B) A.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 D.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解析]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B项正确。

A、D项观点不符合题意;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C项错误。

关系型选择题解法方法1:求同法,找出概念及现象间的共同点,可以是本质、特点等。

方法2:排异法,找出概念及现象间的区别,可以是本质、特点等。

方法3:排孤法,设问如果要求回答概念或现象之间的关系,某些题肢若仅孤立地从某一概念或现象来谈,不涉及概念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则不选。

方法4:外延、内涵判断法,一般题干涉及的概念及理论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只有符合该内涵和外延的题肢才可以入选,否则就不选。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 使用。
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 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 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 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 的三种基本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态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
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B、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 观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 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 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 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 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发现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的关系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

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得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第二框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1)两大基本派别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辩证法正确地描绘了世界的真实状态,因而同唯物主义是一致的;形而上学歪曲地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因而同唯心主义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它们所直接回答的毕竟不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而是世界的状态问题,所以,辩证法不等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也不等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冲破了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了一次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18世纪法国革命是一次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战斗的唯物主义”,它的传播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达到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着它的局限性。第一,具有机械性。它企图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用力学规律解释包括生理、心理在内的各种现象。第二,具有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三,它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始终贯穿于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人类总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不得不思考和回答:人的精神世界和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问题。每一个具体的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并回答自己的主观精神和客观实际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普遍存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决定着人们实践、认识活动的起点和方向。
②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具有猜测性和朴素性,这是它的局限性。

第二课_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课_百舸争流的思想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 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 水里的苍条鱼说:“你看, 鱼是多么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 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 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 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 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 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 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 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把肖子良等一帮王公名 流驳得哑口无言.
形——物质存在的东西。 形神 神——意识思维的东西。 之辩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原则,强调世界是以 思维为其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和以广延为其属性 的独立物质实体的存在。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自然、人类 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 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 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得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2)方面,性,【例1】AB【例2AC1物质是本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3~4题。

??【例3】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例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BCD1(1))夸大(2)【例5?⑤?A2【例6?A?C?填空巩固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考点分课解读: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分课解读:第2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1 2
注重素质教育
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 能、品德等方面,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新教育模式
鼓励教育机构创新教育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 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强化实践教学
教育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动手能力,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考点梳理
01 考点一
百舸争流思想的起源和背 景
0302 考点三
百舸争流思想的影响和意

04 考点四
百舸争流思想在当代的应
用和价值
备考策略
策略一
系统学习,全面掌握
策略三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策略二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策略四
模拟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百舸争流思想在现实生活中
04
的应用
商业竞争中的运用
鼓励企业创新
百舸争流思想鼓励企业在市场竞 争中勇于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 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提升竞争力
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实 力,可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抢占市场份额。
促进产业升级
百舸争流思想推动企业不断升级 技术和生产方式,进而促进整个 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模拟题三
分析百舸争流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解析
百舸争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思想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主要影 响在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同时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意义在于强调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注重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得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例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例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第二框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3~4题。

【例3】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例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例5】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例6】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

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哲学派别一览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填空巩固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_____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_________________,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________,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_________的问题。

凡是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________,凡是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被称为_________。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和中首先遇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_________,先有_________后有_____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__,___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_________,不是_________决定_________,而是_________决定_________。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________________的哲学体系。

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3、“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

”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4、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民以食为天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存在即被感知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5、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纲领》、《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

据此回答6—7题6、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D、坚持群众路线7、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缘由可看出()A、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B、哲学都是在批判神学的宗教思想中产生的C、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D、哲学就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内容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9、列宁把唯心主义称作为“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③以唯心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就不能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南北朝时期范缜的《神灭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承认了物质和精神是相互决定的B.肯定了存在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C.肯定了物质是实体,是精神产生的基础,精神是物质实体的产物D.承认了物质依赖于意识11、有人认为“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你是如何认识的?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知识点整合CADDCC CADCA BCCBC答案:(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斗争而发展的,唯心主义哲学较它先前的唯物主义哲学来讲显然是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因此,唯心主义在其发展史上也有进步、正确的因素,不能绝对地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