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二单元写作课题第二单元写作第_____课时总第________课时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围绕中心,恰当选材,做到详略得当。
3、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和做人的关系。
目标达成情况教学重难点重点: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难点: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主要部分),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板书: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二、知识讲解陆游诗云:“天章云锦用在我,妙手剪裁非刀尺。
”说的是写诗作文剪裁的重要性。
所谓剪裁,就是根据写作的目的、表达的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
取舍,是第一步,决定哪些材料用,哪些材料不用。
有用的材料也不能不分主次轻重一古脑儿都写到文章里,有的要详写,有的要略写。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指出:“详略者,要审题之轻重为之,题理轻者宜略,重者宜详。
”也就是作者要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做到繁简结合、疏密相间、错落有致。
详写,又称“详笔”,是指那些与表达中心思想联系最紧密的地方,要写得详尽,用较多的笔墨和篇幅写充分、写清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专题长城教案新版苏教版

专题《长城》[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长城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当中的选文,增进学生对长城相关知识的了解。
3.阅读相关材料,培育学生钟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报效祖国的观念,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资料,有条件的上网查阅有关长城的信息。
[教学难点]:从材料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写一篇以长城为话题的文章。
[教学预备] :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教学假想]: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形象,了解长城文化内涵。
[教学时刻]: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歌曲《长城长》导入教师导语: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刻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连年,散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共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连年,纵横十万余里”。
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确实是活着界上也是并世无双的。
接下来就让咱们走进长城,去了解长城吧!二、研读选文一、二,讨论,探讨问题。
(一)、默读选文。
(二)、分发练习设计,完成学习。
1、说说下例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代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3)、现以明代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讲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归纳说明长城各部份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2)、城墙顶部;(3)、墙台和敌楼;(4)、烽火台;3、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军事功能。
4、选文(二)作者以为:(1)、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有效价值”,那个地址所说的“有效价值”是指什么?你以为今天它还有无有效价值?(2)、“花费了这么漫长的时刻,这么庞大的力量,造一个四合院式的,此刻看来令人惊异又觉有趣的长墙,只只是为了防御昔时仇敌的进犯,求得自己的平安。
”这句反映了作者如何的观点?从哪里能够看出?(3)、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秦始皇造长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4)、作者以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久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沉思,给你启发。
【最新精选】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作文教案 苏教版

第二单元感恩的心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这是我几天前刚学会的一首手语歌:《感恩的心》。
很美的音乐,很美的歌词,却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它深刻的内涵。
我回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网上下载这首歌,把它存在我的电脑里,一遍一遍地听,一遍一遍地教我的孩子做着手语。
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关于这首歌的由来。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
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
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
在她们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
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
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影子。
天,越来越黑。
雨,越下越大。
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
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
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
她以为妈妈太累了,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
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住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在攥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却发不出一点声音……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
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
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那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
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唱”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唱”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我给孩子讲完这个故事,发现她的小脸上已经挂满了泪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以展览会的形式,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交流演讲稿。
师生对照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学生检查自己是否达标
板
书
设
计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活动准备:制定计划---采访某人----了解背景
活动过程:听取报告---收集资料----访问人员---同学交流
活动小结:整理记录---专题汇报----写小通讯
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时
主备教师:
语文实践活动课《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授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引领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有关内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语文,综合地运用语文。
3、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参与意识、相互合作意识等,形成并获得个性的感受和体验,学会定向搜寻、查找、整理并陈述资料信息,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准确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会和大家分享成果。
4、生动表述:在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演讲稿的形式,生动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悟。
5、选出班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演讲会的主持人,并做好主持演讲的准备工作。
二问题导学:
1、阅读第一部分“导语”部分。请同学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爱国者形象,并谈谈这些形象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顾炎武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谁抛弃自己的国家,谁就会尝到流放的滋味。——拉丁谚语
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拜伦
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发。——莎士比亚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爱国情怀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前指导:结合文例 讲授方法》教案_0

怎样才能做到“该详即详”?
把省略的补完整,不具体的写具体。分别回答下列问题可
从哪儿取菜?怎么取?“烧不着”的火是怎样的?“这头”、“那头”具体指什么?出“洋相”的细节又是怎样的这些都得详写。
具体方法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尽量使过程具体化、细致化;运用修辞格增强生动性。
我先是取菜,又是找火柴,火又烧不着,顾了这头顾不到那头,出了不少洋相,但最后还是把饭菜煮熟。
由例文《游科普乐园》引出学生思考,再指导学生如何克服作文中该略却详的毛病,指出例文中详略不当的地方。
修改意见:出发前和结果要略写,游览的经过要详写。重点是写在科普乐园怎么玩的,有什么乐趣。可以重点写两个项目。
*注:请确保教学设计完整。
请大家齐读《背影》的详写片段,说一说详写了什么?
(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
怎样描写这个过程?
(动作描写)
请圈出描写父亲的9个动词: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其实一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的事,如父亲去月台那边买橘子。作者却用了9个连续的动词,有什么作用呢?
(写具体一点,显得生动形象)
很好,这样就把过程拉长了,如慢镜头一样展示。说一说最令你感动的哪一点?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写作时出现记流水账的情况,文章内容分不清主次,层次不清晰,中心不明确。
教学环境及相关资源
1.直录播教室。
2.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
3.学生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的看了个够,后来,目光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年级八学科语文执笔审核
课题第二单元复习课型新授章节1∕1备课
时间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的字词、成语、文学文化常识。
2.能理解、会默写重点的诗句。
3.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虚词、语句的翻译,内容的理解。
重点
难点
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虚词、语句的翻译,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1.下面的字词,你掌握了吗?试试看。
山ào() qī()qiào()
2.填充下面的词语并注意其意思。
⑴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⑵风烛残年: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3.下列作家作品,你都熟悉吗?
⑴都德:是国19世纪下半期著名的小说家。
⑵杜甫:字,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主义诗人。
其人被称
32545 7F21 缡34947 8883 袃32714 7FCA 翊33523 82F3 苳24146 5E52 幒b37541 92A5 銥iX31375 7A8F 窏21467 53DB 叛29951 74FF 瓿28249 6E59 湙26294 66B6 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爱国情怀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前指导:结合文例 讲授方法》教案_7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目标:1、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围绕中心,恰当选材,做到详略得当。
3、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做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难点: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引导——训练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流水账”作文为例引出学生对文章写作失败原因的讨论——详略不当。
本文恰似《流水账》。
详略不当,是目前学生作文的一大弊病。
比如记叙自己的经历,从呱呱坠地写到幼儿园、小学再到中学,各个时期平均用力;写一件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从头到尾,平铺直叙;记叙一个人物,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素材无取舍,无详无略。
那么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详略有什么关系,如何确定详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知识链接在双休日里,我睁开朦胧的眼睛,去洗了脸,刷了牙,突然感到家里冷清清的,我便叫了一声:妈,爸。
没人回应,我便走进他们的卧室,发现桌子上留了一张纸条:爸妈出去办点事,下午可能就回来了,桌子上有点钱,你中午买点吃的。
我顿时心里很高兴,想:哈哈,我能出去玩了。
但是后来想了想:,不能出去,如果爸妈回来找不到我怎么办?只好在家呆着了。
在家很闷,没事做,我环视了一下家了,好乱啊!我的心里不知又有了什么想法。
我走进我的“小天地”,决定先从这里开始,。
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斗,我的房间终于被我弄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接下来是客厅.最后是爸妈的卧室了.经多4.5个小时的努力,我们家已经被我弄得漂漂亮亮的了,虽然感觉到很累,但我觉得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很高兴,我觉得我长大了,懂事了!课文回想(见材料)1、分组朗读短文及第一则材料,讨论以下问题:a 《枣核》一课什么详什么略?b 你从《背影》的第三段、第六段发现了什么?明确:三段略,六段详三段写了奔丧、失业、典卖、借钱、谋事、回京六件事,第六段只写了买橘子。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爱国情怀 写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前指导:结合文例 讲授方法》教案_5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教学目标:1.自学知识短文,能说出文章结构的组成部分。
2.以《背影》为例,分析如何合理地安排好结构。
3.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
4..能根据不同要求,运用各种结构方式,为文章编写提纲。
教学重点、难点:1.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2.为文章编写提纲。
教学过程一、同学们,我经常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中心就是灵魂,结构就是骨骼,语言、材料就是血肉,没有骨骼,何谈血肉?可见一篇文章结构的重要性了。
二、那么结构的安排包括什么呢?请大家阅读短文第一段。
文章的结构主要指各部分内容的组织、配合,包括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三、古人眼中好的文章结构古人曾经归纳过好文章结构的标准,即凤头、猪肚、豹尾。
那这六个字怎么理解呢?学生谈自己的见解,教师归纳:凤头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鸟的头一样美丽动人,寥寥数语而显现作者的才情功力,使人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往下读;猪肚是说文章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子一样饱满充实,内容非常详实,给人以欲罢不能的感觉;豹尾是说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尾一样刚劲有力,具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作用。
凤头、猪肚、豹尾三者间的自然连接还少不了“过渡”,“过渡”强调的是“前后连贯,气脉相承,通篇浑然一体”,作用是使文章言之有序。
四、分析文章结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曾经学过的文章《背影》的结构组成。
大家一起来回忆。
1.第一部分(第一段):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提问:你觉得,这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呢?(一)开头和结尾。
预设:开篇设疑,点题;结尾呼应开头,抒发思念之情。
※可见好的开头,能起引领作用:既可使文章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单元教案爱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的心声;
2、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
3、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4、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3、学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人记事的方法,以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
4、积极参加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全过程,展示活动成果,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15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
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
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
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6.《枣核》
萧乾
教学目标
1.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2.了解本文以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七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
2、领会本文所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语句的特定含义。
2、难点:把握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与重点:掌握小说的一些常识,把握全文的结构,根据情节分三个部
八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理清文章的条理结构。
3、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九《古诗四首》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
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背诵四首诗;
2、了解诗人的生平,查找写作背景;
3 、感受诗人的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十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难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