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
第二章 2精细有机合成的基本反应(硝化反应)

混酸硝化法还具有以下特点: Ⅰ 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是液态的, 而且不溶于废硫酸中,因此,硝化后可用分层法 回收废酸; Ⅱ 硝酸用量接近于理论量或过量不多,废硫酸经浓 缩后可再用于配制混酸,即硫酸的消耗量很小;
Ⅲ 混酸硝化是非均相过程,要求硝化反应器装有 良好的搅拌装置,使酸相与有机相充分接触。
问题: 1. 硝酸在硝化反应中 有哪些作用? 2. 硝酸的氧化能力和 硝化能力与浓度的关 系? 3. 不同的硝化方法各 有什么特征?
13
问题 1. 硝酸在硝化反应中有哪些作用?
硝酸在硝化反应中既有硝化剂又有氧化剂的作用。
问题 2. 硝酸的氧化能力和硝化能力与浓度的关系?
硝酸的氧化能力随着硝酸浓度的降低而增强(直至 某一极限); 硝化能力则随其浓度的降低而减弱。
实例一 实例二 实例三
OH
OH
OH
+ HNO3(稀)
NO2 +
NO2
NO2
+ NO2BF4
FSO3H(氟代硫酸) O2N 150oC
NO2
NO2
Br
H2SO4
+ HNO3 (60oC)
Br
NO2 +
Br NO2
NO2
实例四
C2H5ONa C2H5ONO2
N H
NO2
N H
29
3 温度
影响硝化反应的因素
14
1.直接硝化法 (1)稀硝酸硝化法
适用与此法的有机物主要有:
① 易被硝化的芳香族化合物(有使苯环活化的取代基)
NHCOCH 3
OCH2CH3
② 低级烷基取代苯亦可用稀硝酸进行侧链硝化(浓度相当
稀时,亦将导致侧链氧化。)
精细有机合成经典题目

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2.1肪族亲核取代反应有哪几种类型?2.2S N1和S N2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各是怎样影响的?2.3卤代烷分别与醇钠和酚钠作用生成混醚的反应,为什么通常各在无水和水溶液中进行,且伯卤代物的产率最好,而叔卤代物的产率最差?2.4什么叫试剂的亲核性和碱性?二者有何联系?2.5为什么说碘基是一个好的离去基团,而其负离子又是一个强亲核试剂?这种性质在合成上有何应用?2.6卤代烷和胺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中进行反应,试根据下列结果,判断哪些属于S N2历程?哪些属于S N1历程?并简述其根据。
2.7 <1> 产物的构型发生翻转; <2> 重排产物不可避免; <3> 增加胺的浓度,反应速度加快; <4> 叔卤代烷的速度大于仲卤代烷; <5> 增加溶剂中水的含量,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6> 反应历程只有一步; <7> 试剂的亲核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
2.8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S N1反应时的速率,并简要说明理由:2.9C2H5CH2BrCH BrC2H5CH3C BrCH3CH3C2H5(2) C6H5CH2Cl (C6H5)2CHCl C6H5CH2CH2Cl(1)2.10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S N2反应时的速率,并简要说明理由:2.11<1>C2H5CH2BrCH BrC2H5CH3C BrCH3CH3C2H5BrICl<2>2.12下列每对亲核取代反应中,哪一个反应的速度较快?为什么?2.13H2OH2OCH3CH2CHOH + NaBrCH3CH3CH2CHBr + NaOHCH3CH3CH2CH2OH + NaBrCH3CH2CH2Br + NaOH<1>CH3CH2CH2Br + NaOH CH3CH2CH2OH + NaBrH2OH2O CH3CH2CH2SH + NaBrCH3CH2CH2Br + NaSH<2>O2N CH2Cl + H2O O2N CH2OH + HCl△△CH3CH2OH + HCl CH3CH2Cl + H2O<3>2.14烷和硫脲进行亲核取代后再用碱分解,可以得到硫醇:2.15RX + H2NCNH2SR S CNH2NH2..++R S CNH2NH2X-RSH + NH2CNH2O , OH-- HX2.16请解释在硫脲中,为何是硫原子作为亲核质点,而不是氮原子作为亲核质点?2.17为什么说在亲核取代反应中消除反应总是不可避免的?2.18什么叫诱导效应?其传递有哪些特点?2.19最常见的共轭体系有哪些?2.20什么叫共轭效应?其强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传递方式和诱导效应有何不同?2.21在芳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中,何谓活化基?何谓钝化基?何谓邻对位定位基?何谓间位定位基?2.22影响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邻对位产物比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2.23写出下列化合物环上氯化时可能生成的主要产物,并指出每一情况中氯化作用比苯本身的氯化,是快还是慢:2.24NHCOCH3OCH3Br COOC2H5CH2CNCCl3C(CH3)3COCH32.25用箭头示出下列化合物在一硝化时主产物中硝基的位置:2.26F CH3CH3NO2CH3CH3CF3C(CH3)3 COCH3CNCH3OCH3NO2CH3 NC NHCOCH3SO3HCH3SO2NH22.19有沿?键传递,且位置越远影响越弱这一特性的电子效应是_______。
精细有机合成02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影响反应的因素
在SN1反应中,与离去基团相连的碳原子背面的空间阻碍越大,越不 易发生SN2反应,而越容易发生SN1反应。
在SN1反应中,亲核试剂的性质对反应速度没有影响。SN2反应中亲 核试剂的亲核性对反应速度影响显著。 进入基团的碱性愈强,其亲核性能力也愈强。 I->CN->OH->Br –>AcO->H2O 离去基团的碱性愈弱,形成的负离子愈稳定,愈容易被进入基团 取代。按离去基团的碱性大小排列次序为:I->Br->Cl-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指与碳原子相连的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替 代的反应。 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SN)
卤代烷中卤素 的电负性很强, 因此,C-X键的 电子对偏向卤原子
R
X + Nu
R Nu + X
底物
亲核试剂 (进入基团)
离去基团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叔丁基溴的水解:
(CH3)3CBr + OH(CH3)3COH + Br
定位效应
强度
最强 O-
取代基
电子效应 给电子诱导效应,给电子共轭 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小于给电子共轭效 应
综合性质
邻 、 对 位 定 位 基 间 位 定 位 基
强 中 弱 弱
NR2 , NHR ,NH2 , OH, OR OCOR,NHCOR NHCHO , C6H5 , CH3* , CR3* X , CH2Cl CH=CHCOOH CH=CHNO2 , ,
.
此法产生自由 基的最适宜 的温度是 50100C
采用适当波长的可见光或紫外光就能使有机化合物生成自由基。
Cl2 2Cl·
光解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特别适用于在较低温度下不易或 根本不能裂解的共价键;二是能通过调节光的照射强度和吸 收物种的浓度来控制生成自由基的速度。
精细化学品合成原理-第2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1-1

• 羰基化合物与氰氢酸、核亚硫酸氢钠、 醇、 格氏氏试的加成
•
羰基化合物进行行亲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HCHO>CH3CHO>RCHO>C6H5CHO>CH3COCH3> RCOCH3>C6H5COCH3>C6H5COC6H5
2019/7/6
7
二二、 基本有机化学反应
1、 加成反应基: 亲电加成、 亲行核加成和反自自由 加成。
H
CH3 Br
NO2 OH CHO
③
②
④
⑥①
⑤
2019/7/6
29
2、已有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已有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1)在极性效应相差不 大时,已有取代基体积 越大,邻位异构产物的 比例越小。
表 R 一硝化(AcONO2,0℃)产物异构体比例
R
o/p
-CH3
1.66
-C2H5
0.90
-CH(CH3)2
复习-提问
书P4习题1-1:
各个化工原料主要来自哪种资源?
(1)甲烷
(2)CO
(3)乙炔
(4)乙烯
(5)固态蜡 (6)长链脂肪酸
(7)苯
(8)萘
2019/7/6
1
2019/7/6
2
一、极性试剂的分类
极性试剂是指那些能够供给或接受一对电 子以形成共价键的试剂。
极性试剂: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2019/7/6
不一致,共轭效应作用大于诱
导效应,使苯环活化;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稳
定;
Z
(3)邻、对位定位基。
HE
Z H E
Z HE
Z H E
Z H E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复习重点

第1章绪论1.1精细化学品的释义关于精细化学品的释义,国际上有三种说法:传统释义:产量小、纯度高的化工产品。
日本的释义:具有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设备投资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化学品。
我国原则上采用日本对精细化学品的释义。
1.5 精细有机合成的原料资源精细有机合成的原料资源是煤、石油、天然气和动植物。
第2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2.1.2. 环上已有取代基的定位规律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第一类定位基):-O-, -N(CH3)2, - NH2, -OH, -OCH3, -NHCOCH3, -OCOCH3,-F, -Cl, -Br, -I, -CH3, -CH2Cl, -CH2COOH, -CH2F等。
间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N+(CH3)3, -CF3, -NO2, -CN, -SO3H, -COOH, -CHO,-COOCH3, -COCH3, -CONH2, -N+H3, -CCl3等。
2.1.3 苯环上取代定位规律2.1.3.1 已有取代基的电子效应诱导效应(I):由电负性大小决定。
共轭效应(T):包括π-π共轭和p-π共轭。
有+I,无T:2.1.4 苯环上已有两个取代基时的定位规律2.1.4.1 两个已有取代基的定位作用一致两个已有取代基为同一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间位。
两个已有取代基为不同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邻、对位。
2.1.4.2 两个已有取代基的定位作用不一致两个已有取代基为不同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间位。
——取决于第一类定位基两个已有取代基为同一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邻、对位。
——取决于定位能力的强弱2.4 精细有机合成中的溶剂效应(3)溶剂极性的本质——溶剂化作用每一个被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或几层溶剂分子或松或紧地包围的现象,叫做溶剂化作用,它包括溶剂与溶质之间所有专一性和非专一性相互作用的总和。
按Lewis酸碱理论分类按起氢键给体的作用分类按专一性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分类无机溶剂与有机溶剂;极性溶剂(电子对受体(EPA)溶剂与电子对给体(EPD)溶剂)与非极性溶剂。
电子教案与课件:《精细有机合成》(第三版) 第二章 精细有机合成基础 2.7

链状聚乙二醇:H(OCH2CH2)nOH
聚醚 链状聚乙二醇二烷基醚:R(OCH2CH2)nOR
环状冠醚
O
O
O
K
O
O
O
MnO4-
4.用季铵盐作相转移催化剂的影响因素
季铵正离子的结构
1 为同时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四个烷基 总 碳数一般为15~25;
2 Q+和Nu-之间的中心距离应尽可能大,以使Nu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CH3
2.相转移催化剂满足需求及工业化条件
相转移催化剂(PTC) 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 能将所需离子从水相或固相转移到有机相 2 有利于该离子的迅速反应
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1 用量少,效率高,自身不消耗或失去转移 特定离子的能力
2 制备简单,价格季铵盐和叔胺:R4N+X-、吡啶、三丁胺
> H- SO4 > C- H3COO > F-,OH- > SO42- > CO32- > PO43-
0.005~0.100mol季铵盐/mol有机反应物
小结
相转移催化可使两相不互溶的反应 物难以发生的反应转化为一相而容 易完成的反应。
目前最常用的季铵盐主要有: (C4H9)4N+HSO4- (TBAB) C6H5CH2N+(C2H5)3Cl- (BTEAC,TEBAC) (C6H17)3N+CH3Cl- (TOMAC)
季铵盐中阴离子的影响
O2N
ONO2
CH3
COO-
> ClO4- > I- >
> N- O2 >
>Cl-
NO2
SO3-
精细有机合成
第2章:精细有机合成理论基础
2.7 相转移催化
相转移催化概述
第二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

例如丙烯分子中,甲基上的氢原子比丙烷中的甲基氢原子活 泼得多。
第一节 精细有机合成基础知识
C—H键的电子云也可离域到相邻的空p-轨道或仅有单 个电子的p-轨道上,形成σ-p超共轭效应,使电荷分散, 体系稳定性增加。例如:
第二类取代基的主要有:—N(+)R3、—CF3、—NO2、—CN、—
SO3H、—COOH、—CHO、—COOR、—COR、—CONR2、—
N(+)H3和—CCl3等。
• 有+I,无T: 如-C2H5 (1)使σ-配合物稳定,活化苯环;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稳定; (3)为邻、对位定位基。
• 有-I,无T: 如-N+(CH3)3,-CF3,-CCl3等 (1)使σ-配合物均不稳定,使苯环钝化;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不稳定; (3)为间位定位基。
第一节 精细有机合成基础知识
(2)共轭效应 ①共轭效应
单双键交替排列或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与双键直 接相连的体系。
电子离域
第一节 精细有机合成基础知识
共轭效应也分为静态(以Ts表示)和动态(以Td表示) 两种类型,其中又可细分为给电子效应的正共轭效应(+Ts, +Td)和吸电子效应的负共轭效应(-Ts,-Td);
(b)同周期元素与碳原子形成p-π共轭时,+T效应随原子序数 的增加而变小;与碳原子形成π-π共轭时,-T效应随原子序数的增 加而变大。 +T: —NR2>—OR>—F
(c)带正电荷的取代基具有相对更强的-T效应,带负电荷的取 代基具有相对更强的+T效应:
第2章精细有机合成基础2

杂多酸既可做酸催化剂又可做氧化催化剂,或二
者兼而有之,是一种所谓的“双功能”催化剂;
(4)杂多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可溶性,
因此既可作均相催化剂又可作非均相催化剂。
2018/10/9
24
2.5 有机合成技术 杂多酸在催化中的应用 :
2.5.4 杂多化合物催化
2018/10/9 双-环己基-18-冠-6
LTEAB
CTEAB CTMAB TPPB TPPC TBPC CTEPB TPAsC DCH-18-C-6
0.039
0.065 0.020 0.34 0.36 5.0 0.25 0.19 5.5
17
四、相转移催化的应用: 很广 凡能与相转移催化剂形成可溶于有机相的离子对 的各类化合物,均可用相转移催化方法进行反应。 如催化卤化、烷化、酰化、羧基化、酯化、醚化、 氰基化、缩合、加成、氧化、还原等多种反应。
4
极性溶剂可以分为EPA溶剂和EPD溶剂; EPA溶剂:具有缺电子部位或酸性部位,亲电试剂, 择优使EPD或负离子溶剂化. 如水、醇、酚、羧 酸等.
EPD溶剂:具有富电子部位或碱性部位,亲核试剂, 择优使EPA或正离子溶剂化。 如:醇、醚、羰基 化合物中的氧, 氨类和N-杂环化合物中的氮原子. 如在强极性非质子溶剂DMF, DMSO, NMP, HMPA中, 亲核性: F– > Cl – > Br– > I –
P28 表2-6 局限性: 忽略了溶剂的类型、溶剂的EPD和EPA性质及专 一性溶剂化作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018/10/9 7
四、有机反应中溶剂的使用和选择 P29 ① 稳定,不与反应物、产物发生化学反应, 不降低催化剂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I,+T,且|-I|>|+T|: 如-F,-Cl,-Br,-I等 (1)总效果使苯环电子云密度降低; (2)使取代基邻、对位电子云密度低于间位; (3)邻、对位定位基。
Cl
+0.0041 +4.46 +0.0202 -0.02
NH2
-0.003 0
O=N→ O
+0.260 +0.191 +0.270
COOH
NO2
CH3 NO2
CH3 NO2 O 2N
NO2
NO2
2014-6-4
NO2
35
练习:在下述两题中,各选 择一条更好的合成路线。
COOH COOH -Br
CH3
☺
CH3
COOH CH3 CH3 -Br SO3H CH3 -Br
CH3
COOH
SO3H CH3 -Br
2014-6-4
☺ CH
第2章 精细有机合成基础
2014-6-4
1
本章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 1、芳香族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
补充一:芳香族的亲核取代反应
补充二:自由基反应 2、化学反应的计量学
3、化学反应器
4、精细有机合成中的溶剂效应
5、有机合成新技术 教学重点: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及定位规律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新技术
2014-6-4 2
磺化
200℃
SO3H 4.3% 54.1%
SO3H 35.2%
2014-6-4
27
CH3
CH3 CH(CH3)2
CH 2=CH-CH 3 AlCl3,0℃
CH3
CH3
实例2:
CH(CH3)2 34% CH3 CH(CH3)2 CH(CH3)2 25% CH3 41% CH3
CH 2=CH-CH 3 AlCl3,110℃
2014-6-4
18
两类定位基:
邻、对位定位基(第一类定位基):
-F,-Cl,-Br,-I,-CH3,-CH2Cl,-CH2COOH,-CH2F等。
-O-,-N(CH3)2,-NH2,-OH,-OCH3,-NHCOCH3,-OCOCH3,
间位定位基(第二类定位基):
-COOCH3,-COCH3,-CONH2,-N+H3,-CCl3等。
(1)苯环上已有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具有加和性。 (2)当苯环上已有两个取代基对新取代基的定位效应不一致时, 新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取决于已有取代基定位效应的强弱。通 常活化基的定位效应大于钝化基的定位效应;邻、对位的定位效 应大于间位的定位效应。活化基的定位效应有下列强弱次序: O->NH2>NR2>OH>CH3、NHCOCH3>CH3>X (3)当苯环上两个取代基都是钝化基时,很难再进入新取代基。 钝化基的定位效应有下列强弱次序:
CH(CH3)2 1~2% 65~70% CH(CH3)2 28~30%
2014-6-4
28
反应介质
NHCOCH3
NHCOCH3
NHCOCH3
NHCOCH3
硝化
NO 2
反应介质
+
NO 2
+
NO 2
乙酸酐 硫酸
约92% 约30%
少量 少量
约8% 约70%
2014-6-4
29
催化剂的影响
(1)改变E+的极性效应或空间效应。 (2)改变反应历程。
异构产物比例,% 邻位 55.7 38.4 26.2 0 间位 9.9 21.0 26.2 32.1 对位 34.4 40.6 47.2 67.9
2014-6-4
22
3、亲电试剂的活泼性(电子效应)
亲电试剂的活泼性越高,亲电取代反应速度 越快,反应的选择性越低。
亲电试剂的活泼性越低,亲电取代反应速度
CF3
CF3 NO2 ·BF4H + HF + BF3 NO2
+
>-50℃
σ络合物,固体,无一定熔点
2014-6-4 5
二、苯的二元亲电取代反应
1、概念
苯的二元亲电取代是指一元取代苯再进行第二次亲电取代 的反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反应的结果是苯环上的另一个氢 被取代成为二元取代苯。
A B
A B +
2.1 芳香族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
σ络合物证据
一、反应历程 化学反应所经历的途径或过程,又称反应机理。 以苯的一元亲电取代为例,其反应过程可表示如下:
ì Â
+ E+
E+ p-ÂÂÂ
k1 Â K-1
+
E H
-H+
E
s-ÂÂÂ
k2
+
E H
+
E H
+
E H
σ络合物又叫惠兰特中间体或碳正离子中间体
2014-6-4 3
14
有-I,-T:
如-NO2、-CN、-COOH、-CHO等
(1)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作用一致;
(2)则使苯环钝化; (3)间位定位基。
2014-6-4
15
有+I,+T:
如-O-、-CH3
(1)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作用一致;
(2)则使苯环活化;
(3)邻、对位定位基。
2014-6-4
16
有-I,+T,且|-I|<|+T|:
2014-6-4
12
有+I,无T:
如-C2H5,-CH3 (1)使σ-配合物稳定,活化苯环;
H H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稳定;
(3)为邻、对位定位基。
¬ ¹ ² î é C: s-p ³ ¹ ± Ê ½ » ·É Ï µ ç Ó ×Ô Æ Ã Ü ¶ È
H
C
H
H C
H
I: -CH3Ê Ç â ³ ç µ × Ó » ù ¹ ± Ê ½ » ·É Ï µ ç Ó ×Ô Æ Ã Ü ¶ È
Br
注1:引入第三个基团时,前两 个基团的定位作用一致更好。
2014-6-4
NO2 CH3
溴化
?
NO2 CH3 Br
11
三、苯环上的已有取代基的定位规律及影响因素
1、已有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 (I):由电负性大小决定。 -I:吸电子 +I:供电子 共轭效应(T):包括π -π 共轭和p-π 共轭。 -T:吸电子 +T:供电子
Z H E Z H E Z H E Z H E
如-OH、-OCH3、-NH2、N(CH3)2、-NHCOCH3等 (1)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作用
不一致,共轭效应作用大于诱 导效应,使苯环活化; (2)使邻、对位取代产物更稳 定;
(3)邻、对位定位基。
Z
Z
Z
Z
H E
H E
H E
H E
2014-6-4
17
A + B
A
B
2014-6-4 6
2、单环芳烃二元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A 1、定位规律 E A E + 40% A + E E 20% A
定位 基团
理论平均值:40%
①决定反应的难易——以苯的相对反应速率为标准, 分为活化基和钝化基 ②决定反应的位置——以邻对位产率60%为标准, 分为邻对位基和间位基
越低,反应的选择性越高。
2014-6-4
23
表 亲电试剂活泼性的影响
H3C
H3C
59.8 0.5
H3C
1.17 1.25 38.4 21.0 40.6
异构产物 比例,%
39.7
97.6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kT/kB
氯化 Cl2(CH3COOH, 25℃) 340
C-酰化 CH3COCl (AlCl3,C2H4Cl2, 25℃) 128
O
O SO3H
O
SO3H
磺化
O
磺化 HgSO4催化
O
O
2014-6-4
30
四、苯环上已有两个取代基的定位规律
已有两个取代基为同一 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间 位,则定位作用一致。 已有两个取代基为同一 类型定位基,且处于邻、 对位,则定位作用不一 致——取决于定位能力 的强弱。
CH3
少量
CH3
COOH
-N+(CH3)3,-CF3,-NO2,-CN,-SO3H,-COOH,-CHO,
2014-6-4
19
2、已有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已有取代基的空间效应
(1)在极性效应相差不
表
R
一硝化(AcONO2,0℃)产物异构体比例
大时,已有取代基体积
越大,邻位异构产物的 比例越小。
R -CH3 -C2H5 -CH(CH3)2
CH3COCl /AlCl3
Cl
HNO3/H2SO4
COCH3
2014-6-4
10
CH3 ③
氧化、硝化 、溴化
COOH
CH3
Br
④ NO2
COOH 硝化、溴化 Br
、氧化
KMnO4
Br2/Fe
HNO3 H2SO4
NO2
KMnO4
COOH
HNO3 H2SOBr 4
COOH
?
NO2
CH3
Br2/Fe
CH3
o/p 1.66 0.90 0.41
-C(CH3)3
0.12
2014-6-4
20
(2)当极性效应起主导作用时,结果可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