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同步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 必修二 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及说课稿

人教版 必修二  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及说课稿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探究速率之旅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2、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重点探究、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方法探究式、讨论启发式教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无时不体现着快与慢,今天我们就踏上探究快与慢的速率之旅。

【多媒体展示】F1方程式赛车片段【过渡】我们在追求速度极致的同时,有时又希望它越慢越好。

同学们,知道见证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多久吗?。

40S【多媒体展示】人体衰老视频【过渡】 40S快不快,就像白驹过隙,你们是希望这个过程越快越好呢还是越慢越好?【提问】我们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呢【学生回答】【提问】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想一想,在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因素影响速率的快慢?【学生回答】….【板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板书】1、浓度2、接触面积3、催化剂4、物质本身的性质5、温度【过渡】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呢?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课堂探究活动】全班同学分成9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别针对所探究的内容及所提供的实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提醒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实验安全,试剂用量要合理。

2、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3、每组实验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示音响,请停止实验。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探究(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实验,讨论,质疑,得出结论【教师活动】予以点评,分析,给出结论【探究(二)】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实验,讨论,质疑,得出结论【教师活动】予以点评,分析,给出结论【探究(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实验,讨论,质疑,得出结论【教师活动】予以点评,分析,给出结论【探究(四)】物质本身的性质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活动】学生实验,讨论,质疑,得出结论【教师活动】予以点评,分析,给出结论【学生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2、增大固体表面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3、催化剂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4、反应物不同化学反应速率也不相同5、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6、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其他因素。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2 其次章第三节化学反响的速率和限度教学设计第2 课时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一、教材分析必修2 其次章第三节化学反响的速率和限度这一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连续,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与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争论化学反响,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响要考虑的两个根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和反响的限度的影响。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生疏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试验入手引,出反响速率的概念,这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其次课时主要争论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通过生活中常见现象的阅历推测,初步生疏化学反响速率影响因素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应用“掌握变量法”进展试验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总结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

这局部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响限度概念的根底。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对化学反响特征的生疏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学问体系。

同时也是理科学生学习4《选化修学反响原理》其次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其次节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的根底,也是学习化学平衡的根底。

因而这一内容起到了连接必修和选修内容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必修2 其次章第三节化学反响的速率和限度之前经过必1 的修学习已经具备了肯定的试验根底动,手力量进一步增加,而且初中接触过“掌握变量法,”可以自己设计简洁的化学试验并动手进展试验、观看记录试验现象、总结分析结果。

同时,对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具备肯定的分析力量。

三、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1)了解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内因和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固体外表积等〕。

(2)了解比较化学反响速率快慢的方法和“掌握变量法”试验方案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例子了解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内因和外因,体验学问的“获得感”。

(2)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应用“掌握变量法”设计试验方案并进展动手试验,探究不同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结果。

人教版本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及限度》说课学习教案

人教版本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及限度》说课学习教案

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敬爱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讲课的题目是《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下边我从实验教课目标、实验教课内容、实验设计思路、实验创新重点、实验教课过程设计、实验成效评论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课。

一、教材剖析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响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是学习化学反响的限度和选修4进一步学习化学反响速率的基础。

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剖析(一)知识基础:对化学反响进行快慢拥有感性认识(二)能力基础:具备必定的察看、剖析能力,具备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达成实验研究(三)感情基础:对化学实验有兴趣,对化学实验现象充满好奇三、实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经过情形激疑,知道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2.经过察看与描绘实验现象,认识判断化学反响进行快慢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实验研究,提高学生察看、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技术2.经过实验方案设计,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比较实验,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氧气传感器测定化学反响速率,培育学生的定量实验意识2.经过小组合作研究,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育团结协作的精神四、教课难、重点(一)教课重点: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二)教课难点:能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比较实验,进行实验研究五、教法与学法剖析研究式教课模式,以实验方案设计为主轴,以研究学习为主要形式,以鼓舞创新为目的,指引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研究。

六、实验教课内容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

以双氧水分解为反响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与学生改良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合作达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七、实验教课思路经过比较常有化学现象的反响快慢,概括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指引学生疏别设计“催化剂、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比较实验;报告沟通,优化实验方案,展现实验创新装置,确定实验方案,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研究,得出实验结论;教师演示利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酵母粉、MnO2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不一样固体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并培育学生定量实验的意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_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_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 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3)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中渗透辩证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实验法:课堂探究实验:实验2-5和实验2-6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6-7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教案

89中示范性高中迎评课教案-1化学反响速率一、教材分析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响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响的两大根本特征。

本节教材那么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响要考虑的两个根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响速率和反响的限度的影响。

化学反响速率和反响的限度属于化学反响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响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开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人类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响,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

学生学习完化学能与热能或电能的内容之后,更加希望了解到怎样才能快速、最大限度得到人类所需要的能量,为人类效劳。

因此,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对化学反响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为了降低教学难度,不增加高一学生学业负担,课程标准对本局部学习内容进行分解,既表达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学习的层次性。

在必修模块中侧重定性分析和描述,在选修模块中侧重定量推理和应用,在具体问题上〔比方温度对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先后还有交叉和重叠。

教材这种安排,是为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开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形态,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为: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响速率的概念。

在此根底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

这局部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响限度概念的根底。

二、学情分析化学反响速率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化学反响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后,进入第二课时:学生实验—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因素。

目的是加强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同时增加浓度和固体外表积影响因素的两个实验。

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案(表格型)

新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案(表格型)
教学目标
重点及理由分析
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是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化学平衡的建立。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总结后,教材又设置新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化学反应限度问题,经过对该问题的再认识,逐步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并以上述观点为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1、爆炸快(瞬间完成)2、金属生锈以年月计(金属性质与其存在的环境不同而差异很大)3、食物腐败以天计(与温度关系甚大)4、离子反应以秒计5、塑料老化以年计6、溶洞形成以万年计,极其缓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小结:1、冒气泡快慢2、颜色变化3、固体量减少
4、浑浊程度5、温度变化等
学生掌握
引导:大家看到大理石与强酸和弱酸反应时的快慢差别,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如何来量度化学反应进行快慢呢?大家结合物理上所学的运动速率的含义,阅读教材再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授课时间
整体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平衡移动
4、实验室常用约30%左右的硫酸溶液(约3.7 mol/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原因是什么?
完成思考、讨论与交流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案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案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第1课时)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表达式、单位;2、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二、预习内容:预习课本P47—P48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来表示。

2、公式:V =ΔC/Δt3、所对应的单位:V:,ΔC:,Δt:。

预习课本P48—P50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学习重难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二、学习过程【思考与交流】课本P47<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或 e2eGp0jEEi<均取正值)来表示。

<2)计算公式:。

【思考】①反应速率是瞬时速率还是平均速率?<3)单位:或。

练习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C.在同一个反应中,可以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反应速率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L·s>和mol/(L·min>(4>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例1]在一密闭容器里装有氮气和氢气。

反应开始时,氮气的浓度为2mol/L,氢气的浓度为5mol/L, 反应开始2min时,测得容器中氮气的浓度为1.8mol/L。

2min后氢气的浓度为多少mol/L?这2min 内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多少?氢气和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各是多少?2min内氮气、氢气和氨气的速率之比为多少?e2eGp0jEEi练习2.已知反应2SO2+O22SO3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测得SO3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5 mol,求SO3、SO2、O2的平均反应速率及速率之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3_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2.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明确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一、化学反应的速率【思考与交流】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用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

注: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3、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例1、反应N2+3H2=2NH3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g,求ν(NH3)、ν(N2)、ν(H2)。

课件展示解法1和解法24、得出结论:同一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反应速率。

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

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ν(N2):ν(H2):ν(NH3)=1:3:2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实验事实:实验2-7实验现象:加入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B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例题精讲【例1】已知4NH3+5O24NO+6H2O(g)在5L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速率ν(x)为()A. ν(O2)=0.01 mol/(L·s)B. ν(NO)=.008 mol/(L·s)C. ν(H2O)=0.003 mol/(L·s)D. ν(NH3)=0.004 mol/(L·s)【例2】在2A(g)+B(g)3C(g)+4D(g)中,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A.ν(A)=0.5mol/(L·s)B.ν(B)=0.3 mol/(L·s)C.ν(C)=0.8 mol/(L·s)D.ν(D)1 mol/(L·s)【例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例4】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H2O(g)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例5】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08 mol/L,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04 mol/L<c1<0.14 mol/L【例6】在一定温度时,将1 mol A和2 mol B放入容积为5 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s)+2B(g)C(g)+2D(g),经5 min 后测得容器内B的浓度减少了0.2 mol·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5 min内该反应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B.5 min 时,容器内D的浓度为0.2 mol·L-1C.当容器内压强保持恒定时,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5 min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 mol【例7】已知反应:2SO 2(g)+O 2(g)催化剂△2SO 3(g) ΔH<0。

某温度下,将2 mol SO 2和1 mol O 2置于10 L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 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甲知,A 点SO 2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 -1B .由图甲知,B 点SO 2、O 2、SO 3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C .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则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可以用图乙表示D .压强为0.50 MPa 时不同温度下SO2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丙图,则T2>T1【例8】600 ℃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ΔH>0。

反应过程中SO 2、O 2、SO 3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从0 min 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40%B .反应进行到10 min 至15 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升高了温度C .反应进行至20 min 时,曲线发生变化是因为通入了氧气D .在15 min ~20min 、25 min ~30 min 内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巩固训练1.在2L 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A+3B2C ,在10秒内反应物A 的浓度由1mol/L 降到0.6mol/L ,则ν(C )为( )A .0.04mol/(L.s)B .0.08mol/(L.s)C .0.4mol/(L.s)D .0.8mol/(L.s)2.反应:A 2B 中,A .B 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

则2min 以内的平均反应的速率为( )A .v A = 9 mol/(L·min )B .v A = 4.5 mol/(L·min )C .v B = 18 mol/(L·min )D .v B = 4.5mol/(L·min )3.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在10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 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A .v(O 2)=0.001 mol·L -1·s -1B .v(NH 3)=0.01 mol·L -1·s -1C .v(NO)=0.001 mol·L -1·s -1D .v(H 2O)=0.045 mol·L -1·s -14.可逆反应N 2+3H 22NH 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v 正(N 2)=v 正(H 2)B .v 正(N 2)=v 逆(NH 3)C .2v 正(H 2)=3v 逆(NH 3)D .v 正(N 2)=3v 逆(H 2)5.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正催化剂 ③增大反应物浓度 ④将固体块状反应物磨成末⑤增大压强A.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6.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 2(g )+B 2(g )2AB (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单位时间内有n molA 2生成的同时有n molB 2生成C.单位时间内有n molB 2消耗的同时有n molAB 分解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 2同时就有2n molAB 生成7.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 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式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3%、N2%、H2%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密度保持不变⑦正反应速率v(H2)=0.6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0.4mol/L·minA.全部B.只有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⑦D.只有①③⑤⑥⑦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 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 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9.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NO 2N2O4,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降温后NO2的浓度增大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10.反应3Fe(S)+4H2O Fe3O4(s)+4H2(g),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①增加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课后作业1.对于反应N2+O2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反应的速率A.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 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C. 体积不变充入H2使压强增大D. 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2.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反应2HI(g) H2(g)+I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I2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B.生成1mol H2同时消耗1mol I2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D.生成2mol HI同时消耗1mol H22.在2L密闭容器中发生2A(g)+B(g)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s),则10秒钟后容器中B的浓度为A.2.8mol/LB.1.4 mol/LC.3.2 mol/LD.3.6 mol/L3.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n(NH3)∶n(O2)=4∶5B.反应达到平衡时,对体系充入稀有气体并加压,平衡总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向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D.当v正(NH3)∶v正(NO)=1∶1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4.在其它条件不变时,10℃时以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 mol/(L·s ),已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2倍,则温度为50℃时,该反应的速率为A.48 mol/(L·s)B.36mol/(L· s)C.24 mol/(L ·s)D.12 mol/(L· s)5.设C+CO 2 2CO(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 2NH3(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大,v2减小D.v1减小,v2增大6.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

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 min),则n的值为A.4 B.3 C.2 D.17.某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g) N2O4(g);ΔH<0,在达到平衡后,若分别单独改变下列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能使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是()A.通入NO2 B.通入N2 C.通入N2O4D.降低温度8.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B.②③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9.可逆反应:A(气)+3B(气) == 2C (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