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化学反应速率习题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典型例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典型例题单选题1、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铜锌原电池装置,实验时,观察到滤纸上紫色小点向a极移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子由b经导线移向aB.a为Zn片,发生氧化反应C.若将Cu片移出滤纸,锌片会继续溶解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答案:A解析:分析: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滤纸上紫色小点向a极移动,说明MnO4−向a极移动,a是负极、b是正极。
A.a是负极、b是正极,电子由a经导线移向b,故A错误;B.a是负极、b是正极,锌的活泼性大于铜,所以a为Zn片,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C.若将Cu片移出滤纸,不再构成原电池,锌是活泼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锌片会继续溶解,故C正确;D.b是正极,正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D正确;选A。
2、某学生用如图装置研究原电池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中不能形成电流,因为没有化学反应发生B.(2)中Zn是负极,电子由Zn经电流表流向铜,再从溶液中流回Zn极C.反应一段时间后,(2)和(3)中铜片的质量均增加D.(3)中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SO42-向负极迁移答案:D解析:A. (1) 有化学反应发生、不能形成电流的原因为不存在闭合回路,A错误;B. (2)中Zn是负极,电子由Zn经电流表流向铜,电子不能进入溶液,B错误;C.反应一段时间后,(2)中铜片上产生氢气、质量不变,(3)中铜片上析出铜、质量增加,C错误;D.(3)中Zn是负极,Cu为正极, 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SO42-向负极迁移,D正确;答案选D。
3、某同学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设计与部分记录如表所示。
备选药品有镁片、铝片、0 .500mol·L-1H2SO4.18 .4mol·L-1H2SO4。
B.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层C.步骤②中两种浓度的硫酸都可以选择D.“现象”为镁片和铝片与硫酸均反应,镁片表面产生气泡比铝片快答案:C解析:A.由实验步骤可知,除了金属种类不同,其他条件均相同,因此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在因素,A正确;B.金属表面有氧化物,氧化物也与酸反应,影响实验,因此用砂纸打磨镁片和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层,B正确;C.18 .4mol·L-1H2SO4为浓硫酸,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因此步骤②中的硫酸应选择0 .500mol·L-1的H2SO4,C错误;D.镁片和铝片与硫酸均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铝强,与酸反应速率快,镁片表面产生气泡比铝片快,D正确;答案选C。
必修二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定时练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题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机影响因素1.反应2SO 2(g)+O 2(g)催化剂△2SO 3(g)经一段时间后,SO 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 -1,在这段时间内用O 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 -1·s -1,则这段时间为__________。
2.对于可逆反应A(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0.5 mol ·L -1·min -1 B .v (B)=1.2 mol·L -1·s -1 C .v (D)=0.4 mol·L -1·min -1 D .v (C)=0.1 mol·L -1·s -13.已知反应4NH 3+5O 24NO +6H 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 3)、v (O 2)、v (NO)、v (H 2O)表示,则下列正确的关系是 ( )A.45v (NH 3)=v (O 2)B.56v (O 2)=v (H 2O)C.23v (NH 3)=v (H 2O)D.45v (O 2)=v (NO) 4、在密闭容器中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 (A)、v (B)、v (C)表示。
已知v (A)、v (B)、v (C)之间有以下关系2v (B)=3v (A),3v (C)=2v (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 .2A +3B===2CB .A +3B===2CC .3A +B===2CD .A +B===C5.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X 、 Y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至2 min ,气体Z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及

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C) 分子碰撞频率增加,碰撞能量增加,有效碰撞频率增加。
2. (D) 移除产品,改变反应物浓度,改变温度。
3. (A) 温度升高。
4. (D) 活化能较高的反应物浓度增加,活化能较低的反应物浓度减少。
二、解答题1. 反应速率的表达式:r = k[A]m[B]n其中,r为反应速率;[A]和[B]分别为反应物A和B的浓度;k为速率常数;m和n为反应物A和B的反应级数。
2. a) 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一级反应速率方程(r = k[A])进行解释。
当反应物浓度[A]增加时,反应速率也会随之增加。
当反应物浓度[A]减少时,反应速率也会随之减少。
b) 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进行解释。
阿伦尼乌斯方程:k = A * e^(-Ea/RT)其中,k为速率常数,A为阿伦尼乌斯因子,Ea为反应的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当温度T增加时,e^(-Ea/RT)的值增加,导致速率常数k增加,反应速率也会随之增加。
当温度T减少时,e^(-Ea/RT)的值减少,导致速率常数k减少,反应速率也会随之减少。
3. 反应速率与表面积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催化剂的作用进行解释。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催化剂能够增大反应物的有效碰撞频率。
催化剂通常是以固体颗粒的形式存在,增大了反应物的表面积,使得更多的反应物分子处于活性位点上,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碰撞几率,也提高了反应速率。
4.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可通过比较反应级数进行解释。
若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为一次方关系(m = 1),则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
若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为二次方关系(m = 2),则反应级数为二级反应。
若反应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为三次方关系(m = 3),则反应级数为三级反应。
根据反应级数的不同,可以判断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5.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之间的关系可通过阿伦尼乌斯方程进行解释。
【学生卷】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习题(课后培优)(2)

一、选择题1.对于反应A(g)+3B(g)2C(g)+2D(s),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A.v(A)=0.2mol/(L·s)B.v(B)=0.2mol/(L·s)C.v(C)=0.3mol/(L·s)D.v(D)=0.4mol/(L·s)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NH3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的速率减慢D.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SO2的催化反应,充入He,反应速率不变3.5.6 g铁粉与100 mL 1mol/L的稀盐酸反应时,为了使反应平缓进行且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①NaOH溶液②改用200mL 0.5mol/L的盐酸③加NaCl溶液④CuSO4固体⑤加CH3COONa固体⑥加NH4Cl固体A.②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②⑤4.三元电池成为2019年我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其充电时总反应为:LiNi x Co y Mn z O2+6C(石墨)=Li1-a Ni x Co y Mn z O2+Li a C6,其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两极之间有一个允许特定的离子X通过的隔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允许离子X通过的隔膜属于阴离子交换膜B.充电时,A为阴极,Li+被氧化C.可从无法充电的废旧电池的石墨电极中回收金属锂D.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Li1-a Ni x Co y Mn z O2+aLi++ae-=LiNi x Co y Mn z O25.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的影响),你认为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选项A B C D 电极材料Zn Fe Cu Al电极材料Cu Zn Ag Sn电解质溶液CuCl2H2SO4CuSO4NaOH溶液溶液溶液溶液A.A B.B C.C D.D6.对丙烷进行溴代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得到如下结果:2CH3CH2CH3+Br2127−−−−→光,℃CH3CH2CH2Br(3%)+CH3CHBrCH3(97%)+2HBr已知:正丙基结构简式CH3CH2CH2-、异丙基结构简式(CH3)2CH-,反应机理中链转移决速步为RH+Br·→R·+HBr,其反应势能变化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1.在四个不同容器中,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A.v(N2)=0.1mol·L-1·s-1B.v(H2)=0.1mol·L-1·min-1C.v(NH3)=0.15mol·L-1·min-1D.v(H2)=0.3mol·L-1·min-12.对于A2+3B2= 2C+D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2)=0.4 mol·L-1·s-1 B.v(B2)=0.8 mol·L-1·s-1C.v(C)=0.6 mol·L-1·s-1 D.v(D)=0.6 mol·L-1·min-13.反应3X(g)+Y(g)2Z(g)+2W(g)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后Y减少了0.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υ为()A.υ(X)=0.05mol·L—1·min—1 B.υ(Y)=0.10mol·L—1·min—1C.υ(Z)=0.10mol·L—1·min—1 D.υ(W)=0.05mol·L—1·s—14.一定条件下,分别对反应C(s)+CO 2(g) 2CO(g)(ΔH>0)进行如下操作(只改变该条件):①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②增加反应物C的用量;③缩小反应体系的体积;④减少体系中CO的量。
上述措施中一定..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变大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③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恒容的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N2O4(g)=2NO2(g),若N2O4的浓度由0.1mol•L-1降到0.07mol•L-1需要15s,那么N2O4的浓度由0.07mol•L-1降到0.05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A.等于5s B.等于10s C.大于10s D.小于10s6.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反应:N2 + 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和能量选择题1. 燃烧甲烷的反应式为(CH_4+2O_2→CO_2+2H_2O),该反应的氧化数变化是:A. 炭和氧的氧化数都是0B. 炭的氧化数从-4变为+4,氧的氧化数从0变为-2C. 炭的氧化数从+4变为-4,氧的氧化数从0变为+2D. 炭和氧的氧化数都是-2答案:B2. 下列物质中能够与氧气反应的是:A. 氢气B. 二氧化碳C. 氨水D. 乙醇答案:D3. 化学反应放热时能量的变化是:A.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升高B.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温度降低C.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流过D.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运动答案:A4. 已知化学反应的物质量,求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需要知道的是:A. 晶格能B. 成键能C. 热容量D. 反应热答案:D5. 同一量的物质参与不同化学反应时,这些反应所释放的能量: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要根据反应类型及物质性质而定D. 不确定答案:C6. 摩尔反应热的单位是:A. J/gB. J/LC. kJ/molD. kJ/L答案:C7. 摩尔反应热的符号正负表示反应放热或吸热,以下符号代表放热的反应是:A. ΔH>0B. ΔH<0C. ΔH=0D. ΔH没有符号答案:B8. 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根据:A. 物质的量B. 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C. 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和数量D. 以上三种方法的组合答案:A9. 实验测量可燃气体燃烧的焓变时,其测量原则为:A. 直接燃烧法B. 间接计算法C. 直接计算法D. 间接燃烧法答案:D10. 一些物质在燃烧时所放出的总能量,不能完全被转化为功,部分能量被转化为:A. 电能B. 化学能C. 热能D. 动能答案:C填空题1. 化学反应类型中,按符号表示元素和离子的能力从右至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答案:共价→极性共价→离子型2. 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为-150kJ,说明该反应为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_化学反应速率_三段式

为12.2mmool l×100%=60%,C 正确;反应速率 v(Y)=21L.2·2mmoiln= 0.3 mol·(L·min)-1,D 错误。
答案:D
(2)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 持恒定不变,由于反应进行的程度不确定,不能确定各 物质的浓度相等或各物质的浓度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 的计量数比。 答案:(1)0.1 mol·(L·min)-1 0.05 mol·(L·min)-1 0.5 mol·L-1 (2)均为恒量
1.将2 mol X和2 mol Y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
3Y(g) 2Z(g)+aQ(g)。2 min后达到平衡时生成0.8 mol Z,测
得Q的浓度为0.4 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2
B.平衡时X的浓度为0.8 mol·L-1
C.Y的转化率为60%
D.反应速率v(Y)=0.6 mol·(L·min)-1
解析:2 min 后达到平衡时,Q 的物质的量为 0.4 mol/L×2 L=
0.8 mol,a 的值为 2,A 正确; X(g)+3Y(g) 2Z(g)+aQ(g)Leabharlann n 始(mol) 22
0
0
Δn(mol) 0.4 1.2 0.8
0.8
n 平(mol) 1.6
0.8
0.8
0.8
平衡时 X 的浓度为1.62 mLol=0.8 mol/L,B 正确;Y 的转化率
专题讲坛
小
专
专 题
题
2
大
智
慧
专题专练
高中化学必修二_化学反应速率_三段式
1.计算方法——“三段式” (1)基本步骤: ①准确写出有关化学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②找出各物质的初始量、转化量、平衡量(物质的量 浓度或物质的量); ③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等式关系进行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回顾: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①表达式:
②常用的单位是:或
2.使用化学反应速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在数值可能不同,因此描述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注明是何种物质;
②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浓度变化一定成比例(系数比);
③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①内因:
②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C.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D.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单位有mol/(L·s)和mol/(L·min)
2.已知4NH
3+5O
2
===4NO+6H
2
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
v(H
2
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5 v(NH3)=v(O2)
6 v(O2)=v(H2O)
3 v(NH3)=v(H2O) 5 v(O2)=v(NO)
3.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D.减小反应物浓度4.下列措施可以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是()
①固体燃料粉碎②液体燃料雾化③煤经气化处理④通入足量的空气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全部
5.在反应3H
2+N
2
2NH
3
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 mol/L,在此时间内用H
2
表示的平均反应
速率为mol/(L·s),则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为()
A. s B.1 s C. s D.2 s
6.在反应:C+CO
2
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通入CO
2
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压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7.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 mol·L-1·s-1;②v(B)=0.6mol·L-1·s-1;
③v(C)=0.4 mol·L-1·s-1;④v(D)=0.45 mol·L-1·s-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用序号和“>”表取示)
8.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L减少到原来的一半,在这10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多少?
9.向4L容器中充入和,4s末测得剩余SO
2
是,则υ(SO
2
)和υ(SO
3
)各是多少?
10.在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H
2
, N
2
,经2min后,容器内有 NH
3
,求v(H2)及N2的转化率各是多少?
11. 在一定条件下3H
2
+N
2
2NH
3
的反应中,起始C(N
2
) 为2mol/L,C(H
2
)为5mol/L,反应到2分钟时,
测得 C(NH
3
)为L。
①分别用v(NH3),v(N2),v(H2)表示反应速率:、、;
②反应到2分钟时C(N
2
) 为, C(H
2
) 。
12.对于反应:2SO
2
+O
2
2SO
3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SO
3
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空格里(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编号改变的条件生成SO
3
的速率
①降低温度
②增大O
2
的浓度
③使用V
2
O
5
作催化剂
④压缩体积
13.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
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