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说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时间单位和浓度单位决定D.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2.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2.0 mol·L-1,经过4 min后,它的浓度变成了1.68 mol·L-1,则在这4 min它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0.2 mol·L-1·min-1B.0.1 mol·L-1·min-1C.0.04 mol·L-1·min-1D.0.08 mol·L-1·min-13.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 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

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 s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2 mol·(L·s)-1B.1.8 mol·(L·s)-1C.1.2 mol·(L·min)-1D.0.18 mol·(L·s)-14.把石灰石浸入盐酸中,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加大盐酸用量B.增大盐酸浓度C.粉碎石灰石D.增大体系压强5.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能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对该反应下列说确的是()A.降低压强能增大反应速率B.使用适当的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C.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D.增大压强对该反应速率无影响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和0.2 mol·L-1,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A.X为0.2 mol·L-1B.Y为0.1 mol·L-1C.Z为0.3 mol·L-1D.Z为0.1 mol·L-1时,Y为0.4 mol·L-17.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A.Z 的生成速率和Z 的分解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生成n mol X,同时生成3n mol YC.X 、Y 、Z 的浓度不再变化D.X 、Y 、Z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28.化工生产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应优先考虑的措施是( )A.选用适宜的催化剂B.采用高压C.采用高温D.增大反应物浓度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化学反应,限度可能不同B.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来改变反应的限度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便停止不再进行10.如下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为加快KClO 3的分解速率而加入MnO 2D.为加快H 2O 2的分解速率而把反应容器放到冷水中冷却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个小题10分,共40分)11.用纯净的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分析判断:______________段化学反应速率最快,______________段收集的二氧化碳最多。

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讲解

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讲解

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讲解
高一化学下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讲解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课件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课件
6、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浓度减少 了0.6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则10s
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C ) mol/(L.min)
A、0.02 B、1.8 C、1.2 D、0.18
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基本思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 和限度 课件
练习巩固
在 N2 + 3H2
2 NH3反应中,自开
始至2秒,氨的浓度由0变为0. 6 mol/L,则
以氨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多少?
v
(NH3)
Hale Waihona Puke =△c (NH3) △t
(0. 6 – 0 )mol/L =
2s = 0.3mol/(L·s)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 和限度 课件
新概念
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 别,快和慢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以 上的判断方法都是定性地描述反应 的快慢。而在科学研 究和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定量地 描述一个反应的快慢。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 和限度 课件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 = c
(B )
A、3:2 B、1:3 C、3 :1 D、2 :1
5、在2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X(g)+nY(g) = pZ (g)+qQ(g) ,2s时间内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
则2s时间内,Q物质增加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A、1.2q/p B、1.2 m/p C、1.6 p/q D、0.6 q/p
反思:比较反应的快慢,应取同一参照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 和限度 课件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共27张PPT)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共27张PPT)

2017/7/27
23
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现在,假设你是一名工程师,你要 使到你工厂的煤尽可能的完全燃烧,提高 煤的燃烧效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 行分析?
2017/7/27
24
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怎样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煤的状态与燃烧的速率有何关系?与煤的充分 燃烧有何关系? 空气的用量对煤的充分燃烧有什么影响?原因 是什么? 应选用什么样的炉膛材料? 如何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的废气中的热量?
反 应 速 率
0
2017/7/27
v(正) v(逆) t1 时间(t)
12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一定时间段内有什么特征? (3)c(SO2) 、c(O2)逐渐变小,c(SO3)逐渐增大,
三种物质的浓度达到一个特定值。
2SO2
+
O2 反 应 速 率 0
2SO3
v(正)= v(逆) ≠0
v(正) v(逆) t1 时间(t)
催化剂
高温高压
正反应
逆反应
2HI
典型的可逆反应有:
N2+3H2 SO2 +H2O 2NH3 2SO2+O2
催化剂 高温
2SO3 NH3 · H2O
H2SO3
NH3 +H2O
2017/7/27
6
三、化学反应的限度
思考与交流 (1)水的生成(H2+O2)与电解, (2)二次电池的放电与充电, (3)CO2和H2O在植物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 与糖在体内氧化生成CO2和H2O, 它们是否属于“可逆反应”?
2017/7/27
25
四、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归纳
尽可能的使煤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关键是燃料与 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的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燃 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放出来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 用率。 实质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它的意义在于节约能 源,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等。

必修二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必修二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3mol × 0.01mol/(L·min) 2mol
=0.015mol/(L·min)
ν(N2)=
1mol × 0.01mol/(L·min) 2mol
=0.005mol/(L·min)
结论: 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性因素) 钠与水的反应速率要比 镁和水的反应速率快得多。
实验内容:分别取2ml3%的H2O2, 一个加少量的MnO2,一个不加。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阅读
化学与技术
加入催化剂
改变(增大或减小) 反应速率
例如: 橡胶防老剂。
达标练习:
在下列事实中,各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
解:5min内生成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7g
17g/mol
C(NH3)=
2L
= 0.05mol/L
ν(NH3) = 0.05mol/L 5min
=0.01mol/(L·min)
N2 + 1mol
3H2 = 3mol
2NH3 2mol
ν(N2)
ν(H2) 0.01mol/(L·min)
所以, ν(H2)=
决定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1)浓度: 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2)温度:升高温度,增大反应速率。
(3)接触面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 反应速率。
(4)催化剂: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增大或减小) 反应速率,催化剂自身不发生改变。
温度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B)

化学必修Ⅱ人教新课标2-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课件(16张)

化学必修Ⅱ人教新课标2-3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课件(16张)

而成S且O煤2,中这所是含导的致硫酸在雨燃形烧成时的会主生要•
原因之一。因此,发展洁净煤技 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煤 炭利用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
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 体燃料后,不仅在燃 烧时可以大大减少 SO2和烟尘对大气造
上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煤的气 成的污染,而且燃烧
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 效率高,也便于输送。
炭的的水重煤要气途或径干。馏一煤些气城①市,中它使们用都•
是煤经一系列处理后的产物。例
煤经过处理后,除了 可以得到气体燃料外,
如,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 还可以得到液体燃料,
应,则得到CO和H2:
如甲醇等。
C + H2O
CO + H2
研究性课题
• 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 蕴藏情况有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

C、Ba(OH)2·8H2O与NH4Cl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是吸热反应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某一反应的反应物能量总和高于生成物能量总
和,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小组讨论 交流
对于提出的 假设,
说明理由 实验证明 你的假设
mol/L的Na2CO3溶液 会出现什么现象?
假设: 理由:
现象:
离子方程式
解释
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当一个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 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在改变, 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课件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课件

率 加快

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
可以使单位体积内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实际
上相当于增大了气体反应物的浓度。
注意:浓度是对溶液和气体而言。改
变纯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反应速率几乎不变。
(5)其它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a.反应物的状态:一般来说,配成溶液 或反应物是气体,都能增大反应物之间 的接触机会,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b.固体表面积:一般来说,颗粒越小, 与其他物质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 快。 c.光、超声波、磁场等也会影响某些反 应速率。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M、N、Q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随堂练习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A、C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1)开始时c(N2) 、c(H2)大, c(NH3) =0
N2
+
H2
NH3 只有正反应,v(逆)=0
瞬间过后有什么特征?
(2)瞬间后c(N2) 、c(H2 )变小 ,
cN(2 NH3)≠0+
H2
NH正3 逆反应都进行,v(逆) ≠0,v(正)> v(逆)
一定时间段内有什么特征?
(3)c(N2) 、c(H2)逐渐变小,c(NH3)逐渐增大, 三种物质的浓度达到一个特定值。
(2)外部因素: 实验2-6
现象
结论
加入MnO2 气泡冒出速率增大 MnO2能加快 反应速率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精品课件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精品课件

不同化学反应 的速率
反应物本身性质 (内因最主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一化学反应 的速率
? 外界条件
(外因)
浓度
温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 率的外界因素
催化剂
压强(气体) 颗粒大小
实验1:探究不同金属与相同酸反应的速率
实验内容:在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5 mL 0.5 mol/L的盐酸, 再分别放入表面积相同的铜片、镁片,观察金属片上是否 有气泡产生以及产生气泡的快慢。 实验现象:铜片上无气泡产生,镁片上产生气泡且较快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 对于反应: aA + bB = cC+ dD
V (A)︰V (B)︰V (C)︰V (D)=a︰b︰c︰d
(1)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非瞬时速率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快。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2:镁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快慢比较
实验内容: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块质量、表面积均相等的镁片 然后分别加入5 mL 0.5 mol/L和5 mL 3 mol/L的盐酸,观察比较两试 管内镁片上产生气泡的快慢。
实验现象:加0.5 mol/L盐酸者产生气泡较慢,加3 mol/L 盐酸者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 大反应越快。
实验5: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内容:取两支同样大小、洁净的试管,各装入5 mL3% 的H2O2溶液,再向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MnO2粉末,观察 并比较两支试管内产生气体的快慢。
实验现象:未加MnO2试管内无明显变化,另一支试管内 有大量气体产生 结论:MnO2可加速H2O2的分解,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 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选C。
【点睛】
同一个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这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在一个绝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③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⑥ ⑦3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mol N-H键也断裂
C.若c(Y2)=0.2mol∙L-1,则∆c(Y2)=0.1mol∙L-1,反应消耗∆c(Z)=0.2mol∙L-1,Z完全转化为反应物,不符合可逆反应的特征,C选项错误;
D.c(Z)=0.4mol∙L-1,则∆c(Z)=0.2mol∙L-1,反应消耗∆c(X)=0.1mol∙L-1,X完全转化为生成物,不符合可逆反应的特征,D选项错误;
高一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可逆反应:3A(g)+ B(g)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 =0.6 mol·L-1·min-1B.v(B) =0.3 mol·L-1·min-1
C.v(C) =0.5 mol·L-1·min-1D.v(D) =0.2 mol·L-1·min-1
①v(A)=0.15 mol·L-1·s-1
②v(B)=0.6 mol·L-1·s-1
③v(C)=0.4 mol·L-1·s-1
④v(D)=0.45 mol·Lt;③>①B.④>②=③>①
C.②=③>①>④D.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
则△n(A):△n(B):△n(C)=3:1:2=a:b:c,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a:b:c=3:1:2,
故选B。
【点睛】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需注意是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而不是末状态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4.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6s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对该反应的推断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以此来解答。
【详解】
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
A. =0.2;B. =0.3;C. =0.25;D. =0.1;显然B中比值最大,反应速率最快,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A
B
C
起始浓度(mol·L−1)
3.0
1.0
0
2 s末浓度(mol·L−1)
1.8
0.6
0.8
据此可推算出a∶b∶c是()
A.9∶3∶4B.3∶1∶2C.2∶1∶3D.3∶2∶1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n(A)=1.2mol,△n(Y)=0.4mol,△n(Z)=0.8mol,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反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所以反应物的浓度不为0,错误;
C.正逆反应都还在继续进行时,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所以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错误;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正确。
3.已知某反应aA(g)+bB(g) cC(g)的各物质浓度数据如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反应开始到5min,∆n(C)=0.2 mol,υ(C)= =0.02 mol/(L·min),A选项错误;
B.反应开始到5min,B的物质的量由0变为0.4mol,则增加了0.4mol,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2mol/L,B选项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由0.8 mol减少为0.2 mol,变化量为0.6 mol,A为反应物,B的物质的量由0增加到0.4 mol,变化量为0.4 mol,C的物质的量由0增加到0.2 mol,变化量为0.2 mol,B、C为生成物,化学反应计量系数之比等于反应体系中物质变化量之比,∆n(A):∆n(B):∆n(C) =0.6 mol:0.4 mol:0.2 mol=3:2: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 2B+C,C选项错误;
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有变化的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
②③正确,故选C。
7.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①v(A)=0.15 mol·L-1·s-1;②v(B)=0.6 mol·L-1·s-1,则v(A)=0.2 mol·L-1·s-1;③v(C)=0.4 mol·L-1·s-1,则v(A)=0.2 mol·L-1·s-1;④v(D)=0.45 mol·L-1·min-1,则v(A)=0.00375 mol·L-1·s-1,所以快慢顺序为:②=③>①>④,
④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发生改变,当容器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⑤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体积不变时,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说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⑥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的化学反应,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始终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
③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变化的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B、C的浓度不再改变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⑦A、B、C、D浓度之比为1:3:2:2
A.③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⑥C.①②④⑦D.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④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体积始终不变,质量始终不变,故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
⑤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
⑥在该反应中, ,若 ,则 ,可以证明达到平衡状态;
⑦3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6 mol N—H键也断裂才能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故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反应进行到1s时,v(A)=v(C)
C.反应进行到6s时,B和D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4mol•L﹣1
D.反应进行到6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mol/(L•s)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2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B、C为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反应方程式为:3B+4C⇌6A+2D,故A错误;
故答案选C。
9.在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同一个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比,将化学反应速率化成同一物质的速率,A选项v(NH3)=0.6mol∙L-1∙s-1,B选项v(NH3)=0.7 mol∙L-1∙s-1,C选项v(NH3)=0.64 mol∙L-1∙s-1,D选项v(NH3)=0.67 mol∙L-1∙s-1,四个选项中B的反应速率最快,故选择B。
⑦达平衡时,A、B、C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可能是1:3:2,也可能不是1:3:2,要根据反应开始时加入的A、B、C三种物质是否按1:3:2比例而定,所以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综上,①③④⑤⑥满足题意,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此点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注意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必须是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此类试题中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往往有:平衡时浓度不变,不是表示浓度之间有特定的大小关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表示是数值大小相等;对于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不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B.反应到1s时,v(A)= =0.3mol/(L•s),v(C)= =0.2mol/(L•s),则v(A)≠v(C),故B错误;
C.反应进行到6s时,B、D的物质的量都是0.4mol,B、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mol/L,故C错误;
D.反应进行到6s时,v(B)= =0.05mol/(L•s),故D正确;
10.一定温度下,在2 L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5min,υ(C)=0.2 mol/(L·min)
B.反应开始到5min,B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了0.4 mol/L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g)+C(g) 3A(g)
D.a点时,c(A)=c(B)
【详解】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即v正=v逆,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