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国土资源和水利环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国土资源和水利环境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宁冈县境内,海拔高度1362米。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前,这里的国土资源和水利环境十分贫困落后,是一片深山荒野,被誉为“穷山恶水”。
一、国土资源(一)地形地貌井冈山位于南岭山脉的东北部,山势险峻,地形复杂。
山上山下盘根错节,峰峦叠嶂,几乎全是陡坡和峭壁。
山顶波状,高峰峰峦,悬崖峭壁,深谷幽壑,沟壑交错,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后人惊叹不已的自然山水壮丽之美。
(二)土地资源井冈山地区土壤肥沃,但缺乏水源和平地。
由于地形陡峭,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因此种植业不太发达。
在20世纪初期,井冈山的农业主要是山地耕作。
由于土地肥沃,井冈山地区盛产手工业、针织品、绡丝布等传统手工业,但是由于交通不便,这些产品未能远销,经济上十分落后。
(三)矿产资源井冈山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炭、铁矿、锌矿、铜矿、黄铜等。
这些矿产资源是井冈山地区主要的经济来源。
然而,由于矿产资源的采集技术和矿山设施的不完善,采集效率并不高,且极度危险,伤亡率很高。
二、水利环境(一)自然水利井冈山地区的自然水利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这些水源虽然丰富,但由于山势险峻,容易被人类活动破坏,因此井冈山地区年年遭受旱灾。
尤其在春秋季节,山间河流干涸,整个地区经常遭受水荒。
(二)人工水利井冈山地区的人工水利水平十分落后,水利设施几乎没有,需要人们共同劳动才能兴修水利灌溉设施。
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解决了灌溉难题,使得农业和手工业能够稳定发展。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井冈山地区经济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党领导全民共同劳动兴修水利、新修的道路,让井冈山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
此外,在土地改革和生产合作化政策的引导下,人民群众逐步抛弃了私有制,变成了一批有共同目标、合作互助的生产队伍。
井冈山江西的革命圣地

井冈山江西的革命圣地井冈山,江西的革命圣地井冈山位于江西省酃县境内,素有“红色摇篮”、“红色圣地”的美誉。
它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孕育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无数英雄事迹。
本文将围绕井冈山的历史背景、革命精神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探索。
井冈山地处江西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
1927年秋,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期,当时红军的一支被迫撤退到井冈山一带。
在井冈山的领导下,红军通过艰苦的游击战争生活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逐渐壮大起来。
井冈山作为革命的摇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艰苦奋斗和光辉历程。
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坚强堡垒,不仅沉淀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牺牲,还培养了革命党员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品质。
井冈山的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红军必须依靠当地农民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生存下去。
在井冈山,红军官兵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加深了他们对人民问题的关注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其次,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政治课堂,为革命干部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伟大的革命家和军事家都曾在井冈山磨砺革命锋芒,锻造出过硬的革命品质。
井冈山的红色政权建设、土地革命和军事斗争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革命干部,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井冈山的革命影响不仅仅在江西,它波及全国乃至国际。
井冈山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为革命战争的发动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经验。
井冈山以其独特的革命精神,激励了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
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如今仍在继续发扬光大。
井冈山红军的战斗精神、崇高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品质,激励着新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井冈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不仅是一座纪念碑,更是载入史册的革命传承地。
总结来说,井冈山作为江西的革命圣地,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伟大胜利。
其革命精神的熏陶和影响,使井冈山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革命旗帜。
井冈山地区的社会背景

井冈山地区的社会背景井冈山地区是中国的中南地区,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社会背景方面,井冈山地区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既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卓越的自然资源,也有尚待发展的落后农村地区。
一、地理与自然资源井冈山地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辖区东南部,紧邻福建、广东和湖南等省份。
这里地势较为复杂,有众多的山峦和河流,其中井冈山最高峰海拔为2141米。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的自然资源,包括木材、矿石、野生药材等。
二、历史与政治井冈山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
随着历史的演变,这里相继成为了赣南壮族自治区政治、文化和军事等多方面的中心。
尤其在20世纪初,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来到这里,开展了革命斗争,从而将井冈山地区推向全国的政治中心。
三、经济与就业在经济方面,井冈山地区由于地形较为复杂,自然环境也比较严酷,这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此地区的经济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农业、林业和旅游等行业依旧是主要的经济来源。
在井冈山地区的就业方面,由于人口大多是农村人口,故大多从事农业和林业等行业。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城镇从事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有志向的年轻人也可以在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找到工作机会。
四、文化与教育井冈山地区是中国民族地区,这里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当地有建筑多为民居式建筑,色彩鲜艳,名门堂置于某大门边,代表着“家族的根”。
同时,在历史上此地属于“红色革命根据地”,所以有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在教育方面,井冈山地区的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并逐步与市级教育接轨,优质教育也得到了大力扶持。
五、卫生与医疗在卫生和医疗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井冈山地区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各地医院设备更新换代,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当地人的健康保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井冈山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历史岁月和文化之地,其社会背景十分复杂,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潜力。
井冈山地自然地理概况

井冈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井冈山既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又是风光绮丽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异常丰富的自然景观。
她雄峙于万洋山中,方圆500里,群峰耸立,层峦叠峰。
林海浩瀚。
古木参天。
长瀑联群,溪流澄碧。
竹林青翠,山花火红。
云海磅礴,夕阳瑰丽,风光旖旎。
井冈山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素有“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宝库”之美誉。
接下来,我们将从自然地理的六个方面来依次介绍井冈山。
一、地理位置井冈山位于省西南部市境,地处湘东赣西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它是由东北一西南走向的高峻山岭组成,属南岭山脉北伸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东侧的一组山体,南北长达9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号称“五百里井冈”。
是省西南的门户,境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最高峰一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它距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9’到114°23’,北纬26° 27’到26°49’。
二、地质井冈山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位于中国大陆第三阶梯地形,处于长江以南和南岭以北的罗霄山脉中段东坡。
罗霄山脉是一条历史悠久、成因复杂、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大型山脉。
井冈山位处中国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南东侧,处于罗霄山脉南北向构造带的核心地段,北与---江山---断裂带和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相望,南与---政和---大埔断裂带和东南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相接。
属于华南加里东期造山带,罗霄山---诸广山褶皱带。
井冈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根据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清楚表明了井冈山所在的华南古板块从海洋→陆地→海洋→大陆的近6*108a的海陆变迁。
井冈山地区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奥系、泥盆系,中生代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以古生代地层出露的面积大、围广,主要分布在井冈山地区的中东部。
特别奥纪地层,可划分出7个典型的笔石化石带,在国外都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井冈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井冈山的自然地理概况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井冈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井冈山既是着名的革命圣地,又是风光绮丽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异常丰富的自然景观。
她雄峙于万洋山中,方圆500里,群峰耸立,层峦叠峰。
林海浩瀚。
古木参天。
长瀑联群,溪流澄碧。
竹林青翠,山花火红。
云海磅礴,夕阳瑰丽,风光旖旎。
井冈山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素有“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宝库”之美誉。
接下来,我们将从自然地理的六个方面来依次介绍井冈山。
一、地理位置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境内,地处湘东赣西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它是由东北一西南走向的高峻山岭组成,属南岭山脉北伸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东侧的一组山体,南北长达9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号称“五百里井冈”。
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境内平均海拔达米,市内最高峰一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它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9’到114°23’,北纬26° 27’到26°49’。
二、地质井冈山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位于中国大陆第三阶梯地形,处于长江以南和南岭以北的罗霄山脉中段东坡。
罗霄山脉是一条历史悠久、成因复杂、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大型山脉。
井冈山位处中国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南东侧,处于罗霄山脉南北向构造带的核心地段,北与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带和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相望,南与丽水---政和---大埔断裂带和东南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相接。
属于华南加里东期造山带,罗霄山---诸广山褶皱带。
井冈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根据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清楚表明了井冈山所在的华南古板块从海洋→陆地→海洋→大陆的近6*108a的海陆变迁。
井冈山地区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中生代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以古生代地层出露的面积大、范围广,主要分布在井冈山地区的中东部。
主要内容井冈山

主要内容井冈山
摘要:
一、井冈山概述
二、井冈山的历史地位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四、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五、井冈山在我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正文:
井冈山位于我国江西省,是我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
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井冈山的主要内容。
一、井冈山概述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处,山势险峻,丛林茂密,具有很好的地理优势。
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林业发展。
二、井冈山的历史地位
井冈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发源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诞生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井冈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 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
在井冈山上,毛泽东领导部队开展游击战争,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
这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四、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井冈山精神是革命精神的一种,具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等特点。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井冈山在我国革命史上的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井冈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为我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井冈山在我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井冈山的资料

井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一个有着深远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
以下是关于井冈山的详细资料:
地理环境: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罗霄山脉中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植被丰富。
其地理位置独特,四面环山,地势险要,具有易守难攻的优点。
历史背景:1927年,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尝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破国民党的围剿。
1930年,井冈山根据地被扩大到全盛时期,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文化价值:井冈山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还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这里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和纪念碑,如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五指峰、黄洋界等。
此外,井冈山的自然风光也非常迷人,有着壮丽的峰峦、清澈的溪流和奇特的石景等。
旅游资源:井冈山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革命遗址、瞻仰烈士陵园、观赏自然风光等。
此外,井冈山还有许多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如井冈山豆腐、竹编工艺品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保护与开发:为了保护井冈山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
同时,也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确保井冈山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得到有效保护。
总之,井冈山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井冈山地自然地理概况

井冈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井冈山既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又是风光绮丽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异常丰富的自然景观。
她雄峙于万洋山中,方圆500里,群峰耸立,层峦叠峰。
林海浩瀚。
古木参天。
长瀑联群,溪流澄碧。
竹林青翠,山花火红。
云海磅礴,夕阳瑰丽,风光旖旎。
井冈山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素有“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宝库”之美誉。
接下来,我们将从自然地理的六个方面来依次介绍井冈山。
一、地理位置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境内,地处湘东赣西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它是由东北一西南走向的高峻山岭组成,属南岭山脉北伸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东侧的一组山体,南北长达9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号称“五百里井冈”。
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内最高峰一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它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9’到114°23’,北纬26° 27’到26°49’。
二、地质井冈山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位于中国大陆第三阶梯地形,处于长江以南和南岭以北的罗霄山脉中段东坡。
罗霄山脉是一条历史悠久、成因复杂、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大型山脉。
井冈山位处中国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南东侧,处于罗霄山脉南北向构造带的核心地段,北与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带和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相望,南与丽水---政和---大埔断裂带和东南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相接。
属于华南加里东期造山带,罗霄山---诸广山褶皱带。
井冈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根据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清楚表明了井冈山所在的华南古板块从海洋→陆地→海洋→大陆的近6*108a的海陆变迁。
井冈山地区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中生代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以古生代地层出露的面积大、范围广,主要分布在井冈山地区的中东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冈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井冈山既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又是风光绮丽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异常丰富的自然景观。
她雄峙于万洋山中,方圆500里,群峰耸立,层峦叠峰。
林海浩瀚。
古木参天。
长瀑联群,溪流澄碧。
竹林青翠,山花火红。
云海磅礴,夕阳瑰丽,风光旖旎。
井冈山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素有“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宝库”之美誉。
接下来,我们将从自然地理的六个方面来依次介绍井冈山。
一、地理位置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吉安市境内,地处湘东赣西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它是由东北一西南走向的高峻山岭组成,属南岭山脉北伸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东侧的一组山体,南北长达9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号称“五百里井冈”。
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内最高峰一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
它距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州区约130公里,距井冈山市新城区(红星街道)35公里。
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9’到114°23’,北纬26° 27’到26°49’。
二、地质井冈山地处亚欧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位于中国大陆第三阶梯地形,处于长江以南和南岭以北的罗霄山脉中段东坡。
罗霄山脉是一条历史悠久、成因复杂、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大型山脉。
井冈山位处中国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南东侧,处于罗霄山脉南北向构造带的核心地段,北与绍兴---江山---萍乡断裂带和江南新元古代造山带相望,南与丽水---政和---大埔断裂带和东南沿海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带相接。
属于华南加里东期造山带,罗霄山---诸广山褶皱带。
井冈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根据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成果,清楚表明了井冈山所在的华南古板块从海洋→陆地→海洋→大陆的近6*108a的海陆变迁。
井冈山地区出露有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中生代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以古生代地层出露的面积大、范围广,主要分布在井冈山地区的中东部。
特别奥陶纪地层,可划分出7个典型的笔石化石带,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井冈山地区的岩浆岩皆为花岗岩类,主要分布于西部,是罗霄山脉的万洋山至诸广山花岗岩基的组成部分。
时代上以志留纪花岗岩为主,侏罗纪花岗岩及脉岩零星分布。
井冈山的区域变质岩,主要由早古生代地层组成,均属低压变质相系绿片岩相,变质程度较低,具活动陆缘的特征,岩石类型有变余碎屑岩类、板岩类和千枚岩类,呈环带状展布。
井冈山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产生了相应的动力变质岩。
类型有构造角砾岩、千糜岩和糜棱岩,主要沿断裂带呈线型展布。
三、地貌经历了区域内两次海洋和两次大陆的沧海桑田的变迁,才奠定了现代井冈山的地质环境和地貌格架,造就了其重要的地貌学特征。
井冈山属于典型的东南丘陵盆地的南北向中山地貌,地貌特点可概括为典型的二元山体结构、悬殊的地势高差、丰富的地貌类型、独特的盆岭格架、壮丽的地貌景观。
1.典型的二元山体结构井冈山具有典型的二元山体结构的特点,即前寒武变质基底和中泥盆世之后的稳定沉积盖层。
根据区域地球物理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表明,华南地区地壳下部还存在花岗质结晶基底。
多期次的地壳运动使得基底和盖层多被改造,形成褶皱。
下部基底是由新元古界---下古生界的板岩形成的一系列基底紧密褶皱,走向以北北西为主,倾向南西或北东,倾角为50º~75º;上部的盖层褶皱由上古生界的石英砂岩组成,属宽阔型褶皱,多被逆冲—推覆构造所改造。
2.悬殊的地势高差井冈山总体地势为西南高,向北、向南逐渐降低。
最高峰南风面海拔2120.4M,是欧亚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之一,仅次于海拔2157.8M的黄岗山。
最低处为湘洲河谷,海拔230M,最大相对高度近1900M,山峰高程多在海拔1000M以上。
巨大的地势落差突显了井冈山的巍峨挺拔。
井冈山山岭高耸,群峰交织,山体宽厚,山脊多呈鳍状和刃状,峡谷深切,悬崖密布,山间为串珠状盆(洼)地,树枝状水系向四周分流,蜿蜒曲折,急流险滩,断崖瀑布壮观。
3.丰富的地貌类型井冈山的现代微地貌十分发育,地貌形态多姿多彩,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系统。
3.1山地和丘陵据统计,井冈山的峰峦500多座,绵亘250KM,可分为中山和低山两个亚类。
侵蚀中山集中分布中部偏北的地区,海拔多在1000M以上,侵蚀低山多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海拔多在600~900M之间。
如主峰南风面、五指峰、五大哨口、黄洋界和杜鹃山等蜚声中外。
这些群山中有众多形神皆备的象形石,如金狮面的“人面岩”、“金龟击鼓”,桐木岭的“石姬”,杜鹃山的“天烛”、“群猴听训”、“金鸡报晓”等,这些山地可分为三级分水岭。
一级分水岭分布于西部黄洋界、八面山、荆竹山、南风面等地,山峰彼此连接构成山岭,南北向展布,海拔1300~2120M,相对高度多在1000M以上,属鄱阳湖流域与洞庭湖流域的分水岭。
二级分水岭分布于中部铁坑、严岭嶂一带,由连续性欠佳的山峰组成蛇状弯曲的山岭,山顶多为圆形或圆锥形,沿北西向延伸,海拔1000~1300M,相对高度800M,是牛吼江和蜀水河的分水岭。
三级分水岭分布于南北两侧的游击洞、五指峰、黄轨湖和茶子坳一带,山峰相互连接成锯齿状及鳍状,呈单面山脊形态,呈北西和北东向延伸,海拔多在900~1100M之间,相对高度700M,是区内行洲河和拿山河等小水系的分水岭。
在井冈山的低山之间还分布着经过长期侵蚀切割的,绝对高度<500M的低缓起伏的丘陵地貌。
3.2峡谷和瀑布井冈山形成深切的峡谷,形态上呈“V”型,长度从几千米到十几千米不等,著名的有龙潭峡谷和水口峡谷,瀑布多与峡谷相伴生,初步统计。
井冈山的瀑布景观有100多处,最著名的当属笔架山陡崖瀑布和五龙潭瀑布群。
3.3构造盆地在井冈山的侵蚀山地和丘陵之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十多个典型的山间构造盆地。
他们大多沿境内的河谷呈串珠状分布,如茨坪、大行洲、下庄、小行洲和黄垇盆地沿行洲河水系分布,大陇、龙市和葛田盆地沿宁冈河水系分布,大小五井、厦坪和拿山盆地沿拿山河水系分布。
另外,从岩石地貌类型的角度,井冈山的地貌类型包括泥盆纪砂岩地貌、寒武纪与奥陶纪变质岩地貌、志留纪花岗岩地貌、泥盆纪碳酸盐喀斯特地貌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喀斯特地貌区发育的各种溶洞,如梨坪的石燕洞发育在泥盆纪灰岩当中,深千米,因常年七夕石燕而得名,大洞小洞相连,形成洞中有洞的奇景。
当地民谣“水打梨坪门前过,田里无水干死禾”正是井冈山喀斯特地貌区特征的生动写照。
4.独特的盆岭格架井冈山东西分别于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相依,是长江中游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分界性山脉,宏观上构成了南北向的“盆岭”地貌格架,即鄱阳湖盆地和洞庭湖盆地之间的山脉景观。
这与我国西南三江并流区的纵向岭谷地貌十分相似。
独特的“盆岭地貌”造就了井冈山重大的生态学价值。
早在中生代时期,井冈山地区就是古太平洋西岸大陆内部的一条构造隆起带,其东部的古武夷山地区在中生代是一处大规模火山活动区,其西部是中生代大型水域盆地,南北走向的罗霄山正好是一条生物界最理想陆地迁徙廊道,也构成了鸟类南北方向迁徙飞行的地标。
5.壮丽的地貌景观井冈山的地貌景观可以概括为“雄、险、奇、秀、幽”5个特点,正如“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井冈山下啊,万岭不思游”等诗词的高度赞美。
井冈山特殊的“井字形”地貌,与植被景观相结合,自荆竹山开始,绕过五指峰,穿越笔架山,直达第一高峰南风面,绵延50km,色彩斑斓,在视觉上无与伦比。
四、气候井冈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
受东亚季风环流控制,偏南风频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在1500m左右达到最高;而偏北风频率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
地势的西南高、东北低对于西北冷风有阻滞作用。
井冈山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冬天因四周茂密的森林阻击了寒流的侵袭,虽冷但少严寒;盛夏,山高气温低,林茂而风起,虽热而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14.3度,一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温度3.2度,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仅为23.9度,极端最高温度也只有34.8度;年平均降雨量187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213天,年平均日照1511小时,无霜期年平均为241天,平均雾日96天。
具有冬温、春湿、夏凉、秋爽、云雾多、日照少、降水多、风力小等特点。
(一)春秋季长,夏冬季短采用候平均温度低于10℃作为冬季开始,高于22℃时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的四季划分方法。
表一列出了井冈山景区(茨坪)四季起讫时间与南京、北京的比较情况表一井冈山景区(茨坪)四季起讫时间与南京、北京比较由表一可见,井冈山春季和秋季时间比南京、北京均长,而夏季和冬季比南京、北京短。
井冈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相宜。
(二)气温宜人,月较差小表二列出了井冈山(茨坪)各月和全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
表二井冈山气温统计单位:℃井冈山年平均气温为14.3℃。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2℃,比南昌低1.6℃,但比上海高0.3℃,比北京高8.0℃。
其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零下4℃左右,冬季气温并不很低。
春节前后,多雨雪天气,冰凌遍布,银装素裹,气象万千,漫山白雪皑皑,宛若北国风光。
井冈山冬末初春还下滴雨成冰的“冻雨”,每当冻雨从天空中飘下来时,一碰上树枝,便结成透明的冰晶,这就是“雨凇”,用玉树琼枝、晶莹剔透等词形容此时俏丽的冬景都不为过。
井冈山的“雨凇”奇观,可以东北的“雪凇”媲美。
由于距港澳两广较近,南方游客近年来上井冈山观赏雪景的人越来越多。
、井冈山7月份气温最高,历年7月平均气温为23.9℃,比南昌低4.7℃,比上海低4.0℃,比北京低2.0℃,其极端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5℃。
7月份全国大部分地方酷热难熬,而井冈山却基本上不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夜间还要盖薄被,凉爽如秋。
(三)雨量丰沛、空气清新井冈山雨量充`沛,全年平均雨量为1870毫米,雨量最多的2002年总雨量达2878.8毫米,相当于北京常年总雨量的3.6倍;少雨的2003年也有1144.9毫米,相当于北京常年总雨量的1.4倍。
表三井冈山各月雨量单位:毫米井冈山降水主要发生在4;-9月,这6个月总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73%,冬春季占年降水量的27%。
4-6月,井冈山降水量与周边地区差异不大,但7-9月,其降水却明显比周边地区偏多,这是由于林木茂盛,局地蒸发旺盛从而易产生地方性热雷雨所致。
伏秋季节,赣中地区降水锐减,蒸发加剧,“十年九旱”,但井冈山区每到午后,雷电闪鸣,大雨谤沱,暴雨。
不久便雨雾云散,彩虹当空,几乎天天如此。
因此,井冈山流传这样一句谚语:“7、8、9、(月.),天天有(雨),上午冒(无),下午有。
”下午雷阵雨过后,山林滴翠,鸟啾蝉鸣,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造就了一个稳定清新的特异避暑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