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虎课件 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说虎》ppt公开课课件

赤壁之战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 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 统一天下。刘备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 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共同抗曹。 孙刘联军不足5万,迎击曹军20万大军,与曹军在赤 壁隔江对峙。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 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 令黄盖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中计。黄盖带领装满浸油 柴草的十艘战船驶向对岸,在接近曹军时,黄盖点燃柴 草,冲向曹军,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曹 军大败,损失人马大半。
智慧之于大脑,犹如健康之于身体。 使人发光的不是衣上的珠宝,而是心灵深处的智慧。
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 。
学问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没有人给我们智慧,我们必须自己找到它。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欢迎走进语文学习 新天地
体验感受 对话交流 探究思考
说说你所口拔牙 虎视眈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学习目标
一、诵读课文、比较探究,理解 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学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懂得运 用智慧、凭借外界条件克服困难、 战胜强敌的道理。
一、老虎与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独立思考) 二、 “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 寝处之”,这是为什么?(独立思考) 三、本文托物喻意、以虎喻人,告诉我 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
比较探究
用前面学过的《童 区寄传》、《李寄》、 《狼》等课文中的相 关内容来证明本文所 阐述的道理。
拓展延伸
讲智慧故事
官渡之战
东汉献帝建安5年(公元200年),袁绍拥兵20 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消灭曹操。不久,袁绍 便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 时兵力只有4万)决战。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 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 用,又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曹操则雄才大 略、多谋善断,取得主动。曹操采纳部下建议,出 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 心动摇,纷纷溃散。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 主力。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 逃回河北。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说虎》课件

课外拓展
虎的动物学知识学习
除了文化意义,我们还将深入了解虎在动物学上的 特征和习性,了解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虎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了解虎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和生态平衡的意义, 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思辨与探究
虎与人类的关系
探讨人类与虎的关系,思考虎的保护和人类活动 对虎的影响,传达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和必要性。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深入思考为什么保护野生动物对整个生态系统和 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对保护野生动物 的责任和义务。
回顾与总结
1 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加 深对《说虎》这篇文章的理解。
2 课程反思与建议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提出改进的 建议,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说虎》 ppt课件
在这份PPT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北师大版语文七上《说虎》这篇文章。 通过讲解虎的形象和在文化中的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赏析这个作品。
导入
虎的形象
虎作为一种神奇而威严的动物,它具有强大的力量 和灵活的身姿,令人叹为观止。
虎在文化中的地位
虎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勇猛和权 威的象征,广泛出现在神话、传说和艺术作品中。
文本解读
基本阅读理解
通过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说虎》这篇文章,我们将掌握文章的 基本内容和意义,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用意。
生字词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并掌握一些生词和词 组,提升词汇水平和阅读能力。
文本赏析
修辞手法剖析
通过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我们将进一步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艺术效果。
意境分析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虎》ppt课件

你了解哪些有关 “虎”的成语?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 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 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往往 是托物寓意。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 能力。 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 章主旨。
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
初读课文,要求: 准确、流畅、有节 奏感。
导学二
细读课文,自己借助
• 、教学目标: •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 (1)知识和能力: • ①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能翻译重点文言句 子。 • ②整体把握内容,明确课文主 旨。 • (2)过程和方法: • 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在训练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 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①学习文中通过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及“说”的文体特点。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①懂得“用力而不用智”、“自用而不用人”的人必然失败的道理。 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更好地做人。
说
虎
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说教材】 •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 《说虎》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 元性灵愚慧这一单元主题下的一篇自主阅读课文, 前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善恶、体会 生命的意义,而本单元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智慧 的伟大及人性的复杂。《说虎》是本单元也是本 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虽是一篇自主阅读课文,在 地位上比不上前面的必学课文,但它属于议论文 体的文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这种议论文体 的文章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自学起来困难很大, 所以我采取教学的形式,让他们在疏通文意的基 础上体会课文主旨、学习做人的一些好的方法、 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些写法。为以后学习这一 类的的课文打下个良好的基础
《说虎》ppt课件

四、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合作探究 下列问题 1、表明本文核心道理的最关键的两个字 “用智”, 是什么? 2、划出表明本文主旨的句子,说一说作 者是怎样论证得出这个结论的? 3、本文阐明的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内容结构: 提出问题:“人之食 于虎”不足为怪,何 哉? 分析问题“虎之皮人 常寝处之”的原因
刘基的门生徐一夔在《郁离子 序》中说:“大概矫元室之弊,有 激而言也。”又说:“郁离者何? 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 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 子。”吴从善《郁离子序》说: “其意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 底文明之治耳。”从中可以窥见作 者的创作意图。
《说虎》是刘基《诚意伯文集· 郁离 子》中的一篇文章。“说”是古代的 一种议论体裁。它可以叙事、可以议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 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 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
故:所以。
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 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译: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但是老 虎的皮人们常坐卧在它上面,为什么呢? 老虎用力气,人运用智慧;老虎利用它 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 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智慧的作用是百; 爪牙的作用分别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 是一百。凭借一对抗一百,即使凶猛也 一定不能取胜。
论,都是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 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跟现在
的杂文大致相似。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准确断句。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
于:跟……相比。
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
之: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食于虎:被老虎吃掉。于,被。表示被动关系。
译:老虎的力气,与人相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 锋利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倍增了它的力气。那么 人被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说虎》课件之一

结语及课后习题
我们通过讲述《说虎》这个故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同时也希望大家能从中获得 一些积极的启示。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说虎》 ppt课件之一
通过精彩的故事《说虎》,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个令人着迷的世界。课文将带 领我们了解故事背景、主要人物,讲述故事情节以及揭示故事的主题。
故事背景介绍
《说虎》是一篇富有魅力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小镇上。故事主要围绕着一只特殊的家庭展开,让 我们一起来探索他们的生活吧。
主要人物介绍
虎爸爸
虎爸爸是一个有责任感和勇气的父亲,他保护着自己的家庭,并教导小虎成为一只优秀的老 虎。
虎妈妈
虎妈妈是一个体贴而坚强的母亲,她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愿意冒险付出一切。
小虎
小虎是一个好奇且聪明的小动物,他正努力成长并学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故事情节
1
家庭生活
虎爸爸、虎妈妈和小虎在家中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冒险,共同度过幸福快乐的时 光。
2
学校生活
小虎和其他小动物一起上学,他们在学校中经历了各种有趣的事情,结交了新朋 友。
3
在校外的冒险
小虎在校外展开了一次惊险的冒险,他需要勇敢面对各种挑战,才能安全回到家 中。
故事主题
1 亲情和责任
2 成长与勇敢
《说虎》中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人之 间的相互关爱。虎爸爸和虎妈妈通过他们 的行动,向我们传达了责任与关怀的重要 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小虎在故事中面临各种挑战,他通过学习 和成长,变得越来越勇敢并逐渐成为一只 优秀的老虎。
语言点讲解
生词解释
我们将解释一些课文中的生词,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句型分析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说虎》课件

小组讨论
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虎 等濒危物种,共同为野生动物保护 事业贡献力量。
下节课预告
• 《说狼》:我们将继续探索狼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以及狼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意义。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将进一 步了解食肉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思想
01
主题思想是强调虎的强大和危险 ,以及虎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
02
通过描述虎的特性和行为,使读 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虎的生存方式 和习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主题思 想。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包括描述、说明和议论。描述部分主要描述了虎 的外貌、习性和行为;说明部分则解释了虎的特性和行为 对人类的影响;议论部分则对虎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 探讨。
《说虎》课件
目录
• 导入 • 课文分析 • 重点词汇与句式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总结与反思
01
导入
背景介绍
虎的起源与演化
从最早的古猫类动物开始,逐步演化 成现代的虎。
虎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虎是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对维持生 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简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 ,强调其对动物和自然环境的热 爱和关注。
评价作者观点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需要评价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思考这 些观点和态度对现实生活的启
示和影响。
写作练习
仿写句子
缩写文章
根据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学生需要进行仿 写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将《说虎》一文进行缩写,提炼 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和写作能力。
扩写段落
写作感悟
05
课后作业
与同学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虎 等濒危物种,共同为野生动物保护 事业贡献力量。
下节课预告
• 《说狼》:我们将继续探索狼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以及狼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保护意义。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将进一 步了解食肉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主题思想
01
主题思想是强调虎的强大和危险 ,以及虎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
02
通过描述虎的特性和行为,使读 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虎的生存方式 和习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主题思 想。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包括描述、说明和议论。描述部分主要描述了虎 的外貌、习性和行为;说明部分则解释了虎的特性和行为 对人类的影响;议论部分则对虎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深入 探讨。
《说虎》课件
目录
• 导入 • 课文分析 • 重点词汇与句式 • 课堂互动 • 课后作业 • 总结与反思
01
导入
背景介绍
虎的起源与演化
从最早的古猫类动物开始,逐步演化 成现代的虎。
虎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虎是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对维持生 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简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 ,强调其对动物和自然环境的热 爱和关注。
评价作者观点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需要评价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思考这 些观点和态度对现实生活的启
示和影响。
写作练习
仿写句子
缩写文章
根据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学生需要进行仿 写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将《说虎》一文进行缩写,提炼 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和写作能力。
扩写段落
写作感悟
05
课后作业
初中语文《说虎》(共16张)ppt2

课堂练习:
一.《说虎》将人与虎相比,有两个字是最关键的, 你能把这两个字指出来吗? 答案: 智 力
二.说明下列例句中划线词的用法。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2.则人之食于虎也。 3.故人之为虎食者。 4.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答案:1.介词,跟……相比。 2.介词,被。 3.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锋利的爪牙。
之: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食于虎:被老虎吃掉。于,被。表示被动关系。 译:老虎的力气,与人相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 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 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 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 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内容结构: 指出“人之食于虎”不足为怪
说 虎 说明“虎之皮人常寝处之”的原因 用力而不用智 归纳主旨 必将失败 自用而不用人 借虎喻人 说明道理
主题思想:
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 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 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合作探究
1、老虎为什么能够吃人? 第一是力气大,第二是有锋利的爪牙。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 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 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为:被,表示被动关系。 类:相同。 是故:所以,因此。 足:值得。
译: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 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 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力量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获并把虎皮用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 怪的呢 ?
要多动脑筋,不能死做;要多掌握科学技术, 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社会竞争能力,不能因 循保守,苦做死做。当然,在进行艰苦探索 时做些必不可少的具体工作也是应该的,那 跟死做有本质的不同。
《说虎》ppt课件

为:被,表示被动关系。 是故:所以,因此。
类:相同。
足:值得。
译: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
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 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力量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获并把虎皮用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 怪的呢 ?
2020/5/27
一、我能说出下列虚词不同的含义。
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 4、说出几个有关“虎”的
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成语、谚语或歇后语。
2020/5/27
课外作业 片练习《我的反思》
请你替老虎捉刀,写一篇耳目一新的反思文章。
1、“我”是谁? 2、既然“我”是百兽之王,为什么会败在区区 人类之手?
3、若有来世“我”会怎样战胜人类?
(表疑问)
2、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表反问)
2020/5/27
二、我能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 古今异义。
1、……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处:古,这里是“坐”。今,相处。 2、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食:古,动词,吃。今,粮食,食物。 3、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物:古,工具。今,事物。 4、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足:古,值得。今,充足,足够。
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 2、划出表明本文主旨的句
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
子,说一说作者是怎样
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
论证得出这个结论的?
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
百,虽猛必不胜。
3、本文阐明的道理对我们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
有什么启发?
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证得出这个结论的?
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
百,虽猛必不胜。
3、本文阐明的道理对我们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
有什么启发?
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
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 4、说出几个有关“虎”的
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成语、谚语或歇后语。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但是,却)
哉:
1、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
(表疑问)
2、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表反问)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二、我能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 古今异义。
1、……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处:古,这里是“坐”。今,相处。 2、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食:古,动词,吃。今,粮食,食物。 3、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 物:古,工具。今,事物。 4、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足:古,值得。今,充足,足够。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课文解释: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 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于:跟……相比。 不啻(chì):不止。
之:助词,其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食于虎:被老虎吃掉。于,被。表示被动关系。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内容结构:
指出“人之食于虎”不足为怪
说 说明“虎之皮人常寝处之”的原因 虎
归纳主旨
用力而不用智 自用而不用人
必将失败
借虎喻人 说明道理
主题思想:
本文借虎喻人,说明不懂得运用智慧, 不会凭借外界的力量,只凭自己的力量一 味蛮干,就必然招致失败的道理。
说虎
刘基
四、先独立思考,再在小 组内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 1、表明本文核心道理的最 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 关键的两个字是什么?
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 2、划出表明本文主旨的句
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
子,说一说作者是怎样
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
寝:躺着休息,卧。 处:居住,这里是坐的意思
故:所以。
一:一和百都不是确数。
译:然而老虎吃人不常见,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来做
坐卧的物品,为什么呢?老虎使用力气,人运用智慧;
老虎只能使用它自身的爪牙,但是人能利用工具。所以
力气的作用是一,,但是工具的作用是一百。用一对抗一百,即使
作者:刘基
2019/12/11
小满中心学校 刘新祥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说”这种文体。
3、懂得“用力而不用智”, “自用而不 用人”则必然失败的道理
课外作业 片断练习《我的反思》
请你替老虎捉刀,写一篇耳目一新的反思文章。
1、“我”是谁?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了解作者
刘基(1311——1375)明初大臣。字伯
温,浙江青田人,博学,通天文、兵法。 谥文成。有《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一书是刘基在元代末年隐居青田山时写的, 包括《千里马》、《鲁般》等18篇,195 条,后收入《诚意伯文集》。其中文章都 很短小,有些是议论,有些是先举史实, 然后评论,还有些是先叙寓言,然后评论, 主旨都在发表作者对社会上各种事物的看 法。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文学常识欣赏
《说虎》是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中 的一篇文章。“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 它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用以陈述作者对 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跟现 在的杂文大致相似。
2019/12/11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三、我能用现代散文语言说出下列 句子的意思。
1、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 虎之皮人 常寝处之,何哉?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 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译:老虎的力气,与人相比不止大一倍。老虎有锋利 的爪牙,但是人没有,又使它的力气加倍。那么人被 老虎吃掉,不奇怪了。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 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 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 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译: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
能利用。因此世界上那些只用力气而不用智慧,和(只发 挥)自己的作用而不借助别人力量的人,都跟老虎一样。 他们像老虎被别人捕获并把虎皮用来坐卧,有什么值得奇 怪的呢 ?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一、我能说出下列虚词不同的含义。
之: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的)
2、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取消句子独立性)
3、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代词,它)
于:
1、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
(跟……相比)
2、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被)
而:
1、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连词)
2、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
凶猛也一定不能取胜。
2019/12/1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友情提供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 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 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为:被,表示被动关系。 是故:所以,因此。
类:相同。
足: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