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所有分组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所有分组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所有分组实验报告单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时间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刻度尺的量程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mm,零刻线是否磨损。

2.记录数据:物理课本长 mm,宽 mm。

五角硬币的直径 mm。

实验名称:用停表测量时间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经历用图像法探究物理量变化规律的过程,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秒表、铅笔等。

方法点拨:1.用烧杯量取200mL45~50℃的温水进行实验。

当水温接近90℃时,开始记录温度计的示数,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直至水沸腾后5min。

2.实验时,应在玻璃杯上加盖(用硬纸板做,中间钻一个小孔以便插入温度计),防止水蒸气液化使温度计刻度模糊不清,便于读数。

3.记录数据时,可两个同学合作进行,一个以观察为主,一个以记录数据为主。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4. 试以加热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中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它们连接起来,时间变化的图像,通常把它叫做水的沸腾图像。

实验结论5.分析水的沸腾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器材:激光笔白纸平面镜直尺量角器铅笔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下面压一张白纸,在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报告精选全文

冀人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报告精选全文
实验人
实验
目的
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
器材
量筒、一杯水




1.选择合适的量筒,将杯中的水沿筒壁缓缓倒入量筒中
2.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稳定后,平视液面
3.读数并记录结果
实验
结论
量筒可以测量水的体积
实验报告单
课题
测量质量
日期
9月18日
实验人
实验
目的
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
器材
天平、苹果、桔子、香蕉等


实验报告单
课题
水去哪里了
日期
11月2日
实验人
实验
目的
探究烧杯里的水去哪里了
实验
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水、玻璃片




1.将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
2.用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玻璃片盖在烧杯上面,10秒钟后拿开
3.观察玻璃片上出现的现象
实验
结论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4.记录称量结果
5.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0处
实验
结论
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报告单
课题
测量水的温度
日期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实验报告单
课题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日期
9月4日
实验人
实验
目的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常见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常见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常用温度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对温度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温度测量是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温度测量方法:1. 液体膨胀法:利用液体受热膨胀、冷却收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2. 热电偶法: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在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电动势(热电势)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3. 半导体热敏电阻法: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三、实验器材1. 恒温水浴锅2. 比重瓶3. 温度计(液体膨胀式、热电偶式、热敏电阻式)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软件6.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夹具等四、实验步骤1. 液体膨胀法测量温度(1)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将比重瓶取出,立即用温度计测量比重瓶内的液体温度,记录数据。

(4)计算液体膨胀引起的体积变化,根据液体膨胀系数计算温度变化。

2. 热电偶法测量温度(1)将热电偶插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读取热电偶的电动势值,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法测量温度(1)将热敏电阻传感器插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读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根据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计算温度值。

五、数据处理1.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实验条件、测量值、计算结果等。

2.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计算实验误差和相对误差。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温度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液体膨胀法、热电偶法和热敏电阻法在温度测量中的可靠性。

水的密度实验报告

水的密度实验报告

水的密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水的密度,并探究温度、压力对水密度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材料:1. 量筒2. 电子天平3. 温度计4. 手动气泵5. 水实验原理:密度(density)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公式 D = m/V 来表示,其中 D 为密度,m 为质量,V 为体积。

在此实验中,我们将测量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水的密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将探究水的密度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实验仪器和材料。

2. 将量筒平放于水平台上,使用电子天平将量筒的质量测量并记录。

3. 使用手动气泵将气泡排除,确保量筒内没有气泡存在。

4. 将量筒置于水槽中,注意浸没度达到一定深度。

5.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加入水后的总质量,记录下来。

6. 根据实验中的体积差,并使用所测得的质量计算得到水的密度。

7.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量水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温度(℃)压力(Pa)密度(kg/m³)----------------------------------------------20 101325 998.225 101325 997.130 101325 996.020 95000 999.620 90000 1001.2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温度升高,水的密度减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水的体积相应增大,从而导致密度减小。

2. 在恒温条件下,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水的密度增加。

这是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使得水分子更加紧密排列,体积减小,从而导致密度增加。

结论:通过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升高会导致水的密度减小。

2. 在恒温条件下,压力的增加会导致水的密度增加。

实验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的精确度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小误差,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并注意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的准确性。

热胀冷缩实验报告单

热胀冷缩实验报告单

热胀冷缩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物体在受热和受冷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规律,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器材:1. 玻璃烧杯。

2. 水。

3. 温度计。

4. 火柴或蜡烛。

5. 冰水。

实验步骤:1. 在玻璃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并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2. 用火柴或蜡烛加热玻璃烧杯中的水,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和水位变化。

3. 将玻璃烧杯放入冰水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和水位变化。

实验结果:1. 当加热玻璃烧杯中的水时,水温升高,水位上升,体积膨胀。

2. 当将加热后的玻璃烧杯放入冰水中时,水温下降,水位下降,体积收缩。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物体在受热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间隙增大,导致体积膨胀;而在受冷时,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间隙缩小,导致体积收缩。

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论:热胀冷缩是物体在受热和受冷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它与物体的分子结构和热运动状态有关。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并验证了其规律性,这对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和烧伤。

2. 实验中使用火柴或蜡烛时,要注意防火和通风。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并验证了其规律性。

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和测量,得出了明确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更好地应用和推广所学知识,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服务。

液体比热容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比热容的测定实验报告

液体比热容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量热法测定液体比热容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温度计、量热器等实验仪器。

3、加深对热平衡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 1 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混合法来测定液体的比热容。

假设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为 m1,比热容为 c1;待测液体的质量为 m2,比热容为 c2;初始温度为 t1 的热水质量为 m3,比热容为c(水的比热容已知),初始温度为 t3。

将热水倒入量热器中与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达到热平衡,此时温度为 t2。

然后,再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热器中,最终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为 t4。

根据热平衡原理,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量热器内筒、搅拌器和待测液体吸收的热量,可列出以下方程:m3c(t3 t2) =(m1c1 + m2c2)(t2 t1) + m2c2(t4 t2)通过测量各质量和温度值,即可求出待测液体的比热容 c2。

三、实验仪器1、量热器:包括内筒、外筒、搅拌器、盖子等。

2、温度计:测量范围 0 100℃,分度值 01℃。

3、电子天平:用于测量质量。

4、热水壶:提供热水。

5、待测液体(如酒精、煤油等)。

四、实验步骤1、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量热器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 m1。

2、测量待测液体的质量 m2。

3、在热水壶中烧适量的热水,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初始温度 t3。

4、将量热器内筒中倒入部分热水,盖上盖子,搅拌均匀,等待温度稳定后,用温度计测量此时的温度 t2。

5、迅速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热器中,盖上盖子,搅拌均匀,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温度,直至温度不再变化,记录最终的平衡温度 t4。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m1(g)|m2(g)|m3(g)|t1(℃)|t2(℃)|t3(℃)|t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的比热容 c = 42×10³ J/(kg·℃)根据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待测液体的比热容 c2:c2 = m3c(t3 t2) (m1c1)(t2 t1) / m2(t4 t2)计算三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待测液体比热容。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单

八年物理(上)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目录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二、用停表测量时间 3三、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 4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 5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6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7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8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 10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1 十一、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2 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13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并会读数。

实验器材:刻度尺、长方体木块。

实验设计:1、测量前“三观”:一观:量程二观:分度值三观:零刻度线2、测量时一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二读、视线要垂直于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记、记录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进行试验:测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评估交流:为使测量更精确,应选用分度值的刻度尺(填“大”“小”)二、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实验名称:测量同学们跑步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刻度尺、会读数,同时学会用停表,知道使用工具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直尺。

设计并进行试验:1、在操场上用刻度尺测出奔跑的路程1s =20米,2s =30米。

2、用 停表测出自己跑20米所用的时间1t ,跑30 米所用的时间2t 。

3、根据公式tsv 求出两次奔跑的平均速度。

评估交流: 自己记时好还是请同学计时好。

三、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实验目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进行试验:(一)测量水温的方法(二)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三)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四)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五)4、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六)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液体热膨胀冷收缩》分组实验报告单

《液体热膨胀冷收缩》分组实验报告单

《液体热膨胀冷收缩》分组实验报告单液体热膨胀冷收缩分组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液体在受热和冷却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探究液体的热膨胀和冷收缩性质。

实验装置与材料
- 烧杯
- 温度计
- 水
- 热水浴槽
- 冰块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烧杯,倒入适量的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烧杯放入预热好的热水浴槽中,让水受热一段时间。

4. 取出烧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最终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将烧杯放入冰水中,让水冷却一段时间。

6. 取出烧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最终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得到以下结果:
- 初始温度:{初始温度}
- 加热后最终温度:{加热后最终温度}
- 冷却后最终温度:{冷却后最终温度}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在受热过程中,液体的体积会膨胀。

- 在冷却过程中,液体的体积会收缩。

实验注意事项
1. 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或其他意外伤害。

2. 温度计要使用准确可靠的仪器,并正确操作。

3. 注意记录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替代实验方案
如果缺少某项实验装置或材料,可以考虑以下替代方案:
- 使用其他代替烧杯。

- 使用其他温度测量方法代替温度计。

拓展实验
为进一步了解液体的热膨胀和冷收缩性质,可以进行以下拓展实验:
- 研究不同液体在受热和冷却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 探究不同温度对液体体积变化的影响。

- 分析液体的热膨胀系数和冷收缩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报告单
(一)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一支,烧杯两个,冷水、热水适量。
(三)实验过程:

姓名:
实验步骤 操作过程和记录

1.检查器材 ①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②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量程为 ,最小分度
值为 。

2.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 ①将手指插入烧杯中的冷水中,估计水温大约
为 ;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
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冷水充分接触;③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
与冷水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④视线与温度计液
柱的上表面相齐平,读出温度计此时的示数;

⑤记录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①将手试触烧杯杯壁,估计杯中热水温度大约
为 ;

②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热
水充分接触;③保持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热水充分接触,待温
度计的示数稳定;

④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齐平,读出温度计此时的示
数;

⑤记录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

4.整理器材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轻轻放回原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