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在ICU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探讨
经方与时方在内科急难重症的应用发挥

恶性肿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时方在治疗过 程中能够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提高患者的 生存质量。
03
经方与时方的比较与结合,都以中 医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 治。
VS
不同点
经方以古代经典名方为基础,药效稳定, 组方严谨,多适用于急症、重症的治疗; 时方则是在经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更 加灵活多变,更注重个体化治疗,多适用 于慢性疾病和复杂病症的治疗。
经方在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肺炎
经方对于重症肺炎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如麻杏石甘汤等对于高热、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重症肝炎
对于重症肝炎等严重疾病,经方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如茵陈蒿汤等对于黄疸等症状有一定 的缓解作用。
02
时方在内科急难重症的应 用
时方的定义与特点
时方的定义
时方是指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病情,采用相应药物治疗的方法。与经方相比,时方更加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调整。
经方与时方在内科急 难重症的应用发挥
目录
• 经方在内科急难重症的应用 • 时方在内科急难重症的应用 • 经方与时方的比较与结合 • 经方与时方在内科急难重症中的发展前景
01
经方在内科急难重症的应 用
经方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经方是指古代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方剂,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验证,具有确切疗 效的方子。
案例一
某患者患有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病情复杂。采用经方四君子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同时配合时方养胃舒胶囊,取得 良好疗效。
案例二
某患者患有急性胰腺炎,病情较重。采用经方大承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同时配合时方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治 疗,取得显著疗效。
案例三
某患者患有肺炎,高热不退,咳嗽气喘。采用经方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同时配合时方清开 灵注射液治疗,迅速控制病情。
中医药在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 1 . 南 京 中医药 大学 , 江苏 南京 2 1 0 0 2 3 ; 2 . 江 苏省常 熟市 中 医院, 江苏 常熟 2 1 5 5 0 0 )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7 8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4 5 X( 2 0 1 3 ) 1 1 - 1 8 7 6 — 0 2
1 理 论 探 讨
1 . 1 西 医 的 胃肠 功 能相 当 于 中 医学 “ 脾 胃” 所 主 中
医药 的 胃肠 病研究 颇有 特色 。 脾 胃位 于人 体 中焦 . 是饮 食 水 谷消 化 吸 收 、 精 微 物质 输 布 的 主要 场所 , 为“ 后 天
之水谷 精微 。故一 旦脾 胃受损 , 人体 所需 的气 、 血、 精、 津、 液 必然受 害 , 从 而影 响人体 正常 的生命 活动 。 如《 脾 胃虚 则九 窍不 通 论》 指出“ 真气 又名 元 气 , 乃 先 身生 之
・
1 8 7 6・
中 国 中 医急 症 2 0 1 3年 1 1月 第 2 2卷 第 1 1期 J E T C M. N o v . 2 0 1 3 , Vo 1 . 2 2, N o . 1 1
・
研 究 报 告 ・
中医药在危重症 患者 胃肠功能 障碍 中的应用 木
许敏 怡 熊秀萍 沈瑜倩
一
另外 , 一 些 自创 方 剂 、 中成药 亦在 临床 上取 得一 定
疗效 , 如石 显 方等 以温 阳降 浊化 瘀 为 法 , 以生 大 黄粉 、 干姜 、 附子 、 芒硝、 生 石膏 、 田三七 、 穿 山 甲、 升麻、 厚朴 、 细辛 、 枳实 、 牵 牛 子等 药 物组 方 . 用 于治 疗重 症 患 者 胃
中医护理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护理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护理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并发胃肠道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 II、胃肠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 II、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 II、胃肠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中医护理;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胃肠功能障碍(GIDF)是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障碍(NODS)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种器官损伤以及严重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1]。
胃肠功能障碍是危重症患者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的提示,本研究探讨分析中医护理在危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并发胃肠道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严重多发伤27例、颅脑外伤18例、急性肾衰竭后15例、重症胰腺炎1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8例、心肺脑复苏后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3.29±9.20)岁;对照组22例、女19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2.08±8.4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灌肠治疗ICU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

中药灌肠治疗 ICU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ICU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以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ICU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均分成A组(n=30)与B组(n=30)。
均予以患者中药灌肠治疗,A组展开常规护理干预,B组展开优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在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对比上A组高于B组,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对比上A组各项时间均长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展开中药灌肠治疗的同时并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排气及排便时间,进而快速缓解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显著提升预后质量。
【关键词】中药灌肠;ICU胃肠功能障碍;护理干预措施临床针对ICU胃肠功能障碍常进行药物护理,一般会使用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胃肠舒胶囊、静脉注射普鲁卡因、四磨汤口服液等药物进行胃肠功能的恢复,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且部分ICU患者并不适合药物护理。
而中医则是用复方大承气汤对患者进行灌肠,使患者的直肠、结肠产生强烈的收缩,从而促进患者的排便反应,使患者可以及早的进行早期进食护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而为了确保中药灌肠的顺利进行及确保效果,还需要展开有效的护理干预[1]。
故本次研究ICU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药灌肠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快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升其预后质量。
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以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ICU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均分成A组(n=30)与B组(n=30)。
并排除年龄〈18岁、沟通障碍、精神异常、基础病情不稳定患者。
按照性别男女比例区分A组为17:13,B组为16:14;按照平均年龄区分A组为(43.74±3.65)岁,B组为(44.03±3.70)岁。
对比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均予以两组患者饮食护理、胃肠减压、大承气汤加减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
ICU危重患者早期胃肠营养干预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多数 I C U危 重患者属 于严重创 伤或经过 大型手术 者 , 无 1 3 . 3 3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 9 . 3 3 %( P < 0 . 0 5 o详见表 2 。 表 1 两组血糖、 血浆总蛋白、 血 清 白蛋白的变化 ( x±S) 法正常 进食 , 身体 代谢量较 高 , 能量消耗 快速 , 单纯采 取静脉 补液不能满足患者对能量的需 求 2 1 。因此 , 在有效控制与 纠正 机体循环紊乱 的基础上 给予营养支持是促使 I C U危重患者快 速康复的关键。为此 , 本文对 I C U危重 患者 于早期给予 胃肠营 养干预 , 收效较佳 , 有效保 障了患者 的预后质量 , 现报道如下。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1临床资料 : 选择 2 0 0 8年 1 月~ 2 0 1 3 年 1 月我 院收治的 I C U 危重患 者 3 0 0例 , 其 中男 性 1 9 5例 , 女性 1 0 5例 ; 年龄 2 3 — 7 5 岁, 平均年 龄( 4 8 . 2 + 7 . 3 ) 岁 。所有 患者均无法 正常进食 , 其 中 注: 与治疗前相 比 , A P < 0 . 0 5 ; 与对照组相 比, P < 0 . 0 5 。 C O P D1 0 0例 , 胃肠 术 后 4 8例 , 重症 胰腺 炎 3 O例 , 脑 出血 4 0 表 2 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对比( n / %) 例, 尿毒 症 8 2例 。根 据随机性原则将 3 0 0例患者平 均分为研 究 组与对照组 , 每组各 1 5 0例 。一般情况对 比中 , 两组 差异无
北方药学 2 0 1 4年第 1 1 卷第 4期
1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I G U危重患者早期 胃肠 营养干预与 其预后 的相关性探讨
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ICU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 ICU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ICU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ICU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共80例,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胃肠功能评分。
结果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胃肠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ICU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的不良症状,促进病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灌肠;针刺疗法;ICU重症感染;胃肠功能障碍ICU重症感染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状,如压疮、胃肠功能障碍等,其中胃肠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应激性溃疡、腹胀、进食困难等[1]。
从发病机制来看,胃肠功能障碍症状的出现较为复杂,一般与多种器官功能障碍有关。
根据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胃肠功能障碍是导致ICU重症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
因此,针对临床的ICU重症感染合并肠胃功能障碍的症状,应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提高预后效果。
在此,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ICU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药灌肠结合针刺疗法治疗此类病症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ICU重症感染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共80例,将其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5.5±6.3)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6.2±7.8)岁。
所选的患者均符合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出现程度不同的应激性溃疡症状,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指标,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经方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经方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摘要:功能性胃肠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困难。
文中依据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阐述采用经方辨证论治的效果,并提出日常饮食注意要点,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功能性胃肠病;经方;应用功能性胃肠病就是患者出现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疾病,难以通过形态学或者生化异常进行解释的综合征[1]。
因其所出现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进行命名,涉及部位包含胃及十二指肠、食管等,进而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功能性胃肠病属于“痞满”等范畴,是由于肠道动力、免疫等功能失常引起的。
1.经方构成《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中医学的重要典籍,其记载方剂被称作“经方”,经方源自临床实践,具有组方严禁,选药精当等特点,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
经方特点及禁忌如下:简洁——药少而精效显——半夏泻心汤、独参汤为例禁忌——十九畏、十八反、习惯问题1.经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症举隅病例1:王某,女性,45岁。
2020年6月11日入院治疗,症状为:胃部隐痛,畏寒,冷风吹导致胃痛发作,有时出现腹胀;大便每日1次,略稀,胃口正常,不敢食用冷东西。
予以黄连汤治疗,3g黄连、10g党参、15g大枣、5g炙甘草、5g肉桂、8g干姜,服用三剂后,感觉胃暖,胃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均有所减少,叮嘱其再服用3剂。
2020年6月14日再诊,受凉后出现胃痛,曾整晚难以入睡,痛则欲便,大便性状略溏,未出现恶心、反酸症状,舌暗有齿印舌苔白,脉沉细。
体查发现腹肌紧,剑突下出现压痛。
服用5剂黄连汤,症状得到改善,不再胃痛。
黄连汤适合群体:体型偏瘦或者消瘦,肤色发黄、暗或者无光泽,唇舌黯淡,或者舌暗红且舌苔白厚。
患者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例如:腹痛等,部分病例伴有心悸、失眠、自汗等症状。
病例2:李某某,女,58岁,由于腹痛10d于2021年8月3日入院就诊,由于患者双耳重听,家属代诉病史,患者由于前几日进入大量的粽子及肉类食物,第3d便出现腹痛,显示为阵发性隐痛,大便后症状有所缓解,伴有便秘的情况。
重症病人的胃肠功能障碍ICU中常见消化道问题的处理

经药物和内镜介入治疗,仍不能有效止血者,在情况许可下,也可 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在出血停止后,应继续应用抗溃疡药物,直至溃疡愈合
应激性溃疡防治建议,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1000-1001
功能性肠肠道绝对减少型:短肠综合征 小肠实质广泛损伤型:放射性肠损伤、炎性肠病、肠外瘘、
肠梗阻, 急性,可逆转
以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为主,可同时伴有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如 严重创伤、出血、休克所致的肠功能障碍
黎介寿 肠衰竭—概念、营养支持与肠粘膜屏障维护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 ,3 11 (2 )65-67
9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与病人死亡率的关系
不同评分组病人死亡率的比较(P<0.01)
10
危重病人的肠屏障功能障碍
消化、吸收
内分泌功能
免疫功能
屏障功能
粘膜结构
消化液、粘液
sIgA…… 肠道菌群
机械屏障
化学屏障
免疫屏障 生物屏障
屏障
功能
11
“肠-肝-循环”假设
缺血缺氧
通透性增加
血液循环
肝脏
细菌或内毒 素易位 门静脉
“咖啡样”液体,便血或黑便), • 同时出血24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 mm Hg以上; • 心率增加20次/分钟以上; • 坐位时收缩压下降10 mm Hg以上; • 或血红蛋白下降 2g/dL以上,并且输血后测定的血
红蛋白数值不高于所输血的单位数减2g/dL。
32
出血是否停止的判定:
• 提示活动性出血
Deitch 定义,“肠功能障碍”定为腹胀,不耐受食物5 天以上; 而“肠衰竭”则为应激性溃疡出血与急性胆囊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内蒙古中医药经方在ICU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探讨王宏凯张丽丽。摘要:ICU危重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普遍存在,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对于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尚不满意。《伤寒论》中有大量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方荆,如泻心汤、承气汤、理中汤、四逆汤等,疗效较为确切,值得借鉴及深入研究。关键词:经方;ICU胃肠功能障碍中图分类号:R2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2—02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和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认识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胃肠功能障碍在重症患者救治中的重要性[¨。在ICU中,胃肠功能障碍非常普遍,几乎每例重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肠鸣音减弱或大便困难。腹胀、肠麻痹导致的腹腔高压,肠屏障障碍导致的肠源性感染等。由于胃肠问题不得不采用静脉营养支持,增加了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这些情况均能显著加重病情,对预后产生重要不利影响,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2]。在ICU中,低氧,低灌注,严重应激,感染中毒,营养不良非常普遍,这些因素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肠道动力障碍;肠蠕动过慢、过弱或肠梗阻;肠黏膜屏障损伤;发生应激性溃疡,出现急性消化道糜烂、溃疡等病变。现代医学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伤寒论》作为一部治疗外感病的专书,体系完备,记录了大量疗效确切的方剂,值得发掘和探讨,现简述如下。1涛心汤类方泻心汤类方包括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根据《伤寒论》第154条判断,大黄黄连泻心汤由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痞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上腹部胀满证,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由于胃肠运动障碍导致的胃肠胀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抗菌、抗炎、止血、促进肠蠕动和泻下等作用[3]。黄连具有抗菌、抗炎、对胃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抗溃疡作用,历代医家还将其用于治疗吐、衄等证,认为“是吐、衄之神方也”[4]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该方具有促进胃肠运动、抗菌、抗溃疡、止血等作用,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于治疗胃肠胀气、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根据《伤寒论》第149条判断,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甘草等药物组成。该方新开苦降,具有消痞散结、调和肠胃的作用,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不和的气痞证。根据第157条判断,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再加生姜而成,其功用是和胃消痞,散结除痞。主治水热互结之水气痞证。根据第158条判断,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的量而成。功用益气和胃,消痞止呕,主治虚痞证。以上三方药物组成和功效相近,具有止吐、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菌抗炎等作用,半夏泻心汤主要用于腹胀、呕吐证,如同时伴有腹泻甚至泻下无度,可考虑使用生姜泻心汤或甘草泻心汤。2承气汤类承气汤类方包括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等。根据《伤寒论》第208条判断,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组成,主治阳明腑实证,具体表现为腹胀、便秘、腹痛、潮热、谵妄等症。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预防作用,对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和中毒性肠麻痹有治疗作用,大黄对MODS患者血浆内TNF-a、IL-6和内毒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崔克亮等印3的研究表明,大承气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作用。大承气汤防治内毒素血症的机制可能为直接抑制细菌生长和代谢,减少内毒索的产生;通过攻下作用使大量细菌和内毒素随肠内容物排出体外,减少内毒素的吸收;通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强网状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内毒素的吸收并使其失活。小承气汤是大承气汤去芒硝,减轻了渗透性导泻作用,适用于相对轻症患者。调胃承气汤是大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广东511495)2012年5月28日收稿
承气汤去枳实、厚朴,加甘草,可用于便闭发热而腹胀不明显的患者。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入桂枝、桃仁,用于胃肠道积血不能排出的患者,即可发挥大黄的止血作用,又可促进积血排出,减少毒素吸收,对危重患者的内环境气道保护作用。3陷胸汤陷胸汤类方包括大陷胸汤、大陷胸丸和小陷胸汤。根据《伤寒论》第135、136条判断,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大陷胸丸由大黄、葶苈、芒硝、杏仁等药物组成,以上两方具有显著的泻热逐水作用,用于水热互结之结胸证。4理中丸根据《伤寒论》第386条判断,霍乱是一种以严重呕吐和腹泻为主的病证,严重者可导致肢冷脉微的厥逆证。理中丸由人参、甘草、白术、干姜组成,具有温中散寒、健脾止泻之功效,是临床上治疗脾胃虚寒腹泻的常用方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人参作用于CNS,通过激活神经保护机制和神经细胞存活机制,提高神经可塑性,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及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促进神经发育,调控神经递质、调质、激素和酶的生成释放,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及有害因子的抵抗力[7]。白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治疗脾虚证,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抑制,大剂量兴奋[8]。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9]。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具有镇痛抗炎抑菌、抗缺氧、改善局部循环作用等作用[1…。5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根据《伤寒论》第91、317、370条判断,以上描述的是伴有严重腹泻的循环衰竭的状态。四逆汤由附子、甘草、于姜组成,而通脉四逆汤则是加大了附子和干姜的用量。四逆汤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四逆汤具有强心、升压、抗休克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1¨。对胃肠道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研究已证实其能保护肠L/R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1”。四逆汤预先给药对肠L/R后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诱导Bcl一2的高表达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1“。附子,干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对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腹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为临床所常用。对于各种休克并伴有腹泻的患者使用尤为适宜。4
6桃花汤和赤石脂禹余粮汤根据《伤寒论》第159、306条判断,赤石脂禹余粮汤由赤石脂、禹余粮组成。桃花汤由赤石脂、干姜、粳米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赤石脂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能够吸附细菌毒素及食物异常发酵产物等消化道有害物质,并有抑菌、抗病原虫感染、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肠胃道出血的作用[1“。禹余粮主要成分为沼铁矿,其中含有的氧化铁和氢氧化铝等亦具有杀毒抑菌和保护胃肠黏膜的功能[1”。对于肠道感染相对较轻,腹泻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此外,抵挡汤、旋复代赭石汤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小建中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诸多方剂,均对胃肠功能具有调理作用,临床可选用。重症患者往往存在血液动力不稳定、意识改变、脏器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胃肠功能障碍,对大剂量中药不能耐受,而经方组方严谨,量小力洪,制备科学,适合在危重患者中使用。同时,以上方剂对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调节方面有着独特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以上方剂中的大黄、附子、人参、黄连、干姜等药物,对全身免疫、抗菌、改善循环、胃肠黏膜保护等方
万方数据2012年第15期73
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着广阔的前景,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GnocchiCA.Lntra-abdomlnalitfectionandnewquinolonesFJ].
Medicina(BAires)t1999,59(Seppl1)j47—54.
[z]GeboesK,DaUeI.VascuiltisandtheGastriontestinal
tract[J].
AetaGastroenterol
Belg。2002,65(4):204—212.
[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7:105.[4]谭正怀,唐大轩,李杭翼.泻心汤配伍理论实验研究[J].中国实
验方剂学杂志,2010.16(4):99.[5]陈德昌,景炳文,杨兴易.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刀.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2):87-89.
[6]崔克亮.曹书华.大承气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3,10(1):13.[7]张均田.人参研究的最新进展[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19(3):188.[8]王倩,范文涛.自术调节胃肠运动的研究进展口].现代中医药,2005,1165—66.
[9]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10.[10]惠秋沙.干姜的有效成分与药理研究进展[J].健康必读杂志,2011。8:359.[11]朱新华,粱先念。蒋永革.四逆汤免疫调节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5,7(6),47.[12]刘克玄,吴伟康.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口].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20(4)1636—639.[13]刘克玄,吴伟康,何成.四逆汤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髓黏膜的保护效应口].中国中药杂志,2006。31(4);329—332.[14]山丽梅,赵艳玲.刘军,等.桃花汤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刀.中国新医药,2003,Z(10)}44—46.[15]李波,徐红,彭茜.钙铝混悬液对小鼠的抗腹泻作用及拆方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1999,19(4):219-221.
加强门诊药房科学化管理的体会杨铁英’罗玲草一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加强门诊药房科学化管理的体会。方法:总结门诊药房科学化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结果:门诊药房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管理模式从传统型转向科学化保健服务型,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的需求。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管理进行总结和改进,我院药房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显著改善,药房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关键词:门诊药房;科学化管理中图分类号:R9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3-01
门诊药房是医院直接服务于门诊患者的重要窗口,也是医院各部门与患者沟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带有专业性、经营管理性、咨询服务性和服务全面性的工作性质和任务[1]。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服务理念及管理水平与患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并且影响到患者对医院整体形象的评价。随着医患纠纷的增加。人民群众对医疗安全以及患者用药产生了质疑,因此,科学化管理好门诊药房、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势在必行。我院通过加强人员、药品管理和改善门诊等管理模式,提高门诊服务质量,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现报告如下。1加强人员管理门诊药房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要使门诊药房更加科学化的有序开展,首先要加强对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管理。1.1门诊病房管理要规范化:为了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应提高门诊病房的工作质量,对有效期药品报告制度、门诊药房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对于各项制度都要要严格执行。1.2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完善专业知识体系: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对门诊药房工作的重要性要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应当具备较完善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服务理念及责任心。要想高质量的服务于人民群众,必须要具备完善的医药学知识,并掌握相关的法律(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等),了解药学的新动态,熟悉各种药物的用法、注意事项、禁忌证等。在实际工作中用优质的服务来解决各种问题。1.3提高服务意识;门诊药房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意识,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做到以维护病人健康和安全服务为中心,以和蔼、细致、热情的心态服务好广大患者,让患者感到安心。2加强药品的管理药品是门诊病房建立的最基本条件,也是门诊病房用药安全的根本,为确保患者用药质量,医院要加强药品质量管理。2.1加强药品质量管理:门诊药房组长在向药库请领调入药品时,要对药品的批号、规格、数量、剂量等进行严格核对,临近有效期(3个月)的药品一律不得进入药房,对每种药品的有效期都要做好登记,每周由专门的人员负责进行核查。以便不合格(临近有效期)的药品及时的与药库调换。另外,还应根据药*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人民医院(727500)**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中医院2012年5月29日收稿品的剂量、药理作用、使用频率等进行科学的摆放。2.2特殊药品的管理:对于特殊药品(麻醉药品、精神类药品)要用专柜存放,并专人负责其登记和管理。对临近有效期的特殊药品要立即撤柜。另外,应加强对避光、冷藏药品的监督管理,对药品的贮存条件进行规范管理。2.3退药管理:门诊药房设立专门的退换药窗口,根据实际情况,有需要进行退换药的门诊患者需要医生开具的退药凭证、药物的收费证明,以及含有患者姓名、退药原因等一系列退药的详细说明表,门诊药师要对药名、批号、外包装等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退换药。2.4药品调剂管理:药品调剂是门诊药房的重要服务,调剂人员要对患者的姓名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核后进行调剂,对不合理(用法、剂型有误、超量用药、临床诊断不确切或缺项等>的用药要严格拒绝调剂,并及时联系相应的医生进行更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者与医生的心理隔阂。拉近了药患距离,缓和了药患关系。对患者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口]。2.5药房实行柜台式发药:为拉近门诊药房工作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提高工作质量,我院药房开展了柜台式发药,这不但让药师的服务更主动,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药师的服务理念,让患者能够从各个方面理解药师,有效改善了药患之间的关系,同时使患者对医院也更加的信任i2.6开设用药咨询窗口:药物咨询窗口的开设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以便于药师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用药指导,这种面对面的咨询方式能够让患者更加详细的了解药品服用方法,以及各种药物的互相作用,避免患者发生互相作用药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药师有更多的时问跟患者沟通和交流.向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及健康用药等方面的用药咨询服务[3]。经过一系列对管理模式总结与改进,我院门诊药房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工作更加科学成熟。在科室的科学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积极的成果,更加人性化的拉近了药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参考文献[1]黄昌E1.新医改背景下医院门诊药房管理模式的探索C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96—297.[2]王伊文,夏晖,韩晋,等.某院门诊药房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3.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143—144.[3]陈红鸽,朱姗薇.我院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药房。2007,18(3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