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专科)自学进度表
2013学年第2学期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进度

3
张革
第12章
第6周
4月4日
细菌学6-病原性细菌(2);
真菌学
3
张革
第12-13章
第7周
4月11日
病毒学(1)
3
张革
第14章
第8周
4月18日
病毒学(2);
微生态学
3
张革
第14-15章
第9周
4月25日
微生物控制
药品微生物学
3
张革
第16章
第19-20章
第10周
5月4日
微生物学进展讨论课
3
杜军
第7章
第16周
6月13日
免疫学6-免疫应答及其调节(2);超敏反应
3
杜军
第7-8章
第17周
6月20日
免疫学进展讨论课
3
杜军
第18周
考试
2013学年第2学期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进度
(12级药学,112人)
时间
内容
学时
教师
章节
第1周
2月28日
细菌学1-概论(1)
3
张革
第10章
第2周
3月7日
细菌学2-概论(2)
3
张革
第10章
第3周
3月14日
细菌学3-概论(3);
3
张革
第10章
第4周
3月21日
细菌学4-细菌遗传学
3张革第11章来自第5周3月28日3
张革
第11周
5月9日
免疫学1-抗原和抗原识别;免疫球蛋白(1)
3
杜军
第1-2章
第12周
5月16日
免疫学2-免疫球蛋白(2);补体系统
生物必修2学习进度表

生物必修2学习进度表单元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1.1 细胞基本结构(5课时)
- 细胞的基本组成
- 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
- 细胞的器官
- 1.2 细胞的功能(5课时)
- 细胞的新陈代谢
- 细胞的运动和分裂
- 细胞的生命活动
单元2:遗传与进化
- 2.1 遗传的基本规律(5课时)
- 遗传的基本概念
-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规律
-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 2.2 DNA的结构和功能(5课时)
- DNA的发现和结构
-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 2.3 进化与选择(4课时)
-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 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单元3:生物圈的特征和分类
- 3.1 生物圈的组成和特征(5课时)- 生物圈的层次结构
- 生物圈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3.2 生物的分类(5课时)
- 生物分类的历史和意义
- 动植物的分类特征
- 3.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3课时)-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和保护措施
单元4:人体健康与调节
- 4.1 人体健康与卫生 (3课时)
- 人体健康的定义和因素
-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 4.2 内环境的稳态 (4课时)
-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
- 协调系统和调节机制
- 4.3 免疫与抗体 (3课时)
-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以上是《生物必修2》的学习进度表。
请按照课时安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进度的顺利推进。
执业医师100天复习计划表

1《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百日复习进度表百日复习开始了,按照每部分所占考试分数的比例制作了一个复习计划表,平均每天复习的内容在考试中占6分,每天拿6分,100天下来就复习完了600分的内容。
复习的要求是当天记住90%左右的考点,三天内再看一遍时,能记住85%的内容,到复习完一周时能记住80%的内容。
每天复习的红宝书的内容平均为35页左右,但也有较多或较少的时候。
第一卷(本部分复习共计划23天)第一部分基础综合(本部分复习共计划22天)第一篇生物化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3天)头1日(3月1日)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氨基酸与多肽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第三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第二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功能第三节 DNA变性及其应用第四节 RNA结构与功能第三章酶第一节酶的催化作用第二节辅酶与酶辅助因子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第四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第五节酶活性的调节第六节核酶第四章糖代谢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第二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第三节糖异生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第五节血糖及其调节第五章生物氧化第一节 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二节氧化磷酸化第2日(3月2日)第六章脂类代谢第一节脂类的生理功能第二节脂肪的消化与吸收第三节脂肪的合成代谢第四节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第五节脂肪的分解代谢第六节甘油磷脂代谢第七节胆固醇代谢第八节血浆脂蛋白代谢第七章氨基酸代谢第一节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第二节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第四节氨的代谢第五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第八章核苷酸代谢第一节核苷酸代谢第二节核苷酸代谢的调节第九章遗传信息的传递第一节遗传信息传递概述第二节 DNA的生物合成第三节 RNA的生物合成第十章蛋白质生物合成第3日(3月3日)第十一章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述第十二章基因表达调控第一节基因表达调控的概述第二节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第十三章信息物质、受体与信号转导第一节细胞信息物质第二节受体第三节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第四节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第十四章重组DNA技术第一节重组DNA技术的概述第二节基因工程与医学第十五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第一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第二节生长因子第十六章血液生化第一节血液的化学成分第二节血浆蛋白质第三节红细胞的代谢第十七章肝胆生化第一节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第二节胆汁酸代谢第三节胆色素代谢第二篇生理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3天)第4日(3月4日)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二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第三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第二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特性第二节血细胞及其功能第三节血液凝固和抗凝第四节血型第三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二节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电生理特性第三节血管生理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五节器官循环第5日(3月5日)第四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第二节肺换气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第五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第二节口腔内消化第三节胃内消化第四节小肠内消化第五节大肠内消化第六节吸收第六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第二节体温第七章尿的生成和排出第一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二节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第三节尿生成的调节第四节清除率第五节尿的排放第6日(3月6日)第八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突触传递第二节神经反射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四节脑电活动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六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七节脑的高级功能第九章内分泌第一节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第二节腺垂体的内分泌功能第三节甲状腺激素第四节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第五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第六节胰岛素第十章生殖第一节男性生殖第二节女性生殖第三篇医学微生物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1天)第7日(3月7日)第一章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定义与分类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第二节细菌的基本结构第三节细菌的特殊结构第四节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第三章细菌的生理第一节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第二节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四章消毒与灭菌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物理灭菌法第三节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五章噬菌体第一节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第二节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二节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性致病菌第二节医院感染第三节细菌的致病性第四节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第五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细菌学诊断第二节血清学诊断第三节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第九章球菌第一节葡萄球菌属第二节链球菌属第三节肺炎链球菌第四节脑膜炎奈瑟氏菌第五节淋病奈瑟氏菌第十章肠道杆菌第一节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第二节埃希氏菌属第三节志贺氏菌属第四节沙门氏菌属第十一章弧菌属第一节霍乱弧菌第二节副溶血性弧菌第十二章厌氧性杆菌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第二节无芽孢厌氧菌第十三章棒状杆菌属第一节白喉棒状杆菌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第一节结核分枝杆菌第二节麻风分枝杆菌第十五章放线菌属和奴卡氏菌属第一节放线菌属和奴卡氏菌属第十六章动物源性细菌第一节布鲁氏菌属第二节耶尔森氏菌属第三节炭疽芽孢杆菌第十七章其他细菌第一节流感嗜血杆菌第二节百日咳鲍特氏菌第三节幽门螺杆菌第四节军团菌第五节铜绿假单胞菌第十八章枝原体(支原体)第一节生物学性状第二节主要病原性枝原体第十九章立克次氏体第一节生物学性状第二节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第二十章衣原体第一节生物学性状第二节主要病原性衣原体第二十一章螺旋体3第一节钩端螺旋体第二节密螺旋体第三节疏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主要病原性真菌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第二节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第三节病毒的增殖第四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第一节病毒的传播方式第二节病毒的感染类型第三节致病机制第四节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第一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第二节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病毒第一节正粘病毒第二节副粘病毒第三节冠状病毒第四节其他病毒第二十七章肠道病毒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脊髓灰质炎病毒第三节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第四节急性胃肠炎病毒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第三节丙型肝炎病毒第四节丁型肝炎病毒第五节戊型肝炎病毒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节登革病毒第三十章出血热病毒第一节汉坦病毒第三十一章疱疹病毒第一节单纯疱疹病毒第二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第三节巨细胞病毒第四节 EB病毒第三十二章逆转录病毒第一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三章其他病毒第一节狂犬病病毒第二节人乳头瘤病毒第三十四章亚病毒第一节朊粒第8日(3月8日)第四篇医学免疫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1天)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抗原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抗原的分类第三节超抗原第四节佐剂第三章免疫器官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第四章免疫细胞第一节 T淋巴细胞第二节 B淋巴细胞第三节自然杀伤(NK)细胞第四节抗原递呈细胞第五章免疫球蛋白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类型第四节免疫球蛋白的功能第五节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第六节抗体的制备第六章补体系统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第三节补体激活的调节第四节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第七章细胞因子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细胞因子的种类第三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第四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第五节细胞因子与疾病第八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第一节白细胞分化抗原第二节粘附分子第九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HLA复合体及其产物第三节 HLA–Ⅰ类抗原第四节 HLA–Ⅱ类抗原第五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第十章免疫应答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固有免疫应答第三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第四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第五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十一章黏膜免疫系统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第三节黏膜免疫的功能第十二章免疫耐受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免疫耐受的形成第三节免疫耐受与临床第十三章超敏反应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Ⅰ型超敏反应第三节Ⅱ型超敏反应第四节Ⅲ型超敏反应第五节Ⅳ型超敏反应第十四章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自身免疫的组织损伤机制第三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第四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第五节4第六节第十五章免疫缺陷病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第三节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第十六章肿瘤免疫第七节第一节肿瘤抗原第二节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第三节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第四节肿瘤的免疫治疗第十七章移植免疫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机制第三节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第十八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第一节抗体的检测及应用抗体进行的检测第二节免疫细胞的分离第三节免疫细胞的特异性、数量和功能检测第十九章免疫学防治第一节免疫治疗第二节免疫预防第八节第五篇病理学(本部分复第九节习共计划3天)第十节第9日(3月9日)第十一节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第一节适应性改变第二节损伤第三节修复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和淤血第二节血栓形成第三节栓塞第四节梗死第三章炎症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急性炎症第三节慢性炎症第10日(3月10日)第十二节第四章肿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第三节肿瘤的命名和分类第四节常见的上皮性肿瘤第五节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第六节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第二节原发性高血压第三节风湿性心脏病第四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第五节心瓣膜病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第二节大叶性肺炎第三节小叶性肺炎第四节肺硅沉着病第五节肺癌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消化性溃疡第二节病毒性肝炎第三节第十三节门脉性肝硬化第四节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五节原发性肝癌第11日(3月11日)第十四节第八章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肾小球肾炎第二节慢性肾盂肾炎第九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十五节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第二节胰腺疾病第十章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第一节乳腺癌第二节子宫颈癌第三节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第十六节第十一章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第一节结核病第二节细菌性痢疾第三节伤寒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五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六节血吸虫病第第十七节七节性病第六篇药理学(本部分复第十八节习共计划2天)第十九节第12日(3月12日)第二十节第一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二十一节第一节不良反应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第二十二节第三节药物与受体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二十三节第一节吸收第二节分布第三节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第二十四节第四节药物消除动力学第三章胆碱受体激动药第二十五节第一节乙酰胆碱第二十六节第二节毛果芸香碱第二十七节第四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第二十八节第一节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第二节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第三节胆碱酯酶复活药第四节解毒药物的应用原则第五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第一节阿托品第二十九节第六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第一节去甲肾上腺素第二节肾上腺素第三节多巴胺第三十节第四节异丙肾上腺素第七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一节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三十一节5第三十二节第二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八章局部麻醉药第一节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第二节常用局麻药第三十三节第九章镇静催眠药第一节第三十四节第十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第一节苯妥英钠第二节卡马西平第三十五节第三节苯巴比妥、扑米酮第四节乙琥胺第五节丙戊酸钠第六节硫酸镁第三十六节第十一章抗帕金森病药第一节左旋多巴第二节卡比多巴第三节苯海索第三十七节第十二章抗精神失常药第一节氯丙嗪第二节丙米嗪第三节碳酸锂第四节氯氮平第三十八节第十三章镇痛药第一节吗啡第二节哌替啶第三节喷他佐辛第三十九节第十四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第一节阿司匹林第四十节第二节对乙酰氨基酚第三节布洛芬第十五章钙拮抗药第一节钙拮抗药的分类及药名第四十一节第二节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第十六章抗心律失常药第一节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第二节利多卡因第三节普萘洛尔第四节胺碘酮第五节维拉帕米第四十二节第十七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第一节强心苷类第四十三节第二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第十八章抗心绞痛药第一节硝酸甘油第四十四节第二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第三节钙拮抗药第四十五节第十九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第一节 HMG-CoA还原酶抑制药第二节贝特类药物第四十六节第二十章抗高血压药第一节利尿药第二节钙拮抗药第三节β受体阻断药第四十七节第四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第五节氯沙坦第13日(3月13日)第四十八节第二十章抗高血压药第一节利尿药第二节钙拮抗药第三节β受体阻断药第四十九节第四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第五节氯沙坦第五十节第二十一章利尿药第一节袢利尿药第五十一节第二节噻嗪类及类噻嗪类第三节保钾利尿药第四节碳酸酐酶抑制药第五节渗透性利尿药第五十二节第二十二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第一节肝素第五十三节第二节香豆素类抗凝血药第三节抗血小板药第四节纤维蛋白溶解药第五节促凝血药第六节抗贫血药第七节血容量扩充剂第五十四节第二十三章组胺受体阻断药第一节 H1受体阻断药第二节 H2受体阻断药第五十五节第二十四章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第一节抗炎平喘药第二节支气管扩张药第三节抗过敏平喘药第五十六节第二十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第一节抗消化性溃疡药第五十七节第二十六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类药第五十八节第二十七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第一节抗甲状腺药第五十九节第二十八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第一节胰岛素第六十节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第六十一节第二十九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节青霉素类第二节头孢菌素类第六十二节第三十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第一节红霉素第六十三节6第六十四节第二节林可霉素类第六十五节第三十一章氨基苷类抗生素第一节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第二节常用氨基苷类第六十六节第三十二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第一节四环素类第二节氯霉素第六十七节第三十三章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第一节喹诺酮类第二节磺胺类第三节其他类第六十八节第三十四章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第一节抗真菌药第二节抗病毒药第六十九节第三十五章抗结核病药第一节异烟肼第二节利福平第三节乙胺丁醇第七十节第四节抗结核药物应用原则第三十六章抗疟药第七十一节第一节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抗疟药第七十二节第二节主要用于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的抗疟药第三节主要用于病因性预防的抗疟药第三十七章抗恶性肿瘤药第一节抗肿瘤药的分类第二节常用药物第七十三节第七十四节第七篇医学心理学(本部第七十五节分复习共计划2天)第七十六节第14日(3月14日)第七十七节第一章绪论第七十八节第一节医学心理学的概述第七十九节第二节医学心理学的任务与观点第三节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医学心理学基础第一节心理学的概述第二节认识过程第三节情绪过程第四节意志过程第五节需要与动机第六节人格第七节行为第八十节第三章心理卫生第一节心理卫生概述第八十一节第二节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标准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第八十二节第四章心身疾病第一节心理应激与应对第二节心身疾病的概述第八十三节第三节心理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第八十四节第15日(3月15日)第八十五节第五章心理评估第一节心理评, , , , , 估概述第二节心理测验的分类第八十六节第三节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第四节信度、效度和常模第八十七节第五节常用的心理测验和临床评定量表第六章心理治疗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第八十八节第二节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第三节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第四节心理治疗的原则第五节临床心理咨询第八十九节第七章医患关系第一节医患关系的概念第九十节第二节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和两个水平第三节医患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节医患关系模式第九十一节第八章病人的心理问题第一节病人角色和求医行为第二节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第九十二节第三节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第四节特殊病人的心理问题第九十三节第八篇医学伦理学(本部第九十四节分复习共计划2天)第16日(3月16日)第九十五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道德第二节伦理学第三节医学伦理学第九十六节第二章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第一节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医学道德的基本规范第三节医学道德的基本范畴第九十七节第三章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道德第一节医患关系道德第九十八节第二节医务人员之间关系道德第四章预防医学道德第一节预防医学的含义和特点第二节预防医学的道德原则第九十九节7第一○○节第三节预防医学某些领域中的道德要求第一○一节第17日(3月17日)第一○二节第五章临床医学实践道德 , 第一节临床诊疗的医学道德原则第一○三节第二节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第三节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医学道德要求第四节临终关怀的医学道德第五节人体死亡的医学道德第六章医学科研道德第一○四节第一节医学科研道德的含义和要求第二节人体实验的医学道德第七章医学高科技伦理第一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第二节人体器官移植伦理第一○五节第三节研究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伦理第八章医学道德的修养和评价第一节医学道德修养第二节医学道德评价第一○六节第九篇预防医学(本部分复习共计划2天)第18日(3月18日)第一○七节第一章绪论第一○八节第二章医学统计学方法第一节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第二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第三节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第四节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第五节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第六节直线相关和回归第七节统计表和统计图第一○九节第三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一节流行病学概论第一一○节第二节疾病的分布与影响因素第三节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四节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第一一一节第五节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第六节公共卫生监测第七, 节循证医学第一一二节第四章临床预防服务第一一三节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第三节吸烟的控制第四节体力活动促进第五节合理营养第一一四节第19日(3月19日)第一一五节第五章人群健康与社区卫生第一节人群健康与社区预防服务第二节环境卫生第一一六节第三节食品安全与卫生第一一七节第四节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第五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一一八节第六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第七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第八节医院安全管理第一一九节第六章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第一节卫生系统及其功能第二节医疗保险第一二○节第三节卫生决策与卫生资源配置第四节全球卫生保健策略第一二一节第十篇卫生法规(本部分第一二二节复习共计划3天)第一二三节第20日(3月20日)第一二四节第一章执业医师, 法第一二五节第一节概述第一二六节第二节考试和注册第三节执业规则第四节考核和培训第五节法律责任第一二七节第二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一节概述第一二八节第二节医疗机构执业第一二九节第三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节概述第一三○节第二节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第三节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第一三一节第四节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与监督第五节医疗事故的赔偿第六节罚则第一三二节第21日(3月21日)第一三三节第四章母婴保健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婚前保健第三节孕产期保健第。
高三在家自学计划安排表

高三在家自学计划安排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为了阻止病毒在学校中传播,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实行开展在家自学的方案,高三的学生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坚持在家自学,不能因为在家而停止学习。
为了帮助高三的学生在家里有效的学习,现就自学计划安排表如下:一、早上1. 7:00-8:00 床,洗漱,身体锻炼2. 8:00-9:00 早餐,做早操3. 9:00-11:00习语文二、中午1. 11:00-12:00 休息,吃午餐2. 12:00-14:00家务,晨读三、晚上1. 14:00-15:00 习数学2. 15:00-16:00 习外语3. 16:00-17:00 习物理4. 17:00-18:00 习体育5. 18:00-20:00 习化学6. 20:00-21:00 作业,管理学习成果7. 21:00 觉除了上述日常生活安排,在家自学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立自律意识,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学习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不要过分依赖网络课,以每天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2.好地利用网络:运用网络技术,了解更多更新的学习资源;3.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搜集素材,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收集资料、撰写文章、学习艺术等,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4.极主动参与在线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活跃参与各类在线学习,可以发现互相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习中可以多多交流,提出疑问与交流想法;5.上复习:定期复习所学课程,聚焦重难点,把握知识要点。
以上就是针对高三在家自学的计划安排表,希望通过以上建议可以帮助高三在家自学的学生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以便更好地备战高考。
免疫学专业的最新研究与学习计划

免疫学专业的最新研究与学习计划免疫学作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一直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免疫学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学习计划。
本文将为您介绍免疫学专业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相关学习计划。
一、免疫学中研究热点1.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利用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和技术,如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以期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2. 免疫记忆与疫苗研究免疫记忆是指免疫系统对先前暴露的病原体产生持久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研究人员致力于深入了解免疫记忆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疫苗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例如,RNA疫苗、DNA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等新技术的出现,正为传统疫苗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3. 免疫组学免疫组学是指通过高通量技术对个体或群体的免疫系统进行系统性研究。
免疫组学的研究目标包括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联、免疫系统的演化等。
这一领域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为个体化医疗和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免疫学专业学习计划1. 基础学科学习免疫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者需要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等基础知识。
其中,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课程是免疫学学习的基础,通过系统学习这些基础学科的知识,能够为理解免疫学的原理和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2. 免疫学理论课程学习免疫学理论知识是免疫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联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材阅读和学术研究文献的阅读等方式进行免疫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3. 实验技术训练免疫学研究离不开实验技术的支持,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技术的训练来掌握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和技巧。
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

医学免疫学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具备分析和解决免疫相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调节机制;2.掌握免疫系统对抗感染和抗肿瘤的基本原理;3.熟悉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4.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2.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讲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免疫应答的过程与调节机制; - 免疫记忆与免疫耐受; - 免疫系统与感染、肿瘤等疾病的关系; - 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
2.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免疫细胞功能的检测方法; - 免疫试剂的制备与应用;- 免疫反应的观察与分析。
2.3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免疫相关问题。
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 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 - 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策略; - 新药开发与免疫治疗技术。
2.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观医学免疫相关实验室、临床科室等,了解免疫学在临床和科研中的应用情况。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会议、报告会等,提升科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3. 教学评价方式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式:设立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书面形式考核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试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覆盖课堂讲授和教材内容。
3.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含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3 讨论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积极参与度和贡献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能够合理阐述观点并进行逻辑推理。
免疫学理论和实验课课表汇总

2012-2013年第一学期医学免疫学课表(共18教学周,27/8-30/12)注:成人轨道上课时间:上午1-2节8:10-9:40; 3-4节9;50-11;20; 下午5-6节13:00-14:30; 7-8节14:40-16:10其他轨道上课时间:上午1-2节8:10-9:40; 3-4节10:00-11;30; 下午5-6节13:30-15:00; 7-8节15:20-16;50(课间休息10分钟,每节课90分钟)理论教学轨道:●10级基础七年制:考试课-公卫学馆24号教室,45人(任欢28 h,裴春颖14 h,高翔14h, 总计56h);肿瘤学讲座-4h(李殿俊)(总计60h)●11级留学生:考试课-公卫学馆35号教室,20人(徐雯,总计40h)●11级本科5个轨道:本1-5 (刘平36h,李波36h,高翔36h,刘晔36h,裴春颖24,李思佳2,张凤蕴10h,总计180h)本1---临床1-4班:考试课-36h-6号教室;179人;本2---临床5-6,俄疗,麻醉1班:考试课-36h-7号教室;187人本3---临床7-9班:考试课-36h-6,1,7,9号教室;158人;(授课地点四次变动,请授课老师注意)本4---口腔1,影像1-2班:考试课-36h-9号教室;155人本5---预防,日语:考试课-36h-成教1号教室,2,3号;167人(授课地点三次变动,请授课老师注意)●10级本科生物技术,考查课-36h-成教综合楼二楼6号教室;生物技术43人,生物信息47人(90人)(贾秀志16h,邢文婧8h,李思佳12h, 总计36h)●12级业余专升本和业余专科阶段班,限选课16h (李思佳,邢文婧,总计16h)成教2楼6号13:00-16:10●12级业余专升本和业余专科周末班,限选课16h (鞠环宇,董裕翠,总计16h)成教1楼1号8:10-11:20●研究生选修课,20h(张本宁8h, 徐红薇8h, 金艾顺4h)2011-2012第一学期理论总课时数:368h实验课:按教研室规定,请您在串课前先找教学秘书填写串课申请单,再交报基础教务科及校教务处审批,谢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实验课内容:A. 血型测定和免疫妊娠胶体金间接凝集 B. 单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 C.ELISA D.免疫荧光 E.大吞噬实验 F.淋转、E花环示教及抗“O”■留学生实验课:12h (徐雯)★本科各专业:6次/组,共计24h,共23组,总计138次课▲生物技术:4组,2次课/组,共计8次课;◆生物信息:4组,2次课/组,共计8次课(徐红薇10次,李波10次,刘平10次,高翔10次,裴春颖10次,刘晔10次,傅振坤10次,贾秀志13次,董裕翠13次,鞠环宇13次,李思佳13次,邢文婧13次,周贵生19次)2011-2012第一学期实验总课时数:616h(总计984h)。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前言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特点及其产物,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中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又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学科之一。
免疫学属生物学范畴,是临床医学专业中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其教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七年制使用。
对于近年发展较快、认识较深刻的内容,比过去要求高得多。
如CD分子、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因子、超抗原等章节,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主要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本大纲的目的与要求,分为掌握与熟悉。
要求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免疫检测、预防的基本原理。
对于具体内容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时数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课44学时,课题讨论4学时)教材:医学免疫学孙汶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10教学参考书:1.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二版)2010 2.Immunobiology,Charles A J et al. 20063.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ABBAs AK et al.表1 学时分配表(总学时:48学时)理论教学(总学时44学时,详见学时分配表1)第一讲免疫学发展的历史回顾(History of Immunology)[目的要求]了解免疫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了解免疫学发展史及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学时] 2学时第二讲现代免疫学研究及发展策略(Modern Immu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目的要求]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及免疫功能,明确免疫的实质。
[教学内容]掌握免疫的现代概念。
了解免疫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学时] 1学时第三讲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目的要求]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长城函授站自学进度表
专业名称:护理(专科)班级: 2014级第二学期课程名称: 免疫学
周次自学内容自学
学时本章节的
重点难点
作业备注
2015.2.5-2.12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2 1免疫系统组
成及其基本
功能
简答免疫系统
的基本功能
2015.2.13-2.22 第二篇抗原免疫分子与疫细胞免疫
第三章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第五章补体系统
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
码分子
第九章淋巴细胞
第十章抗原递呈细胞及抗原递呈4 1、补体系统
的概念及其
组成
2、补体系统
的生物学作
用
3、HLA基因
复合体的多
基因性和多
态性
4、抗原递呈
P62
思考题1、2、
3;p98
思考题1、2
2015.2.23-3.5 第三篇免疫应答及其调节
第十一章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十二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5 1、T细胞活
化的信号传
导途径
P145
思考题1、2、
3、4、5
第十三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
第十四章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十五章天然免疫2、记忆性T 细胞来源及其作用特点
2015.3.6-3.13第四篇免疫病理
第十六章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第十八章免疫缺陷病
第十九章移植免疫
第二十章肿瘤免疫4 1、超敏反应
2、自身免疫
病的治病因
素及机制
简述自身免疫
的常规治疗
2015.3.14-3.21第五篇免疫学应用
第二十一章免疫学检测原理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3 1、免疫学检
测原理
2、免疫球蛋
白的测定
简述基于抗原
-抗体反应的
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