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三角测量法

B,Qxx P
Qx
,部分
x
B,P
部分B,P
解析法:问题
方程组
数学规划的方法求解
模拟法:模拟数据 成本、可靠性信息 复)
误差方程 协因数阵 估算精度、 与预定指标比较 修正(循环重
小结:(1)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2)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一般步骤;
(3)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及方法。
5.2 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一、国家高程基准
四、工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水准测量建立 二、三、四等 首级不低于三等 2.三角高程测量建立
§5.4 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
一、角度: 现场教学:J2的使用
二、精密电磁波测距方法 三、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
小结 (1) 国家控制网(平面和高程)的布设原则. (2) 平面控制网布网方案; (3) 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我国大地控制网成果:154348个平面点、114041 个高程点(416619.1公里)、21+126个重力点、 45+534个GPS点及监测网点构成。2002后点的数 量继续增加,主要是GPS点和重力点的增加。
二、基本原则 1.分级布设,逐级控制 三角网分为一、二、三、四等 GPS网:A、B、C、D、E五级 A维持我国最高精度的坐标框架 B、C、D、E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等网 2.足够的精度 3.一定的密度 4.统一的技术规格和要求 《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
3.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
(1)技术设计(收集资料;实地勘察;图上设计;)
(2)实地选点(选点图,点之记)
(3)建筑觇标
(4)标石埋设
(5)距离测量
(6)角度测量
(7)技术总结
四、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简介
大地测量学基础:第5章 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1)

§5-1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理 §5-2 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基本原理 §5-3 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基本原理 §5-4 大地测量仪器 §5-5 精密角度测量方法 §5-6 精密距离测量方法 §5-7 精密高差测量方法 备讲1—精密水准仪与水准尺的检验 备讲2—球气差系数和大气折光系数 备讲3—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备讲4—垂线偏差对三角高程的影响
折角,折线上的转折点叫导线点(控制点)。 • 测定导线点平面坐标的工作叫导线测量。通过测量导线边长和转
折角,再根据起算点及附合点的已知数据,可求出所有导线点的 平面坐标。
β
D
• 导线的形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和导线网。
• 导线网是由若干条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构成的网状图形。 • 导线网包括:一个节点的导线网、两个以上节点的导线网和两个
A
a
az B
• VLBI测量长度的相对精度可达10-6。
• 该技术在研究地球极移、地球自转速率的短周期变化、地球固体 潮、大地板块运动的相对速率和方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常规 大地测量中很少用。
3*、惯性测量系统(INS)
• 惯性测量是利用惯性力学基本原理,在相距较远的两点之间,对 装有惯性测量系统的运动载体(汽车或直升飞机)从一个已知点到另 一个待定点的加速度,分别沿三个正交的坐标轴方向对加速度分 量进行两次积分,从而求定其运动载体在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坐标 增量,进而求出待定点的位置。
• 因此,在普遍应用全站仪和GPS定位技术的现代,城市控制测量 和工程控制测量基本上不采用三角网。
2. 导线测量法 • 导线:由设站点(控制点)连成的折线(若干条直线首尾相连)。 • 布设控制点时,使点与点之间单线相连形成链状折线,测量出边
(整理)大地测量学考试复习资料

大地测量学考试复习资料㈠考试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绘图题、计算题㈡名词解释: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和描述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等行星体的空间信息的一门地球信息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2.大地主题解算:如果知道某些大地元素推求另外一些大地元素,这样的计算称为大地主题解算。
3.大地主题正算: 已知P1点的大地坐标,P1至P2的大地线长及其大地方位角,计算P2点的大地坐标和大地线在P2点的反方位角。
4.大地主题反算:已知椭球面上两点的大地经纬度求解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与正反方位角。
5.地图投影:将椭球面上元素(包括坐标,方位和距离)按一定的数学法则投影到平面上,研究这个问题的专门学科叫地图投影学。
6.大地水准面:假定海水面完全处于静止和平衡状态(没有风浪、潮汐及大气压变化的影响),把这个海水面伸延到大陆下面,形成一个封闭曲面,在这个面上都保持与重力方向正交的特性,则这个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7.球面角超: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相应平面上的内角和与(n-2)×180°的差值(或答为球面三角形和180°也可)。
8.底点纬度:在y =0时,把x直接作为中央子午线弧长对应的大地纬度B,叫底点纬度。
9.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的高程差。
10.水准标尺零点差:一对水准标尺的零点误差之差。
11.总椭球体:总椭球体的中心与地球的质心重合,其短轴与地球的地轴重合,起始子午面与起始天文子午面重合,而且与地球体最佳密合的椭球体。
12.子午线收敛角:高斯投影面上任意点子午线的投影线的切线方向与该点坐标的正北方向的夹角。
13.水准标尺基辅差:精密水准标尺同一视线高度处的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
14.子午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子午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圈。
15.卯酉圈:过椭球面上一点的一个与该点子午面相垂直的法截面同椭球面相截形成的闭合的圈。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及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1、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以精密确定地面点的位置。
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实质上是确定点位在某特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通常称其为三维大地测量。
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就是直接求定地面点在地心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
传统的大地测量是把建立平面授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分开进行的,分别以地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为参考面确定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
因此,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2、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2.1 常规大地测量法2.1.1.三角测量法1)网形如下图所示,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其构成三角形网状,观测的方向需通视,三角网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由这些方向值可计算出三角形的各内角。
2)坐标计算原理如果已知点1的坐标(2t,y1),又精密地测量了点l至点2的边长3,z和坐标方位角01z,就可用三角形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三角网中其他所有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及各点的坐标。
这些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又称大地点。
把这种测量和计算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3)三角网的元素三角网的元素是指网中的方向(或角度)、边长、方位和坐标。
根据其来源的不同,以分为三类。
①起算元素:已知的坐标、边长和已知的方位角,也称起算数据。
②观测元素:三角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或角度)。
②推算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的三角网中其他边长、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坐标。
2.2.2.导线测量法在地面上选定相邻点间互相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A、B、C…,连接成一条折线形状(如图),直接测定各边的边长和相互之间的角度。
若已知A点的坐标(又d,y4)和一条边的方位角(例如AAJ边的方位角04“),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点的坐标。
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把这种测量和计算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2.2.3.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三边测量法的网形结构同三角测量法一样,只是观测量不是角度而是所有三角形的边长,各内角是通过三角形余弦定理计算而得到的。
智慧树知道网课《数字地形测量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多选题】(10分)测绘学的主要分支包括:A.摄影测量学B.海洋测绘学C.大地测量学D.工程测量学E.地图学2【判断题】(10分)地形测量学是一种研究如何将地球表面局部地区的地物、地貌测绘成地形图(包括平面图)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A.错B.对【判断题】(10分)图解法测图,一般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大类。
A.对B.错4【判断题】(10分)数字测图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图解法测图成为了主要的成图方法。
A.错B.对5【判断题】(10分)地形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中重要的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设置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测绘工程专业教学中起着基础作用,同时也为测绘工程专业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A.错B.6【判断题】(10分)电子全站仪、GPSRTK技术等先进测量仪器和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地形测量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应运而生。
A.错B.对7【判断题】(10分)广义的数字测图包括:利用全站仪或其它测量仪器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利用数字化仪对纸质地形图的数字化;以及利用航摄、遥感像片进行数字化测图等方法。
A.错B.对8【判断题】(10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
A.对B.错9【判断题】(10分)倾斜摄影测量广泛使用在三维建模和多样的工程测量中。
A.对B.错10【判断题】(10分)传统测图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测绘,需要舍弃。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重力的方向是指沿着_________的方向。
A.铅垂线方向B.法线2【单选题】(10分)把一个假想的、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陆地延伸的且包括整个地球的特定重力等位面称为:A.基准面B.参考椭球面C.似大地水准面D.大地水准面3【单选题】(10分)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为_________,纵轴为_________。
解析几何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为_________,纵轴为_________。
导线测量

子学习情境2-5 经纬仪导线测量一、国家平面控制(锁)网的概念为了统一全国的测量工作,需要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建立国家的控制网。
国家控制网的作用很多,但最主要是在测绘地形图中起控制作用。
地形图是分幅测绘的,这就要求测绘的各幅地形图能相互拼接而构成整体,且精度均匀。
因此,需要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全面规划,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测量规范,建立起国家控制网。
建立国家控制网的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国家控制网分为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方法是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平面控制点组成许多互相连接的三角形,成网状的称三角网(图2-5-1),成锁状的称三角锁(图2-5-2)。
在这些平面控制点上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水平角观测,经过严密计算,求出各点的平面坐标,这种测量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用三角测量的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三角点。
图2-5-1 图2-5-2导线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的另一种常规方法;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将它们依次连成折线,称为导线。
图2-5-3所示的形式为单一导线。
导线构成网状称导线网(图2-5-4)。
测出导线中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然后计算出各控制点坐标,这种测量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用导线测量的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图2-5-3 图2-5-4国家平面控制网(锁)按其精度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等级,从一等至四等,控制点的密度逐级加大,而精度则逐级降低。
国家平面控制网(锁)按其精度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等级,从一等至四等,控制点的密度逐级加大,而精度则逐级降低。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的骨干,一般沿经纬线方向构成纵横交叉的锁系,如图2-5-5所示。
纵横四个锁段构成锁环,每个锁段长约200 km。
在锁环中,隔一定距离选择一个控制点,用天文测量的方法,测定其经纬度作为锁中起算和检核的数据。
这种控制点又称为天文点。
第五章 大地测量的基本技术与方法(1)

② 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1] 搜集和分析资料 (1)测区内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 (2)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包括全部有关技术文件、图表、手簿 等等)。 (3)有关测区的气象、地质等情况,以供建标、埋石、安排作业 时间等方面的参考。 (4)现场踏勘了解已有控制标志的保存完好情况。 (5)调查测区的行政区划、交通便利情况和物资供应情况。若在 少数民族地区,则应了解民族风俗、习惯。 对搜集到的上述资料进行分析,以确定网的布设形式,起始 数据如何获得,网的未来扩展等。 其次还应考虑网的坐标系投影带和投影面的选择。 此外还应考虑网的图形结构,旧有标志可否利用等问题。
上海港GPS扩展网网图
2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是在甚长基线的两端(相距几千公里), 用射电望远镜,接收银河系或银河系以外的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辐 射信号,通过信号对比,根据干涉原理,直接确定基线长度和方向 的一种空间技术。长度的相对精度可优于10-6,对测定射电源的空 间位置,可达0.001”,由于其定位的精度高,可在研究地球的极移 、地球自转速率的短周期变化、地球固体潮、大地板块运动的相对 速率和方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从安全生产方面考虑 点位离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物以及高压电线等应有一定的 距离。 图上设计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测区大小,选用1:25 000~1 :100 000地形图)上进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a 展绘已知点; b 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c 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 d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e 据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说明,并拟定作业 计划。
2. 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 国家三角网的精度,应能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在测图中 ,要求首级图根点相对于起算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在图上应不 超过±0.1mm,相对于地面点的点位误差则不超过 ±0.1Nmm(N 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为使国家三角点的误差对图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应使相邻国 家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小于(1/3) ×0.1Nmm。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二.二.二 技术设计的内容和方 法
图上设计的方法及主要步骤
图上设计宜在中比例尺地形图【根据测区大小!! 选用一:二五 000~一:一00 000地形图】上进 行!!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 展绘已知点!! ➢ 按上述对点位的基本要求!!从已知点开始扩展!! ➢ 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 ➢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 ➢ 据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结果!!写出文字 说明!!并拟定作业计划??
Mi M0
Li L0
M0LiM0
1 Pi
式中!! L i
Li L0
??所以
二. 导 线 网
Li
1 Pi
或
Pi
1 L i2
式中!!Li′是导线长Li以L0为单位时的长度?? 由上式可知!!如果已知线路的权Pi!!则可求出相应的单一线路
的 长度Li′ !!反之如果已知线路长度Li′!!则可求出相应的权Pi??现
现阶段主要采用GPS网结合电磁 波测距导线网的布设方案??
二.一.四 工程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
专用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专用控制网的用途非常明确!!因此建网时应根据特定的要 求进行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例如:
桥梁三角网对于桥轴线方向的精度要求应高于其它方向的精 度!!以利于提高桥墩放样的精度!! 隧道三角网则对垂直于直线隧道轴线方向的横向精度的要求高 于其它方向的精度!!以利于提高隧道贯通的精度!! 用于建设环形粒子加速器的专用控制网!!其径向精度应高于其 它方向的精度!!以利于精确安装位于环形轨道上的磁块??
精 以下图所示的一级导线网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以上公式估算网
度 估
中结点和最弱点的点位精度??图中A!!B!!C为已知点!!N为结 点??各线路长度如图所示??试估计结点N和最弱点W的点 位中误差【不顾及起始数据误差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于0.1m
2. 96 GPS A级网 96 GPS A级网共包括33个主站,23个副站,与92 GPS A级网点重合21个。96 GPS A级网观测时共使 用了53台双频GPS接收机。经数据精处理后基线分 量重复性水平方向优于4mm+3ppm,垂直方向优于 8mm+4ppm,地心坐标分量重复性优于2cm。全网整 体平差后,在ITRF93参考框架中的地心坐标精度 优于0.1m,基线边长的相对精度优于1×10-8
导线测量的优点:故布设灵活,在隐蔽地区容易克服地形 障碍;导线测量只要求相邻两点通视,故可降低觇标高 度,造标费用少,且便于组织观测;网内边长直接测量, 边长精度均匀。 导线测量的缺点:导线结构简单,没有三角网那样多的检 核条件,有时不易发现观测中的粗差,可靠性不高。
导线网
导线网的形状由多边形或多结点组成,测定网的所 有边长和角度。需要一个起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 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要求较低,对短边优先联测。
4 5 (2 5t 2 3 t ) y f f
注意:①γ为l(y)的奇函数,而且l (y)愈大,γ也愈大;
②γ有正负,当点在中央子午线以东时,γ为正;
在西时,γ为负;
③当l 不变时,则γ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2、方向改化公式 “曲改直” 大地线描写形曲线与其弦线之间的夹角,叫方向改化。
4.我国天文大地网基本情况简介
我国天文大地网从1951年至1975年共25年建成:
•一等三角锁系:共有5206三角点,构成326个锁段,形成120个 锁环,锁系长达7.5万km。
•一等导线22条,全长约1.24万km,含426个导线点。
•二等三角锁(网),共14149个点; •二等三角全面网,共19329个点。
5.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中国地震局、总参测绘 局、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测绘局联合建立的,第一 期于1999年10月观测结束,主要是服务于中长期 地震预报,兼顾大地测量的目的。该网络是以 GPS为主,辅以激光测卫(SLR)以及甚长基线干 涉测量(VLBI)以及重力测量的观测网络,它由三 个层次的网络组成,即25站连续运行的基准网、 56站定期复测的基本网和1 000站复测频率低的 区域网。
(二)天文测量法 •天文测量法是在地面点上架设仪器,通过观测 天体(主要是恒星)并记录观测瞬间的时刻,来确 定地面点的地理位置,即天文经度、天文纬度和 该点至另一点的天文方位角。 •优点:各点彼此独立观测,也勿需点间通视, 测量误差不会积累。 •缺点:精度不高,受天气影响大。 •用途:在每隔一定距离的三角点上观测天文来 推求大地方位角,控制水平角观测误差积累对推 算方位角的影响。
检核:a b c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4、高斯投影坐标的邻带换算 高斯投影的换带计算一般采用高斯投影反正算法。 即把点的旧带平面坐标x旧,y旧经高斯投影反算得椭球面 坐标B,L,再将B,L经高斯投影正算得该点在新带的 坐标x新,y新。具体做法为: ① x旧,y旧经投影反算得B,l旧
一般可把GPS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球或全国性的高 精度的GPS网(A、B级网),另一类是区域性的GPS网 (C、D、E级网)。 1. 92中国GPS大会战 由国家测绘局、国家地震局、石油部、地矿部、煤炭部 等部门共同施测。全网由27个点组成(其中有6个点有副 站),平均边长800km,使用4台MINI-MAC2816、13台 Trimble 4000 SST和17台Ashtech MDX Ⅱ C/A双频接收 机观测,平差后在ITRF 91地心参考框架中的定位精度
二、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 大地控制网应分级布设、逐级控制
三角(导线)网:一等锁,二、三、四等网 GPS网:A、B、C、D、E五级; A级为我国最高精度的坐标框架,B级相当一等
• 大地控制网应有足够的精度
首级图根点相对于起算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图上不超过 ±0.1mm;相邻国家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小于1/3×0.1Nmm
4.全国GPS一、二级网
全国GPS一、二级网是军测部门建立的,一级网 由40余点组成,相邻点间距平均为683km。外业 观测自1991年5月至1992年4月进行,使用10台 MINIMAC 2816接收机作业。网平差后点位中 误差,绝大多数点在2cm以内。二级网由500多 个点组成,二级网是一级网的加密。
sin B l sin Bn B cos 4 Bl 5 (2 t 2 ) 15
tf Nf
y
tf 3N 3 f
(1 t 2 ) y
2 f 2 f 4 f 3
tf 15N 5 f
GPS控制网 GPS控制网的形状由多个边连结的多边形组成,
测定构网所需的GPS基线向量。需要几台接收机
同步观测。至少需要一个起始点的三维空间坐标。 对网形没有要求,
对短边优先联测。
同步环
异步环
同步环 同步环
同步环
(三)现代定位新技术简介 2.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VLBI)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系统是在甚长基线的两端(相距 几千公里),用射电望远镜,接收银河系或银河系 以外的类星体发出的无线电辐射信号,通过信号对 比,根据干涉原理,直接测定基线长度和方向的一 种空间技术。 长度的相对精度可优于10-6,对测定射电源的空间 位置,可达0.001″,由于其定位的精度高,可在 研究地球的极移、地球自转速率的短周期变化、地 球固体潮、大地板块运动的相对速率和方向中得到 广泛的应用。
② L=L0旧+l旧
③ l新=L-L0新
④ B, l新经投影正算得x新,y新 这里L0旧,L0新分别表示旧带和新带中央子午线经度。 这种换带方法也适用于任意中央子午线的换带。 已知高斯投影6°带坐标系的坐标,如何求该点在3°带 坐标系中的坐标? P(3456789.06,20752489.67)
椭球面元素化算到高斯投影面的内容(总结)
12 A12 12
3) 将椭球面上各三角形内角归算到高斯平面上的由 相应直线组成的三角形内角。这是通过计算方向的曲率 改化即方向改化来实现的。
4) 将椭球面上起算边PK的长度S归算到高斯平面上 的直线长度s。这是通过计算距离改化Δs实现的。 因此要将椭球面三角系归算到平面上,包括坐标计算、 方向改化(曲率改化)、距离改化和子午线收敛角等项计 算工作。 当控制网跨越两个相邻投影带,以及为将各投影带 联成统一的整体,还需要进行平面坐标的邻带换算。
(三)现代定位新技术简介
3.惯性测量系统(INS) 惯性测量是利用惯性力学基本原理,在相距较远的两点之间, 对装有惯性测量系统的运动载体(汽车或直升飞机)从一个已 知点到另一个待定点的加速度,分别沿三个正交的坐标轴方 向进行两次积分,从而求定其运动载体在三个坐标轴方向的 坐标增量,进而求出待定点的位置,它属于相对定位,其相 对精度为(1~2)· 10-5,测定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为±25cm左右。 优点主要是:完全自主式,点间也不要求通视;全天候,只 取决于汽车能否开动、飞机能否飞行。 缺点主要是:相对测量,精度不高。
第五章 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大地测量仪器及精密角度测量 ——导线测量成果预处理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精密水准仪精及密水准测量 ——重力测量(天文测量简介) ——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模型
上一讲应掌握的内容
1、平面子午线收敛角公式 过某点的子午线与坐标纵轴正向之间的夹角
1.三角测量法 1)网形 2)坐标计算原理:正弦定理 3)三角网的元素: ① 起算元素:已知的坐标、边长和已知的方位 角,也称起算数据。 ② 观测元素:三角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 ( 或角 度) 。 ③ 推算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 推算的三角网中其他边长、坐标方位角和各点 的坐标。
2.导线测量法
3.三边测量及边角同测法 三边网
测定网的所有边长,推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起始 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有要
求,如三边网构成的三角形内角在30° ~ 150° 之间。
边角网
测定网的所有边长和角度,或部分边长与角度,推 算控制点坐标。需要一个起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或已 知两点以上的坐标。对网形要求较宽松,对短边优先联 测。 边角全测网的精度最高,相 应工作量也较大。故在建立 高精度的专用控制网(如精 密的形变监测网)或不能选 择良好布设图形的地区可采 用此法而获得较高的精度。
• 大地控制网应有一定的密度 • 大地控制网应有统一的技术规格和要求
《大地测量法式》、 《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三、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1.一等三角锁系布设方案
2.二等三角锁、网布设方案
3.三、四等三角网 1)插网法
3.三、四等三角网 2)插点法
3.国家高精度GPS B级网
全网由818个点组成,分布全国各地(除台湾省外)。 东部点位较密,平均站间50~70km,中部地区平均 站间100km,西部地区平均站间距150km。外业自 1991年至1995年结束。经数据精处理后,点位中误 差相对于已知点在水平方向优于0.07m,高程方向 优于0.16m,平均点位中误差水平方向为0.02m,垂 直方向为0.04m,基线相对精度达到10-7。
第五章 Ⅰ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利用现代测量技术建立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 ——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布设
一、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一)常规大地测量法 1.三角测量法 1)网形
• 三角测量的优点是:图形简 单,结构强,几何条件多, 便于检核,网的精度较高。 • 不足之处是:在平原地区或 隐蔽地区易受障碍物的影响, 布设困难,增加了建标费用; 推算而得的边长精度不均匀, 距起始边越远边长精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