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首先,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语是主谓宾语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

此外,两种语言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其次,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教授英语和汉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学习。

例如,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人们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克服这些难点。

此外,英汉对比研究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外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然而,英汉对比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这项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其次,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研究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英汉对比研究只是研究语言差异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两种语言之间的全部联系。

综上所述,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促进语言学习和教学,以及跨文化交流。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

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两者在各方面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英汉语言对比论文参考篇1浅谈英汉文字差异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印欧语系,两种语言的文字个成体系、个具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之处。

两种语言无论是语言特点、书写形式,还是构词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主要进行英汉字词的差异性对比研究。

关键词:英汉字词差异性对比文字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

同母语学习一样,我们学习英语依然从字词着手,然后学句子乃至篇章。

在两种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把两种语言做比较。

比较是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我们可以对两种语言词汇有更深入的认识,不仅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汉语。

提到词汇,英语和汉语中有不同的表达。

在英语中,只有一词word,而在汉语中有两个关于词汇的名词:字和词。

那么这三个术语word、字、词之间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英语中的词由字母构成,word与词对应。

汉语的词由汉字构成,现代汉语中的单字大约相当于词素(morphme),它们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

本文就是针对英汉文字、字词进行分析。

一、英汉语文字差异英语是线性一维的,写读英文是编码、解码的过程。

字母从前往后,依次排序就构成词。

词与词之间需用一空格隔开,才能使其明了。

汉语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

汉字是典型的方块字,每个字无论笔画多少,字本身的大小都不变,因此看起来紧凑美观[1]。

相对于英语的前后排序来说,汉字的上下左右,都可能存在,比较复杂,汉字字与字之间完全独立书写时无需其他符号分隔。

世界上的文字可大致分为三类:表形文字(图画文字)、表意文字(音意结合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表意文字是从表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习语对比研究与翻译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以及英汉习语的渐变和发展,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和翻译是一项重要的业务。

英汉习语的对比研究是对英语和汉语的习语在形式、意义、思想、语言、文化和用法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习惯用语是语言中广泛使用的固定短语,它们在形式上具有美观、整洁、有序和易记的特点。

在意义上,每个习惯用语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创造及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语言和文化不仅会影响习惯用语的使用,而且也会影响理解习惯用语的能力。

英汉习语翻译是由习惯用语的语义,形式,用法,句式结构,文化背景,规范用法以及语句的语境等因素决定的。

英汉习语的有效翻译是基于理解原文习惯用语的语义,文化内涵和情景,以及认识汉语习惯用语的意义,文化内涵和情景的技能,同时把汉语习语的规范用法,句式结构,语境应用等要素熟练地运用贯穿整个翻译过程,以实现有效地翻译。

总之,英汉习语对比研究和翻译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理解习语的语义,文化内涵和情景,把汉语习惯用法和句式结构熟练运用,以及有效的溝通才能完成。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 and the gradu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comparison, research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an important business.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s a process of comparative study,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dio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erms of form, meaning, thought, language, culture and usage. idioms are fixed phrases widely used in language, whic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autiful, neat, orderly and easy to remember in form. In terms of meaning, each idiom has its own uniqueness and creates and has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Language and culture not only affect the use of idioms, but also affect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idioms.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s determined by the semantic, form, usage, syntactic structure, cultural background, standard usage and contextual factors of idioms. The effectiv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s ba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semantic,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situations of the original idiom,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tuation of Chinese idioms, and skillfully applying the standard usage,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contextu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idioms throughout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o achieve effective translation.In short,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is a complex task which requires understanding the seman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ituation of idioms, skilfu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idiomatic usage and syntax structure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to get it done.。

英汉语对比研究

英汉语对比研究

• 汉语同义词: (1)意义相同的词 (2)意义相近的词 (3)发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3.3.2 英汉同义词的来源
• 英语同义词来源: • 1.成对同义词 hide—conceal help—aid • 2.三词一组同义词 ask-inquire-interrogate fire-flame-conflagration
英汉同义词的比较
3.3.1概念
• 英语同义词:a word having the same meaning as another word: as one of two or more words of the same language and grammatical category having the same essential or generic meaning and differing only in connotation, application or idiomatic use:one of two or more words having essentially identical definitions… G.Leech 语义 学 理性意义)
• 汉语: 同义词 马铃薯 [+植物+草本+块茎+可食] 土 豆 [+植物+草本+块茎+可食+口语词] 等义词 星期[+时间+七天] 礼拜[英汉同义词的类型 • 英语同义词:
完全同义词 相对同义词 • 汉语同义词: 等义词 同义词
• 完全同义词 scarlet fever—scarlatina(猩红热) spirants—fricatives(摩擦音) 相对同义词 1.语义的轻重不同 2.感情意义不同

《英汉对比语言学》主要著作介绍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语言学》主要著作介绍5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语言学》主要著作介绍5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本书选择了十个带有普遍性的专题,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之办法,联系语体风格与翻译技巧就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表现方法、修辞手段、英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某些文化因素等方面对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该书对英汉语在语法方面的异同做了以下分析:(1)现代英语属综合分析语,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

英语有形态变化,汉语没有严格的形态变化;汉语词序比较灵活,英语词序相对固定;英汉都有大量的虚词,但各有特点。

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

(2)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前呼后拥,严密规范,句式呈“聚集型”。

汉语不受形态约束,没有主谓形式协调一致的关系,主谓结构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因而句式呈“流散型”。

英语重形合,造句注重形式接应,要求结构完整,句子以形寓意,以法摄神,因而严密规范,采用的是焦点句法:汉语重意念连贯,不求结构齐整,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散点句法。

(3)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形接应,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英语常综合运用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及其他连接手段,把各种成分连接起来,构筑长短句子,表达一定的语法关系和逻辑联系。

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

汉语的意合法往往采用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等,紧缩句,四字格等手段。

(4)从属结构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英语句子呈句首封闭句尾开放格局。

英语造句主要采用“楼层建筑法”,句子一般有完整的结构,许多有关的成分通过各种表示关系和连接手段组成关系词结集,直接或间接地粘附在这个句子结构的里外、前后、左右或中间,整个句子成了庞大复杂的“建筑物”。

汉语语序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排列的,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流水记事法”,常用分句或流水句来逐层叙述思维的各个过程,汉语通常采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以中短句居多。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

4. 汉语的显性、英语的隐性
(主要参考:潘文国,1997, 《汉英语法对比纲要》)
虽然从语法的角度讲,汉语语法是隐性(implicit)的,缺少严 格意义的形式变化;英语语法是显性(explicit) 的;但在词类的标志 上也体现出来。
A.英语许多词从词形就可猜出什么词。(屈折性)
-ment, -ation-, -ity, -er / or, -ism, -ist, -ology, -ness名词 -ful, --al, -ative 形容词 -en, -fy,- ize动词 -ly副词
B. 有时英语修饰词虽不是汉语修饰词的反义,但两者词义相差甚远。
手扶拖拉机 a walking tractor
手杖 a walking stick
红眼 green-eye
死胡同 a blind alley
C. 中心词语修饰词的换位
剪报 newspaper clippings /cuttings
耐用消费品 consumer durables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1.形象与喻义
如: (1).现在的问题时抓“落实”,以确保已出台的政 策措施全部到位。
从字面上看,英语的“抓”, “出台”, “到位”都不合此 上下文,这是汉语的形象表达,在译文中要用“使生 效”、“实行”和“执行”才能将英语实际意义表达出 来呢?
➢英汉副词对比 ➢英汉连词对比 ➢英汉介词对比
词义对比
➢指称意义对比
➢联想意义对比
一、汉英词汇历史比较
汉语:
汉语——汉藏语系,约有6000 多年的历史,表意文字;世界 上最 发达的语言之一;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特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具有跨语言、跨文 化、跨学科的特点,旨在促进语言学 习和教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等 领域的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和汉 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理解两者之间 的异同,为语言学习、教学、翻译和 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 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促进跨语言学习 和教学的发展,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加深对语言与文 化关系的认识。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英汉词法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和预测,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
拓展应用领域促进跨语言交流与合作
将英汉词法对比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
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01
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理 论
通过英汉词法对比研究,不断丰富和 发展语言学理论,完善语言学体系, 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英汉构词法对比
英语构词法
英语主要通过合成、派生、转化等方式构词,如“blackboard”由“black”和 “board”合成,“unhappy”由“happy”加上否定前缀“un-”派生。
汉语构词法
汉语主要通过音节组合、语素组合等方式构词,如“桌子”、“椅子”等,也有些是通 过比喻、借代等方式形成的成语,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
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挖掘英汉词法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独特的特点,为
跨语言交流和翻译提供理论支持。
02
拓展对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不仅局限于常见词汇的对比,还应扩大到习语、短语、句子等更广泛的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探究英语和汉语之间异同的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英汉对比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构想。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为翻译、国际交流、语言教育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与此同时,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英汉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异同,为翻译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英汉对比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的起源和背景英汉对比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翻译。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汉对比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

英汉对比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平行语料库研究、对比分析、翻译研究等。

其中,平行语料库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大量英汉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探究两种语言的异同。

对比分析则通过对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揭示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

翻译研究则从翻译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翻译过程和结果。

英汉对比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语言学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演化过程。

在翻译学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英汉对比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语言差异巨大、语料库资源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者们需要加大力度搜集整理英汉平行语料库资源,同时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对比研究
【摘要】:英汉语对比研究对于英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适当地了解母语和目的语的特点与差异,可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有利于排除母语产生的负迁移作用,以便正确地运用目的语。

【关键词】:英语汉语对比研究称名学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因此克服语言障碍刻不容缓。

对外汉语教学正是顺应这样的形势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世界上的语言有五千多种,相互间存在可比性。

对不同语言进行对比正是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表明对比语言学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比语言学起源于国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语言学界兴起了英汉对比研究的热潮。

国内外语教学实践表明,开展汉外对比研究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二、英汉语对比的主要内容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和语言类型,差别很大。

就语法而言,比较明显的差别是:英语有大量的形态,词法研究的内容丰富;汉语形态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因而词法研究的内容有限。

据此,英汉语法对比的重点不在词法而在句法。

1、语法对比。

对英汉语的语法进行对比,首先要确定最小语法结构单位和语法结构层次的级数,然后再就对应的语法结构单位逐一
进行对比。

对于英语的最小语法结构单位,语言学界观点一致,都认为是词素。

而字是汉语的最小语法结构单位,与英语的词素相对应。

由此可见,将词素和字分别确定为英语和汉语的最小语法结构单位,有利于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对比,也有利于对两种语言的构词方法进行对比。

确定了最小的语法结构单位,英汉语的语法结构层次就不难确定,它们各分5级,其对应关系是:
英语:词素词短语分句句子
汉语:字词短语分句句子
2、句型对比。

句子是语法结构层次中最高一级的语法结构单位,是人们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

语言中句子无穷无尽,千变万化,但分析起来可以归结为数量有限和结构固定的句型。

这些句型是语言中句子总和的缩影,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了解语言的结构特点和造句规律。

英汉语各有句型系统,不少句型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或对应关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结构特点、造句规律和语用功能上的同与异。

句型对比的内容十分丰富,首先可以对基本句型进行对比。

英语有7个基本句型,汉语除了有类似的7个基本句型以外,还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基本句型。

基本句型是句子结构的基本“格局”,是句子转换与扩大的基础。

3、句子成分对比。

英汉语的句子都包含“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状语”和“定语”等主要成分,对它们进行对比,可以弄清它们在句法功能、表现形式和语义特点上的差异。

4、语法/语义范畴对比。

英语富于形态,语法范畴较多,主要包括
两大类:一类与名词性成分有关,包括性、数、格等;另一类与动词性成分有关,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因而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语法范畴。

但是,与上述语法范畴相对应的语义范畴是英汉语共有的,它们很值得对比,通过对比可以
弄清它们在各自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和两者的差异。

5、语法修辞方法对比。

通过语法手段来达到修辞效果,这样的方法称为语法修辞方法。

英汉语有不少相同的语法修辞方法,如替代、重复、省略、倒装、强调等。

它们都是英汉语对比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比可弄清它们在各自语言中的表达规律和修辞效果。

三、对比范畴
1、静态对比与动态对比。

静态对比。

当语法结构只表示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不表示语用意义时,该语法结构就处于静止的状态。

语法结构的静止状态相对稳定,便于进行静态描写。

对英汉语法结构进行静态对比,易于发现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进而可以客观
地考察两者的异同。

动态对比是指在运动的状态下对英汉语法结构进行对比。

运动状态是指语法结构用于特定的语用目的或表达特定的语用意义时所处的状态。

运动状态是一种非常规的状态,有时甚至与静止状态相去甚远。

对英汉语法结构的动态对比,实质上是一种语用对比,目的是考察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可具有的语用功能,
及在表示这些语用功能时所呈现的变化规律。

静态对比和动态对比都十分重要,静态对比让人看到的是英汉语法结构的静物画,动态
对比所呈现的则是英汉语法结构的语用变化流程图;静态对比是动
态对比的基础,动态对比是静态对比的深化。

2、微观对比与宏观对比。

微观对比是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各个层次逐一进行对比,如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型,或
一个范畴,一个概念等等,目的在于考察它们之间的相同与相异之处,重点是相异之处。

宏观对比是指将英汉语法结构置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思维模式等环境中进行对比,目的在于考察这些外部环境对语法结构的影响,进而找出英汉语法结构之存在差异的原因。

微观对比和宏观对比是相辅相成的,微观对比是宏观对比的基础,宏观对比则是微观对比的升华,它对微观对比具有反作用,可以促进微观对比的深化。

四、英汉语对比方法理论依据——句子称名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
语言符号有一个最基本和最概括的关系,即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形式和意义的划分来自于索绪尔的理论。

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体系,而符号具有两面性。

语言符号就像一张纸,一面是声音(形式),另一面是意义。

形式或表达,意义或内容,这是语言符号的两个层面,从这两个层面入手进行研究是语言研究最根本的途径。

或者是从形式到意义,或者是从意义到形式,几乎所有的语言研究
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种方法。

前一种方法可以称之为“语义学研究方法”,后一种方法则可称之为“称名学研究方法”。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受乔姆斯基结构主义句法学的影响,俄罗斯语言学界开始了对句子结构模式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
反映在具有极高学术权威的苏联科学院70年和80年《语法》中。

“句子结构模式的研究采取的是语义学研究方法,即从形式到意义的研究途径。

”整个句子结构模式的体系是建立在述谓性理论的基础上的。

俄罗斯学者认为,每一个句子都有述谓基础这是句子的最低述谓限度,亦即语法上能够成立并且实现同现实联系的最小的句子。

这种最小的句子实际上就是由句子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以及单部句的主要成分)构成的。

由此抽象出来的句法结构就是句子的结构模式。

同时,在句子结构模式的基础上。

20世纪60年代中下期,语义学研究在俄罗斯得到了蓬勃开展。

随着语义学研究由词汇向句子的渗透,一部分俄罗斯学者发现,句子结构模式理论存在着弊端。

他们认为,这个理论并不能完全反映句子的构造机制和语义本质。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结构模式在经过词汇填充后在语义和信息上是不足的,不能成立,尽管所生成的句子在语法上是成立的。

这种现象在各种语言里都存在。

1、房子坐落-the house is located.
2、孩子表现-the child behaves.
3、她看上去-she seems.
显然,这些句子必须加上表示处所和评价意义的词才能形成完整的语义并能够用来交际,例如,汉语的句子只有加上“在海边”、“很好”、“很年轻”等词语才能表达完整的信息。

于是,这部分学者提出了句子的称名基础理论,即句子还具有最低称名限度,这是在语义和信息上相对完整的最小的句子,并尝试建立新的句子结构模式
体系,但是没有取得成功,因为在这样的句子结构模式中,不仅有主要成分,还有次要成分,这些成分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加以组合后
可使结构模式的数量达到几百个之多,从而使这种句子结构模式体系失去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然而,称名基础理论虽然没有在句子结构模式的研究中取得成功,却对句子的语义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以н.д. арутюн
ова为代表的一部分语言学家据此提出了句子具有称名功能的
观点,使传统的句子具有交际功能和复合句构造功能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н.д. арутюнова认为,句子与词和词组不同,是对事件、情景或事实的称名,而词和词组只是对事物、动作、特征等的称名,因此,句子是一种合成的称名,是相对于词和词组来说更完整和更复杂的符号。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н.д. арутюнова提出了对句子语义进行称名学分析的思路,认为应该从逻辑学、语义学和句法学等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