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第2课时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1

2 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1.图中①②③④岩层正常情况下由老到新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2.图中乙山是( )A.因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因两侧甲丙陷落而相对高出的块状山C.因顶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的块状山D.因岩层向上隆起上升而成的背斜山解析:1.C 2.A 第1题,正常情况下岩层是一层一层沉积下来,所以越往下的岩层越老,越往上的岩层越新,所以据岩层从下到上的顺序即为从老到新的顺序,故C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部位,由于向斜部位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了山岭,故A正确。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回答3~4题:3.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3.B 4.D 第3题,实验中的海绵作背向运动。

板块背向运动是张裂作用,其边界类型是生长边界。

第4题,渭河谷地的形成是断层运动的结果;日本地震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均发生在板块的消亡边界;东非裂谷带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读“某地地质地形图”,回答5~6题:5.该地地形成因是( )A.向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山D.背斜成谷6.下列叙述不可能存在的是( )A.该地区曾发生过变质作用B.该地区曾是广阔的热带浅海C.A处修水利要注意塌方渗漏D.B处有丰富的煤炭埋藏解析: 5.C 6.D 第5题,由等高线变化可知此地形为山地,由岩石的新老关系可以分析出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故为背斜成山。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第二节山地的形成活动点拨1.教材第74页活动(1)从岩层形态上看,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将乙地岩层复原,可知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2)乙地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甲地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积存,便于施工。

2.教材第75页活动断块山岩体断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有泉水出露;沿断层线常发育为河谷;等等。

3.教材第76页活动(1)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

从表4.2分析,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

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2)①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

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②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在选址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学业达标]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向斜成谷B.乙处背斜成岭C.从1~4,岩层年龄渐新 D.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图中,甲地貌的成因是( )A.岩层受到挤压,岩层向下弯曲所致B.背斜顶部受侵蚀而成为谷地C.向斜受到挤压,岩石断裂形成谷地D.岩层不连续的沉积而成解析:第1题,主要看图中地表形态特征和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

第2题,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答案:1.D 2.B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

2020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③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② D.④①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变位(错动)为断层。

图中②为地堑、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④为地垒。

答案:1.D 2.C3.(2012·山东学业水平测试)读下图,图中甲处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解析:选B。

根据图中甲处的山地来看,其岩层明显是向下弯曲,所以应是向斜构造。

下图为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质构造来看,属于背斜B.从地貌形态来看,属于山谷C.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谷D.从成因来看属于向斜成山5.该地区( )①可能储存地下水②可能储存石油③适宜修建隧道④适宜建石灰厂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从岩层新老关系上可知为向斜,从等高线上可知为山脊,即为向斜山。

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有石灰岩可建石灰厂。

答案:4.D 5.B(2012·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6~7题。

6.以大洋为主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北冰洋板块7.喜马拉雅山是由(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六大板块的分布、轮廓,可以判断出太平洋板块以大洋为主,很少有陆地,而其他板块均包含有大面积的陆地。

第7题,由喜马拉雅山的位置来看,刚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附近,是由这两大板块挤压而成的。

答案:6.A 7.C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选C。

[推荐学习]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推荐学习]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比,了解褶皱(背斜、向斜)、断层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

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判读相关示意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
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预习任务】
1.识记褶皱的概念、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六大板块的名称。

2.理解断层的概念。

3.识记火山的构成(参看图4.14)。

4.阅读相关文本,完成下表,区分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

褶曲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形成地貌
背斜
向斜
5.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自主检测】
1.山区建设交通线的劣势有()
①成本高②技术难度大
③同样两地间,山区交通线总长度一般比较大④隧道多,工程量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地貌名称是_
____。

成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

(2)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落实内容】
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表形态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的形成过程。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课时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4.2 山地的形成(2017·西安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④四个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2.其中甲地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A.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上拱起B.属于山谷,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下弯曲C.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D.属于山谷,由于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解析】1选B,2选C。

水平岩层在垂直方向上,老岩层位于下方,新岩层位于上方。

甲地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容易遭受风化侵蚀,反而成为山地。

【方法技巧】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回答地形类型(或构造地貌)时,只要根据地表的高低状况回答是山地、谷地等即可;而回答地质构造时,与地表状况无关,要注意地下的岩层弯曲状况以及岩层是否连续。

(2017·宁波高一检测)2016年2月6日03时57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在台湾高雄市(北纬22.94度,东经120.54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据此完成3~5题。

3.据材料可知,这次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地壳B.地幔顶部C.地幔底部D.软流层4.关于此次地震图示成因正确的是( )5.对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南美洲的智利多地震与其处在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有关②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③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3选A,4选D,5选D。

第3题,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地壳陆地上平均厚度33千米,震源最有可能在地壳。

第4题,台湾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第5题,南美洲的智利多地震与其处在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印度尼西亚南侧多地震与其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山西省忻州市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2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1.感知教材:找寻节标题、框题、段落之间的关系,尝试利用思维导图列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

2.识记教材:(1)阅读P75有关火山的相关内容,总结识记并默写出下列内容。

①火山的形成过程。

②火山的组成部分。

③火山喷发带给人们灾难的同时,还有一些有利的影响,举例识记。

(2)阅读P76的相关内容,总结识记并默写出以下内容。

①山地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原因。

②山地地区交通线路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

③山地地区公路和铁路弯曲度较大,甚至成“之”字形的主要原因。

3.初探问题:读图4.16,回答下列问题。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二、基础检测与平原相比,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比较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缓坡D.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2.有关山岳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以铁路为主,公路次之B.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C.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地址宜远离河谷地带D.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应以直线走向为主【课堂学习】一、创设问题除了山地影响交通运输外,山地还会影响人类哪些活动,举例说明。

二、再生新疑。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 18 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甲为某地貌景观图。

为解释该景观的部分成因,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了如图乙的演示。

读图回答1~2题。

1.该景观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堑B.地垒C.断层 D.褶皱2.教师演示了( )A.板块碰撞挤压 B.岩块断裂上升C.岩层水平挤压 D.外力侵蚀搬运1~2.解析:第1题,读图甲可知,岩层发生变形,产生波状弯曲,故该景观的地质构造为褶皱。

第2题,教师演示了岩层受水平挤压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

答案:1.D 2.C3.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答案:B读图,回答4~5题。

4.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 B.山地C.高原 D.盆地5.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4~5.解析:第4题,图示地区为日本的本州岛,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线建设的主要阻碍,铁路多沿四周的低平地区修建。

第5题,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近,但因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修建铁路。

答案:4.B 5.D如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P处属于( )A.断层 B.海岭C.背斜 D.向斜7.图中,M处属于( )A.冲积平原 B.冲积扇C.角峰 D.背斜谷6~7.解析:第6题,P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第7题,M处岩层向上弯曲,判断为背斜;顶部被侵蚀,形成谷地,为背斜谷。

答案:6.D 7.D8.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⑤坚如磐石A.①②⑤ B.①②④C.②③⑤ D.①④⑤解析:①水滴石穿——流水侵蚀;②沧海桑田——海侵海退、地壳升降;③稳如泰山和⑤坚如磐石都表示极其稳定的情况,忽视了外力作用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地转偏向力、泥沙淤积导致河流改道。

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山地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山地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山地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1.识记向斜、背斜、断层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向斜、背斜、断层的判断方法及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重难点)3.应用地质构造找矿、找水和进行工程建设。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阅读教材P73~P75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2)基本形态错误!(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错误!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

(2)形成地貌:①水平位移: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位移错误!3.火山(1)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的薄弱地带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火山构造错误!正误判断:(1)褶皱山的形成反映的是地壳运动中的垂直运动。

(×)【提示】褶皱是在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发生的岩层弯曲,因此褶皱山体现的主要是水平运动。

(2)华山是典型的褶皱山。

(×)【提示】华山是因断层活动而形成的断块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共2课时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在山地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人们通常优先建设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这是因
为公路比铁路()
A.建设难度小 B.成本高
C.工程量大 D.线路短
2.火山喷发物喷出地表后堆积形成的地形是()
A.火山通道 B.火山口
C.火山锥 D.火山湖
3.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右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4.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

下图中所示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地基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宁波的纬度在北纬30°左右,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回答5~6题。

5.宁波的四明山风景优美,山上树木葱郁,这里的植被大多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6.在四明山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处山地的成因是()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褶皱隆起成山 D.断层上升成山
8.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内因是()
A.岩石坚硬B.挤压力大
C.张力影响D.侵蚀作用
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图式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0.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
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
二、非选择题(40分)
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与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占用土地B.工程造价
C.民工数量D.技术水平
(4)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________。

a—b和
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_______c—d线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