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西门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30_西门豹教学课件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迷信吗? 迷信只会害人,所以我们要远离迷信,
要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学习科学。
今天我们要学习《西门豹》一课,看
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了解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情景朗读:《西门豹》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
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 (hàn)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
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
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 送新娘。”
以对话表现人物理智。西门豹弄 清了邺地天荒人少的原因后,说道 “河伯还真灵啊”!表面上似乎相信, 实际上是欲擒故纵。“我也送新娘”, 一语双关,他要借送新娘惩办首犯的 计划已然成竹在胸,这样说只是防止 过早泄露,避免打草惊蛇而已。如此 话语,无不表现了人物的机巧和智慧, 这是对话的妙处。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老大爷说:“巫(wū)婆说的。地方上的 官绅(shēn)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 (bī)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 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 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 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 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儿被他们 拉走。到了河伯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上 放一条苇席,把女孩儿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 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 河中心就连女孩儿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儿的 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 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
人教版_三年级下册_30_西门豹

让老百姓有足够时间看清真相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 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破除迷信 教育百姓
通过送新娘时简短的几句话,集中表现 了西门豹的聪明机智,达到了四个目的: 1.救下了新娘。 2.处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 3.警戒了其他官绅。 4.教育了老百姓。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 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 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 成 。
一群官绅跪在河边,会怎样求饶 呢?
• 一位官绅拉住西门豹的衣襟说:“大人, 饶了我吧,……” • 一位官绅磕头如捣蒜地说:…… • 一位官绅说:……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伯 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 送送 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利用“河伯娶亲”这件事, 都送了谁? 送他们去了哪儿? 送给了他们什么?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理邺, 了解到天灾加上人祸造成当地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后来他巧施妙计,惩治了(巫婆) 和(官绅), 又带领老百姓开 凿(水 渠), 使农田得到了(灌 溉),农民有了(好收成)。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2.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 哪些情况? 3.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 和官绅的?
西门豹——战国时 邺令。复姓西门,名 豹。是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曾立下赫赫 战功。
漳河 官绅 跪下
邺
娶媳妇
巫婆 绸褂 开凿
逼迫 旱灾 磕头 淌血
田地荒芜 提心吊胆
人烟稀少 面如土色
我理解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烟,是炊烟。文中是指居住 的人很少。 提心吊胆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磕头求饶 跪在地上,两手扶地,用头 碰地以求得对方宽恕。 面如土色 脸色难看,形容十分害怕。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

西门豹,复姓西门,名 豹,战国时期魏国人,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 治家和水利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理解能力、
朗读能力、复述能力。
3、知道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
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 的人物。
自学提示 西门豹是什么时期的人? 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西门豹做了什么事?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西门豹
30 西 门 豹
人物简介
西门豹,中国战国时期魏国人。 生卒年不详。魏文侯(公元前446~前 396年在位)时任邺(今河南省安阳市 区北)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水利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 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 ,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 业萧条,一片冷清。 后来才知道百姓是为“河伯娶妇 ”所困扰。魏国邺郡屡遭水患。女巫 勾结群丞等,假借河伯娶妇,榨取民 财,百姓困苦不堪。
讨论: 作为当时邺的地方官,西门豹要除掉 巫婆,救 出新娘轻而易举,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大费 周章呢? 你觉得西门豹这样惩治官绅的方法妙在哪 里?
西门豹管理邺地,具体做了三件事: 1. 调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惩治巫婆,破除迷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清思路
发现问题——调查了解 查明原因——惩治恶人 破除迷信——开凿渠道
1.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1)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是谁给河伯娶媳妇的? (3)新娘从哪里来? (4)漳河有无发过大水。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30《西门豹》第二课时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 领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和抓住人物言行来重点描写的表达方法。
4.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领悟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难点: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
1. 西门豹来到邺后,在邺做了那三件事?2. 根据老大爷的回答,他了解了哪些情况?3、你们觉得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机智智勇双全有勇有谋爱民如子不信鬼神,, )4. 这就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西门豹,你们的评价很有道理,我们都知道,对人物的评价来源于对人物的描写,那你们说说,我们描写人物形象通常是从哪几方面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那本文中,作者对西门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语言)这篇课文的作者对西门豹的语言描写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就是想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我们就好好读读他的语言,看看这样的语言描写到底好在哪里?二、自主合作研究,品悟语言文字之巧妙。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西门豹的语言究竟巧妙在哪里?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2. 小组内交流。
3. 抓关键语句,深度感悟“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请同学们透过西门豹的语言,体会他当时真实的想法,感受西门豹的语言的巧妙。
让学生先读描写西门豹语言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说自己的理解,在互动交流中深入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1)汇报第一处: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
(课件呈现)。
这是一个完整的对话过程,想不想分角色读?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指导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想象一下,作为地方长官,西门豹跟老大爷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和蔼、亲切、急切)而老大爷在讲述邺地的情况时,又会是怎样的语气?(无奈、有气无力、伤悲)学生试着读一读。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西门豹》PPT课件

揭穿了巫婆神怪的种种骗局以后,西门豹就请 来魏国的能工巧匠一起察看漳水地形,进行规划设 计,在 20 里的漳河段上建筑了 12 道低溢流堰,每 堰上游都开一个引水口,设闸门控制。每口开凿一 条渠道,共 12 条渠道,使境内农田都能得到灌溉。 这就是著名的“引漳十二渠”,为我国最早的多首制
大型引水渠系。
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2、居住的人少,十分荒凉。 ( 田地荒芜) ( 人烟稀少)
3、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提心吊胆)
4、脸上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恐惧。( 面如土色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 时期,( 西门豹 )治理( 邺 )这个地方, 运用了( 将计就计)的方法,破除了(迷信), 惩治了( 恶人 ),教育了(老百姓 ),率领 老百姓开凿水渠,从此这儿每年的收成都很好。 通过这件事,赞扬了西门豹( 尊重科学 )、 (破除迷信)的好品质。同时可以看出西门豹 具有非凡的( 智慧 )和(管理)才能,也教 育了人们要崇尚( 科学 )、不信( 鬼神 )。
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 说一声,说我 要选个漂亮的,
过几天就送去。 ”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 大水。
讨论:
作为当时邺的地方官,西门豹要除掉巫婆,救
出新娘轻而易举,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大费周章呢?
你觉得西门豹这样惩治官绅的方法妙在哪里?
西门豹管理邺地,具体做了三件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惩治巫婆,破除迷信。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30.西门豹_新编

调 查 原 因
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完成下表:
西门豹(询问) 老大爷(回答) 了解到的情况
为什么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这话是谁说的 新娘是哪儿来的 漳河发过大水没有 河伯娶媳妇闹的 巫婆说的 老百姓家的女孩儿 没有发过, 年年闹旱灾 河伯娶媳妇是 主要原因 巫婆是坏人 受害人是穷苦 人家的孩子 漳河的实际情况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 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 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 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 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 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从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教育了老百姓。他这样做的目的就 是使老百姓明白:河伯这个神是根本 不存在的,给河伯娶媳妇只不过是巫 婆和官绅们骗钱害人的把戏。
“这样说来,河 伯还真灵啊。下一 回他娶媳妇,告诉 我一声,我也去送 送新娘。”
看、听、想、悟
西门豹是如何破除迷信的?西门 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不行,这个姑娘 不漂亮,河伯不会 满意的。麻烦巫婆 去跟河伯说一声, 说我要另外选个漂 亮的,过几天就送 去。”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 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连气也不敢 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 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 漳河去。
官绅为什么提心吊胆? 西门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官绅害怕把他们也丢进河里。
西门豹这样做警戒了其他官绅。把巫婆 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是给其他官绅看,目 的是要吓吓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 为非作歹。
西门豹(“西门”是个复 姓,叫“豹”),战国时期魏 国人。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 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 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 多好事……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30《西门豹》

1 / 5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30《西门豹》精品教案课型:阅读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教育,明白西门豹惩治恶人方法的巧妙。
4.鼓励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故事。 重难点:理解西门豹“惩治恶人、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 教学准备:学生:理解文中不明白的词语,了解西门豹,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我国有许多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有许多想象丰富的民间传说,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一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民间故事:西门豹,板书课题。提醒豹与貌区别记忆。
2.谈对西门豹的了解 通过预习你对西门豹有哪些了解?(明白:西门是他的姓,豹是他的名;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的官员。)
二、弄清原因 1.理清主要内容 2 / 5
(1)读文理清主要内容。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关西门豹的什么事?注意理清整个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学生汇报(提醒: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总结。) 2.质疑、找因。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学生谈对这两个词有什么疑问?(预设:1.词义2.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2)学生自由朗读1-9自然段,分析总结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几个?各是什么?试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汇报、归因。 (1)根据汇报出示:“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两句。
(2)理解“闹” 出示字典中“闹”的几种解释,学生根据读句子,学则正确解释。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或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归因 说出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天,归结为天灾,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人祸。教师板书原因:“天灾人祸”。建议学生拿起笔记下劳动成果。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 30 西门豹

让老百姓有足够时间看清真相
请你选择以下一个或几个角色,写写当 时的感受:
• • • • 假如我是文中那位老大爷,我会说„„ 假如我是那位被救的新娘,我会说„„ 假如我是岸边的老百姓,我会说„„ „„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 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破除迷信 教育百姓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 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 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得到了好收 成 。
西门豹是用什么办法来惩治巫婆 和官绅的?
认真阅读10—15自然段,勾画西门豹 巧妙地为民除害的词句 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议一议:这样说妙在哪里?
读一读: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 句话的巧妙吗?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 . .. 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 .. 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 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 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 了漳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0课
西门豹
开县汉丰五校 刘扬建
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巫婆 水渠
官绅 灌溉
旱灾 收成
管理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理邺, 了解到天灾加上人祸造成当地 ( ),( )。后 来他巧施妙计,惩治了( ) 和( ),又带领老百姓开 凿( ), 使农田得到了 ( ),农民有了( )。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理邺, 了解到天灾加上人祸造成当地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后来他巧施妙计,惩治了(巫婆) 和(官绅), 又带领老百姓开 凿(水 渠), 使农田得到了(灌 溉),农民有了(好收成)。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 . . .. 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 .... 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 一会儿。”
一群官绅跪在河边,会怎样求饶 呢?
• 一位官绅拉住西门豹的衣襟说:“大人, 饶了我吧,……” • 一位官绅磕头如捣蒜地说:…… • 一位官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