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用数学(6和7的加减法)教案(完整资料).doc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
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二、6、7的加减法及一图两式。
同学们,你能根据图中小朋友摆的圆片写出算式吗?1.看图列出加法算式(上图左)(1)看图列式。
女孩的角度:左边有5个,右边有1个,将左右的合起来可以列出加法算式:5+1=6男孩的角度:左边有1个,右边有5个,将左右的合起来可以列出加法算式:1+5=6(2)加法算式的特点根据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通常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在这两道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只是加数的位置进行了交换,但最后的结果是相同的。
例如:5+1=6、1+5=62.看图列出减法算式(上图右)。
(1)看图列式,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男孩的角度:一共有6个,拿走1个,还剩5个,可以列出减法算式:6-1=5女孩的角度:一共有6个,拿走5个,还剩1个,可以列出减法算式:6-5=1(2)减法算式的特点根据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通常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在这两道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字相同,都是6。
例如:6-1=5、6-5=13.一图两式。
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通常可以列出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的算式,这就是一图两式。
三、总结:1.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可以从左边往右边加,也可以从右边往左边加,即两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
2.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可以用总数减去左边的数得到右边的数,也可以用总数减去右边的数得到左边的数。
四、6、7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一图四式。
1.摆一摆,填一填。
三幅图(上图中)都区分了两种颜色。
根据这三幅图你能列出什么算式?(1)一图四式: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称为“一图四式”。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第【1】篇〗6、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45—46及做一做,P48练习七第4、5、7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图、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一、复习:1、数的组成:填一填2、口算(1—5加减法),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1= 1+2= 3+1= 1+3= 4+1= 1+4= 2+3= 3+2= 4-2= 4+0= 5-1= 2+1= 2-1= 4-1= 3-2= 5-0=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二、出示学习目标: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
三、新授: 1、6和7的加法: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出示玻璃上的圆片图。
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教师配合学生说的过程在黑板上板书:5+1=1+5=(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 1+5=6。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学生:不相同。
算式不相同?教师: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同?学生1:因为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的。
5+1 学生2:我先看到的是右边的1根小棒,后看到的是右边的5根小棒,所以写出来的算式是“l+5”。
教师:由于每个小朋友观察的角度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学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6和7,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学、用数学的乐趣。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读写6、7;会比较6、7的大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学具袋、小棒若干、若干、数学卡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我们一起去听听?(出示并齐读儿歌课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找老虎。
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
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2.同学们,你们从儿歌中能找出几只小松鼠呀?(5只)老师把这五只小松鼠请下山,并且给它们编了号(课件出示五只编号的小松鼠),你能给这些小松鼠排队吗?瞧,有两只小松鼠迟到了,该怎样给它们编号呢?(6,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6和7。
[设计说明:学生在儿歌游戏中体会数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内容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一)认识数字6、7及书写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2.同学们,知道小松鼠要来,我们的小朋友可高兴了,他们赶紧开始打扫教室。
(1)请你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数一数有多少。
(2)同学们自由回答(3)同学们说得好,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讲卫生、爱集体、爱劳动的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请同学们再说说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4)让学生先说再上来示范数。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老师现在明白了,6可以表示6个小朋友、6张学生桌。
7可以表示7个人,七把椅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用数学(6和7的加减法)教案

6和7的图文应用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地列式计算。
技能目标: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
重点难点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学习新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5= 3+2= 7-4= 6-2= 3+3=6+1= 7-3= 5+2= 4-3= 2+4=7-7= 3+4= 6-1= 7-5= 6+0=2、选择“1+5=6”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法的应用。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1)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
下面让我们去草地上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兔子采蘑菇图)师:图里有什么?请完整地把图意说一说?这道题怎样解答? 生:有4只小兔子在采蘑菇,又来了2只小兔子。
生: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大家掌声鼓励!师:(课件出示大括号)“”你们认识它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数学朋友,大括号”,它的意思是把图中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课件出示“?个”)这个符号是问号,代表了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师:谁愿意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生A :我的列式是4+2=6,一共有6只小兔子。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生A :图上原来有4只小兔子在采蘑菇,又来了2只小兔子。
把它们和起来就是用加法4+2=6来计算。
生B :我列的算式是2+4=6,因为图上有2只灰兔,4只白兔,把灰兔和白兔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2+4=6来计算。
也能求出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大家表扬一下自己。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什么1.熟练的数出数量是6和7的事物,会读、写6和7,知道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掌握6和7的组成。
3.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一图四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什么重点:6和7的组成,有关6和7的加减法。
难点: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分;理解“一图四式”。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学生构建6和7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
3.学会看情境图写算式,通过“一图四式”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4.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教1.利用主题图和直尺、鱼缸图,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培养数感。
①出示“学生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做值日?你是怎么数的?用几表示?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或7)?6(或7)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数量是6个(或7个)的物体,让学生数数,在数的过程中体会“5以后在数1个就是6,6以后再数1个就是是7”自然数累加的过程,感知5、6、7之间的数序。
结合数数,抽象出6和7,学生观察6和7的字形,并用6根(或7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加深对6和7的认识。
②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6和7的位置,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只写出0、1、2、3、4、5的直尺,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找到6和7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0~7各数,并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③出示“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分6和7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
教师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一共有几缸鱼,在引导学生数“从左往右数,第7缸是哪一缸?”比较“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之后,再同桌进行模仿练习,如,“左边6缸是指什么?从左往右数第6缸是指什么?”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6和7的加减法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
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
2、42页做一做,44页7、8、9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教 具:
课 题: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教学过程:
五、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些什么?
一、口算
0+7= 7-5= 5-0= 4-2= 1+6= 7-4= 4+1= 5-3= 5-0= 2+5= 6-3= 2+4=
二、看图列式
( )+( )=( )
( )-( )=( )
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6和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如算盘、计数器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6和7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 教师提问:谁能用6和7来做一个加法算式?谁能用6和7来做一个减法算式?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6和7的加减法算式。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6和7的加减法算式,找出它们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发现的规律。
3. 教师总结规律,并进行讲解。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
3. 学生再次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题目,如:8-6=?9 7=?等。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6和7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环节,因为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环节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练习题的设计:练习题应涵盖6和7的加减法运算的各种情况,包括简单的加减法、进位和退位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上《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上《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和7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上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6和7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运用6和7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加减法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他们在幼儿园可能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但是对于系统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概念的培养和实际操作的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6和7的加法和减法概念,能够熟练进行6和7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6和7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进行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准备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材料。
3.教学环境:布置好教室,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实际情境,引出6和7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讲解小猫和小狗的故事,小猫有6只,小狗有7只,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6和7的加减法运算的图像和例题,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使用计数棒或者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6和7的加减法运算。
例如,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快速正确地完成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用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地列式计算。
技能目标: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养成正确的数学思维习惯。
重点难点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学习新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5= 3+2= 7-4= 6-2= 3+3= 6+1= 7-3= 5+2= 4-3= 2+ 4=
7-7= 3+4= 6-1= 7-5= 6+0=
2、选择“1+5=6”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法的应用。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1)师: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
(课件出示小朋友郊游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有4个小朋友在捕捉蝴蝶,
又来了2个小朋友。
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大家掌声
鼓励!
师:(课件出示大括号)
“”你们认识它吗?它就是
我们今天认识的新的数学朋友,大括
号”,它的意思是把图中的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课件出示“?个”)这个符号是问号,代表了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先在小组交流,由组长把交流的答案写在本子上。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
生A:我们组的列式是4+2=6,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吗?
生A:图上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捕捉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把他们和起来就是用加法4+2=6来计算。
生B:我们组列的算式是2+4=6,因为图上有2个男生,4个女生,把男生、女生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4+2=6来计算。
也能求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大家表扬一下自己。
(2)师:秋天不但是美丽的季节,而且还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叔叔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摘向日葵图)
师: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叔叔在收向日葵。
生:有7棵向日葵,叔叔摘了3个,还剩几个?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同学们能自己解决吗?(能)
生: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师: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
生:用减法算,7-3=4,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所以用减法算。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
不但发现了问题,还用数学知识解决了问题,老师很佩服你们。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静态的素材变成了动态的素材。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经历了数学问题提出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提升: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提还剩几个?7-3=4,还可以提叔叔摘了几个?7-4=3。
2、教材第47页“做一做”第一题。
丽在郊外游玩时,也遇到了一题。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
示“石榴图”)
先来看强强遇到了什么数学
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说有关的图意。
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同桌
(3)教师组织交流,集体订正。
生:强强的
(4)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很棒,这么快就帮助强强解决了问题,强强一定很高兴。
b、现在再来看看芳芳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蝴蝶图”)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试试
看。
生:先独立解决。
再汇报交流。
生:求一共有几只蝴蝶,可以算2+5=6
(只),一共有7只蝴蝶,因为原来有5只,
又飞来了2只。
生:求一共有几只蝴蝶,可以算3+4=7
(只),因为粉色蝴蝶有3只,黄色和蓝色有4只。
师:同学们很快帮强强和丽丽解决了问题,他们非常高兴!他们让我代他们谢谢大家,给每个同学奖励一颗智慧星。
[设计意图]利用助认为乐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和图上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方法应用
师课件出示一组题,学生任选一题独立完成并订正。
选一题让学生说图意,多学生做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历了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巩固提升。
四、输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谁表现比较出色?你表现如何?
提升: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因此大家要善于能够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对用数学解决问题形成一种思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使学生会评价同学,会评价自己,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
六、布置作业
课堂检测A
1、看图写算式。
(1)(2)(3)
△△△△
△△△
6+□=□□+□=□△△△▲▲
△△▲
7-□=□7-□=□
☆☆☆☆
☆☆☆
□+□=□□+□=□
(2)
(2)
□○□=□
(3)(4)
课堂检测B
2、看图列式计算。
(1)
□○□=□
(3)(4)
6
6○□=□
6个
6○□=□
7
□○□=□
7枝
□○□=□
参考答案:1、(6+1=7 1+6=7 7-3=4 7-4=3 5+2=7 2+5=7)
2、(1)7-1=6 (2)7-6=1 (3) 6-3=3 (4) 7-4=3
课堂检测B
1、我会算
5+2= 3+2= 7-5= 5+1= 7-6= 2+2= 7-0= 6-5= 6-4= 3+3= 0+6= 3+4= 5-2= 6-1= 4+2= 7-7= 7-4= 7-6= 0+0= 4+3= 2+5= 7-3= 5-5= 5-4= 6-2= 6-0= 1-1= 3-2=
2、我能填
(1)(2)
□○□=□□○□=□
3、我能行
(1)(2)
7个
□○□=□(个)
6
□○□=□(个)
参考答案:
1、(略)
2、(1)7-4=3或7-3=4 (2)3+4=7 或4+3=7
3、(1)7-2=5(个)(2)6-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