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什么叫做论文

什么叫做论文论文是指对某个特定课题或问题进行研究、调查和分析后所撰写的一篇学术性文稿。
它通常由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构成。
论文的目的是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独立思考,并阐述作者的观点、研究方法和结果。
一、引言引言是论文的开端,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说明研究课题的背景和当前的研究现状。
在引言中,作者应该明确陈述研究目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选择原因,并简要介绍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
二、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用于详细阐述和分析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展示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
在正文中,作者需要逐步展开对问题的分析,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使用合理的实证数据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晰、段落过渡自然,以保证全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
三、结论结论是论文的总结部分,用于对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和概括,并回答研究问题。
在结论中,作者应该明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结论要简明扼要,不出现新的观点或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整个研究的核心内容。
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论文中引用的相关文献的清单,用于证明论点和提供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研究课题的资料。
参考文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如APA、MLA或Chicago等,以确保引用规范和学术诚信。
总结:论文是一种系统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通常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在写论文时,作者需要对研究课题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合理的论证和充分的实证数据,作者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见解。
同时,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列出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以确保学术诚信和规范性。
论文的类别

论文的类别
论文的类别有很多种,根据内容和研究领域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论文类别:
1. 研究论文(Research Paper):以原始研究为基础的论文,包括实验数据、数据分析、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2. 综述论文(Review Paper):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估的论文,通过整合和分析已有的文献来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
3. 评论论文(Commentary Paper):对其他研究或论文的评论和讨论,可以提出批评、建议或对结论的不同观点。
4. 实验报告(Experimental Report):描述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和结论的论文,通常用于展示实验或实地研究的结果。
5. 概念论文(Concept Paper):讨论某一概念、理论或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以提供新的观点或解释。
6. 应用论文(Application Paper):将已有理论、方法或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论文,具有实践性质。
7. 论证论文(Argumentative Paper):对某一问题或观点进行论述和辩论,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8. 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对历史事件、时期或人物
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论文,以揭示历史背景和理解现象。
9. 评论性研究(Critical Research):对某一理论、方法、政策或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估的论文,以揭示其局限性和改进的可能性。
以上列举的只是一些常见的论文类别,实际上还有其他许多类别,具体取决于研究领域和目标。
什么是论文——精选推荐

什么是论文
什么是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两种常见的论文
①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
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
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②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件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②科学性③创造性④理论性。
论文是什么

论文是什么1. 引言论文是指研究者根据特定主题深入探索和分析的学术作品。
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术要求,更是展示作者深入研究、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论文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学术界和实践中的重要性。
2. 定义论文是学术研究成果的正式记录。
它通常包括问题陈述、研究背景、方法和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论文的写作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明确阐述作者的观点、结果和贡献。
3. 特点3.1 独立性论文的独立性是指作者对所研究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的能力。
论文不仅要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要具备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以及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独立性是论文与其他学术作品的区别之一。
3.2 学术性论文是学术交流和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性。
学术性体现在论文中必须包含对前人研究工作的综述和引用,以及对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详细描述。
学术性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3.3 创新性论文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即对研究主题有新的见解或提出新的观点。
创新性是考察作者发现和提出新知识的能力,能够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3.4 结构化论文的结构应当严谨清晰,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通常论文应包含引言、文献综述、方法、结果与讨论以及结论等部分。
良好的结构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把握论文的内容和思路。
3.5 文字表达规范论文的文字表达应当准确、简洁、明确。
避免冗长的叙述和不必要的修辞,使用术语时要准确表达。
文字表达规范对于传达论文思想和结果非常重要。
4. 论文在学术界中的重要性4.1 学术交流论文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形式,是学术界学者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表论文,研究者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得到同行学者的评价和建议,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
4.2 知识积累与传承论文的发表对于学科的积累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和引用别人的论文,研究者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己的研究。
论文有什么用

论文有什么用
论文有以下几个用处:
1. 知识发现和贡献:论文是学术界和研究领域推进知识前沿和发现的一种方式。
通过撰写论文,研究人员可以深入探讨某个问题,并提出新的观点和发现,从而为学术界和相关领域的进展做出贡献。
2. 知识传播和共享:论文作为一种交流和传播知识的媒介,可以促进研究成果的共享和传播。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发表论文,让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其他人所了解和使用,并使得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
3. 学术评价和认可:论文是评价学术成就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学术界,研究人员的论文数量、质量以及在顶级期刊上的发表情况等,都是评价其研究能力和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
论文的发表情况也会对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晋升产生重要影响。
4. 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撰写论文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整理和归纳研究成果,并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其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5. 学术交流和合作:论文是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媒介。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投稿和发表论文的方式,与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探讨问题、互相启发,并可能形成跨领域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论文在学术界和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推动知识的发现、传播和交流,以及评价学术成就和促进学术合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论文(6篇)

论文(6篇)论文模板篇一化学论文2200字(一):化学分析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研究论文关键词:化学分析;误差;影响因素0引言化学分析是十分繁琐的,经过多个步骤的分析与计算才能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
在这一分析过程中,分析方法、试验器具、实验坏境与条件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分析误差的出现。
1化学分析中的误差主要包括哪些种类1.1过失误差过失误差也被称为粗差,这种化学分析误差的存在是由于工作人员在化学实验与分析的过程出现失误导致的。
常见的过失误差包括加错化学试剂、读错刻度或者用错实验仪器,这些都属于不规范操作,因此所产生的实验数据是无效的。
过失误差通常都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受到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化学分析中这种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化学实验操作与分析人员只要在操作时严格按照实验规定流程与操作标准来实施,通过科学严谨的操作就可以避免这一误差的出现。
1.2系统误差化学实验分析中的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与重复性的特点,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连续多次进行反复实验测定依然会出现误差。
并且这种误差不是偏高就是偏低,所出现的正负差值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由于某一个固定的因素导致了实验系统出现了误差。
化学实验系统误差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方法误差、人为误差以及辅助品误差三种。
其中方法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驗的方法科学性不足,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由于实验是间断性来实施的,或者实验所进行的空间不同以及指示剂选择等造成了误差的出现。
人为误差指的是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实验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或未按照标准流程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数据与正确数据之间出现的偏差。
辅助品的误差往往集中在容器误差、水和试剂误差两大方面,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天平、各种容器等都是十分常见的,也往往是必须品,如果实验容器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天平的砝码不准确等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此外,在实验中试剂和水之间的比例误差,或者受其他原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化学实验分析中的误差由于系统因素所造成的相对较少,并且这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检定与校正的。
优秀论文(共47篇)

仲 刚 、 王殿武 、 许海军 符太有 、 胡莲美 孙 丽萍 、 于德庆 李 晓涛 、 刘彦军 赵 杨 旭 旭
浅述“ 按雨量站控制面积划分单元” 是提高雅砻江流域锦屏 、 官地 等水电站洪 水预报 精度的一个重要方法 张平仓 、 任洪 玉、 张明波 谢 张 平 、陈广才 、 雷红富 蕾、 郑道贤 朱承山、 郑金 陵、 林镜榆 廖梓瑾 、 吴宏旭 王登瀛 、 刘予伟 朱志龙等 王振龙 、 章启兵 、 李 赵 赵 朱 斌、 王炎如 、 许 瑞 等 峥 晓
4 工程信息在水库洪水 调度 中的应用 2 4 不稳定流河段流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探讨 3
4 赣江干流近 四十年来河床演变规律初探 4 4 遂川江流域暴雨山洪灾害及防御对策 5
鸣1 , , 张士晨 t 、 2 、 落全福3葛从兵i 、 2 、 、邹 2
昆1蔡云峰 梁晓红 1 、 、
邓英春
2 中国山洪灾害区域特征及分区防治对策 6 2 论变化环境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 7 2 湖南衡阳年月降水量长期预测研究 8 2 灰色关联 分析在水质评价应用 中的改进 9 3 磨刀门水道盐水入侵规律浅析及 预测研究 0 3 试论水资源 的基础性与战略性 l 3 长湖非汛期可利用生态 水量分析研究 2 3 采煤沉陷区雨洪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3 3 城市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研究 4 3 淮河 干流蚌埠闸上水量分配研究 5 3 山东省城市饮用水 安全评价及供水措施研究 6 3 设计洪水计算中的若干问题及规范的探讨 7 3 非恒定流计算在设计洪水 中的应用 8 3 地下水补给对河流水质浓度衰减过程的影 响 9
7 水动力模型在松花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8 丰满流域专业气象预报 在水库调度 中的应用
9 关 于丰满水库供水保证率 的探讨
什么是论文

什么是论文?论文是学术研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对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探讨的一篇书面作品。
通常,论文由学者、研究人员或学生根据其对某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和理解,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和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假设或结论,并通过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来支持这些观点。
论文常见于学术界、科研领域和专业领域,作为学术交流和扩展知识的主要形式之一。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陈述、详细的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以及准确的结论和讨论。
许多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和学术机构都鼓励和要求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交论文来分享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
例如,一篇科学论文可以是对某个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作品。
研究者可能会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或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实验结果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在论文中,他们需要详细描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方法和实验设计,展示数据和结果分析,以及提供结论和讨论。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可能会涉及对特定社会问题或现象的研究。
研究者可能会进行文献综述、实地调查、采访、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或质性分析。
论文将提供对问题的背景介绍、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详细描述,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学科领域的论文,如工程技术、医学、人文学科等。
无论哪个学科领域,论文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学术审稿流程,并遵循相应的学术规范和写作风格。
它们通常被用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分享知识和成果,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好的,以下是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解释论文的概念:想象你是一位大厨,你想要研究和分享一种新的烹饪方法,比如说如何烹饪一道美味的披萨。
你开始收集相关的烹饪技巧、食材和配方,并进行实验和尝试。
论文就像你最后呈现给别人的成果报告。
你会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从研究背景开始介绍为什么选择研究披萨,然后解释你使用的烹饪技巧和配方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届毕业论文姓名王骅学号05154013系(部)实验教育系专业学前教育二○一○年五月十日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本人保证无剽窃、下载拼凑等情况,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作者签名:日期:同意参加答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浅谈幼儿节奏感的培养王骅(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泰州,225300)摘要:节奏存在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节奏感的培养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因此,笔者选择能够帮助幼儿促进其各方面的“节奏感”作为研究话题。
关键字:幼儿;节奏;节奏感节奏贯穿于人们的生活,幼儿也是一样。
节奏感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协调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训练幼儿的听觉、动觉、开发幼儿智力等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幼儿的节奏感训练更显得尤为重要。
《礼记·乐记》中写道:“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茅盾的《野蔷薇·一个女性》:“她觉得大自然的流转就是她自己的命运的节奏。
”由此可见,节奏伴随着我们一生,孩子从呱呱落地就注定离不开节奏。
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生活、学习处处都有节奏的身影。
一般人认为,节奏只存在于音乐中,只有在唱歌、弹琴、跳舞中才需要节奏感。
节奏感的强弱只决定了幼儿音乐方面的发展;其实节奏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节奏能带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更快乐、更健康的成长。
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
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节奏与节奏感节奏一般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
而节奏感是节奏中的一部分,同时节奏感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节奏的感知。
我们知道让不同的人来听同一段节奏,他们复述出来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他们的节奏感有强弱。
由此可见,节奏是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是固定的,而节奏感有时候是与生惧来的对事物的把握能力,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达到,是可以培养的。
二、寻找幼儿身边的节奏1.幼儿生活中的节奏节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界中无处不充满节奏,如下雨的淅沥沥声,流水的哗啦声;生活中猫、狗的叫声、打鼓声、马蹄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
这些声音非常形象、附有节奏感,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找到。
2.幼儿教育中的节奏1)学前儿童诗歌的节奏而当我们把儿童诗歌的各种要素分解开来看就会发现节奏鲜明正是构成儿童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前儿童诗歌包括儿歌和儿童诗,谜语和绕口令是诗歌教学的特殊形式。
他们都源于“童谣”,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分行分节,有明显的韵律感。
在教育教学中,节奏的把握起着重要作用。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节奏幼儿的教学活动一般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常运用数、形等知识的儿歌、歌曲及数学游戏为内容等,把数学和文学、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将抽象而单调的数形知识转变成有韵律、有节奏的艺术形式,使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3)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他特别强调音乐教育要从节奏入手。
同时,在《让幼儿与艺术结缘》一书中写到:[3]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是音乐的生命。
因此,要想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帮助幼儿在音乐艺术的学习和生活中准确的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
其中学前儿童韵律活动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工作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
律动活动有:律动与音乐、律动与舞蹈、律动和打击乐。
幼儿律动是指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美化了的节奏性活动,是向幼儿进行走、跑、跳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步伐和变换队形的训练。
它是在语言或动作的基础上来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
幼儿律动通过配合音乐的有节奏的动作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有的是幼儿舞蹈动作的组合,初步的舞蹈动作是幼儿律动的基础,音乐是舞蹈动作的信号。
一般来说,律动音乐应该节奏鲜明、形象性强、能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和兴趣。
对于幼儿来说,要让动作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的示范和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打击乐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很常见。
幼儿打击乐就是以特有的打击乐器,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敲打演奏教幼儿在数拍子的帮助下在运动神经上去感觉节奏,逐步形成较稳定的节奏感。
演奏打击乐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不同音色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可以更好的表达音乐的内容。
三、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
1.感知生活中的节奏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
怎样引导幼儿去感知它?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观察、亲近大自然,来发现自然界中的声音。
在通过让幼儿模仿,如:小鸡叫“叽——叽——叽——”、小猫叫“喵——喵——”、下雨声“淅沥沥、淅沥沥”、吹风声“呼——呼——”、流水声“哗啦哗啦”、火车声“呜——呜——”、汽车声、“嘀嘀―嘀嘀”等,来感知节奏。
在活动中,我们可以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打枪声“啪——啪——”、闹钟声“滴答——滴答——”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
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幼儿也愿意来模仿这些节奏,由此我们可以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口说、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形成节奏意识。
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孩子在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通过游戏来教学,所以把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来势必会激发幼儿的兴趣,效果自然要更好一些。
1)在幼儿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常会让幼儿学儿歌、诗歌等,而一味的让幼儿学习,即枯燥又无趣。
因此在教与学中强调有节奏、有感情、有起伏地朗读,要有音韵美,其中节奏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理解和记忆。
一般我们可以让幼儿边念儿歌(诗歌)边用手拍出节奏(也就是按儿歌的自然韵律,每念一个字就拍一下手)当然,应该选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儿歌进行练习。
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能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如:[1]儿歌《春风》春风吹,芽儿发,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蝴蝶,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地下,我们一起去种花。
在学习这一首儿歌时,节奏的正确把握对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儿歌有很大的帮助。
我感觉这首儿歌的节奏是XX X,XX X,XXX XX,XXX XX,XXX XX,XXX XX,XX XX XXX X,XX XX XXX。
有了节奏,这首儿歌的韵律、趣味性就能跟好的表现。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激起幼儿的兴趣,常采用数学游戏、儿歌进行教学。
如:我和幼儿一起为[2]数字编儿歌: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一起加动作说数字,把数字形象化,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过程中运用“数学游戏”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学习好数学。
如: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9的组成”就可以采用游戏“小球碰碰对”来进行教学活动,同时采用快节奏、慢节奏两者玩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要,调动所有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有节奏的游戏来帮助幼儿喜欢上数学、学习好数学。
同时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在音乐律动教育活动中,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在律动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幼儿注意听律动音乐,在反复倾听音乐的过程中,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感知音乐的表现力,提高听音乐的的能力,如:听歌曲《拍手点头》,注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为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奠定基础。
接着可以用舞蹈律动来提高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如:[3]让幼儿听音乐的律动模仿各种动物形象,如:动物的动作:鸟飞、兔跳、马跑、狐狸走;人的劳动和其他动作:走路、跑步、划船;自然界的现象:风吹、下雨、水波;游戏中的动作:拍球、跷跷板等等,让幼儿体会音乐的情绪、律动,并跟着老师学动作,这样,幼儿就能很快学会动作并能合上音乐节奏。
最后可通过让幼儿操作打击乐器,进一步帮助幼儿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教师可以用一些乐器如小鼓、响板、沙球、铃鼓等,让幼儿自由地去敲敲打打,从中感受节奏。
有的幼儿敲出了这样的节奏|XX XX|XX XX 或|X XX| X XX 这是孩子无意中敲出的节奏,如果老师以后教打这个节奏的节奏型时,幼儿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在幼儿掌握了多种节奏型的基础上,还可以尝试着让幼儿用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多声部进行配合,会有很丰满的音响效果,同时幼儿间的相互倾听注意协调配合,也能更好的促进同伴间的幼儿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成就感。
在律动活动中,教师要尽量让幼儿在听到音乐后能够创造自己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创造才能,并给予鼓励,激起幼儿表现欲望,因此,在律动教学中要加强感情方面的启发,调动幼儿的内在情感,幼儿园和家庭都要尽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创造良好的律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使节奏感得到培养。
正文标注:[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2]幼儿画册小下[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参考文献:[1]刘晓东、卢乐珍等.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2]张家蓉、芦苇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6)[3]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4]王懿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5]周作新、卢洁贞、李洪珊.让幼儿与艺术结缘[J].金盾出版社,2010(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N] .中国教育报,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