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考试A卷初中答案

合集下载

刑事技术考试(试卷编号2121)

刑事技术考试(试卷编号2121)

刑事技术考试(试卷编号2121)1.[单选题]关于证据的种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盗窃团伙成员姚某踩点时在被害人家门旁边画特殊符号,暗示同伙是否可以实施盗窃。

这种特殊符号属于物证B)犯罪嫌疑人张某、王某共同抢劫被刑事拘留后,王某供述张某此前还曾强奸过刘某,王某的供述在证据种类上属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C)路某盗窃停放在路边汽车后备箱内财物时被监控拍到全过程,该监控录像属于电子数据D)许某利用网络聊天工具实施诈骗,该网络聊天原始记录属于电子数据答案:D解析:2.[单选题]乙酒后驾车撞死他人后,找到司机甲,要甲为自己顶罪,甲念及乙平时对自己的关照便前往司法机关“投案自首”。

甲构成( )。

A)交通肇事罪的共犯B)伪证罪C)包庇罪D)妨害公务罪答案:C解析:3.[单选题]在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对解救的被拐卖人要采集D、NA、录入(),以利于找到被拐卖人员家人。

A)当地公安局被拐人员数据库B)管辖派出所受害者人员数据库C)公安部D、NA、数据库D)公安部被拐人员数据库答案:D解析:4.[单选题]下列行为不以故意伤害罪论处的是( )。

A)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的B)明知是未成年人而摘取其器官的C)强迫或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D)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答案:D解析:5.[单选题]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乙不构成刑讯逼供罪C)丙系检察官,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伤。

对丙应以刑讯逼供罪论处D)丁系警察,讯问时佯装要实施酷刑,犯罪嫌疑人因害怕承认犯罪事实。

丁构成刑讯逼供罪答案:B解析:6.[单选题]下列行为不构成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的是( )。

A)司法工作人员甲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的严重后果B)辩护人乙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国家秘密公开传播C)诉讼代理人丙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严重后果D)原告丁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后果严重答案:B解析:7.[单选题]下列行为属于抢劫罪中“入户抢劫”的是( )A)在非营业时间以购物为名骗开房门进入部分时间从事经营、部分时间用于生活起居的场所实施抢劫B)在营业时间进入部分用于经营、部分用于生活且之间没有明确隔离的场所实施抢劫C)在非营业时间进入部分用于经营、部分用于生活且之间有明确隔离的场所中的经营场所实施抢劫D)在营业时间强行进入部分时间从事经营、部分时间用于生活起居的场所实施抢劫答案:A解析:8.[单选题]陈某系某县司法局副局长,利用职权对甲报复陷害。

[VIP专享]刑总07-08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VIP专享]刑总07-08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A.我国普通公民甲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应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我国司法机关对甲无管辖权。
B.我国军人乙某在邻国 A 国旅游期间对韩国人 按我国刑法规定则构成犯罪,应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
则对乙某行为不适用我国刑法。
C.毒贩丙某( C 国人)来我国旅游,虽然丙某不是我国公民,亦从未在我国境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920.30392.2c=1÷203m=2÷1202.52=3535=42314)c*5232m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50202.2.0285.4850.13*50+5c8*125*12m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5M÷5)0*3*0(31÷3110**5*+*÷414.m2371e=%7)8n08%.=s8.5=77.93cc60.mc*m4*m13,101w9.9o.k24mc-.cem5nm2csp2665m*9..03-4.50c60*5.pc3m85,9cm0.5g.i50mr0l-.p.s85p/6c50bc.0om7m.yp.cs6pc5m+;c0m..m7.ckm; 1+1k+12+1+k2234=1c+m1++4+4+2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题

《刑事科学技术》模拟试卷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刑事科学技术。

刑事科学技术简称刑事技术,也称物证技术,是公安、司法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收集、分析、检验和鉴定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证材料,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专门性技术手段。

2.调焦。

调焦是指调节物像相对的距离,使不同距离的景物按照一定的拍照要求清晰成像在像面上,或者将某些景物成像模糊的过程。

3.斗型纹。

斗型纹内部系统中心有一条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上部及两侧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或横直线构成。

4.步态特征。

人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

5.笔迹。

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点的文字符号的形象系统。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运笔特征主要表现在(起笔)、(收笔)、(行笔)和(连笔)特征上。

2.摹仿笔迹按摹仿手法分三种:()、()、()。

3.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包括()、()、()和()。

4.足迹按造型客体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不能进行人身同一认定。

5.弹壳在发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特征有()、()、()、()、()。

6.近距离摄影中,理论上增大影像的方法有()和()。

7.感光度低的胶片,宽容度()。

8.左手伪装笔迹有机械性特点,表现为(左高右低)。

9.常见的制式枪弹是由弹头、弹壳、()和()构成的。

10.枪管的内表面叫枪膛,它可分为线膛、()和()三个区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照相机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2.目前能进行红外线反射摄影的波段是750nm~1350nm。

3.弓型纹由内部、外围和根基三个系统所构成。

4.人行走时,碾脚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痕迹是蹬痕。

5.穿鞋足迹不能对留痕鞋进行同一认定。

6.用石膏制模法提取足迹前,必须将足迹中的石块,树枝,树叶等杂物清除。

2006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和技术侦察队伍专业考试试卷

2006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和技术侦察队伍专业考试试卷

2006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和技术侦察队伍专业考试试卷第一篇:2006 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和技术侦察队伍专业考试试卷2006 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和技术侦察队伍专业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2 题,每题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其中,第l 至14 题为每人必答题,第巧至20 为法医病理与损伤专业人员答题,第21 至26 为法医物证专业人员答题,第27 至32 为法医毒理专业人员答题。

l、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A.不满十四周岁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C.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D.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下列刑罚中,不属于附加刑的是()。

A .罚金? ?? ?? ?B .剥夺政治权利C .没收财产? ?? ?D .管制、下列有关刑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惩罚犯罪 B .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C .刑罚是统治阶级用来惩罚犯罪的一种强制方法D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4、拘役的期限为()。

A .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B .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C .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D .一个月以上十二个月以下5、下列人员中,不属于诉讼参与人的是()。

A .证人B .被害人C .鉴定人D .搜查时的见证人、对于人民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补充侦查完毕。

A .巧天以内B.1 个月以内C.2 个月以内D.3 个月以内 7、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A.12 B.3 C.18 D.6 8、现场分析一般不采用下面的那种方法?()A .心理分析法B .实验验证法C .辩证分析法D .逻辑推理法9、根据现场与犯罪活动的联系,刑事案件现场可分为()。

A .中心现场和外围现场B .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C .第一现场、第二现场和第三现场D .室内现场和露天现场、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时,不得少于()。

2008年4月自考00370刑事证据学试题和答案

2008年4月自考00370刑事证据学试题和答案

2008年4月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和答案00370(课程代码 037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望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未1.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A.客观性B.关联性C.合法性D.可采性2.与弹劾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罪从供定证据制度3.英美证据规则规定的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A.盖然性占优势 B.有合理根据C.无合理怀疑D.证据确实充分4.书证的特征主要有()A.物质性、思想性、确定性B.客观性、思想性、确定性C.物质性、思想性、间接性D.客观性、思想性、特定性5.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享有的诉讼权利是()A.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B.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C.参加法庭辩论的权利 D.上诉的权利6.关于讯问犯罪嫌疑人法定程序表述正确的是()A.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B.讯问应一律在侦查机关进行C.对于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在其被拘留后的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讯问D.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应当派员在场7.属于办案人员对证据在诉讼中证明作用的一种判断,随着侦查工作的深入,原来的判断可能得到证实也可能被可分为()A.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B.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C.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8.属于言词证据的是()A.鉴定结论 B.勘验、检查笔录C.视听资料 D.书证9.不属于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是()A.有关犯罪事实 B.被告人的一贯表现C.程序法事实 D.推定的事实10.首次在立法中体现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是()A.意大利《宪法》B.《世界人权宣言》C.《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刑事诉讼纲要》D.法国《人权宣言》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8年卷二

2008年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危害结果的相关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

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B.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

⼄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C.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 D.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

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2.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自⼰己的财物处于国家机关管理之中,但不知此时的个⼈人财物应以公共财产论⽽而窃回。

甲缺乏成⽴立盗窃罪所必须的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故不成⽴立盗窃罪 B.⼄乙以⾮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窃取军⼈人的⼿手提包时,明知⼿手提包内可能有枪⽀支仍然窃取,该⼿手提包中果然有⼀一⽀支⼿手枪。

⼄乙没有⾮非法占有枪⽀支的⽬目的,故不成⽴立盗窃枪⽀支罪 C.成⽴立猥亵⼉儿童罪,要求⾏行为⼈人知道被害⼈人是或者可能是不满14周岁的⼉儿童 D.成⽴立贩卖毒品罪,不仅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毒品,⽽而且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所贩卖的毒品种类 3.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

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 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 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 4.甲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12)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12)

刑事技术考试(习题卷12)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甲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

对甲数罪并罚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先执行有期徒刑,后执行拘役B)先执行拘役,再执行有期徒刑C)只执行有期徒刑D)只执行拘役答案:C解析:2.[单选题]吕某接到银行卡涉嫌洗钱被调查的电话通知,根据对方的指引在ATM上将银行卡内100万元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将紧急止付指令发送至“安全账户”开户行总行,后发现该账户的资金已被转出,需要进行延伸紧急止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安机关有权决定是否需要延伸止付B)公安机关若选择延伸止付,应当制作延伸止付报文发送至相关银行C)延伸止付的期限为48小时D)延伸止付的次数以2次为限答案:D解析:3.[单选题]关于证据充分性的具体要求说法错误的是( )。

A)案件的证据与犯罪事实的关系清楚B)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关系清楚C)证据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体系证明案件的全部事实和情节D)证据的数量是否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答案:D解析:4.[单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是( )处罚。

A)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B)可以酌情从轻或者减轻C)应当从轻或者减轻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答案:D解析:5.[单选题]法医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

A)现场勘查B)尸体检验C)活体检查D)笔迹检验答案:D解析:6.[单选题]甲在A市杀害乙后,将乙的尸体打成包裹,雇用丙运往B市。

甲对丙称是鸦片,答应事后重谢。

丙信以为真,在运输过程中被查获。

本案中(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构成贩卖毒品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不构成犯罪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构成运输毒品罪D)甲构成贩卖毒品罪,丙构成运输毒品罪答案:C解析:7.[单选题]某投毒案中,犯罪分子用液体毒剂A使被害人中毒,投毒后该液体即迅速挥发为气体,融入空气中。

《刑事科学技术基础》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科学技术基础》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科学技术基础》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把往年的考研试题做好是有利于自己的复习,那么我们赶紧看看相关试题吧,以下是CN人才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犯罪现场除了包括有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外,还包括其他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 )、 ( )的一切场所。

2、根据被鉴定的客体形式不同,同一认定的模式主要有整体同一认定模式、( )同一认定模式、( )同一认定模式。

3、观察分析法包括( )观察法和( )观察法。

4、萨森印迹杂交技术是目前常用的( )杂交技术,在物证检验中常用于( )的分析。

5、色谱分析法主要包括薄层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和( )色谱法,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

6、现场记录常用的四种方法是照相、绘制示意图、( )、( )。

7、痕迹鉴定的对象是形象类痕迹,常见的有手印鉴定、足迹鉴定、工具痕迹鉴定、枪弹痕迹鉴定、牙齿痕迹鉴定、( )痕迹鉴定、( )痕迹鉴定。

8、现场摄影方法包括单向拍摄法、相向拍摄法、多向拍摄法、回转连续拍摄法、( ) 拍摄法和( )拍摄法。

9、印章印文检验方法主要有细节特征标示法、画线比较法、拼接比较法、( )比较法和( )比较法。

10、毒品的检验主要包括鸦片类毒品检验、大麻类毒品检验、可卡因类毒品检验、( ) 检验和( )检验。

1、简述种属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区别和联系。

2、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中有哪些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3、简述定向反射配光检验摄影特点。

4、简述构图的要求。

5、简述现场摄影中比例尺的使用是如何规定的?1、透明平面玻璃单面遗留的汗液指印,应该采用配光检验摄影中的何种方法进行拍照? 写出拍照要点。

2、光滑平面黑色硬质塑料表面遗留一枚汗潜指印,最好采用粉末显现法中的哪种粉末进行刷显?写出操作方法。

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痕迹、物品2、分离体、特征反映体3、直接、间接4、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5、气相、液相6、笔录、录像7、断离体、车辆8、直线连续、测量9、测量、叠视10、精神药物、易制毒化学品二、简答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50 分)1、区别:种属认定和同一认定有很大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度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和技术侦查队伍专业考试试卷答案科目名称:法医级别:中初级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其中,第1至8题为每人必答题,第9至15为法医病理与损伤专业人员答题,第16至22为法医物证专业人员答题,第23至29为法医毒理专业人员答题)1、A2、B3、D4、C5、D6、C7、A8、C9、A 10、B11、D 12、A 13、A 14、B 15、A16、B 17、B 18、D 19、D 20、B21、B 22、C 23、D 24、C 25、C26、D 27、B 28、C 29、B二、多项选择题(共18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4项符合题意。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其中,第1至6题为每人必答题,第7至10为法医病理与损伤专业人员答题,第11至14为法医物证专业人员答题,第15至18为法医毒理专业人员答题)1、ADE2、BC3、DE4、BCE5、ABCD6、ABCD7、BCDE8、BCDE9、ABCD 10、ABCE11、ABCD 12、ABC 13、ABC 14、ACE 15、ABC16、ACDE 17、DE 18、BCD三、判断题(共18题,每题1分。

其中,第1至6题为每人必答题,第7至10为法医病理与损伤专业人员答题,第11至14为法医物证专业人员答题,第15至18为法医毒理专业人员答题)1、√2、×3、×4、×5、×6、×7、×8、×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四、论述分析题(共15题。

第1至5为法医病理与损伤专业人员答题,共55分;第6至10为法医物证专业人员答题,共55分;第11至15为法医毒理专业人员答题,共55分)1、12分,答题要点:(每项各1.5分)自勒(1)现场多在室内,一般较整齐,无打斗痕迹,都留有勒索(2)勒沟较浅,表皮剥脱轻微,边缘整齐,出血较少,(3)尸体常为仰卧,两臂屈曲,两手上举,绳端握在手中(4)无四肢的抵抗伤,骨折少见,勒沟下软组织出血轻微他勒(1)野外多于室内,较混乱,有搏斗痕迹,不常见勒索(2)常为完整的环形较深,表皮剥脱严重,边缘不整齐,出血较多,常为间断的环形(3)体位不定,绳索不在手中(4)常有抵抗伤,甲状软骨、舌骨骨折多,偶有胸肋骨折,勒沟下软组织出血重2、8分,答题要点:(每项各2分)(1)表皮剥脱的部位指示暴力作用点;(2)表皮剥脱的形态特征能反映暴力作用的方向;(3)表皮剥脱的形态特征常能反映物体打击面的形态特征;(4)表皮剥脱很少继发感染,其愈合程度可大致反映损伤时间3、15分,答题要点:第2项3分,其余各2分(1) 烧死者皮肤烧伤有生活反应;死后焚尸无;(2) 烧死者气管、支气管内有烟灰炭末沉着;死后焚尸无;(3) 烧死者眼睛有睫毛症候与“鹅爪状”改变;死后焚尸无此改变;(4) 烧死者呼吸道表现为热作用呼吸道综合症;死后焚尸无;(5) 烧死者肺呈典型的休克肺改变;死后焚尸无;(6) 心血和深部大血管血液中检出高含量的HbCO;死后焚尸者无或含量极低;(7) 烧死者无其它可解释的死亡原因;死后焚尸者有其它死亡原因。

4、10分,答题要点:死亡原因是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外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小脑扁桃体疝死亡。

(4分)以下每项1分,共6分5、10分,答题要点:损伤性脑内出血可发生于脑实质任何部位,形态学上常表现为楔形(尖端向内)的挫伤灶及其脑实质内(白质多见)的血性囊肿。

这种挫伤灶和血肿可呈多发性分布。

(5分)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中年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出血部位2/3位于大脑基底节;形态学上出血处脑组织呈一不规则的腔,充满冻状液化血,其周围为脑组织软化带并伴有斑点状出血。

有时出血直接破入脑室或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

(5分)6、13分,答题要点:1、2、3号个体的遗传关系分析如下。

1、根据Amel基因座检验结果分析,在没有突变的前题下,1号为男性,是可疑父亲。

结合本题“母子关系确定的前题条件”,2、3号为母、女关系;(5分)2、2号与1号有7个STR基因座不符合单亲遗传关系, 3号与1号有13个STR基因座不符合单亲遗传关系,所以排除了1号与2号、3号有血缘关系;(4分)3、2号与3号有15个STR基因座符合单亲遗传关系,检验结果也进一步支持3号为2号之母。

(4分)7、10分,答题要点:1、现场2份生物检材14个STR基因座检验结果不同,排除该2份生物检材来自同一个体。

(5分)2、1号检材15个STR基因座检验结果有一半与2号检材15个STR基因座检验结果相同,二者符合单亲遗传关系。

(5分)8、12分,答题要点:1.血液检材制成血斑后室温阴干或冷冻保存。

(2分)2.其它斑迹均阴干保存。

(2分)3.液体尿等冷冻保存送检。

(2分)4.软组织的保存:为了以后组织学及DNA检验,同一软组织最好制成2份,一份用福尔马林固定,一份用无水醇固定。

(2分)5.保存生物检材均应干燥、透风、阴凉,如果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则最好低温冰箱冷冻保存。

(2分)6.保存的生物检材一定要标记好标签,否则保存已无意义。

应有专人负责保管,物证检材袋应加密封口。

(2分)9、10分,答题要点:1.唾液中含有大量血型物质者称为强分泌型,含量较少者称弱分泌型,含量甚微或检不出者称为非分泌型。

这种分法在法医实践中很有意义,它可以在两人ABO血型相同的情况下,排除某些嫌疑人。

(2分)2.以效价8倍的抗血清为标准,与不同稀释倍数的唾液作中和试验,根据中和能力判定唾液中血型物质的含量,(2分)唾液稀释128倍以上仍能中和标准血清效价者,称为强分泌型;(2分)唾液稀释64倍倍仍能中和标准血清效价者,称为中分泌型;(2分)唾液稀释2-8倍能中和标准血清者,为弱分泌型;(2分)10、10分,答题要点:抗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金标试剂条检验人精液(斑)的基本原理是双抗体夹心法(1分)。

吸附于试剂条加样区的金标记单克隆抗人PSA抗体与含有人精液(斑)斑的检材(样本)浸泡液反应后,形成金标记抗体抗原复合物,并向试剂条吸附区扩散(2分),当扩散至试剂条预粘附有未标记的单克隆抗人PSA处时,与未标记的单克隆抗人PSA反应,并沉淀于该处,形成紫红色沉淀带(检测线)(1分)。

如果检材(样本)浸泡液中无PSA则不能形成紫红色沉淀带(1分)。

吸附于试剂条加样区的多余金标记单克隆抗人PSA抗体越过检测线,继续向试剂条吸附区扩散(2分),当扩散至试剂条预粘附有羊抗鼠IgG处时(2分),形成紫红色沉淀带(质控线)(1分)。

11、10分,答题要点:中毒血浓度在死因鉴定中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有一定局限(2分)。

通常,资料中所载毒物的中毒或致死血浓度存在差异(2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毒物进入血液后经过生物转化、转运和排泄的过程而发生变化(2分)。

因此,在中毒后不同时间取血进行定量分析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2分),这就影响了毒物中毒和致死血浓度测定的准确性(2分)。

12、10分,答题要点:1.从消化道进入。

这是固态和液态毒物最常见的吸收途径。

水溶性毒物多能在酸性的胃液内被大部分吸收,脂溶性毒物则主要在碱性的肠液内被吸收。

它们经胃肠壁黏膜上的毛细血管吸收入血后,经肝门静脉入肝,部分被转化再进入大循环系统对器官发挥毒作用。

从口服到中毒一般有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与毒物的溶解性大小及胃充盈情况、食物性状、胃肠蠕动能力等因素有关。

(4分)2.经呼吸道进入。

常见于气体、挥发性毒气溶胶和粉尘类毒物。

经呼吸道吸入肺后,因肺泡总面积大,泡壁又薄,毒物常迅速被弥散入血液直接进入大循环,因此,毒作用发生迅速。

(2分)3.经皮肤或孔腔黏膜吸收(2分)。

4.经注射吸收。

又分皮下、肌肉、心血管、椎管、体腔注射等方式。

其中以心血管和椎管内注射,毒作用发生最快。

(2分)13、10分,答题要点:1.身体依赖 (生理依赖、躯体依赖):指生物体反复运用毒品后产生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

毒品参与了机体器官系统功能的调节,对神经、内分泌、心血管、消化、循环、免疫、生殖等系统都有明显的影响,成为机体功能不可缺少的成分。

建立了毒品存在下的内环境平衡,一旦中断毒品,则失去平衡,产生各种病症的戒断症。

(5分)2.精神依赖 (心理依赖):多次用药后,导致精神上或心理上对毒品的主观渴求,或继续使用的欲望。

通过继续反复用药,去感受欣快感、陶醉感、消除烦恼、脱离现实、麻醉自我、解脱空虚等。

为了重复这种感觉,产生了病态信念,这种信念相当强烈,导致必须用药的强迫感。

(5分)14、15分,答题要点:氰化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2分)。

其毒性作用取决于在体内代谢过程中释放氰离子的速度和数量(2分)。

氰离子可抑制体内40余种酶(2分),其中以细胞色素氧化酶最为敏感(1分);氰根还可以使含巯基或硫的酶类失去活性(2分)。

氰离子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力强(2分),阻止三价铁的还原,即阻断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造成窒息(2分)。

这时,血中的氧不能利用,呈鲜红色。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脑组织最先受损。

中枢性呼吸衰竭(2分)是氰化物中毒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15、10分,答题要点:(1)提供毒代动力学方程和参数毒代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和参数的估算是法医毒物动力学的基础,通过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可获得毒代动力学方程和参数,推断其他法医毒物动力学特性。

如通过表观分布容积可推断毒物的死后分布和死后再分布特征。

(2.5分)(2)肇事或中毒当时机体内毒物浓度推断许多活体情况下由于伤者或中毒者需抢救,或肇事者为逃避责任拖延采血时间,造成采样时活体或尸体内毒物含量已下降,如一氧化碳中毒经高压氧治疗后死亡或酒后肇事者经抢救或逃跑,通过毒代动力学方程和参数推断其肇事或中毒当时体内毒物浓度。

(2.5分)(3)服毒时间、毒物入体途径的判断法医毒理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确定中毒死亡时间和毒物入体途径。

应用毒物动力学的方程、根据毒物在体内分布规律及毒物原体和代谢产物的动态关系进行推断,为法医学中死亡时间的推断提供可靠的方法。

这两种方式推断服毒时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法医毒理学推断服毒时间的发展方向。

(2.5分)(4)毒物联合作用机制的研究两种以上毒物中毒案件时有发生,毒物动力学的相互影响可能是其中毒机制之一。

目前两种以上毒物联合中毒的毒代动力学研究为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热点之一,将为法医毒理学关于联合用药的死亡原因、入体时间、途径和方式以及确定进入体内毒物的量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