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101-120练习

合集下载

语文三国1~120回答案

语文三国1~120回答案

语文三国1~120回答案一、填空题1.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3. “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这一肖像描写的是刘备;“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一肖像描写的是关羽;“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这一肖像描写的是张飞。

“身长七尺,细眼长鬤”这一肖像描写的是曹操。

“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这一肖像描写的是赵云。

4. 刘备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共当乘此车盖。

”5. 《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分别是使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点刚矛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的关羽。

6. 皇甫嵩与朱儁用火攻之计攻张角军营,大获全胜,这是三国演义中第一次用火攻之战。

7.南阳何颙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汝南许劭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何许二人所评价的人是:曹操。

8.刘关张三人于回涿郡途中战张角军队,救了董卓回寨。

没想到董卓因三人乃一介平民而轻视之,于是三人连夜引军转投朱儁。

9. 一日,灵帝在后园与十常侍饮宴。

谏议大夫刘陶径到帝前大恸,直陈十常侍祸国殃民及举,帝怒而呼武士推出斩之。

他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方欲行刑时,司徒陈耽径入宫中来谏帝,见帝不自省,他便以头撞阶而谏。

10.在如何处置十常侍等一伙朝中群小一事上,何进手下的曹操和袁绍均给出不少建议。

11.洛阳小儿谣曰:“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后来,董卓真的废帝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12.董卓于途中迎回帝与陈留王,检点宫中发现传国玉玺不见了。

次日董卓大宴群臣,于宴会上提废帝之事,遭荆州刺史丁原当面反对。

13.“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器宇轩昂,威风凛凛”这一肖像描写的是吕布,他随身带的武器是方天画戟。

《三国演义》101-102回检测及答案

《三国演义》101-102回检测及答案

《三国演义》第101-102回检测学号姓名一、填空题1、孔明辞别后主复回汉中,听从的计策,分两路军兵,循环相转,轮流图魏。

2、误了军粮,恐诸葛亮责怪,谎称,孔明急忙撤兵。

诸葛亮撤军回蜀,前往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射死了追赶的魏将。

3、诸葛亮日益谋思伐魏,殚精竭虑,但却不以为然地说“方今已成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

4、诸葛亮五出祁山未能建功,在蜀中苦心经营三年后准备六出祁山,遭到了的竭力反对,他以种种异兆为由要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5、孔明虚攻北原,暗取,不料被司马懿识破而用兵,蜀兵大败,吴班战死。

孔明差费祎使东吴求与之攻取中原,断言魏延“勇有余,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

”二、判断题,将错误之处用横线画出并订正。

1、司马懿料到诸葛亮打算用陇西小麦充作军粮,就派张郃留守祁山,自己率领大军往陇西而去。

()2、郭淮献计攻卤城,被孔明伏兵四面杀败;淮又献计调雍、凉诸郡人马,自己奇袭剑阁,截蜀兵归路,亦被蜀兵击败。

()三、简答题1、出陇上诸葛妆神(第101回)①诸葛亮兵至祁山,军中缺粮,要割(哪里的)小麦充军粮。

②他与姜维、马岱、魏延带四路人马,当先一辆车上均坐着孔明,或真或假。

③左右二十四人皂衣跣足,披发仗剑,装神弄鬼,迷惑魏军。

④魏军吓得军心大乱,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有多少蜀兵,不敢妄动。

⑤诸葛亮乘机偷割了小麦,送到(哪里)打晒。

2、诸葛亮木牛流马(第102回)①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地点)秘制木牛流马,搬运粮草。

②诸葛亮唤王平领兵扮作魏人,夺其粮草,驱木牛流马而回。

③魏兵追至,便(怎么做),牛马就不能行动,然后弃而走之。

④魏兵赶到,牵拽不动;诸葛亮又唤张嶷等扮作神怪,驱木牛流马而去。

⑤魏军疑有神力,大为惊畏,不敢追赶。

蜀军抢得无数粮草。

3、温故:诸葛亮曾用“反间计”离间曹真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懿以牙还牙,离间了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

试简述司马懿的“反间计”。

(第100回)①司马懿和诸葛亮比斗阵法,结果魏军大败。

《三国演义》章回练习及答案(第1-120回)

《三国演义》章回练习及答案(第1-120回)

《三国演义》章回练习及答案(第1-120
回)
练题
1. 请简要概括第1回的内容。

答案:第1回介绍了黄巾起义的背景,并引出了吕布、刘备等主要人物。

2. 请列举第10回中出现的三国主要势力。

答案:第10回中出现了魏国、蜀国和吴国,它们是三国时期的主要势力。

3. 第50回中,刘备向诸葛亮请教什么问题?
答案:在第50回中,刘备向诸葛亮请教如何打败东吴。

4. 在第80回中,谁击败了张绣和吕布联军?
答案:在第80回中,曹操击败了张绣和吕布联军。

5. 第120回中,谁最终统一了三国?
答案:在第120回中,曹操的儿子曹丕最终统一了三国。

答案
1. 第1回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刘备、吕布等人物的初次登场。

2. 第10回中出现的三国主要势力分别是魏国、蜀国和吴国。

3. 第50回中,刘备向诸葛亮请教如何打败东吴的问题。

4. 在第80回中,曹操击败了张绣和吕布联军。

5. 第120回中,曹操的儿子曹丕最终统一了三国。

以上是《三国演义》章回练及答案(第1-120回)的内容。

2020年整理三国演义120回练习.doc

2020年整理三国演义120回练习.doc

高二《三国演义》练习1-10回一、填空题:1、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三英雄”指的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的中山靖王之后( ), 字( );豹头环眼,声如巨雷,势如奔马的( )字(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的( )字( ).2、曹操字( ),小名( ),父( ),本姓夏侯氏,父亲为中常侍曹藤养子,所以改姓曹,曹操年幼时喜欢打猎,有权谋多机变,当时汝南曾经说曹操是( )。

曹操听后大喜。

3、中平六年,灵帝病死,刘辩即皇位,封皇子刘协为( ),董卓为( )。

4、"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

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

"这首诗写的是( )后来被( )所有的。

5、董卓废帝后立陈留王协,即(),改元初平年,董卓任()。

6、司徒怕引起董卓怀疑,借自己生日时,召集众官来商讨对付董卓办法,()自告奋勇接得王允的去刺杀董卓,刺杀不成,只好驾马逃跑,路经中牟县,县令()解救曹操,并一同投靠曹蒿好友(),因曹操疑心太重误杀了吕全家九口人,并说:(),可见曹操为人的残忍。

7、曹操回到陈留和父亲商量招募义兵的事,后得到孝廉()的资助,乐进、袁绍、夏侯惇等纷纷加盟,()因是汉朝名相之裔,被推为盟主。

8、众诸侯分屯洛阳,孙坚设帐殿基上,在殿南井中打捞出一玉玺,()建议孙坚速回()另图大计,袁绍知道这件事,要求孙坚交出玉玺,孙坚不肯,只好逃离洛阳。

9、袁绍占据()后与公孙瓒在磐河大战,公孙战败落马,还好()相救得以脱身。

孙坚死后,他的儿子()用黄祖向()换回父亲尸首,葬父亲在(),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四方豪杰纷纷投到他门下。

10、董卓到长安后更加骄横,自号(),自比为周武王时(),司徒看不惯董卓作为,想利用府中歌伎采用刺杀董卓。

11、()是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在讨杀.李催、郭汜二人中,连杀李蒙、王方二人威名大震。

12、巨鹿人()得到一个仙人授予的(),日夜攻读后能唤风唤雨,自号为()。

2016《三国演义》100-120回(殷)

2016《三国演义》100-120回(殷)

2016《三国演义》100-120回(殷)《三国演义》检测题(100-120回)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XXX死后,三国各自罢兵。

XXXXXX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将长安XXX时修建的承露盘拆往许昌。

众官进谏,XXX不听。

B.XXX初三年春,XXX病死。

临终前,效法XXX托孤,把年幼的儿子XXX托付给XXX,并封XXX儿子XXX为大将军,总摄朝政。

XXX和XXX扶立XXX位,二人辅佐XXX执政。

XXX是个纨绔子弟,很看不起XXX,就夺了他的兵权。

C.XXX喜欢狩猎。

一天,他请XXXXXX一同出城狩猎。

XXX一看机会来到,马上率旧部起兵都城洛阳,迫使太后降旨,逼迫XXX削去XXX兵权,罢免XXX。

XXX又捏造罪名,说XXX谋反,将XXX灭门三族。

D.XXX封XXX为丞相,令他和两个儿子XXX、XXX 同管国事。

XXX的亲戚XXX反魏降蜀,与XXX一起举兵进攻魏国,却在XXX被XXX将XXX打败。

XXX死时,交代他的儿子XXX、XXX应独揽朝政,趁机夺取政权,废XXX。

E.蜀汉延熙十六年秋,XXX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再次伐魏,把XXX围困在铁笼山上。

XXX和XXX挫败了羌兵,又闯入XXX的大寨,蜀军大败。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XXX与XXX兄弟在朝廷专权,群臣都不敢言。

XXXXXX一见XXX入朝,便战栗不已,如针刺背。

XXX常常带剑上殿,所有大事皆自行决断,并不启奏XXX。

XXX与XXX等人想除掉他,于是写下血诏,密传宫外。

不想被XXX 搜出。

事情泄露,XXX等人被诛灭三族。

B.XXX废了XXX,另立XXX为帝。

XXX因眼病病重而死,死前将国事交给弟弟XXX。

XXX为上将军。

从此,魏国大权均归XXX。

XXX见XXX对自己有怨愤之心,竟然在朝廷上对XXX横加责备。

XXX不胜其辱,要杀XXX。

XXX很生气,就派XXX把XXX杀了。

三国演义101-120练习

三国演义101-120练习

《三国演义》(101-110回)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孔明,司马懿见孔明端坐在上,吓退。

后待蜀兵退入谷中,哀声震天。

司马懿大叹不如孔明。

蜀中人称“”。

2.孔明故意把让魏劫去,又教兵士多次被俘,以示无备,赚出战,诱入上方谷中,雷炸火烧。

3.魏主曹睿托孤,司马懿、共扶年仅八岁的曹芳登位。

4.姜维造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

拜泉,得到甘泉。

二、判断题:1.孔明料事如神,临终前料得魏延必反,授予杨仪一锦囊,嘱咐他魏延反时打开,那时自有斩杀魏延的人。

后来魏延反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马超应声而出斩杀了他。

()2.蜀兵自乱阵脚大败。

在逃离过程中,姜维用郭淮的箭射死了郭淮。

而曹芳欲谋害司马师,结果被司马师先发现,图谋者皆被害。

()3.司马懿是曹魏集团后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秉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死后,司马昭逼魏主禅让,国号大晋。

()4.曹爽威权甚重,众人劝其不宜太过张扬,曹爽不从。

曹爽派何晏试探司马懿,司马懿故意装病,曹爽误以为司马懿将亡。

()5.孙亮见诸葛恪独揽大权,心中不悦,设计欲杀害之。

诸葛恪兵败回朝,托病居家,在家竟出现灵异事件。

()三、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

孔明星夜至汉中,闻张苞亡,放声大哭。

司马懿夜观天象,请旨伐蜀,称孔明逆天而行。

B.孔明复出祁山,设计欲虚攻北原。

司马懿荐夏侯渊四子为先锋,行军司马,又令郭淮,孙礼总督西兵马,于北原下寨,不予出战。

C.孔明虚攻北原,暗取渭滨,司马懿识破而用兵,蜀兵大败。

费祎出使东吴,孙权认为魏延此人有反骨。

孔明得知后大赞孙权。

D.司马懿派郑文诈降孔明,被孔明识破,魏兵劫寨大败。

E.孔明在上方谷(葫芦谷)作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派人劫了三五匹过来。

司马懿依样制造,搬运粮草,被孔明派王平等人所劫。

郭淮引兵来救,却不敌蜀兵。

三国演义1——120回简述题全

三国演义1——120回简述题全

《三国演义》1——120回简述题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汉朝末年,黄巾倡乱,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军,榜至涿县,为刘备所见,叹息之余,偶遇屠户张飞,张飞见刘备出生不俗,便约其至村店饮酒,期间又遇因杀恶霸而逃难的关羽,三人志趣相投,次日便于桃园处结义,相约共谋大事(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17字)2、天子车盖刘备家东南,有一大桑树,童童如车盖。

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

”刘备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很惊讶,认为刘备不是一个普通人。

3、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

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

但当曹嵩急视曹操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127字)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1、请简述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刘备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

不久,督邮前来巡查。

刘备因没向督邮送钱而遭督邮陷害。

消息传至张飞耳中,张飞气得两眼圆睁,咬碎钢牙,冲进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扯到县衙前,绑在马桩上,用柳条使劲抽打,一连打断十几根柳条。

幸好为刘备及时制止,而后三兄弟弃官投奔刘恢。

(130字)2、简述何进被杀死的原因和经过董太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除宦官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杀害。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1、请简述李肃说吕布弃义父丁原投靠董卓的故事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

荆州刺史丁原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董卓,董卓大败而逃。

《三国演义》1~120回测试卷(教师卷)

《三国演义》1~120回测试卷(教师卷)

《三国演义》1~120回测试卷(教师卷)20分,每小题4分)1.下列对《三国演义》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C )( D )A.孙权谎称吴国太病重想见女儿和外孙。

孙尚香不知是计,擅自带着阿斗往东吴去。

B.董卓在长安,闻孙坚已死,心中非常得意,自此更加骄横,自号为“尚父”。

他出C.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爆发了黄巾起义。

幽州太守刘焉要D.“割须弃袍”的故事: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又听见:!”便脱下红袍逃跑。

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惇拦住。

曹操逃脱。

E.张飞领军攻打巴郡,太守严颜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挑战均告无效,便令军士四散解析:C D(C.①“涿郡”与“青州”对调②“曹操”应为“董卓” D.①“割须”。

)2.下列对《三国演义》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C )( E )A.“三气周瑜”的故事: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

B. 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

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

曹操就杀了董承全家,怒气未消,还杀了董贵妃,并宣布,从此以后外戚不奉旨进宫者斩。

C.是夜,孔明令人扶出,仰观北斗,遥指一星曰:“此吾之将星也。

”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诸葛亮第五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

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

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蒋琬,并做好身后的军事安排。

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荐姜维、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

时年五十四岁。

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D. “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的形象。

E.攻打张绣期间,所过之处,麦熟将刈。

为赢民心,曹操传令:凡践踏麦田者,并皆斩首。

但没想到自己的马因迷路闯进麦田,违犯了军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101-110回)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司马懿追兵至,姜维推出孔明,司马懿见孔明端坐在上,吓
退。

后待蜀兵退入谷中,哀声震天。

司马懿大叹不如孔明。

蜀中人称“ ”。

2.孔明故意把 让魏劫去,又教兵士多次被俘,以示
无备,赚 出战,诱入上方谷中,雷炸火烧。

3.魏主曹睿托孤,司马懿、共扶年仅八岁的曹芳登位。

4.姜维造 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

拜泉,得到甘泉。

二、判断题:
1.孔明料事如神,临终前料得魏延必反,授予杨仪一锦囊,嘱咐
他魏延反时打开,那时自有斩杀魏延的人。

后来魏延反时大喊三声“谁
敢杀我”,马超应声而出斩杀了他。

( )2.蜀兵自乱阵脚大败。

在逃离过程中,姜维用郭淮的箭射死了郭
淮。

而曹芳欲谋害司马师,结果被司马师先发现,图谋者皆被害。

( )
3.司马懿是曹魏集团后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与其子司马师、司马
昭相继秉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懿死后,司马昭逼魏主禅
让,国号大晋。

( )
4.曹爽威权甚重,众人劝其不宜太过张扬,曹爽不从。

曹爽派何
晏试探司马懿,司马懿故意装病,曹爽误以为司马懿将亡。

( )
5.孙亮见诸葛恪独揽大权,心中不悦,设计欲杀害之。

诸葛恪兵
败回朝,托病居家,在家竟出现灵异事件。

( )
三、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

孔明星夜
至汉中,闻张苞亡,放声大哭。

司马懿夜观天象,请旨伐蜀,称孔明逆
天而行。

B.孔明复出祁山,设计欲虚攻北原。

司马懿荐夏侯渊四子为先锋,行军司马,又令郭淮,孙礼总督西兵马,于北原下寨,不予出战。

C.孔明虚攻北原,暗取渭滨,司马懿识破而用兵,蜀兵大败。

费祎出使东吴,孙权认为魏延此人有反骨。

孔明得知后大赞孙权。

D.司马懿派郑文诈降孔明,被孔明识破,魏兵劫寨大败。

E.孔明在上方谷(葫芦谷)作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派人劫了三五匹过来。

司马懿依样制造,搬运粮草,被孔明派王平等人所劫。

郭淮引兵来救,却不敌蜀兵。

 
2.下列各项中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 魏延和杨仪分别秦明后主,言对方背反。

吴太后认为孔明知晓魏延
脑有反骨。

于是后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抚慰。

B.马岱假意愿意助魏延取西川,魏延中计。

姜维、杨仪按孔明锦囊妙计行事,马岱斩杀魏延。

C.杨仪扶孔明棺入成都,自缚请罪。

后主不计前嫌。

东吴全琮引兵屯于巴丘,杨仪奏请王平、张嶷二人屯于永安。

D.宗预自告奋勇,入吴游说。

孙权承诺不负前盟。

杨仪自恃功高,与蒋琬不和,口出不逊之言,蒋琬将此言具告后主。

后主将其贬为庶人。

E.曹叡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怨声不绝,又欲长生不老,派马钧赴长安拆取柏梁台上之铜人、承露盘,众官上表谏诤不听。

四、简答题:
1.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第104回)
2.诸葛亮计杀魏延(第105回)
《三国演义》(101-110回)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司马昭以大局为重,愿招降 ,此举致 城内人心
已变。

王基欲劝降 ,但其不愿,为乱军所杀,吴军大半降魏。


维乘魏国内乱之机, 。

2.司马昭与贾充合谋杀掉 ,另立 为帝。

姜维借 之名兴师问罪, 。

3.司马昭听说蜀主昏庸,姜维避祸在沓中 ,便派 和 各起大军,浩浩荡荡杀奔蜀国。

二、判断题:
1.姜维揭穿后主听信小人之言,后主令姜维再回汉中,伺机伐
魏。

贾充告诉司马昭天子怀疑司马昭,并作诗《潜龙诗》暗指司马昭欲反。

司马昭大怒回朝。

2.司马懿祭拜诸葛亮之墓,是来源于古人对神灵、先贤的景仰。

而他后来竖起“保国安民”的大旗,也加速了平定蜀国的战争进程。

3.姜维斗阵大破魏军,魏将邓艾派襄阳人党均携带大量的金银珠
宝贿赂黄皓,并散布流言,说姜维怨恨天子,不久将要降魏,黄皓向后
主进谗言,后主就派人连夜召回姜维,魏兵得以解脱。

4.邓艾到定军山,武侯魂降临,称汉虽衰却不可害两川生灵,遂
其到汉中秋毫无犯。

姜维大败,退奔剑阁。

5.胡渊、胡烈不肯从钟会谋反。

钟会听从姜维之言,欲斩杀魏将。

结果在混乱之际,钟会被箭射死,姜维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

而钟会欲报当日之仇,斩了邓艾父子。

三、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陈泰与邓艾交谈,大赞其料敌如神。

姜维分析战况,认为此番可胜。

不顾张翼之言,执意出兵。

B.陈泰见蜀兵连日不来搦战,心中大疑,部署军队以敌姜维。

姜维中计大败。

姜维照孔明当初街亭旧例,上表自贬为后将军。

C.司马昭手掌大权,一直有逆反之意,心腹之人贾充前去试探诸葛诞。

不料诸葛诞忠肝义胆,司马昭大怒。

D.诸葛诞大怒乐綝身为乐进之子居然反魏,杀死乐綝。

诸葛诞送其子诸葛靓去东吴为质求援。

E.孙峻病亡。

孙綝辅政,见诸葛诞送质子来,发兵伐魏。

司马昭大怒,启奏太后,出兵讨伐诸葛诞。

2.下列各项中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后主听闻诸葛瞻父子已亡,大惊。

谯周劝后主投降。

刘谌大骂谯周贪生怕死。

后主怕死,大骂刘谌,不听刘谌之见。

B.后主令谯周作降书至雒城请降,邓艾重待降使。

后主来日出降。

刘谌闻知,怒气冲天,割妻并三子头至昭烈庙中,大哭,眼出血自刎。

C.魏兵大至,后主自缚出城投降,邓艾亲解其缚。

邓艾欲斩谯周,谯周以金宝贿赂邓艾左右保命。

D.姜维得知后主已降大惊大怒。

姜维诈降钟会,钟会与姜维结为兄弟,照旧令其领兵。

姜维离间钟会与邓艾的关系。

E.司马昭疑邓艾后,封钟会以监邓艾;又假计邓艾实防钟会,与邓艾出师长安。

 
四、简答题:
1.二士争功
2.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101-110回)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2.木牛流马 司马懿
3.曹爽
4.木牛流马 司马昭 司马昭
二、判断题:
1.错。

马超应为马岱
2.对。

3.错。

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建立晋。

4.错。

派李胜试探司马懿
5.对
三、选择题:
1.AE。

A“闻关兴亡” E“司马懿引兵来救”
2.CD。

C“蒋琬奏请王平” D“费祎将此言具告”
四、简答题:
1.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1分)。

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1分)。

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羽扇纶巾(1分)。

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1分)。

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1分)。

2.孔明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必反(1分),而“无大将”的蜀国已经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于是对马岱授予密计(1分)。

孔明死后,魏延果然造反,并且拉马岱入伙(1分)。

马岱假意迎合,骗取了魏延的信任后(1分),等到一个机会将魏延斩落(1分)。

《三国演义》(101-110回)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文鸯 寿春 于诠 五伐中原
2.曹髦 曹奂 司马昭弑君 七伐中原
3.屯田 邓艾 钟会
二、判断题:
1.对
2.错。

司马懿应为钟会
3.对
4.错。

钟会到定军山
5.错。

田续欲报当日之仇
三、选择题:
1.AB。

A“不顾夏侯霸之言” B“邓艾见蜀兵连日”
2.CE。

C“邓艾欲斩黄皓,黄皓以”,E“与曹奂出师长安”
四、简答题:
1.司马昭遣钟会、邓艾分路伐蜀(1分)。

钟会取了汉中(1分);邓艾偷渡阴平,取了成都(1分)。

灭蜀后,钟、邓争功(1分),姜维从中用计,钟、邓二人相继被杀(1分)。

2.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1分)。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1分),刘禅的旧臣都非常难过落泪(1分),只有刘禅嬉笑自若(1分),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蜀地,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