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张现龙大气圈的组成、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集下载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
①情形下部热上部冷,空气对流显著,利于
污染物扩散。其他三种情形,都在不同高度存在逆温现 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考点一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试题调研
(2)(2010· 山东文综)下图是“某地气温随高度和时间变 化示意图”。近地面空气质量较差的时间是20时至次 日5时。 (√ )
解析
由图中看出,20时至次日5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 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试题调研
3.(2010· 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 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 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试题调研
(1)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 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深化探究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如: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 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 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试题调研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09· 广东文基)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 法。就此现象正确的解释是,地面辐射强,地表降 温慢。
考点一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深化探究
(2)气温的时间变化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 ①气温的日变化日平均气温 气温日较差 月均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 ②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年较差 地形与气温日、年较差
考点一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试题调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 浙江文综)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 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 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 物扩散的情形是④。 (× )

大气组成与运动

大气组成与运动

【例2 】 下图为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 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 下图为某地区 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 模式),读图回答( ) ( )小题。 ),读图回答 模式),读图回答(1)—(2)小题。
(1)若丁处的气温为10℃,则乙处的气 若丁处的气温为10℃, 10℃ 温为 C A.4℃ B.7℃ C.13℃ D.16℃
反射 云层和较大 各种波长的 无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颗粒的尘埃 光 选择 _______色 有________性,向四面八 散射 空气分子和 蓝(紫) 微小尘埃 光最易被散 方散射 射
3.
太阳 辐射


太 阳 辐 射 ( 短 )
CO2 H2OΒιβλιοθήκη 辐射 大 气 逆 辐 射辐射
4.大气的热力作用的意义
山东)图 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 【例1】(10山东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 山东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 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气晴朗,日出时间为 时。读图回答下题 : A
(1)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20时大气较稳定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12时 15时出现逆温现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 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 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 大
山东)图 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 【例1】(10山东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 】 山东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 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气晴朗,日出时间为 时。读图回答下题 : B
(2)当地该日 日落时间为17 17时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大气、 大气、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34% 反射散射34%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19 % 吸 收
47%


大气
大气吸收 大 气 逆 辐 地 面 辐 射 射


太 阳 辐 射 大气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34% 反射散射34% 大 气 吸 收 19 % 吸 收 47% 47% 辐 射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大气上界
[考纲点击 考纲点击] 考纲点击 大气受热过程
[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 目标导学 1.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 .知道大气的热量来源。 3.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
解析:晴朗的夜晚,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 解析:晴朗的夜晚,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少,大气逆辐 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答案: 答案:B
6.地球表面的温差比月球表面的温差小得多,与图中 .地球表面的温差比月球表面的温差小得多, 哪些辐射或作用有关 A.①② . C.③④ . B.②③ . D.②④ . ( )
解析: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 解析: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地 球表面温度比月球表面温度低得多;夜晚, 球表面温度比月球表面温度低得多;夜晚,大气通过逆辐 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面温度比月球表面温度高得多。 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面温度比月球表面温度高得多。 故地球表面温差比月球表面温差小得多。 故地球表面温差比月球表面温差小得多。 答案: 答案: D

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

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及受热过程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长波辐射
短波辐射
师生合作 突破难点 1.大气受热的主体过程

阳 大气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大气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地面
太阳辐射是源泉,直接供热很少见, 经过大地二传手,吸收长波为主线;
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吸收和反射)
O3、O吸收紫外线 CO2、H2O吸收红外线 云层 反射太阳辐射(可见光) 云层 白天气温升高幅度
再见
七彩阳光照大地, 大气首先来过滤, 紫外红外被吸收, 空中云层做伞衣;
3.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太 阳 大气
地面
大气自身也辐射,上传下达分两边, 射向宇宙并不多,反哺大地保温暖;
师生合作 突破难点
地面
大气
H2O 和CO2吸收: 地面辐射(红外线) 云层(水汽) 夜晚气温下降幅度
大地
大气,云量、二氧化碳。。。




B:
空 二氧 含量: 很少,集中分布在对流层 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化碳 作用: 气 ②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 臭氧 含量: 极少,集中分布在平流层,形成“臭氧层” 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含量很少,主要存在于近地面大气层中,是云、雨、雾、 固体杂质 霜、雪等天气变化最主要的成分。
0-12 随海拔高度 对流层 降低 千米 增加而____ 12随海拔高度 平流层 50千 增加 增加而____ 米 高层 大气 50千 随海拔高度 降低 米以 增加先____ 外 后增加 ____
有些气体分子能 该层大气中的电离 克服地球引力进 层影响无线电短波 通信 入星际空间
师生合作 突破难点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由上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过程可归纳如下表: 保温过程 Ⅰ 太阳暖 大地 具体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 收后增温 热量来源 太阳辐射

大地暖
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辐射

大气还 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逆辐射, 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平 气温随高度增加 流 而迅速上升;大 层 气水平运动为主 高 层 大 气
(2010· 山东高考)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
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
信息可分析出
(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解析:第(1)题,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比晴天低,夜晚 水汽含量大,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晴天高。 第(2)题,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的组成
【合作探究】1.低层大气组成成分有哪些?各
成分的主要作用又是什么呢?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蛋白质的成分 干 主要 氮 洁 成分 氧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需物质 空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气 次要 成分 O 吸收紫外线 “地球生命的保护 3 伞”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保温作用 水 汽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课题15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题15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

1课题15 第三节 第1讲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大气圈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干洁空气主要成分及作用:干洁空气是由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等物质组成的。

(3)大气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成分 主要作用干洁空气氧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命有保护作用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具有“保温效应”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4).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人类活动中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大量森林被砍伐,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②氟氯烃含量增加 在制冷工业发展前,大气中并不存在氟氯烃化合物。

随着冰箱、冰柜、空 调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使大气中的氟氯烃化合物含量增加。

③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大气中的氟氯烃化合物增加,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大气中的臭氧总量减少。

说明:大气中气体含量的变化规律:①CO 2:城区>农村;冬季>夏季;夜间>白天;阴天>晴天;与排放物和植物光合作用有关。

②水汽:夏>冬;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与蒸发量有关。

③固体杂质:陆>海;城>乡;早晚>午;冬>夏;与排放物和空气稳定与否有关。

2. 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1)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大气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 厚度低纬达17~18km,中纬达10-12km 高纬仅8~9km 。

第三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教学课件

第三讲--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教学课件

19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2020/10/16
11
2.大气热力作用的地理效应
(1)常见大气现象的解释
气温日较差问题:从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夜晚大气 逆辐射的强弱两方面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气候干 旱,晴天多);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晴天 多);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无大气层)。从下垫面性质 分析——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因 此一般陆地比同纬度海洋气温日较差大。
2020/而10/1遏6 止全球变暖)。
12
2.读图,完成(1)~(2)题。
(1)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上图中变
化相对明显的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答案 (1)D (2)D
线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2020/10/16
答案 (1)D (2)A
8
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2.(2012·重庆文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 班召开。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 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2020/10/16
3
2020/10/16
4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0/10/16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后作业
2017年2月25日,我市因污染严重,市长被环保部公开约谈, 市长当场保证没有第二次;
• 重压之下,我市下猛药铁腕治理大气污染。对全市的57家重 点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对全市412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 生态治理情况和秸秆禁烧情况进行了调度。
作业:
秋冬季节,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的“经济”方法来防止农作物遭受冻害, 却不理解或者忽视了秸秆燃烧与大气污染、雾霾多发之间的联系。请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 波
2、太阳辐射主要由A紫 外线、B可见光、C红外 线三部分组成。 3、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
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50%
7%
AB
C 43%
3、大气的削弱作用
吸 收
反射

空气分子和细小尘埃
散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主 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A.① B.② C.③
D.④
AC 大气保温原理: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释放大气逆辐射返还地面,保温。
6、临沂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 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 回答问题。
解析:阴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气温比晴天低;夜晚阴天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 气温比晴天高,昼夜温差小。
吸收
反射(主要削弱形 式)
散射
吸 收
大气的反射作用:
影响因素:
云层 越厚 反射越强
学以致用: 晴天和阴雨天相比,晴天的 白天气温更高一些,为什么?
晴天云层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阴天云层厚,反射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大气圈的组成
预学展示:
学生预学案作业完成情况
大 气 的 组 成
干 洁 空 气
氮(78%) 氧(21%) 二氧化碳 臭氧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人类和生物的生命活动
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A氮
B氧
E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预习提示:
结合市编学案的预习提示,预习 大气的运动,完成市编学案40页 “课前预习”部分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吸 收
大气上界
太 阳 辐 射
大气吸收
大 气 逆 辐 射
射向地面 地面吸收增温 地面
探究三:
下图是临沂市近几天的天气预报图。 对比10月8日与10月9日天气状况,思考: 1.晴天时白天、夜晚气温与阴天(多云)的 气温有何不同?原因? 晴天
阴天(多云)
(10月8日)
夜晚 15 ℃
2.在霜冻来临之前,农民为何要造烟雾 ?
探究四:
结合农高区调查报告成果和下图,对比寒冬季节大棚内与棚外景 观有何不同?思考: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
大棚内
大棚外
新学案37页“预习自测”6、7题
6、A
7、D
干结空气 水汽
组成
作用 概况
保温作用 大 气 圈
固体杂质
白天 夜晚 ℃ ℃ 白天 ℃ ℃
阴天(多云)
夜晚
2.在霜冻来临之前,农民为何要造烟雾 ?
探究三:
下图是临沂市近几天的天气预报图。 对比10月8日与10月9日天气状况,思考: 1.晴天时白天、夜晚气温与阴天(多云)的 气温有何不同?原因? 晴天
(10月9日)
白天 27 ℃ 夜晚 13 ℃
白天 23 ℃
1、 C
2、 A
3、 B 4 、 C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预习展示: 1. 展示学生预习成果; 2.讨论大气的受热过程,预学案1-4 ; 3.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完成拼图游戏,一位 同学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一位同学找出相 应的模具并贴在黑板上。 注意:颜色的使用,代表不同辐射类型。
(3分钟)
第二节
大气圈的组成、结构 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课时
临沂第二十四中学
张现龙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作用; 2.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3.理解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运用大气保温原理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学会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大气环境的兴趣,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难点: 会用大气保温原理解释有关自然地理现象。
2.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的成果,在导学案上标 出大气的垂直分层,并画出气温的变化曲 线图?并思考每层的特点是什么?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
12
对流层
探究二:
思考课本35页,王老师乘飞机到 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 起飞后不久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新学案38页“当堂达标”1、2、3、4题
F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C二氧化碳
D臭氧
G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H维持人类和生物的生命活动
探究一:
大气成分的含量是否变化? 请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完成,答案写在学案P37互动探究 1,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举一个案例说明。)
工厂排放的浓Hale Waihona Puke 的黑烟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二)大气圈的结构 预习展示: 1.预学案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完成情况;
受热 过程
太 阳
太阳 辐射
地 面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 气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垂直 分层
对流层
削弱作用
当堂达标
请同学们完成市编学案39页, 当堂达标检测第17题。 17.(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反射作用;吸收作用 (2)D;C;C。
质疑反思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并对你本节课的 收获做自我评价,还有什么疑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