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别史
国别史

英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和 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一 个工业国家; 是世界上最早发生经济危机的国家;殖民 地对英国经济影响巨大; 从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晚期,英国是世 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强国; 从20世纪至,英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 义世界一直不占优势。
英国兴衰的启示:必须重视科技发展,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战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加国家的综合国 力,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
美国为什么阻挠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安全利益:确保台湾的安全,实际是显 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 经济利益:台湾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之 一; 外交策略: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制约中 国发展。
台湾问题与历史上德国、朝鲜问题有何不同?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 政;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是二战后国际因素造 成。
美国史
一、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政治:1775-1783年经过北美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 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1776年《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有:天赋人权、 主权在民。 作用:为美国法律的制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推动美国 民主化进程 根据三权分立学说,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共 和制政体; 经济:18世纪晚期美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 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居世 界第四位。 对外:对中国:1843年签订《望厦条约》;参与第二 次鸦片战争并签订《天津条约》;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对日本,1853年打开日本的大门。
六.二战后到今: 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对抗苏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所在的欧盟成为国际舞台 上不可轻视力量。 经济:二战后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调整和美国马歇 尔计划的缓助,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 -60年代进入黄金时期。 1973年后了出现“滞胀”现象,国家减少对经济的 干预。 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 和全球化的潮流。
中考历史国别史专题复习.doc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之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
代表人物:代表作:《》、《》。
影响:(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导火线:开始时间及标志:高潮:低谷:结束:巩固:影响:(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
“”: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国库,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开始标志:代表及发明:——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世界第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19世纪末初,进入阶段。
③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对殖民地的争夺)。
④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成立军事集团。
2、一战期间:打败以为首的集团,取得一战胜利。
3、一战后:1919—1922年,参加与会议,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与法、美、日等大国共同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即)。
战后,英国实力被严重削弱、但综合国力仍居世界第一位,控制着(国际组织)。
(五)二战前后的英国:1、二战前:外交上,执行政策。
①目的:②实质:③表现:2、二战期间:①1939年9月,对德宣战,却未对德军发动进攻。
②1940年5月,德国对英发动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爆发。
③1940年5月,英法敦克尔刻撤退,为未来反攻保存有生力量。
④1942年初,签署成为重要成员。
⑤1942年,在阿拉曼战役击败德意联军,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⑥1944年6 月,美英军队在登陆,开辟。
⑦1945年2月,参加会议。
⑧1945年初,美、英、法军队从西面攻入德国境内。
⑨1945年9月,取得二战胜利。
3、二战后:①50—70年代,经济迅速恢复,出现持续繁荣。
②70年代,加入,后成为重要成员国。
国别史专题2

四、俄国(一)沙皇俄国:(1547年—1917年2月)1、1685年,雅克萨之战,1686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50万平方千米)3、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4、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5、和英法组成三国协约。
6、1914年,参加一战,协约国一方,中途退出一战7、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底)1、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2、1917年,与德国议和,退出一战。
3、1918年—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胜利。
4、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苏联:(1922底—1991年底)1922年底,苏联成立斯大林时期对内:1、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庄)2、社会主义工业化(五年计划)(1924—1953)3、1936年,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形成对外:1、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2、1941年6月,莫斯科战役胜利3、二战1942年,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4、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5、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6、1945年4月,柏林战役,打败德国戈尔巴乔夫时期:1991年苏联解体(1985—1991)五、德国:(一)近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于其他国家。
(代表: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创建本茨汽车公司。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水平赶上并超过英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为争夺殖民地,与英国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4、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组成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5、一战:1914年,支持奥匈帝国挑起一战。
1916年,凡尔登战役惨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世界古代、近现代(国别史)中考要点整理(修改)

世界古代、近现代(国别史)中考要点整理1、古代埃及—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2、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汉漠拉比法典》、楔形文字3、古代印度—恒河流域、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释迦牟尼、佛教、阿拉伯数字4、古代希腊、—爱琴海、西方文明发源地、雅典【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公民大会,但奴隶和妇女及外邦人都没有政治权利】、科学家(阿基米德、欧几里德)、雕塑(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拉奥孔)、《荷马史诗》、悲剧《俄狄浦斯王》5、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7年)—布匿战争(前264—前164,罗马与迦太基),罗马取得地中海的霸权、6、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7 、阿拉伯帝国(地垮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西亚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古兰经》、《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11、葡萄牙、西班牙—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开始)、三角贸易、拉美殖民化及独立运动12、意大利 a:文艺复兴(14—16世纪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实生活)、但丁《神曲》、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b:两次世界大战——一战前为同盟国成员,但一战后加入协约国一方,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年与德国、日本结成法西斯同盟,1943年投降13、英国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克伦威尔、宫廷政变(1688年)、《权利法案》(1689年)、君主立宪制b: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棉纺织业)、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火车轮船、世界工厂、牛顿力学体系;c:日不落帝国:两次鸦片战争(1840—1842、1856—1860)、d: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地位有所下降 e:一战(1914——1918年,从总体上看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为协约国、巴黎和会三巨头之一、控制国际联盟 f:二战(1939——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张伯伦、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入侵波兰,对德宣而不战。
初三历史总复习国别史专题

革命 任务
性质 资产阶 级革命 无产阶 级革命
结果 两个政权 并存 建立人民 委员会
二月 推翻沙 革命 1917.3 皇统治
推翻资 十月 1917.11 临政府 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的主要成就 实行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意义) 建立苏联(时间、全称、加盟国) 2、斯大林的措施 两个五年计划 (时间、成就、局限性) 建立斯大林模式 基础、标志、 特点、评价
条约 巴黎和会 《凡尔赛和约》 成果 瓜分德海外殖民地
华盛顿会议
《九国公约》
加快在中国的扩张
经济复苏:罗斯福新政实施(1933)
原因: 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时间、特点) 核心措施:调整工业《国家工业复兴法》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意义: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
国家、政府、发展史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英法 英德 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一战前: 形成以英为首的三国协约(英法俄 ) 凡尔登 一战中: 绞肉机: 战役 一战后: 参加巴黎和会( 英法美 ) 和华盛顿会议( 英美日 ) 成为 国际联盟 的实际操纵国 二战前: 实行 绥靖政策 , 1938年参加 慕尼黑 会议宰割捷克 二战中: 法国 投降, 英国 遭德军轰炸, 诺曼底 登陆 英国参加 华盛顿 会议, 参加 雅尔塔 会议
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殖民侵略: 战时同盟: 对峙关系: 合作关系: 八联侵华 《九国公约》 二战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抗美援朝战争; 79年中美建交.
俄国的历史转折——农奴制改革P117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原因 1861年 时间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 自由 赎买 内容
评价
性质 意义
局限性
俄国1917年两次革命比较表
中考复习之国别史

七、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
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低谷:封建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
“三角贸易”: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别史·日本(附思维导图)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国别史·⽇本(附思维导图)中考专题复习国别史·⽇本⼀、古代史⽇本(⼀)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
⼤和国的最⾼统治者称为“⼤王”,⼤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从646年开始,⽇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了⼀系列改⾰,史称“⼤化改新”。
1、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以天皇为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地⽅设国、郡、⾥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切私地、私民,将⼟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地颁给公民,每隔6年授⽥⼀次,不能终⽣使⽤,也不能买卖;统⼀赋税。
2、作⽤:⼤化改新使⽇本发展成为⼀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奴⾪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三)幕府统治1、⽇本庄园经济:⼤化改新百余年后,⼟地私有与⼟地兼并盛⾏。
贵族、豪门、寺院⼤量购买、兼并⼟地,组成庄园。
⼤庄园还享有“不输不⼊”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官吏进⼊庄园,⼲涉庄园事务。
中央对地⽅逐渐丧失了控制能⼒,社会局势动荡。
地⽅豪强为了保护⾃⼰的庄园,把⾃⼰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武装起来,组成⼀种⾎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
2、幕府统治:(1)12世纪晚期,源⽒武⼠集团击败平⽒武⼠集团,源⽒⾸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本由此进⼊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2)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幕府⾸领“征夷⼤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权旁落,成为⼀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权基本掌握在武⼠阶层⼿中。
武⼠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套展现武⼠阶层道德与⾏为规范的武⼠道。
武⼠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是他的主公。
⼆、近现代史上的⽇本(⼀)明治维新(1868年):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阻碍⽇本资本主义发展。
2、外部原因:1853年美国⼊侵(即⿊船事件),⽇本⾯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九年级历史国别史

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
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低谷:封建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
“三角贸易”: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专题复习:国别史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
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低谷:封建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
方式“三角贸易”: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章运动);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对殖民地的争夺)。
④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成立三国协约军事集团。
2、一战期间: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一战胜利。
3、一战后:1919—1922年,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与法、美、日等大国共同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英国实力被严重削弱、但综合国力仍居世界第一位,控制着国际联盟。
(五)二战前后的英国:1、二战前:外交上,执行绥靖政策。
①目的:保住既得利益,祸水东引。
②实质: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维护本国利益,安抚侵略者的政策。
③表现:慕尼黑阴谋。
2、二战期间:①1939年9月,对德宣战,却未对德军发动进攻。
②1940年5月,德国对英发动大规模空袭,不列颠之战爆发。
③1940年5月,英法敦克尔刻撤退,为未来反攻保存有生力量。
④1942年初,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成为反法西斯联盟重要成员。
⑤1942年,在阿拉曼战役击败德意联军,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⑥1944年6 月,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⑦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
⑧1945年初,美、英、法军队从西面攻入德国境内。
⑨1945年9月,取得二战胜利。
3、二战后:①20世纪50—70年代,经济迅速恢复,出现持续繁荣。
②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后成为欧盟重要成员国。
二、法国(一)思想近代化: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兴起。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抨击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强调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提倡“天赋人权”。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意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为法国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1、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颁布《人权宣言》:自由、平等。
发展: 1792年,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高潮:罗伯斯庇尔掌握政权,雅各宾派上台执政。
结束:1794年,“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
2、拿破仑帝国:帝国建立: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帝国巩固:对内: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对外:打败反法同盟,控制欧洲很多地方。
帝国灭亡:1814年,拿破仑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三)经济的近代化:18、19世纪,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四)一战前后:战前:与英、俄组成三国协约,积极扩军备战。
战中:凡尔登战役,击败德国,转入战略进攻。
战后: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主张极度削弱德国,并控制国际联盟。
(五)二战前后:1、战前:①1929—1933年,受经济危机沉重打击。
②在外交上,推行“绥靖政策”(1938年,制造“慕尼黑阴谋”)。
2、战中:①1939年9月,对德宣战,但仍推行“绥靖政策“,未对德发动进攻。
②1940年5月,遭受德军进攻,随后被德国占领,法国亡国。
③1940年5月,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
三、美国(一)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起止时间及标志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开始: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结束:1865年以北方胜利告终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林肯就任总统领导阶级及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华盛顿资产阶级林肯转折点萨拉托加战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文件及其意义《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政体《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的转折点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建立联邦制的共和国北方胜利特点双重性质内战的方式意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二)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1、第一次工业革命:1807年,富尔顿制成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国家之一,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爱迪生:发明电灯。
重要发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意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三)一战前后的美国:1、一战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一战期间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大发战争财。
1917年参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1918年,取得战争的胜利。
3、一战以后:处罚战败国,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1919年,巴黎和会三大国之一。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便利。
(四)两次大战之间:1、20世纪20年代,稳定持续发展,经济“繁荣”一时。
2、1929—1933年,爆发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为严重)。
3、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实行新政。
(“新政”影响:美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也使美国逐步摆脱危机的影响。
)(五)二战前后的美国:1、战前:对待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2、战中:①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国耻日)。
②1941年12月8日,对日宣战。
③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加入反法西斯联盟。
④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⑤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⑥1945年8月上旬,对日投放原子弹,加速二战的结束。
3、战后:(1)对外政策:冷战政策。
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
(2)经济发展:20世纪50、60年代:战后的繁荣,经济持续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危机与调整。
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3)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国)。
四、俄国(一)沙皇俄国:(1547年—1917年3月)1、1685年、1686年, 两次雅克萨之战,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中国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4、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5、1914年,参加一战,协约国一方,中途退出一战。
6、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二)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底)1、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2、1917年,与德国议和,退出一战。
3、1918年—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胜利。
4、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苏联:(1922底—1991年底)1、1922年底,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
对内:建立集体农庄。
1936年,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形成。
2、斯大林时期(1924—1953)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莫斯科战役胜利。
对外:二战1942年,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945年2月,参加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柏林战役,打败德国。
3、赫鲁晓夫时期对内:改革(成效不大)。
(1953—1964)对外:与美争霸,美攻苏守(古巴导弹危机)。
4、勃列日涅夫时期对内:发展军事工业,体制更加僵化。
(20世纪60、70年代)对外:苏攻美守(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
经济:困难。
5、戈尔巴乔夫时期对内:改革(1985—1991)政治:一党制→多党制。
对外:全球缓和战略。
五、德国(一)近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于其他国家。
(代表:卡尔·本茨发明汽车,创建本茨汽车公司。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水平赶上并超过英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为争夺殖民地,与英国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4、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组成三国同盟,疯狂扩军备战。
5、1914年,支持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一战。
一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惨败,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1918年,向协约国投降。
6、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遭到严重削弱。
(二)现代:1、1929—1933年,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