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新能源学院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建设情况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践与思考张喜生(运城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山西 运城 044000)摘 要:深入研究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通过设置课程群的方式,找准学生对知识掌握宽和专之间的平衡点。
其次探索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激发理论学习兴趣、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而指导和提高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并重” 的实践教学模式。
最后通过科研和教学渗透加强学生爱国敬业精神教育。
关键词:新能源;教学内容;实践教学2009年我国启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新能源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2010年首次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属于工学门类中能源动力类的特设专业。
为响应国家和学校发展新能源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综合考虑晋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的特点,我校于2019年3月正式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由于各个高校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背景、侧重方向的不同,其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呈现较大差异,所以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工科”的政策背景下,探索建立体现我们自身特色,同时又符合国家专业发展要求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当前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研究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作为主要专业方向,根据技术发展现状、专业人才需求趋势,紧密结合我校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深入研究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通过设置课程群的方式,找准学生对知识掌握宽和专之间的平衡点。
课程群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层。
基础知识课程的知识领域分为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与社会科学两部分,自然科学对应的知识单元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大学物理、化学、矢量分析与场论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对应的知识单元有哲学、经济学、军事、法律、管理、外语等。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半导体物理学、光学与光电子学、新能源控制与转换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等。
含分布式新能源的微电网实验系统建设及应用

含分布式新能源的微电网实验系统建设及应用赵兴勇【摘要】微电网是高效利用分布式新能源、降低网损、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构建了一个由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光伏阵列、蓄电池组及控制系统组成的小型微电网试验平台.开展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新型配电网运行与控制、继电保护、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实验,解决了无法对新型配电网进行现场试验的难题.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科研、教学能力,有力支持了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特色专业的建设.所提建设方案对于研究及推广新能源微电网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期刊名称】《电气技术》【年(卷),期】2018(019)005【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微电网;结构设计;分布式发电;试验系统【作者】赵兴勇【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电力工程系,太原 030013【正文语种】中文智能微电网集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等为一体,以专业智慧构建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助力国家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
微电网作为智能电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新能源推广、节能降耗、降低炭排放具有重要意义[1-2,6]。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类依托我省电力行业快速发展和壮大,有着明显的行业背景与特色。
在山西乃至全国电力行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力系统是现代化技术集成最高的行业之一,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微电网是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是以分布式电源为基础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的供能网络,是发挥分布式发电效益的有效途径。
它不仅能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而且能减轻环境和能源压力,还可以为大电网黑起动提供后备电源,是大电网的有力补充,更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电网的最大优势是提高了电力系统面临突发灾难时的抗灾能力。
大电网中超大型电站与微电网中分散微型电站的结合,可以减少电力输送距离、降低输电线路的投资和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削峰填谷,降低电网损耗,降低电价。
横向+纵向项目(2017年以后解题和在研)

22017年蔬菜园区农机智能装备集成与配套-物联网及品种实验仪器安冬2017-01-0132017年科技新星项目-基于番茄长势的主要环境参数和智能调控关系研究安冬2017-01-014大规模样品存储、实验、测试平台加工装配安冬2017-01-055软件开发过程Debug 与优化安冬2017-02-066NIR 分析软件跨平台测试与优化安冬2017-03-227深远海养殖环境智能感知与调控技术研究安冬2019-11-018基于高光谱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种子品种鉴定方法研究安冬2021-01-019面向文化站的数字体感互动系统研发及示范陈洪2015-07-0110基于增强现实的公众灾害认知手机游戏系统研发陈洪2015-10-0111VR 沉浸式体验交互系统一期陈洪2016-11-2112农村电商及农产品流通服务陈昕2017-03-0113面向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信息服务平台陈昕2017-06-0114河北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建设规划陈昕2018-09-0115《青海省湟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与咨询服务陈昕2018-11-0116面向智能养猪的机器人装备及系统技术可研报告陈一飞2021-03-1517星地遥感的农作物信息感知陈英义2013-01-0118池塘水产养殖水质变化预测模型与系统陈英义2015-04-0119设施蔬菜环境精准调控模型研究陈英义2017-01-0120虾加工智能模型与精准监控关键技术研发陈英义2018-06-0121编写天津市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实施细则陈英义2019-02-0122新一代水产养殖精准测控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陈英义2019-03-0123基于机器视觉的游泳性鱼类摄食群体特征识别与行为分析研究陈英义2021-01-0124基于弱监督学习的水果品种信息自动抽取方法研究陈瑛2016-01-0125天津科技大学2017年6月机电类设备采购项目(4)陈瑛2017-09-0126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论文评价查询检索系统陈瑛2018-06-1527农机作业轨迹分类系统研发陈瑛2020-11-2028基于智能感知技术的有氧胁迫下青贮饲料变质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程强2016-01-0129基于冻土关键变量原位分离测定的农田冻融水热参数模型检验与修正程强2016-01-0130基于介电内/外缘场无创传感方法的植物-土壤水相互作用模型研究程强2017-03-1331基于介电原位传感方法创新的玉米植株-土壤水系统模型构建、检验与参数辨识程强2019-01-0132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董乔雪2019-01-0133电池检测设备拓扑结构及控制策略研究杜海江2016-07-1334高频开关电源配套有源滤波器研究杜海江2017-04-2735无弧有载自动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试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杜海江2018-09-0136光储一体变流器开发咨询项目杜海江2019-12-0137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大数据模型算法完善服务项目杜海江2020-08-2038基于最优控制策略的温室环境物联网调控系统研发杜尚丰2019-03-0139连栋温室-生菜生产最优控制方法研究杜尚丰2019-03-3140基于电能服务管理平台的营销市场分析决策技术研究及应用杜松怀2016-01-0441未来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模型及电力预测方法杜松怀2016-07-0142未来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演化模型及电力预测方法(国网配套经费)杜松怀2016-07-0143基于区域差异化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模型与算法杜松怀2017-01-0144典型模式下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输配电服务运行成本分析及定价方法研究杜松怀2017-01-0145复杂配电网分解协调与快速暂态仿真算法研究杜松怀2017-01-0146主动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及提升措施研究、售电成本联动可靠性提升方案研究杜松怀2017-05-3147基于兰州新区智能配用电系统一体化调控策略及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接入配电网保护机理研究杜松怀2017-06-0148贫困地区电力建设与生产安全质量提升机制研究杜松怀2018-08-0149并网型微电网集成应用关键技术及参与电网调峰与需求侧管理技术研究杜松怀2018-08-3150市场交易环境下电力供需技术模型和应用研究杜松怀2018-09-0151基于煤改电大数据分析的需求响应策略研究杜松怀2018-09-0152我国能源转型路径下的农村能源网络规划与运营方法模型研究及应用杜松怀2019-05-0153农村电气化专业发展报告杜松怀2019-06-1554有源配电网CPS 动态仿真技术研究杜松怀2020-12-2855基于银离子调控铂纳米粒子模拟酶活性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生物传感器研究段宏2020-11-0356畜禽养殖数字化关键技术与设备开发段青玲2013-01-0157设施蔬菜病害预警、诊断与防控核心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段青玲2017-05-0158农业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建设项目段青玲2017-12-0159智能型陆海接力健康养殖模式示范项目段青玲2018-01-0160种植业物联网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任务段青玲2019-01-0161基于5G 的南美白对虾行为研究及智能监测系统建设段青玲2019-11-3062垦利区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对虾)段青玲2020-10-0163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西藏特色食用菌冷链物流质量监测方法冯建英2015-01-0164南方设施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模式的能耗评估与节能路径优化冯建英2016-01-0165北京蔬菜生产者对信息技术采纳意愿与采纳行为调研冯建英2016-03-0966果蔬有机生产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冯建英2017-01-016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杏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冯建英2021-01-0168现代设施农业环境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冯磊2017-01-0169多能流关联耦合特性建模及应用途径研究付学谦2018-01-0170新时代电力交易多目标全局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模型与策略研究付学谦2019-06-0171基于高可靠性供电模式的园区能源互联集成供能系统多尺度协同增效规划研究付学谦2019-11-0172基于高维数据统计学习的综合能源系统动态需求响应策略研究付学谦2020-07-2273考虑新能源不确定性和多能关联耦合的低碳园区多能源系统规划策略研究付学谦2020-09-2974农业园区能源互联网在线安全分析理论与方法付学谦2021-01-0175基于统计机器学习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随机规划理论研究付学谦2021-04-0176基于物联网的多级多层次农作物产地环境数据融合算法研究高红菊2014-01-0177移动便携式农业实用技术视频放映成套装置推广与应用高万林2015-01-0178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云平台v1.0维护高万林2016-06-0179“智慧海永”生态环境实时可视化平台开发高万林2016-07-1180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开发高万林2016-12-0781温室集群控制系统开发高万林2016-12-0782水肥一体化系统开发高万林2016-12-0783作物模型及算法软件开发高万林2016-12-0784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秀科技社团建设项目高万林2017-01-01852017年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维护高万林2017-01-01862017年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升级高万林2017-02-1587智能农业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培育项目高万林2018-01-0188大田种植在线监测技术与系统标准研究高万林2018-07-0189“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现代农业(宁化)先行区战略及示范研究高万林2018-10-1590中华农业科技奖评审系统运维服务高万林2019-07-0191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推介活动项目高万林2019-08-0892建州茶及茶油绿色标准化技术实验研究与示范高万林2020-04-0193荆州农业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技术咨询服务高万林2020-04-3094中瑞顶欲富碳农业技术应用咨询服务高万林2020-05-1095顺平县安阳乡脱贫攻坚与产业振兴绿色技术应用咨询研究高万林2020-05-3196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网络申报与评审工作 平台系统运维服务高万林2020-07-0897智慧农业科技成果互动展示平台开发与应用高万林2021-01-2298柔直及交流电网状态综合分析相关技术分析及测试验证技术服务耿光飞2018-04-0199施工队承载力分析模块研发耿光飞2018-04-30100基于大数据相关性的配电网技术线损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耿光飞2018-12-28101基于新型SIET 的植物电活动离子机理研究黄岚2016-01-01102基于EIT 技术的植物根区原位三维成像方法研究黄岚2019-02-22103机载NDVI 检测装置黄岚2021-02-20104中农-云南保山隆阳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智慧立体管控与全新智能温室物联网温室建设工程设计冀荣华2016-01-18105农机车载式土壤养分和氮素原位实时监测技术与装备冀荣华2017-07-01106大规模在线游戏网络用户行为研究贾璐2016-01-01107配电网电压问题综合治理方法研究井天军2017-05-15108电采暖负荷特性、预测方法及对配电网影响研究井天军2017-08-21109面向同期线损管理的电网海量数据降损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井天军2018-06-10110适用农业负荷的分布式扶贫光伏消纳技术与商业模式研究及示范工程建设井天军2020-01-14111基于生物质电热气耦合的农村综合能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井天军2020-04-01112全清洁能源的特高压跨区外送系统源网协调关键技术研究井天军2020-05-28113基于多源大样本数据透视的电网供需平衡分析方法研究井天军2020-07-01114以增强可观测性为核心的智能配电网状态感知技术及应用配合工作巨云涛2016-06-30115热电耦合下的电采暖系统对电网影响仿真分析巨云涛2017-07-06116考虑高比例清洁能源消纳的电力系统综合调峰运营模式研究配合工作巨云涛2017-07-11117冀北电科院新能源集群三相电压不平衡机理研究巨云涛2017-08-25118计及核电机组运行特性的多种电源联合调峰优化策略研究巨云涛2018-01-01119基于凸松弛理论的有源配电网有功-无功分布式协调优化研究巨云涛2018-01-01120海岛独立微电网“源-网-荷-储”协调规划与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巨云涛2018-06-01121考虑需求侧响应的多能互补能源系统耦合建模巨云涛2018-08-01122基于频域分析的配电网合环电流暂态计算技术研究巨云涛2018-08-20123冀北电科院考虑大规模风电虚拟同步发电机的新能源汇集地区输电网规划方案研究巨云涛2018-10-01124面向大规模新能源安全消纳的输配协同在线风险分析及风险预控关键技术研究(建模技术部分)巨云涛2019-05-15125“互联网+”时期的对等互助式电机学教学改革研究巨云涛2019-05-31126大规模光伏接入对冀北电网网损影响分析研究巨云涛2019-06-05127延庆地区能源优化调控模型研究巨云涛2019-11-01128(KJ20-1-23)特高压直流接入天津电网安全稳定分析研究巨云涛2020-06-01129基于大数据的冀北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外送通道送出受限因素及改善措施分析巨云涛2021-01-05130基于资源节约的水产养殖混合系统模型创新与示范李道亮2014-01-01131水产养殖物联网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李道亮2014-10-01 132中欧合作可持续技术研究李道亮2015-01-01 133基于拉曼光谱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养殖水体三氮快速检测机理研究李道亮2016-01-01 134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李道亮2016-01-01 135农业农村资源等监测统计项目李道亮2017-01-01 136规模化淡水鱼健康养殖智能化调控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李道亮2017-01-01 137万人计划-2016-李道亮李道亮2017-01-01 138对虾全产业链大数据分析与管理云服务平台构建及大规模应用李道亮2017-07-01 139农业农村资源等监测统计项目李道亮2018-01-01 140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李道亮2019-01-01 141陆海接力水质精准监测、预警与调控关键技术研发李道亮2019-01-01 142智慧水产养殖业发展战略研究李道亮2019-03-08 143高效鱼菜共生系统实时测控技术产业化研究李道亮2019-06-01 144农业农村大数据资源收集李道亮2019-06-20 145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支撑服务李道亮2019-06-30 146《池塘养殖物联网技术规范》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李道亮2019-07-30 147苏农云大数据平台建设标准李道亮2020-02-06 148全国海洋牧场信息平台设计李道亮2020-05-01 149廊坊市数字乡村发展规划及数字乡村试点评定、验收服务项目李道亮2020-06-03 150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支撑服务李道亮2020-06-05 151新形势下工厂化水产养殖科技创新战略研究李道亮2020-09-01 152基于热红外成像技术的马铃薯作物水分胁迫监测方法研究李寒2018-01-01 153番茄采摘机器人软件开发李寒2018-07-23 154基于可视化的农产品安全大数据分析系统研究李辉2017-07-01 155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通则合作合同李军会2016-10-21 156卷烟产品质量多元评价方法李军会2016-10-31 157光栅型近红外分析仪器建模性能的改进与验证李军会2017-01-01 158高端优质烟叶模块配方技术的构建李军会2018-01-01 159四川烟叶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李军会2018-01-01 160烤烟工业分级原料化学成分规律影响研究李军会2018-08-22 161烟叶近邻等级关系2019年度研究技术合作合同李军会2019-01-01 162基于近红外云平台的烟叶品质信息提取与应用李军会2019-01-02 1632020年度烟叶近邻等级关系研究李军会2020-01-01 164黑龙港东北部平原小麦-玉米水肥高效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李莉2018-07-01 165野外自然状况下蝗虫种群动态监测自适应模型研究李林2015-01-01 166粮食主产区主要病虫草害统防统治策略和技术规程李林2016-01-01 167三峡库区森林资源生态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软件开发李林2016-03-01 168中国森林生态指数计算系统研究与开发李林2016-11-22 169林业生态(安全)指数系统研建李林2017-02-05 170三峡库区森林资源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软件及模型建立李林2017-03-01 171农作物病虫鼠害疫情监测与防治咨询与服务李林2017-03-31 172“蝗虫滋生区数字化勘测规范”标准制定李林2018-07-10 173林业生态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工作平台研建李林2018-11-21 174蝗虫监测与防治信息获取李林2019-06-01175蝗虫监测与防治信息获取李林2020-04-30176中农--大族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项目李民赞177精细农业及农业自动化联合研发中心李民赞2014-05-01178精细农业及农业自动化联合研发中心李民赞2014-05-01179拓普康系列产品性能测试与评价规范李民赞2014-10-01180温室作物光谱数据采集与测试分析服务李民赞2017-01-10181作物检测NDVI 仪和土壤电导率仪开发李民赞2017-02-01182水稻作物检测NDVI 仪开发李民赞2018-01-01183基于光谱学的玉米叶绿素检测机理与装置研究李民赞2018-01-01184"互联网+“智慧香蕉种植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李民赞2018-06-01185李民赞教授专家工作站李民赞2018-12-15186农机信息化监控平台李民赞2019-12-15187农业机器人机群组合调度软件设计与开发李民赞2020-09-01188面向农田物联网的分布式实时主动响应复杂事件处理研究李想2016-01-01189面向智能温室物联网的分布式实时复杂事件处理研究李想2017-01-01190BloomSky 气象站及其他农业传感器数据属性及用途调查李想2017-05-02191BloomSky 气象站及其他农业传感器数据属性及用途报告撰写李想2017-05-02192行为及生理数据管理及分析软件研发李想2017-08-01193基于虚拟现实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研发与示范李想2017-11-01194商务部第三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绩效评价李想2018-02-01195贵州航天智慧农业云网设计咨询李想2018-03-10196岛礁光伏农业可控网室设计李想2019-03-20197可穿戴神经数据可视化软件开发李想2019-06-10198“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制作与控制软件开发及安装调试项目”(分包二:控制软件开发及安装调试)李想2019-08-12199“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制作与控制软件开发及安装调试项目”(分包一:物联网传感器系统制作)李想2019-08-12200可穿戴神经生理数据事件打点软件开发李想2020-03-13201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认知行为干预软件李想2020-07-15202陆良县“一县一业”蔬菜产业数据中心及物联网示范基地项目李想2020-08-01203中国农业大学垫江教授工作站李想2020-08-03204农业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果蔬温室种植应用李鑫星2015-08-01205基于图像的设施黄瓜病害识别模型李鑫星2015-11-26206农业知识文语转换歧义字段处理方法研究李鑫星2019-01-01207基于物联网的草原型流域多水源一体化监管技术合作研究李振波2015-04-01208基于动态多尺度分析的水产养殖水质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研究李振波2016-05-01209海产贝类苗种繁育精准管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李振波2016-10-01210基于物联网的设施水耕蔬菜种植环境精准管控系统开发与示范李振波2018-01-01211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管控物联网技术集成与示范李振波2018-01-01212冷藏车、冷藏货架等储运畜禽产品品质管理与预测系统开发李振波2018-06-01213航天关键材料基因数据库平台建设-数据提取李振波2019-06-10214海水池塘生态工程化养殖技术与模式李振波2020-03-20215海水和半咸水鱼类生态集约化智能养殖模式和加工流通集成示范李振波2020-10-01216基于微流控PCR 芯片技术的农业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林建涵2013-01-01217微流控PCR 仪在动物疫情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模式研究林建涵2013-01-01218基于微流控PCR 芯片技术的农业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林建涵2013-01-01219基于微流控PCR 芯片技术的农业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林建涵2013-01-01220一种微生物快速检测的生物传感器开发林建涵2016-01-01221病死猪肉单克隆抗体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设备研制与应用林建涵2016-01-01222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装备研究林建涵2016-01-01223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环境效应监测技术研究林建涵2016-01-01224生物传感器猪重要疫病快速检测新技术研究林建涵2016-07-01225用于家禽供应链中沙门氏菌检测的阻抗生物传感器开发林建涵2016-10-19226"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发展战略研究林建涵2018-01-01227Poultry Excellence in China: Improving Food Safety in Poultry Supply Chain (Phase II)林建涵2019-09-01228家禽混合病原的磁泳分离与生物传感机理研究林建涵2021-01-01229养殖业物联网研发与应用示范(家禽)刘春红2018-07-22230苹果树冠层三维重建及光照分布计算方法刘刚2014-01-01231作物精确化育种性状采集智能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刘刚2015-01-01232用于高速水稻插秧机的低成本AutoTrac 自动导航系统刘刚2016-07-01233土壤重金属溶出伏安快速检测干扰机理研究刘刚2017-01-01234智能变量施肥作业技术与系统装置研发刘刚2017-07-01235奶牛安全高效养殖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刘刚2018-06-01236基于无人机LiDAR 数据的山地果园智能化变量喷雾技术及装备刘刚2019-07-01237基于小型无人机图像的山地果园智能化精准施药关键技术研究刘刚2020-06-01238土壤重金属溶出伏安检测中腐殖质干扰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刘刚2021-01-01239气溶胶中禽流感病毒的微流控芯片富集与裸眼检测方法研究刘宁2019-01-01240鸡肠道生物信息数据分析刘雪2016-11-012412017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家禽团队刘雪2017-01-012422017年优质优价项目- 产业带特色畜禽产品电商销售模式示范刘雪2017-03-22243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生产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控能力提升对策研究刘雪2017-04-20244面向冷鲜肉冷链品质追溯的纸基可打印传感与动态指示技术刘雪2018-01-252452018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家禽刘雪2018-12-302462019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家禽刘雪2019-01-012472020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家禽刘雪2020-01-01248欧米伽3功能性鸡蛋消费意愿调查与感官评价刘雪2020-07-01249面向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的低功耗、高精度硫化物传感关键技术刘雪2021-01-01250基于中小规模样本数量的半导体材料基因组数据挖掘技术刘元杰2019-01-01251无人机喷施系统设计与测试刘云玲2017-10-31252基于无人机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刘云玲2018-12-01253基于XOR 指令的秘密分享算法的泄密容忍分布式云存储关键技术研究吕春利2016-10-01254先进生产排程系统(APS)算法优化项目吕春利2017-10-16255基于区块链和可信计算的证据保全技术研究吕春利2019-06-01256配电自动化系统业务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模型研究吕春利2019-09-28257智能生产线数字孪生系统模型及算法优化研究吕春利2020-03-15258科左后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划方案技术服务马道坤2018-11-01259科尔沁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划编写及服务马道坤2018-12-19260科左中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应用推广科技创新项目马道坤2020-04-15261演艺空间中自然人机交互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梅树立2015-07-01262插值Shearlet 框架下多层图像分割同伦变分模型及快速算法梅树立2017-01-01263插值Bendlet框架下图像修复变分模型及快速算法梅树立2019-01-01 264裹包青贮饲料紧实度/含水率复合测量方法与耦合模型研究孟繁佳2015-01-01 265智能净水器物联网云平台系统研究孟繁佳2016-05-13 266羽毛球发球机智能遥控装置及平台开发孟繁佳2018-04-30 267基于光学信息的种子病害快速诊断技术装备孟繁佳2018-06-01 268基于TI模拟技术的电子电路技术训练实践平台开发孟繁佳2018-08-30 269物联网综合实验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孟繁佳2020-01-01 270基于优利德测量技术的电子电路技术训练课程改革与实践孟繁佳2020-01-01 27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葡萄体系—产业经济穆维松2016-01-01 272中国工程研究院咨询项目-课题4-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市场拓展战略研究穆维松2020-01-01 273微电网群优化运行控制及远程运维技术研究牛焕娜2017-08-28 274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牛焕娜2018-08-15 275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系统协调控制策略研究牛焕娜2018-08-15 276典型建筑用能的需求侧柔性调控技术研究牛焕娜2020-08-01 277微电网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研究牛焕娜2020-09-15 278高比例受端电网背景下考虑虚拟电厂调节潜力的电网协调调度方法研究牛焕娜2020-11-13 279端云一体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的研发及其推广石庆兰2018-09-10 280土壤水盐同步监测技术及设备研发石庆兰2020-01-01 281《多深度一体化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石庆兰2020-10-30 282俄罗斯多库舍夫土壤科学研究所土壤水分测量合作项目石庆兰2020-11-16 283农业新能源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苏娟2017-01-01 284能效基准数据库数据验证服务苏娟2017-11-10 285负荷聚合商业务场景下负荷响应机理与短期预测方法研究苏娟2018-01-01 286高敏感负荷区配电系统典型供电模式与协调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苏娟2018-01-31 287电能替代典型技术潜力挖掘及效果评价研究服务苏娟2018-08-23 288配电网与蓄热式电采暖负荷的时空特性匹配技术研究苏娟2019-10-20 289电力物联网下区域供电增值服务商业模式研究苏娟2020-05-01 290大学城绿色低碳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苏娟2020-09-04 291针对电力市场主体需求的数据分析研究苏娟2020-11-26 292旱作马铃薯作物氮素营养快速诊断方法与机理研究孙红2016-01-01 293便携式玉米生长检测诊断设备研制孙红2016-01-01 294基于机器视觉的藏区特有农作物病虫害图像识别算法研究孙红2017-03-01 295基于光谱学的玉米冠层叶绿素检测机理与装置研究孙红2017-07-01 296基于实时传感器的精细施肥控制技术研究孙红2018-05-01 297马铃薯羽状复叶多维特征提取与生育动态检测方法研究孙红2020-01-01 298基于无线传感、RFID、物联网的水产品质量与安全追溯体系研究孙龙清2015-04-01 299农业农村资源等监测统计项目孙龙清2017-01-01 300农业农村资源等监测统计项目孙龙清2018-01-01 301海水池塘养殖自动投喂与智能化养殖管控技术优化与集成研究孙龙清2020-10-01 302南沙数字农业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孙龙清2020-11-27 303《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信息化卷》编撰孙明2018-12-19 304基于小样本数据的新疆红枣缩果病的预测建模技术研究孙瑞志2015-01-01 305文化资源建模技术研究及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孙瑞志2015-07-01 306信息系统开发(委托)孙瑞志2017-06-02。
能源特色类高校助力能源转型(一)

能源特色类高校助力能源转型(一)作者:月华(整理)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4年第05期能源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导能源,而化石能源生产、消费、转化等方面的革命与新能源的大力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的有效路径。
因此,创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能源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河海大学:河润万物,海纳百川打造“金”字招牌河海大学具有悠久深厚的“涉能”历史,水电、热电、风电等专业起步早、实力强,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我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河海大学培养了须恺、汪胡桢、黄文熙等中国第一批水电事业先驱,他们成了我国水能开发领域的中流砥柱。
另外,学校师生校友还服务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建设,并在三峡、小湾、锦屏、糯扎渡、白鹤滩等一大批举世瞩目的水电工程中建功立业。
不仅仅是水电,在火电和核电领域,河海人同样“长袖善舞”。
100多年前河海大学初创时,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的前身)首任校长许肇南兼任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电厂——南京下关电厂的“总办”,筹建了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火力发电厂。
改革开放后,河海人积极参与我国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
如今,河海大学赓续传统,继续打造“金”字招牌。
在太陽能光伏与光热发电技术、新能源发电建模与并网仿真技术等研究方向上实现了众多重大技术或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为解决我国能源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
比如,“光伏系统集成与装备”团队首次创新提出了光伏阵列健康状态评估方法,有效解决了光伏阵列健康状态评估中的关键性问题,创下3年平均发电效率89.7%的世界纪录,为我国光伏能源科技的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光伏电站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团队解决了光伏电站数字化设计过程中的自动化布置与实时阴影分析等关键技术难题,使华为公司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风电领域的研究团队针对在复杂地形中开发建设风电场的问题,开发了微观选址优化设计软件,打破了被国外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为国内500余个风电场的优化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品牌专业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始于1896年的四川中西学堂,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两次合并而成。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源自1908年设立的四川工业学堂电机系,于1998年由原成都科技大学电力工程系、自动化系、应用电子技术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我国第一批创办电气工程专业的单位之一,是四川大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工科类实体性学院之一。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电力能源行业,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面向电网、电力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四川大学多学科和西部清洁能源优势,着力培养造就电气工程新工科人才。
该专业2007年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获得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专业拥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包括特聘院士1位、国家特聘专家1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位、四川省特聘专家4位、四川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位。
专业建设有一批高水平科教育人平台,包括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超导与新能源中心、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四川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智能电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电能质量与电磁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19年11月,与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启动共建“能源互联网联合研究中心”。
专业秉承工程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坚持“以办最好本科为宗旨,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中心”,发挥在电力行业的影响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由教学名师领衔,采用“探究式-小班化”、“大班教学-小班研讨”、“雨课堂”、“翻转课堂”、“项目制”等教学新形式,将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教师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建设情况总结

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建设情况总结
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建设情况总结
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近年来,各个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有所增加。
各个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力度,增加了研究项目的数量和规模。
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推动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其次,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多样化。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仅仅停留在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方面的调整,还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高校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再次,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逐渐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创新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注重教师发展和培训。
高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同时,高校也注重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了以教学成果为导向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
新的成绩。
总体来说,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教学改革探讨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教学改革探讨作者:李青来源:《卷宗》2018年第16期摘要:本科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综合性较强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提高该专业毕业论文完成质量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存在问题,教学改革1 引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的专业。
该专业旨在培养能够在新能源领域从事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改造、系统开发、系统工程设计、技术服务与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或者可在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新能源方向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等相关工作的人才。
新能源本科毕业设计是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能够较为系统地培养学生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该环节是学生初次较为系统地接触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及论文撰写等诸多方面的环节,在本科学习和未来工作或继续深造之间搭建了重要的过渡桥梁。
然而,近年来高等院校出现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普遍现象[1]。
本文针对新能源科学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促进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建议和措施。
2 新能源学科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问题探讨2.1 从学科特点方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多设置于高校的电气学院,主要内容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发电方向。
该专业涉及到电气工程、热能工程、物理学、光学、材料学、化学、控制科学等学科,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的专业[2]。
学科交叉一方面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想法较多、兴趣点分散。
由于新能源专业的任课教师在任职前所从事的专业比较固定,所授课程也只针对单一学科,比如教授传热学的老师对电气工程的相关学科的了解就不是很深入。
因此,在毕业设计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过程,出现了相互间难以匹配的问题,即学生对老师给出的题目不感兴趣,而老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又无法指导,最终一般是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开展毕业设计,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山西省高校能源类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关键在人才,而高校能源学科的建设情况关系能源人才的培养质量。
通过统计、分析高校学科建设资料发现:山西省高校能源类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师资队伍基础薄弱、支撑平台建设水平低、科研能力不强四方面问题,本文从人才的“引”与“培”、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方面为培养能源转型人才提出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高校;能源类;学科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102(2019)06-0021-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山西省高校能源类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山西能源学院,山西晋中030600)常建忠李桂平孟秀峰王耀红·教育教学研究·收稿日期:2019-11-10项目基金:本文系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CRESP )管理办公室委托的山西能源转型战略及路线图研究(合同编号:A4-CS-2016-031)咨询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常建忠(1969—),男,山西清徐人,山西能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李桂平(1961—),女,山西应县人,山西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
孟秀峰(1963—),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能源学院教授,博士。
王耀红(1991—),女,山西晋中人,山西能源学院助教,硕士。
2019年员2月第32卷第6期山西能源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EnergyDec.,2019Vol.32No.6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要求,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行动方案》。
而打造能源革命的排头兵重心之一在于人才支撑,即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阵地,必须服务于能源革命和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加快传统能源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学科专业的转型与新学科专业的建设,以满足山西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对能源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一、山西省高校能源类学科建设现状为了推动山西高校能源类学科专业建设创新发展,解决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和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中能源类专业人才与产业无缝对接难题,本文选择了三所重点高校有代表性的能源类一级学科即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山西能源学院、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六所山西地方本科高校相关能源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支撑平台建设及科研成果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横向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高教司【】号
西门子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唐波
年
高教司【】号
西门子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黄悦华
年
高教司【】号
西门子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自动化系师培项目
蒋冰华
年
高教司【】号
“开放、引导、自主学习模式下的互联网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程江洲
年
校重点
湖北省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杨文辉
年
一般
试点学院自动化专业“英才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谭超
年
专项重点(试点学院专项经费)
试点学院实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李咸善
年
专项重点(试点学院专项)
以“试点学院”改革为驱动的输电线路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邓长征
年
专项重点(试点学院专项)
以“育人为本,面向个性化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重点
基于构建“四维一体”的含信息处理类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李振兴
年
重点
试点学院背景下基于理念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王凌云
年
一般
面向电气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水电站运行仿真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危雪
年
一般
电子技术双语课程“多维互动自主学习导教结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程杉
年
一般
面向理念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双语教学方法研究
冉华军
年
教育科学一般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已计入目标考核)
黄悦华
年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基于理念的专业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估体系(省级,已计入目标考核)
黄悦华
年
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省级,已计入目标考核)
陈铁
年
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建设情况
一览表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资助
经费
立项
时间
鉴定(结题)时间
项目
类别
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知识项目的指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郭贵莲
年
重点
试点学院背景下满足个性化培养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粟世玮
年
重点
电路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
吉培荣
年
李世春
年
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
薛田良
年
省级
基于职业规范的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黄力
年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与课程体系构建
程杉
年
新思维“ ”人才培养模式下本科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陈星
年
高教所重点
项目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业指导体系构建研究
黄华
年
高教所一般
侯剑舒
学院自筹
年
一般项目
“工程认证”背景下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分析研究
李振华
学院自筹
年
一般项目
基于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架空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课程为例
李方宇
学院自筹
年
一般项目
“卓越计划”背景下以研究性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智李
学院自筹
年
一般项目
电气工程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
电气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方法研究
马辉
年
高教所一般
项目
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工程创新能力的混合式学习策略研究以电类专业基础课为例
粟世玮
学院自筹
年
一般项目
“多模式、梯度性、信息化”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综合作业设计与创新
马辉
学院自筹
年
一般项目
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驱动的自动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架构的研究
罗朝祥
年
校重点
湖北省
基于的混合式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为例
游文霞
年
校重点
基于“混合式翻转课堂”的《电力电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普子恒
年
校重点
水电站仿真实验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研究
鲁明芳
年
教育科学重点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赵辛欣
年
教育科学一般项目
余波
年
专项重点(试点学院专项)
基于超强爬坡能力新能源汽车设计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研究
井立兵
年月
青年专项(人事处)
基于研究性教学和竞赛式激励相结合的《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李振华
年月
青年专项
(人事处)
基于“结果产出”()理念的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唐波
年
教育科学重点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泛专业——《自动控制原理》开放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会家
年
专项重点(试点学院专项)
多元化个性化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试点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屈琼
年
专项重点(试点学院专项)
深度融入专业建设,切实提升数学素养——以电气类专业为载体的大学数学课程综合改革探究
沈忠环
年
专项重点(试点学院专项)
试点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线性代数》为例
李咸善
年
专项
“无缝衔接”的输电线路工程专业多维校企跨界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唐波
年
专项
微信小程序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性研究
李丹
年
高教所重点项目
基于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电压技术”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输电线路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层次综合性建设研究
张宇娇
年
校级
省级
基于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电力电子技术及综合作业联合教学体系的构建
邾玢鑫
年
校级
省级
基于理念的来华留学生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电力电子课程群的教学改革示例
魏业文
年
校级
省级
基于“双师制”与实践能力培养导向的专业学位硕士工程实践课程建设研究
张赟宁
年
教育科学重点
卓越工程师计划下“一课多师”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张宇娇
年
教育科学一般项目
地方高校留学生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研究——以《电机学》课程教学为例
冉华军
年
教育科学自筹
基于“结果产出”()理念的专业课程建设标准与评估体系研究
唐波
年
重点
湖北省
基于产学结合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立体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梁会军
年
试点学院专项
跨院合作模式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朱永刚
年
试点学院专项
基于交叉学科背景下试点学院本科生领导力培养研究——以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为例
王守文
年
试点学院专项
讲座引导与延伸式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杨种田
年
试点学院专项
省级试点学院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罗红
年
试点学院专项
国家仪器
电气类创新与应用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王彦海
年
重点
基于“一课多师”的电气工程专业《电力电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张宇娇
年
重点
基于试点学院改革的输电线路工程专业“企业课堂”实践研究
李旭
年
重点
试点学院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王凌云
年
湖北省
基于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咸善
年
湖北省
试点学院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