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人格外向性、学校适应及学校认同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人格特质是每个人独特的行为模式、情绪态度和认知方式的组合。

而学业成就作为大学生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与个体的人格特质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如何影响其学业成就,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第一部分:引言在当前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不仅仅是对他们个人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对大学教育质量的一种评估与反馈。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其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人格特质与学业成就的关系2.1 外向性与学业成就外向性是指个体喜欢与他人交往、活跃于社交场合的特质。

研究表明,外向性高的大学生更具有表达自己、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能力。

这种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参与和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机会,从而使学业成就得到提升。

2.2 神经质与学业成就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反应的稳定性和易受刺激的程度。

研究发现,更加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往往能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并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因此,情绪稳定性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取得较好的学业成就。

2.3 开放性与学业成就开放性是指个体对新事物持有积极态度、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观念的特质。

具有开放性的大学生更加勇于创新、富有创造力,在面对学业困难时更愿意尝试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创造性思维与学习上的灵活性使他们更有可能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2.4 完美主义与学业成就完美主义是指个体对自身和他人要求过高的倾向。

研究发现,过高的完美主义倾向会给大学生带来更高的学习压力,同时也会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过于苛求,甚至出现自我否定的情绪。

因此,在适度的压力下,审慎调整完美主义倾向对于充分发挥个体潜能并保持良好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

第三部分:改进途径与建议3.1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大学应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老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人格特质,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适应能力的关系

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适应能力的关系

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适应能力的关系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适应能力的关系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特点对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定义、个性特点与学习适应能力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适应能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适应能力的定义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指每个学生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

学生的个性特点包括内向还是外向、情绪稳定还是不稳定、个性活跃还是沉默等方面。

而学习适应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对各种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的能力。

学习适应能力包括适应能力、目标设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二、个性特点与学习适应能力的关系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适应能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首先,个性特点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个性外向的学生通常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个性内向的学生可能更加关注个人情感体验。

其次,个性特点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产生影响。

例如,个性活跃的学生可能倾向于喜欢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而个性内向的学生可能更喜欢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

此外,个性特点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进而对学习适应能力产生影响。

然而,个性特点并不是决定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唯一因素。

学习环境、家庭教育和个人发展经历等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个性特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适应能力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了解学生个性特点: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等,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教育者和家长可以创造有趣、鼓励、安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3.培养学习策略和技能:学习策略和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李彩娜,周伟(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陕西西安710062)【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及其与五因素人格的关系。

方法: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五因素人格问卷对9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①大学生社会适应总体水平较高,男生的人际关系适应显著低于女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大一的社会适应状况最好,大四的最差。

②人格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

③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间两两差异显著,和谐型最好,情绪型其次,退缩型最差。

结论:五因素人格与社会适应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不同人格类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差异显著。

【关键词】社会适应;五因素人格;大学生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9)01-0078-03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BetweenSocialAdjustment ofCollegeStudentsandFive-factorPersonalityLICai-na,ZHOUWei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Abstract】Objective:911college students’from Xi’an were assess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 adjustment and five-factor personality.Methods: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 Adjustment Scale(CCSAS) and the Five-factor Personality Inventory were used for investigation.Results:①Boy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as low-er than girls’,but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girls’;social adjustment of freshmen was the best,but seniors’was the worst;②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djustment;③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ocial adjustment.Conclusion: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adjustment;Colleg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y typ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cial ad-justment.【Key words】Social adjustment;Five-factor personality;College student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形成、自我同一性确立及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

●院校管理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李 杰(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 采用专业认同度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的关系。

结果显示,人格维度上内外向和神经质与专业认同存在显著相关,人格维度内外向和神经质可以显著预测专业认同。

[关键词] 医学院校;专业认同;人格类型DOI:10.3969/j.issn.1002-1701.2020.04.019[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1701(2020)04-0037-02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的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其今后的发展及成就都有一定的影响[1]。

人格是指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同时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2-3]。

本研究抽取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认同和人格类型测量,了解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确立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人格影响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内三所学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365份,回收有效问卷342份,有效的回收率为93.69%。

2.研究工具。

专业认同问卷[4],该问卷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划分为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四个心理维度,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9;艾森克人格问卷[5],该问卷将人格分为四种类型,内向不稳定、内向稳定、外向不稳定和外向稳定,即分别对应抑郁质、粘液质、胆汁质和多血质。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1.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状况。

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平均得分为(3.56±0.34)。

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认同总分、适切性、认知性及情感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事后多重比较(LSD)显示,专业认同度总分上大一与大二、大四之间差异显著;适切性上,大二与大三之间差异显著;认知性上,大一与大四,大三与大四之间存在差异;情感性上,大一和大四差异显著(见表1)。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分析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分析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人格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不仅影响着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研究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体育专业学生作为运动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格特征才能胜任这个职业。

他们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自控能力、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特质。

而这些人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遗传背景、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

深入研究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旨在对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体育专业大学新生在人格方面的特点与表现,探讨这些特征对其学习、生活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分析体育专业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可以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和个性化辅导措施。

研究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群体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通过研究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学业表现的关系,可以为教育部门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教育方案。

最终,通过探讨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的培养方法,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指导,帮助这一群体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2. 正文2.1 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概述体育专业大学新生人格特征是指在体育专业就读的大学新生在性格、态度、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对其在大学生活中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学校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学校适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作者:谢德光宋雪芹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8期摘要学校适应是教育与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文章在对学校适应的概念和结构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概括了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并对学校适应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学校适应概念结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School Adjustmen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XIE Deguang, SONG Xueqin(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AbstractSchool adjustmen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structure of school adjustment firstly. Then, it summari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hool adjustment. Finally, the article gave a summary and prospect about the study of school adjustment.Key wordsschool adjustment; concept; influencing factors1 学校适应的概念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一直是教师、家长及研究者关心的话题。

但就其概念来讲国内外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Ladd认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习成功的状况。

我国学者刘万伦认为学校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业行为、学校参与、情感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

国内大学适应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国内大学适应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理论研究 ・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2 6 2 期 2 1 年第 4 01 期 总第 40 0 页
国 内大 学适应研究 的现状和 问题 ★
高 屹
摘 要 :对大学生适应的主要研 究现状进行 了综合和分析,就 目 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 内容和成果:大 学适应的评量方法与构成、大学适应的影响 因素、特定人群的大学适应 的研 究进行 了回顾 ,
与大学适应 的研究显示 :大学生适应 的总分及各
3主要 问题 分析及对未来研究 的启示 .
31大 学适应 的界定 不统 一 .
学校适应是一个广义的多维的概念 , 目前心 维度得分与正性学业情绪著正相关, 与负性学业情 理学界还没有对学校适应做 出一个准确 的定义 , 绪呈显著负相关 ;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与大学适 学者们多是从各 自的兴趣和对其不 同的理解来加 应 之 间相互 影 响【。 2 8 】 以研究的。有学者将大学新生适应界定为: 个体在 关于父母依恋与大学适应 的研究显示 :父母 生活 、学习环境发生变化时, 通过主动顺应 ,调控 依恋通过 自尊 、自主性 、信任他人的途径对学校 和改变环境 ,最终达到认知和情感上 的平衡 ,产 适应产生间接影响;父母依恋对大学生人际适应 生符合外部环境要求 的行 为。有学者认为 ,适应 有显著影 响 。关于父母教 养方式 与大学适应 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 中, 改变 自身或环境 , 的研究显示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习适应 的 使 自身与环境协调的能力。很多学者倾 向于认 为 影响体现在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上 。相关分析 的 学校 适应 既 是人 与 环境 互 动 的过程 ,又是 人 与环 结果显示 ,除父亲惩罚严厉 、过分干涉外 的所有 境互 动 的结果 。 教养行为都与大学生 的学习适应显著相关; 另一方 在学校适应 的界定中存在对适应概念认识 的

2021年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教育论文

2021年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教育论文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教育论文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的较大变化,许多大学新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诸多困惑与矛盾。

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突出,已经引起了学校乃至社会上的广泛 ___。

研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切实做好教育工作,有助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地度过适应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使其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

文章在对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做一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以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为切入点,以华北电力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新生适应性教育过程为案例,具体探讨研究如何强化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对策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提高大学生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大学对新生进行的适应大学环境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它是高校思想 ___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高校中健康成长与成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每一位新生来说,大一既是人生道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一个重大转折点。

重视新生的大学适应性问题,切实做好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适应期。

尽快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是高校学生教育工 ___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新生在入学后的过渡期内所表现出的不适应情况是多方面的,并且这种表现因人而异,程度上也各不相同。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情况。

1.生活上的不适应大学生活的 ___性,如自主、自律、自理等,既是大学生活特定条件所决定的,也是学校教育中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然而现在的大学新生普遍缺乏 ___生活的能力,真正离开父母的庇护开始___生活时,许多新生出现了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有些学生甚至因为在生活上脱离了长辈的呵护,不能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其生活基本陷入无序状态,表现出懈怠情绪,并产生颓废思想。

2.心理上的不适应首先,多数大学新生在高中时是班上的佼佼者,有较强的优越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新生人格外向性、学校适应及学校认同关系研究
作者:蔡瑶涵
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04期
摘要:通过对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和学校认同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使用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对人格外向性、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关系分析探讨,结果发现人格外向性与大学新生的学校认同相关显著,但是与学校认同不显著,从而呼吁大家对于新生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的关注,帮助新生形成更有助于融入学校生活的人格结构,更有效地享受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人格外向性;学校适应;学校认同
一、引言
众所周知,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会直接影响其大学期间和后期融入社会的身心发展,对其成年早期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在关于影响学校适应的研究中发现以下因素会对个体的学校适应产生重大改变[1-3]: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质等,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

现有研究表明主要的影响学校认同的因素有:学校环境、学术气氛、学校总体声望、校园人际关系等[4]。

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少许对于学校和社会的报复性行为,站在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看,从大学新生的现状来调查其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是最适宜的时机。

一所学校如果想要将学生管理妥善,那么对学生对于学校的看法进行了解是有必要的。

人格特质是较为稳定的,相较于其他人格类型,外向性人格存在不可替代的优势。

国外研究表明[5][6],外向性高的个体易感受长时间的正性情绪体验,外向性、随和性高的个体睡眠情况显著优于低分个体。

国内研究证明[7][8],人格外向性者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更能采取求助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拥有着更多的幸福感,对生活也更加满意。

因此,研究大学新生的人格外向性对其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的影响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测量工具
1.外向性因素问卷
大五人格量表已经过历史的验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选用的关于人格外向性的反映了个体人际互动的数量和密度、对刺激的需要以及获得愉悦的能力,一共由12道题目组成。

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

2.学校适应量表问卷
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的问卷来自于陈君所编制的学校适应量表[9],一共包括40道题目,四个维度分别为生活质量、学习环境、交往活动、情绪状态。

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059,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

3.学校认同量表
对于学校认同量表的选取来自于丁力的大学生学校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5],在该学校认同分量表中题目总数量为20道,由群体认知维度、情感依赖维度、积极评价维度和自主行为维度组成。

总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43,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式。

(二)被试与数据采集
以高校的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抽样。

采用问卷调查法,依据问卷星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发放网上问卷。

在本次研究中共发放问卷209份,筛选后有效问卷达到187份,问卷回收率为百分百,有效率为89.47%。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
(一)大学新生人格外向性、学校适应、学校认同的描述统计
大学新生人格外向性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40.65,SD=4.93),显示了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状况良好(M=155.73,SD=22.27),高于平均水平,同时显示了大学新生学校认同状况良好(M=69.37,SD=12.51),高于平均水平。

(二)人格外向性和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表1表明大学生的人格外向性状态同其学校适应及学校适应的各个维度显著相关,说明了人格外向性和新生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状态关系密切。

(三)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的相关分析
对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总体情况以及各自的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表明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两者关系密切。

四、讨论
(一)人格外向性、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现状的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下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党和政府特殊年代下定出的“计划生育”政策,家庭和政府在教育新生代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一代的孩童更多地享受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号召素质教育和独生子女独享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人格的健全的培养比他们上一辈人更为重视,故而在人格外向性维度上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同时如今信息高速发展,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自己所心仪的院校,综合考虑去确定将来的学习去向,对于学校的优劣在去学校报到之前心中就有了预设,故而在后期的学校生活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这一点在学校认同和学校适应上会产生较大影响。

而社交媒体的渗入,使新生能够以更加多彩的方式发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群体,在群体成员的陪伴下更易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

总之,现在时代的背景特点决定了新生的人格外向性、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处于良好状态。

(二)人格外向性、学校适应、学校认同关系的分析
人格外向和学校适应相关密切,反映了在人格外向性维度上的高人格外向性和低人格外向性影响着新生的学校适应,这一点很好用实际生活的经验进行解释:外向的人更乐于去同外界打交道,去获得更多的社交資源,形成属于自己的同辈群体,在社交和同辈群体的影响下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也相应地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同样在良好的学校适应的影响下,个体更愿意去敞开心扉,去积极培养自己的卷入社交的水平,从而达到促进人格外向性维度的提高。

而人格外向性对学校认同不存在相关是因为学校认同更多的是受学校环境、学术气氛、学校总体声望、校园人际关系的四个因素的影响,人格外向性会影响人际关系。

五、结论
大学新生人格外向性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整体良好偏上,在情绪状态、生活环境、学习活动、交往活动四个维度上均高于中等水平。

大学新生的学校认同状态整体呈中等水平,在积极评价、自主行为、情感依赖、群体认知上均略微高于平均水平。

大学新生的人格外向性同学校适应高度相关,虽然在该研究中人格外向和学校认同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是人格外向性在学校认同的自主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

学校适应和学校认同两者之间高度相关,在两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房超,方晓义,李辉,蔺秀云.大学生应对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3):204-208.
[2]安芹,李旭珊.大学新生学校适应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0):796-800.
[3]孟凡.大学生文化智力、人格特质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4.
[4]丁立.大学生学校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5][10]Co.win RD.Fergusson DM,Horwood U.Neuroticism in adoles-cenoe and the risk of psychotic symptoms in young adulthood[J].Psyehol Med,2003,33(6):1089-1097.
[6]Verduyn.PBIC.There lationship between extraversion,neuro-ticismand aspects of trait
affect[J].Perslndivid Diff,2012,52(6):664-669.
[7]张海芳,张志.女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59-62.
[8]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5-107.
[9]陈君.大学新生学校适应、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