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对具有良好素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等理论基础及系统的地质工程理论、技能和方法,获得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训练,能独立从事各种建设工程中的勘察、设计、施工、评价和管理等的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在能源、水利水电、城建、交通、市政、环保和国防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工程病害评价和治理。
二、基本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掌握地质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的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
初步具备生产、教学、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工程建设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坚实的数学、力学和地质学基础。
(2) 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 运用工程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对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工程等开展勘察、评价、治理、设计、规划的能力。
(5) 了解地质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及技术发展动态。
(6) 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技术文献资料。
(7) 掌握计算机应用、程序设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技能,初步具有运用计算机完成地质工程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
(8)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学位(一)学制学制四年。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
但具有学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八年,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六年。
(二)学位完成本专业学业,修满170学分,符合学校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024年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2篇)

2024年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引言:地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它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地壳和地下岩石的工程性质和变形规律。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地质工程人才,以满足我国地质工程事业的发展需求。
本文以2024年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为例,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坚实的地质和岩土力学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地质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地质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研人才;3. 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领域的工作环境中胜任各类地质工程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方案1. 专业学科基础教育: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地质和岩土力学理论基础,掌握地球科学、地质工程学、地球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
3. 科研能力培养:通过科研项目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科学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能够从事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4. 综合素质教育: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阶段。
1. 基础课程阶段:地球科学基础、地质学、岩石与岩土力学、地球物理学、数学、物理等。
2. 专业核心课程阶段:地质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地下水工程、地震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等。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地球科学、工程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地质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文将从学科基础介绍、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培养、专业方向选择、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详细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一、学科基础介绍地质工程专业建立在地球科学的基础之上,涵盖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将首先接触到这些基础学科的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课程设置在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地质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要课程包括地质工程学、岩石力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数据处理与解释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是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参加各种地质实习、地质勘查实验和工程实践项目,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提供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地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操作。
四、专业方向选择地质工程专业通常设有多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如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这些专业方向旨在满足社会对地质工程领域不同方面的人才需求。
五、跨学科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
因此,地质工程专业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如环境科学、资源管理、土木工程等。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地球科学系-地质工程专业

地球科学系地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适用于2013级)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宽广扎实的专业基础、系统的知识结构和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级人才。
毕业生适合到国土资源、水利、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行业,主要从事各类工程勘查设计、工程建设、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工作,亦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着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地质学、数理和力学基础,比较系统地掌握地质工程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资源、水利及工程勘察、设计和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地图与测量学、矿物学、岩石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工程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勘查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体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
六、专业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地球科学前沿精品课程:地球科学概论重点课程: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地质灾害防治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见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四)附表一: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说明:辅修地质工程专业需修满33个学分。
附表三:附表四:。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是一门关于地球科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地质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并通过工程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和利用。
因此,地质工程专业对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份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以期更好地促进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
1. 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地质基础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够开展地质与工程学的交叉研究和应用。
其次,学生要具备出色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素养,能够在新时代下积极创新和贡献自己的智慧。
最后,培养出一批具有良好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
2. 课程设置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课程,以及英语和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为后面的地质和工程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工程勘察学、地下水数学模型和水文地质等一系列与地质和工程相关的课程。
这些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是地质与工程交叉的载体。
选修课程包括相关的地学课程、工程课程、环境课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修相应的课程,增强个人能力和素养。
3. 实践环节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除了课程学习之外,学生还要参加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首先,学生要进行地质和工程实践,了解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的过程。
其次,学生要参加实习和实验,深入了解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工作环境。
最后,学生还要进行论文和项目研究,为毕业论文和未来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4. 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地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良好的实验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地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实验室和工程示范基地,包括高清数码地形测绘靶场、岩土工程力学试验室、工程勘察实验室、地质环境与灾害模拟实验室、水文地质实验室等。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计划规划【精品范文】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计划规划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
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地质工程四、主要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时间:1周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
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时间:1周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时间:1周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学习地质工程有哪些计划和目标

学习地质工程有哪些计划和目标一、学习地质工程的计划和目标:1. 提高地质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地质学、地质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地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实习和项目实践,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3. 掌握地质工程规范和标准:地质工程的实践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了解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符合要求,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地质工程的实践通常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团队合作,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会与工程师、地质学家、环境科学家等各个专业的人员合作,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5. 了解地质工程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进展: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学生应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地质工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课程安排:1. 基础地质学:包括地质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地质化学等基本科目,通过这些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特征,为进一步的地质工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地质工程勘察:了解地质调查和勘察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地质分析方法和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为后期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3. 工程地质学:学习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了解地质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培养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4. 岩土工程学:学习岩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岩土材料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和岩土工程设计等内容,掌握相关工程计算和实验技术。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地质工程培养方案(专业型)

地质工程专业(专业型)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一、培养目标1、较好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章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
3、了解地质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4、具有独立负责工程项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地质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文献,撰写相关的外文摘要。
6、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地质工程领域的技和管理问题。
二、研究方向1、水电枢纽高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水电枢纽高陡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作为地质工程学科的传统研究方向,近几年在理论、手段和方法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伴随地质学、岩土力学理论的发展,以构造控制论、岩体控制论为基础的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得到了进步,主要体现在实验技术和手段的进步提升了理论的应用价值,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地质体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定量化,三维极限平衡方法已经得到具体应用。
目前主要研究水电工程及其它土木工程建设中常常遇到船闸边坡、坝肩边坡、渠道边坡、厂房边坡、道路边坡、地下洞室等大量的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方法2、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本研究方向以库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降雨及水库蓄水诱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重点,以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等4个方面为研究内容,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包括水对岩土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降雨及库水升降所引起的滑坡内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地质灾害现象的物理模拟、地质灾害现象的数理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技术等内容。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监测新仪器、监测新技术、特别是光纤传感监测仪器及技术的开发应用;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试验研制与产品的开发;地质模型、监测模型的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_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_6学分+9学分模块b:_8学分+7学分
八.修业年限: 四年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