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3课时酸雨-fym
第3课时 硫酸 酸雨及防治

变,硫元素仍以 SO2-形式存在;表现出氧化性时硫元素 4 △ 化合价降低。由以上反应知,C+2H2SO4=====CO2↑+ 2SO2↑+2H2O 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
11
Fe2O3 +3H2SO4===Fe2(SO4)3 +3H2O 中硫元素化合价不 △ 变;而 Cu+2H2SO4=====CuSO4+SO2↑+2H2O,2FeO+ 4H2SO4===Fe2(SO4)3 +SO2↑+4H2O 中都是有一部分硫 元素化合价降低,一部分硫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浓 H2SO4 在①、③反应中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判 断某酸在化学反应中是否表现了酸性, 只需看酸是否提供 酸根离子生成了盐,如果生成了该酸对应的盐,则就表现 了酸性。例上述①、③、④三个选项中都有硫酸盐生成, 所以硫酸在这三个反应中都表现了酸性。
解析
常温下浓硫酸与铁、铝接触,能使金属表面生成一
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发生了化学反应;浓硫酸从蔗糖 中夺取与水分子组成相当的氢和氧,使蔗糖炭化,体现了 15
浓硫酸的脱水性, 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 浓硫酸的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 而不是吸水性; +6 △ 下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Cu+2H2 S O4(浓)=====CuSO4+ + 浓
答案
D
9
2.我国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 A.CO2、Cl2、N2、酸雨 .
( B )
B.SO2、NO2、CO、烟尘 . 、
C.NH3、CO2、CO、雾 D.HCl、SO2、N2、粉尘 . 、 . 、
解析 根据我国工业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大气污染物主
要是 SO2、NO2、CO、烟尘。
10
3 浓 H2SO4 在下列反应中,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 在下列反应中,既表现出氧化性, 性的是 ( ) △ 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 + 浓 ②C+2H2SO4(浓)=====CO2↑+2SO2↑+2H2O + 浓 △ ③2FeO+4H2SO4===Fe2(SO4)3+SO2↑+4H2O + ④Fe2O3+3H2SO4===Fe2(SO4)3+3H2O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 . . 解析 浓 H2SO4 在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时硫元素化合价不
高中化学《酸雨》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

高中化学《酸雨》微课精讲知识点教案课件习题教案:高中化学《酸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环境保护》中的第四章第二节“酸雨”。
本节主要介绍了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酸雨的概念,掌握酸雨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酸雨的形成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2. 教学重点: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入酸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酸雨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危害。
3. 课堂实验:进行酸雨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危害。
5. 小组讨论:讨论防治酸雨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知识巩固: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酸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酸雨的概念2. 酸雨的形成原因3. 酸雨的危害4. 酸雨的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生活有哪些危害?(3)请你提出一些防治酸雨的措施。
2. 答案:(1)酸雨的形成原因: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上,成为酸雨。
(2)酸雨的危害:腐蚀建筑物、损害植物、污染水体、影响土壤肥力等。
(3)防治酸雨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
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实验。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

初中生物活动课教案酸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态环境》章节中的“大气污染”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难点: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的落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实验器材(烧杯、ph试纸等)、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酸雨的定义、成因及分类。
(2)介绍酸雨对生态环境、建筑物、人体健康的危害。
(3)讲解防治酸雨的方法及措施。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酸雨ph值的测定,了解酸雨的酸性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与酸雨相关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酸雨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酸雨的成因2. 酸雨的危害3. 酸雨的防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2)列举三种防治酸雨的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酸雨的相关知识,提高了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1)了解我国酸雨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政策。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深度。
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性。
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
5.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和逻辑性。
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第三课“空中杀手”——酸雨

第三课“空中杀手”——酸雨一、教学目标1.知道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了解酸雨对地球环境的危害有哪些。
3.知道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解决酸雨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
2.了解酸雨对地球环境的危害有哪些。
3.知道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解决酸雨问题。
三、教学方法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PH试纸让学生认识。
然后出示三个烧杯,分别装着酸性液体、水、碱性液体,让学生动手如何用PH试纸测试这三种液体的酸碱性。
待学生说出PH值后,明确:PH值小于7的物质为酸性物质。
由“酸”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1.自学明理读课本P8,掌握以下知识:(1)酸雨的定义。
(2)形成酸雨的气体有哪些?(3)产生酸雨气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同伴合作根据课本P9的图片和“读一读”的内容,归纳总结酸雨的危害。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酸雨腐蚀森林、电线杆、文物古迹,造成湖泊成为死水,鱼类、浮游生物等均消失的无影无踪。
3.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9的“说一说”。
(1)学校的周围有燃煤的工厂和企业吗?(2)这些企业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什么限制?(3)它们都采取了什么限制措施?学生交流后,PPT明确:北极地区冰盖面积逐渐减少,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
这种变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海拔较低的平原和岛屿,旱灾、烘水灾害频繁发生,物种灭绝,野火时有发生,病虫灾害、土地沙漠化……4.自学明理读课本P10的“雾都”换回蓝天,完成下列填空:(1)居民、饭店、工厂烧___ 不烧___ 。
(2)汽车、出租车烧___ ,不烧___ 。
(3)火电采用____ 技术。
5.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10的“议一议”。
学生回答后,PPT明确:我们可以向周围的人做宣传,让大多数人了解酸雨的危害。
我们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发电厂的能源消耗。
我们还可以……6.视频感悟观看视频《酸雨视频(科技博览转录)》以下问题:(1)人类的工业活动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硫的总量是多少?(答案:超过1.亿吨)(2)什么技术为减少空中的二氧化硫做出了贡献?(答案:脱硫技术)(3)酸雨降到地面对植物的危害是什么?(答案:中和并破坏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影响植物的供给,阻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分泌作用,最终使树叶变黄,树木停止生长。
第三课酸雨“空中杀手”1

酸雨的形成
冰岛火山爆发会形成酸雨
工厂排放的废气便是 酸雨形成的最大元凶
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环境形成酸雨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害的方面主要有: 1) 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 2) 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 3) 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 4) 使湖泊中鱼虾死亡; 5) 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 6) 饮用酸化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大量节省电能和少烧煤炭〕。
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减 少酸雨危害、还蓝天以本来面 目做些什么?
第三课 “空中杀手”-酸雨
酸雨是怎么形成的? 对环境和人有什么危害? 有什么减少酸雨的办法?
酸雨的形成
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
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空,这些酸性气
体与天空中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
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煤和 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类应如何解决酸雨问题?
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 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工厂应采取的措施: 1) 采用烟气脱硫装置;
2) 提高煤碳燃烧的利用率。
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
1) 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 2) 处处节约用电 (因为大部分的电厂 是燃煤发的电); 3) 支持公共交通 (减少车辆就可以减 少汽车尾气排放〕; 4) 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因为生产豪 华包装要消耗不少电能,而对消费者来说 包装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5) 支持废物回收再生 (废物再生可以
被酸雨腐蚀的埃及人面狮身雕像
乐山大佛
酸 雨 的 腐 蚀
湖 泊 中 鱼 虾 因 酸 性 雨 水 而 大 量 死 亡
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环节三:认识酸雨及防治
酸雨的形成
SO2:煤、石油和某些含硫的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 (1)SO2、NOx 的来源 NOx:汽车发动机中,N2与O2反应生成NOx
(2)酸雨的形成 大气中SO2与NOx溶于水,形成pH小于5.6的雨水。
金属的冶炼
硝酸工业
环节三:认识酸雨及防治
酸雨的形成 硫酸型酸雨:
环节二:探究硝酸
硝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实验5-8
如图5-14所示,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 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 别加入2mL浓硝酸和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向上拉铜丝,终止反应。
环节二:探究硝酸
硝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实验5-8
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
指
A.氨水 C.醋
√B.硝酸 D.卤水
环节四:归纳整理,练习巩固
习题追踪
2.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都用铜制容器贮存 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 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地反应 √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
环节二:探究硝酸
硝酸的化学性质 强氧化性——与非金属的反应
C+4HNO3(浓)△= 2H2O+4NO2↑+CO2↑ △
S+6HNO3(浓) = H2SO4+6NO2↑+2H2O
环节二:探究硝酸
资料拓展——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祖国,为了表示自己一定要重返 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 装在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 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了金子,将其重新铸成奖章。那么,你 知道玻尔是用什么溶液将金质奖章溶解掉的吗?
酸雨教案(2023版ppt)

酸雨监测:通过监测站监测酸雨发生情况,收集数据
数值天气预报:利用计算机模拟大气运动,预测酸雨发生概率
04
卫星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监测大气污染物分布,预测酸雨发生区域
酸雨预报模型:利用气象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等建立酸雨预报模型
酸雨监测和预报的重要性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土壤、水体、植被等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
企业宣传: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员工宣传酸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酸雨教育的效果评估
提高公众对酸雨的认识和了解
促进公众参与酸雨防治的行动
提高公众对酸雨科学研究的支持和关注
增强公众对酸雨危害的防范意识
酸雨的未来展望
酸雨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研发新型高效、低污染的脱硫脱硝技术
01
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酸雨防治的国际合作
技术共享:各国分享酸雨防治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酸雨问题
政策协调:各国政府制定和实施酸雨防治政策,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
资金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酸雨防治工作
国际合作: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加强交流与合作
谢谢
酸雨的危害
3
2
4
1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酸雨对建筑物和文物造成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和艺术价值。
影响农业和渔业:酸雨对农作物和鱼类造成危害,影响农业和渔业的生产和收入。
破坏生态系统:酸雨对土壤、水体和植被造成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危害人类健康:酸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02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减少酸雨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
酸雨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课(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 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方法。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环保实验,提出合理的环保建议。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关注环境保护,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 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 酸雨形成过程的微观机制。
- 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有效的环保建议。
三、教学准备1. 教师:- 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PH试纸、酸碱指示剂、试管、滴管等)、实验报告模板。
- 相关视频资料、新闻报道等。
2. 学生:- 预习酸雨的相关知识,了解酸雨的危害。
- 准备实验记录本,记录实验数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酸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2. 提问:什么是酸雨?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有什么危害?(二)新课讲授1. 讲解酸雨的形成原因:- 工业废气排放- 汽车尾气排放- 燃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2. 讲解酸雨的危害:- 对植被的破坏- 对水体的污染- 对建筑物的腐蚀-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 讲解酸雨的防治措施:- 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推广清洁能源- 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三)实践活动1. 实验一: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不同种类的植物。
- 将植物分别浸泡在正常水和酸雨模拟液中。
- 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实验数据。
- 分析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2. 实验二: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不同材质的建筑材料。
- 将建筑材料分别浸泡在正常水和酸雨模拟液中。
- 观察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火山喷发释放的酸性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是中强酸,同浓度时酸性要比硫酸弱;达到饱和pH值也可以降到0以 下—但是,所需要的二氧化硫,相当于约40倍湖水的体积。二,即使溶液酸度非常高,在酸液腐蚀船体和金属扇叶时候,一方面与金属 反应消耗了酸,造成金属表面氢离子浓度下降,另一方面,释放出来的大量氢气也变成了一个保护层,此时的反应速度由氢离子从湖体 扩散到船表面的速度,以及氢气从船体表面飘出的速度决定。但一定不会像电影中展现的如此快速。三,船会沉吗?酸腐蚀金属的原理 很简单,无非是“金属置换了酸中的氢,金属变成金属离子,氢变成了氢气”。以铁来计算,假定船体被溶解掉一立方厘米的铁,那么 ,会产生多少体积的氢气呢?一立方厘米的铁约为8克,8克铁可以产生约0.3克的氢气,0.3克氢气的体积是3升多,差不多是一只普通 气球的大小。由于氢气的存在,船的周边应该有大量的气泡,可惜按照上个视频中来看,溶解速度并没有很快。补充一个细节,二氧化 硫和硫化氢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船上的人闻到这个气味的不可能如此淡定,至少要把鼻子捂住。
讨论: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H2SO4,试推测二 氧化硫能否被氧气氧化?
2SO2+O2
+4
催化剂
2SO3
+6
还原性
1+1=?
思考:将SO2和氯气同时通入品红,漂白效果会 怎样? SO2+Cl2+2H2O=2HCl+H2SO4
SO2+Br2+2H2O = 2HBr+H2SO4 SO2+I2+2H2O=2HI+H2SO4 2Na2SO3+O2=2Na2SO4
5SO2+2KMnO4+2H2O=2MnSO4+K2SO4+2H2SO4
被氧化
400毫升葡萄酒中含有40毫克是“最高摄入量”
2)漂白剂
食品漂白剂的主力
按照标准添加不会有安全问题 !
2、主要来源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为什么要醒酒?如何醒?
3、性质
网友:直接用水浸泡一天左右, 换几次水就可以。当然用碱水更 好,在水中加点食用碱。
物理性质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 • 易溶于水( 1:40 ) (不能排水法收集) •密度大于空气(2.551g/L ) •
探究: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实验1:将SO2通入KMnO4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2:将SO2通入溴水,观察颜色变化。
褪色 -可用来检验或吸收SO2 具有还原性 探究: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被氧化的产物
实验:向通入SO2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观 察现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白色沉淀;不溶解
脱硫?
①CaCO
高温
.
3
CaO+SO2═CaSO32CaSO3+O2═CaSO4 Ca(OH)2+SO2═H2O+CaSO3 2NaOH+SO2═H2O+Na2SO3
思考:
视频
如何看待SO2对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危害:形成酸雨;造成大气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用途:制造硫酸;漂白纸浆、草帽等; 杀菌、抗氧化、防腐 *不合理利用化学物质会危害人类, 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看问题 应一分为二
2SO2+O2
催化剂
2SO3
+6
形成途径:
途径一: SO +H O 2 2
H2SO3
途径二: 2SO +O 催化剂 2SO 3 2 2
SO3 + H2O = H2SO4 防治方法:
2H2SO3 + O2 = 2H2SO4
1、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3、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等 4、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5、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二氧化硫,葡萄酒不得不用吗?可以随意用?
一切的安全与危害是取决于“吃了多少”
1、用途
三、二氧化硫
1)防腐剂
•抗氧化剂的特点就是
杀死不甘寂寞的细菌
=范围、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全!
4000年以前人类已经知道并应用熏蒸
自己容
易 。要保护葡萄酒 的抗氧化性,就需要加入更强大 的抗氧化剂来做“护花使者”。 •“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说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但 是,在葡萄酒工艺的发展进程中, 人们发现:原来二氧化硫可以单 枪匹马单搞定所有任务!这里添 加的并不一定是二氧化硫气体 (使用不方便)而是各种衍生物 如亚硫酸盐。 •各种干制蔬菜水果、坚果、蔬 菜汁、果汁、果酒中,都可以找 到它们的身影。
交流讨论
氯水与SO2等体积混合,漂白效果会翻倍吗?
漂白剂
原理
SO2 化合反应
暂时性,长时间 或加热可恢复
氯水
氧化漂白 永久漂白
效果
漂白某些有色物 漂白大多数有色 范围 质,不能使酸碱 物质,能漂白酸 碱指示剂 指示剂褪色 SO2+有色物质(部分)=无色物质(化合反应) 不稳定---容易分解恢复原来颜色 -可用品红检验SO2的存在
课后作业:
1. 到图书馆查资料或通过上网查找 ①空气中SO2的来源(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 ②目前酸雨的污染现状 ③防治酸雨的办法 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一篇与酸雨有关的小论文 2.上网查阅资料,对SO2的性质做进一步 探究,除了我们上述讨论的性质外,SO2 还可能具有什么性质?
反思: 没有完成教学计划,剩余酸雨部分(学生自学) 实验成功,褪色显著,学生惊叹!石灰水没有变浑 浊(向学生求助-课题研究) 用途可以再快一点,报纸、白木耳可以省略 亚硫酸钠三勺购够了 漂白性与氯水一起比较着讲 漂白性加热实验一边让学生做,老师一边讲原理
灵魂
有必要为老祖母担心吗?
酸 性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与H2O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碱反应
化学性质
既氧化性 实验探究:课本P6 又还原性 漂白性
实验探究:课本P6
二氧化硫是攻受皆备啊,遇氧则还,遇还则氧
强氧化剂:H2O2、KMnO4、Cl2、Br2、I2
1997年上映的美国经典灾 难片《天崩地裂》讲述了 “火山爆发”背景下的故 事。众人在逃离的过程中, 需要划船渡湖。为了减轻 船体负重,赶在完全溶解 之前抵达对岸,老祖母跳 进严重酸化的湖水,趟着 及膝的湖水走到岸边,上 岸后,重伤的老祖母离开 了大家。
革命不彻底型
4、酸雨 ---pH值小于5.6的降水 主要成分: H2SO4和HNO3 主要成因: 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 全球变暖猫头鹰变色
+4
在空气中的尘埃中
•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5日发生在比利时马斯 河谷工作区。是20世纪最早记录下的大气 污染惨案 。工业 区一周内有63人死亡,上千人呼吸道发生 疾病。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 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造成多达12000人 因为空气污染而 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 州的多诺拉小镇,全城14000人中有6000 人眼痛、喉咙痛、 头痛胸闷、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