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作业
马哲练习题

马哲练习题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2.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个人自由的实现B. 社会财富的最大化C.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D.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自我意识B. 社会关系的总和C. 个体的独立性D. 物质需求的满足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二、填空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______。
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条件是______。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______性。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______的。
三、简答题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13. 简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4.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观点。
15.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四、论述题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17.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请结合《资本论》进行论述。
18.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变革和革命的观点。
19.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请结合相关著作进行论述。
20.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指导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21.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其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给出你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业

第一次作业:一单选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标志是(D.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3.事物的规律是(D 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现(D.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5.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实践——认识——实践)6. 杰出人物是(A. 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二、多选1.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阶级社会形态(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2.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实践决定认识C. 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D.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三简答1.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答.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容包括:第一,人必须取得社会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的人。
第二,社会规定了人的性质和能力。
第三,社会规定了人的差异性。
2.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第一,新事物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其根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它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在旧事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事物,既是对旧事物消极内容的抛弃,又是对它所具有的积极内容的继承和保留,增加了一些为旧事物不能容忍的新内容,新事物的这种特殊本质,决定了它在与旧事物的斗争中必定要立于不败之地;第三,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新事物,代表着历史发展的进步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不可战胜的。
总之,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新事物的本质来看,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历史的逻辑是,暂时显得弱小的、代表进步方面的新事物,战胜那些表面上强大的、代表保守方面的、趋向灭亡的旧事物。
3. 人对世界的实践把握和改造的哲学意义答: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就是指实践,它不仅造就了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而且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
人是唯一没有让自然界来规划其生活的存在物。
自然界无法自发满足人的需要,人类要根据自己的本性、需要和能力,通过劳动来创造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C2.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B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因果律、必然律D. 矛盾律、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答案:A5.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人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基础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生产中价值的源泉和形成机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2. 解释什么是剩余价值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从雇佣劳动者那里获得的超出劳动者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在创造自身劳动力价值之后,继续工作以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关键。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
马哲作业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实践视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转变?这一转变解决了什么问题?首先我们说,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就认识活动在人的全部生存活动中的地位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它以主客体的实践关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和其他关系。
而实践对认识则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实践视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转变。
这一转变充分的将人自身价值,人类历史和人类认识活动统一起来,为我们从具体的社会实践的现实出发把握社会价值现象,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2.结合实际分析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本原因以及走出科技异化困境的主要途径。
科学技术异化是指科学技术脱离了本性,失去了原则。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利益矛盾。
不同的社会制度,其目的和宗旨亦是不同的。
掌握科学技术的阶级,国家和社会决定了科学技术的用途,方向和性质。
同样,在利益的诱惑下,科技业会受到摆布和扭曲。
主要途径:以科学发展观为科技发展的价值导向。
辩证的对待科学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首先坚持人本原则,遵循人性的伦理本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类为基础,而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这就是说,是人,而不是技术,必须成为价值的最终根源:是人的最优发展,而不是生产的最大化,成为所有计划的标准。
”同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
同时调整生态原则。
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和谐相处,公平对待。
为了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牺牲自然资源是难免的,但应尽量减小这种损害,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和利用自然。
马哲作业

郝宇20110140106一,..单选ABADCCDBBAACABCDCBBADDABCDCDHCCDBBADBCABCADBBBBCDCADDBABAABA二..多选BCDACEBCEABCDEABCABEBCAB三..简答1.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2)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中心线索。
(3)是理解辩证法和其他规律的关键。
2 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影响?(1)现代科技以大量雄辩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2)现代科技革命也给马克斯主义哲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3 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所犯的错误。
(1)A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C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事物间的区别仅在于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在于有没有运动。
(2) A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
B 一切运动形式都有其相应的物质承担者,因而也没有没有物质的运动(3)物质和运动是密切不可分离的。
因而割裂它们会导致各种唯心宗教神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4 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根本的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A 认识根源于实践的需要B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过程C 人们的全部知识,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归根于实践,因而实践出真知。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 实践不断对人类认识提出新课题,因此决定了认识发展的必要性B 实践不断给人们创造出认识发展的手段,延长人们的改观,由此决定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C 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从而使认识发展成为现实(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归宿。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 从主客体关系,简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真理和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2) 真理和价值在二者的统一中共同促进人类的实践不断由一种较低的水平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使二者在实践中实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哲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以下哪项不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体现?A. 事物内部的矛盾B. 事物之间的矛盾C. 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D. 事物的绝对静止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人的意志B. 地理环境C. 经济基础D. 文化传统4.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下哪项不是实践的特点?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主观性5.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唯物性B. 辩证性C. 革命性D. 神秘性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A. 政治制度B. 法律规范C. 宗教信仰D. 物质生产7.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以下哪项不是阶级斗争的表现?A. 经济斗争B. 政治斗争C. 文化斗争D. 个人斗争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B. 社会地位C. 自我实现D. 社会贡献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B. 知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C.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问题D.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10. 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1-5 B C D D D;6-10 D C D A 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具有能动性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2.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阶级斗争D. 科技进步13. 以下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特点?A. 客观性B. 社会性C. 历史性D. 主观性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些是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条件?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 社会关系的合理化C. 人的全面发展D. 个人财富的积累15. 马克思主义认为,以下哪些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A. 教育B. 劳动C. 社会制度的改革D. 个人努力答案:11 ABCD;12 ABC;13 ABC;14 ABC;15 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练习题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练习题含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在20世纪的哪个时期?它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于19世纪下半叶,具体来说是在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德国哲学、法国启蒙思想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为人类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世界哲学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推动了哲学的革命性发展。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列举并简要解释几个重要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
其中,唯物论指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辩证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论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过程。
主体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客体进行直接和间接的认识,从而获取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和实践的检验,认识才能不断深化和发展。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由的理解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个体的自由是在社会关系中实现的。
人的自由不是与他人的冲突和压迫相对立的自由,而是通过解放个体和解放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的。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论的根源、基础和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实践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对实践进行科学的指导和战略思考,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自我解放和发展。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

马哲选择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以下哪个时期?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来源是?A.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C. 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法国启蒙思想D. 费尔巴哈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B. 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C. 理论性、科学性、革命性D. 实践性、理论性、革命性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人民群众答案:C二、多选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 B C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C 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A. 阶级斗争规律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 C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是?A. 反映论B. 辩证法C. 实践论D. 唯物主义答案:A 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解放的途径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建设C. 政治革命D. 科学发展答案:A 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想与评价700-1000字,可以加页
二、观看一部主旋律题材影片
片名
《建党伟业》
导演韩三平ຫໍສະໝຸດ 黄建新背景辛亥革命爆发,军阀混战,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观看
途径
通过网络
选择
原因
其实这部电影真正回答了党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又是在什么背景下选择的马克思主义,而我们又是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
主要
情节
讲述了从中国同盟会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中华民国。而后随着袁世凯的复辟、军阀的混战、北洋政府的对内暴政,对外无能,中国人民的内心一次次地遭受屈辱,挤压内心的愤怒终于由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而被点燃。就在反复地失败中,俄国十月革命给灾难重重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知识分子终于将它理解、运用、传播,最终经过全国各地以及国际共产主义的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这一承载着复兴中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并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终于诞生了。
我懂得的第二点: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从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第三点便是:它使我深深体会到学习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自然辩证法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印象最深的话
毛润之:“工人的工字怎么写?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结合起来就是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农大众就应该是天下的主人。我们中国的工友们,应该起而效仿,推翻我们中国黑暗的、腐朽的、只回欺压、压榨我们的反动政府!”
感想与评价
一感想:翻开历史沉重的一页,重新思考在那个摇摇欲坠的国家生活的四万万同胞,他们每个人都亲身经历了那个动荡年代的屈辱与悲痛。在那个社会性质发生巨大改变的年代,必然还会留有一部分顽固地维护封建统治、保持封建思想的人。记得电影中毛润之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对我影响颇深:“中国的问题,仅仅是因为选错了一个总统吗?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如果说以前的事情罪在袁世凯一人身上,那今日张勋康有为复辟的闹剧又当罪责何人呢?今天中国的中国,绝不是换一个皇帝、一个总统就能改变的。”没错,中国面临的的问题非常复杂,而真正需要人们思考、改变的绝不是哪个人当总统,而是中国究竟该走什么样的路,用什么样的科学思想指导我们向前革命。革命没有永远的摸版,其间总会经历失败。我们必须要好好总结失败之处,走适合我们自己的那条道路。
联系实际
人类在发展的历史中经历过许多磨难。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曾经就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人们还没有认识非典型性肺炎的性质特征。然而经过全世界人的不断努力,一支支疫苗生产并投入了使用,一个个预防措施被总结传播。人们最终战胜了这个可怕的病毒,完成了从认识到总结真理再到其指导实践的过程。从中不难看出:真理基于实践,一切的经验原理都是从临床中来,医生专家们通过分析病毒的特征,运用以前的临床经验,分析这种病毒,最终研制出有效的药物。可以说,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性在这个例子中已经可以得到验证。
世界上有许多生物的先天能力比人类要强——鸟儿可以飞,蚂蚁可以看得见人类看不见的光线,蝙蝠和海豚有一套声纳系统。然而人类通过认识它们、发明出了各种工具,同样可以实现我们本身实现不了的,有的甚至超过了动物先天的能力。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理论所以重要,就是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又能正确指导实践,而理论到底是不是正确地指导了实践以及怎样才能正确地指导实践,一点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不掌握这个精神实质,那是不可能真正发挥理论的作用的。
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不再把自然当作永无止境的盘剥的对象,而应看作是人类存在的根基。为了我们的地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
读完《自然辩证法》后,我总结有以下几点收获。
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我首先明白的第一点就是:所有的学科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影片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影片对“建党”戏份的安排略少,之前铺垫的内容虽精彩但是有些喧宾夺主之嫌。如果影片更多地围绕青年毛泽东等人对工人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党的创始人们对建党的努力的描写再加重一些,我觉得效果会更好。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观看和学习的影片。它充分地表现了那个时期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从无到有的认识。思想的碰撞、辩论的激烈、实践的艰辛,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萌芽时期的情况。
备注
联系实际500-800字,可以加页
这个影片同时也突出了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思考与讨论。他们不仅学习国外的改革经验,而且为真理讨论、讲学。有一段杨昌济和毛泽东的对话印象颇深:“记住,坐而论道容易,找到出路很难。”没错,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困难重重下,经过全国有着先进马克思思想的人们共同摸索建立的。不经过风雨中的实践是不可能将理想变为现实的,而这其间过程的艰辛和痛苦一定少不了。中国共产党迈过了所有阻碍,团结中国的工人和农民一起斗争。唯有这样才能彻底推翻黑暗的统治。
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现在面临的生态危机恰恰加速了这个过程。比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使得海平面上升,物种消失。19世纪,伦敦被称为雾都,污染最严重;1885年,日本足尾铜矿乱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剧毒物质砷化物的蔓延。我们人类一次次地违背自然规律,在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敌人后,却发现最危险的敌人竟是我们自己。人类妄自尊大,对自然无限的索取,最终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些事实说明,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生态的问题,有赖于人类文明的转变。
印象最深的话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
感想与评价
读完《自然辩证法》后,我对科技、宗教、人类、社会以及宏观宇宙的演变,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我认识到自然辩证法对于当今人类的发展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真正把握科学的核心和灵魂。
学习完这一节后,我领悟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人类世界是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的。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要。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就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在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设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协调统一的和谐世界,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门德列捷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备注
500-1000字,可以加页
三、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
教材章节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基本原理内容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重要原理,就必须做到坚持从一切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原理与所要联系实际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是统一的。真理要从实践中出发,基于实践再引导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改造客观世界包括再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路线指引下,以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总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二评价:给我感触最深的两个优点。首先电影是按照多条线路一并发展:政权的更替,文化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传播与探索,共产党的成立等等,多条线路交互穿插着,多条线路的描写使得整个历史有了立体感。它从不同的视角呈现给观众这段历史——不同的思考,不同的领悟。
其次,电影中的许多细节处理的很好——人物丰富的表情、关键时间节点画面的切换造成剧情短暂的悬疑等等。这些场景的细化给我们对那个时期更多的理解和启发。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由什么来检验呢?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例如,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个别国家或少数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学说,是一个新的结论,这个结论正确不正确,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一般理论去检验,只有帝国主义时代的实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实践,才能证明列宁这个学说是真理。
一、阅读一篇经典文献,写一篇读后感
书名
自然辩证法
作者
恩格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书籍
来源
网上购买
选择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