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项目设计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组织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组织方案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组织方案一、背景及目的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和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提高路面的舒适性和耐用性,许多道路养护部门选择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
本施工组织方案旨在确保加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详细的施工步骤、安全措施和质量保障。
二、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1)调查路面状况: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详细调查,包括路面损坏情况、路面平整度、路面强度等。
(2)制定施工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加铺厚度、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
(3)准备施工设备:准备好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摊铺机、压路机等必要的施工设备,并检查设备的性能。
(4)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2、破损修复(1)清理破损路面:用专业设备清除破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确保路面平整。
(2)修复破损部位:用与原路面相同的水泥混凝土材料修复破损部位,确保路面平整。
3、沥青混凝土铺设(1)沥青混凝土搅拌: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将沥青、粗细集料、填料等原材料搅拌成沥青混凝土。
(2)铺设沥青混凝土:用摊铺机将沥青混凝土均匀铺设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
(3)压实沥青混凝土:用压路机将沥青混凝土压实,确保路面平整、密实。
4、质量检测与验收(1)质量检测:在沥青混凝土铺设完成后,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路面平整度、压实度、抗滑性等指标。
(2)验收:邀请相关部门对路面进行验收,确保加铺质量符合要求。
三、安全措施1、施工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
2、施工设备摆放整齐,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3、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等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4、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四、质量控制1、选用优质原材料,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2、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3、严格执行质量检测程序,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现场考察:对路面进行详细测量和分析,特别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平整度以及排水系统等。
2.施工图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设计出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方案。
3.道路清洁:清除路面上的杂物、灰尘和油污等,并进行必要的修补。
二、材料准备1.沥青混合料:选用质量稳定、抗水解性好、耐久性强的沥青混合料。
2.水泥:选用适当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3.石子:选用堆积密实、强度高、尺寸均匀的石子。
4.粉煤灰:根据需要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和稳定性,选用适量粉煤灰作为沥青混凝土的添加剂。
三、基层处理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修补: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损坏的修复,包括填补裂缝、破碎部分的重新铺设以及平整等。
2.清洁处理:清除路面上的浮尘和杂物,并通过机械清理和高压水冲洗等方法,确保基层干净无尘。
四、施工方法1.喷盐酸: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喷盐酸处理,以增强路面与沥青混凝土层之间的粘结力。
2.沥青混凝土摊铺:采用机械摊铺机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均匀、平整的铺设,确保其厚度和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3.沥青混凝土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保证其密实度和耐久性。
4.养护:对铺设完毕的沥青混凝土层进行养护,包括遮阳、浇水和定时划线等措施,确保沥青混凝土层的质量。
五、验收标准1.平整度: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应符合相关标准,不能出现明显的凸起和凹陷。
2.强度测试:通过现场检测和试验,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3.排水性能:经过降雨试验,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排水畅通,不出现积水现象。
六、注意事项1.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进行良好的施工组织和人员指挥,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防止沥青和水泥等对环境的污染。
3.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和施工方法。
4.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沥青砼路面施工方案设计

沥青砼路面施工方案设计
一、引言
沥青砼路面是城市交通建设中常见的路面类型,具有使用寿命长、承载能力强
等优点。
为确保沥青砼路面的质量,施工方案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沥青砼路面施工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高效顺利、质量可控。
二、工程前期准备
在进行沥青砼路面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施工
范围、制定施工计划、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等。
施工前期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基础处理
在进行沥青砼路面施工前,需要对基础进行处理。
这包括清理基础表面、进行
平整和压实等步骤,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四、路面铺设
沥青砼路面的铺设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路面铺设时,需要注
意施工温度、材料的比例、铺设厚度等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沥青砼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五、养护维护
沥青砼路面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养护维护工作。
这包括定期检查路面质量、清理路面杂物、及时修补路面损坏等工作,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结语
总的来说,沥青砼路面施工方案设计是确保沥青砼路面质量的关键一步。
只有
在施工前充分准备、基础处理到位、路面铺设规范、养护维护及时,才能保证沥青砼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沥青砼路面的施工方案设计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设计指南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设计指南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见的路面改造方式。
该指南旨在为设计人员提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设计要求:
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如《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2.路面铺设前必须进行深度清理和养护处理,确保路面平整、无松动和裂缝等缺陷。
3.铺设沥青面层之前,必须进行路基和基层强度检测和评估,评估结果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4.铺设沥青面层时,应根据路面的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选择合适的厚度和配合比。
5.沥青面层铺设完成后,应进行密实度和质量检测,确保路面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技术规范:
1.沥青面层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如《沥青混合料规范》等。
2.沥青面层的厚度应根据路面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确定,通常为5-8厘米。
3.沥青面层的配合比应根据不同的路面条件和交通流量确定,确保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
4.沥青面层施工时应保证施工温度和工艺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质量。
5.沥青面层铺设完成后,应进行密实度、平整度和质量检测,确保路面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结论: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见的路面改造方式,设计人员应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结合实际的路面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计沥青面层的厚度和配合比,确保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温度和工艺的控制,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办法1

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沥青工铺设重新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与原混凝土路面产生了裂缝及沉陷。
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及减少水的渗透对路的损坏,设计在新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该工程位于黄兴镇政府到浏阳河段,全长3100米,宽0.9米,平均厚度0.04cm。
1.2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xx建设地点:xxxx工程内容:本标段范围内的沥青路面工程。
1.3道路技术标准道路等级:乡村主干道。
二、施工条件及特点:1、施工条件1.1天气条件要求:按规范要求沥青料摊铺的施工气温不低于10℃的晴朗天气;整。
2三、施工工艺1、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准备1、沥青摊铺前,根据设计要求,摊铺工期安排、质量要求向摊铺人员和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拌和厂作全面交底。
2、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主要由拌和厂控制,施工单位委派质量员跟踪监测。
沥青混凝土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按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3、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行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4、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摊铺单位配备各类施工机具及摊铺队伍,机具、设备按56工。
31充用量。
23、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需按下列步骤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4、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
生产过程中,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4、沥青混合料的拌制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拌和机械拌制。
各类拌和机均应有防止矿粉飞扬散失的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温度的装置。
235512洒。
3、浇洒透层前,路面应清扫干净。
洒布的透层沥青应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应在表面流淌,并不得形成油膜,当局部地方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渗入基层,应予清除。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5)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5)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合理的方案设计对于确保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至关
重要。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一些关键方案及注意事项。
1. 材料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各种材料,包括沥青、骨料、沥青混凝土拌合料等。
这
些材料的质量和配比直接影响到最终路面的性能。
2. 设备检查
施工前需要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以保证施工过程
的正常进行。
包括沥青搅拌机、压路机、摊铺机等。
3. 施工工艺
3.1 沥青混凝土拌合料的配制
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对沥青、骨料等配合料进行准确的配比,搅拌均匀,保证质量。
3.2 沥青混凝土的铺设
在铺设沥青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摊铺厚度和均匀性,避免出现厚薄不均的情况,影响最终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3.3 摊铺后的压实
在摊铺完成后,需要及时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确保沥青混凝土与基层的结合
牢固,并排除气泡、裂缝等缺陷。
4. 施工质量检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施工质量检验,包括沥青混凝土的厚度、密实度等指标
的检测,确保施工符合标准要求。
5. 施工完工
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保证其在初期使用阶段的质量
和性能。
养护包括定期洒水、保持清洁等工作。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流程控制,可以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
量和耐久性,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为交通安全和舒适性提供保障。
旧砼路面加铺沥青砼面层施工方案

旧砼路面加铺沥青砼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旧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工程,旨在提升路面的平整度、耐久性和舒适性。
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旧路面的清理、处理、表层处理和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铺设。
二、施工前准备1.施工材料准备:准备沥青混凝土料、活性剂、沥青、矿料和砂石等;2.施工设备准备:准备铺设机械、摊铺机、压路机、温控机、烘干机等;3.施工方案设计:根据路面情况,设计合适的施工方案;4.施工团队组织:组织专业人员组成施工团队,明确分工和职责。
三、施工步骤1.旧路面清理:清理旧路面上的杂物、油污和残余材料,确保路面干净整洁;2.旧路面处理:对旧路面进行修补,填补裂缝、修复坑洞,并进行水泥浆封底;3.表层处理:对旧路面进行修整,使其平整度符合要求,并进行涂覆底漆;4.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设:将经过处理的路面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确保均匀、密实;5.初期压实:使用压路机对铺设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初期压实,确保密实度;6.平整处理:对初期压实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修整,使其平整度更好;7.温度控制:使用温控机或烘干机对铺设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温度控制,确保固化效果;8.终期压实:使用压路机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终期压实,确保路面牢固耐久。
四、质量控制1.施工现场巡查:施工过程中进行现场巡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2.材料检测:对所采购的材料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3.施工记录: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数据,确保施工过程可追溯;4.质量验收:对施工完成的路面进行质量验收,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五、安全措施1.施工现场封闭:施工现场进行封闭,确保施工区域安全;2.道路标志设置:在施工区域设置道路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注意安全;3.防护装备使用: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劳保鞋等防护装备;4.施工现场警示:在施工区域设置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注意慢行。
六、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进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首先,需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清理和修复。
清理工作包括清除路面上的杂物、灰尘和碎石,并修补破损的路面。
如果有大面积的裂缝或损坏,建议进行修补工作。
2.砼路面处理在进行砼路面处理之前,需要检查路面的平整度和强度。
如果路面不平整或不达标,需要进行修整或加固处理。
一般来说,砼路面表面应平整、无坑洞和凹陷,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如果路面不符合要求,可以进行打磨、砂浆补平或切割加固等处理。
3.沥青混凝土配方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沥青混凝土的配方设计。
沥青混凝土一般由矿料、石料、沥青和添加剂组成,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不同组分的比例和种类。
配方设计需要考虑到沥青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滑性等性能指标。
4.施工准备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施工设备和工具,如铣刨机、沥青搅拌车、铺摊机等。
同时,还需准备好沥青混凝土原材料,如沥青、矿料和石料等。
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充足,以免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
5.沥青混凝土施工在进行沥青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处理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和伸缩缝。
用适当的材料填充或修复好接缝,以确保施工质量和路面的整体性。
接缝处理完成后,开始进行沥青混凝土的铺摊和压实。
首先,使用铣刨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铣刨处理,去除表面的坑洞、不平整和杂物。
然后,将经过配方设计的沥青混凝土倒入铺摊机中,通过调节铺摊机的速度和温度控制,将沥青混凝土均匀地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
在铺摊完成后,使用压路机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以保证路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
压路机的选择要根据路面的要求和厚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压实的过程中,要逐渐增加压力,以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6.后期处理在沥青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工作。
包括拆除多余的临时设施和清理施工现场。
对新铺设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保持路面的干燥和整洁,以防止外界灰尘和杂物对路面的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项目设计方案第1章绪论1.1 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与特点以水泥混凝土为主材料做面层的路面,简称水泥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刚度较大、扩散荷载应力能力强、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路面结构。
它与其他路面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强度高、耐久性好:混凝土路面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弯拉和抗磨耗的力学强度,因而耐久性好,一般可使用30~50年,且能通过包括履带式塔克在内的各种车辆。
(2)稳定性好:环境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路面的力学强度影响甚小,因而热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都较好,尤其是强度随时间而逐渐增高,既不会像沥青路面那样出现“老化”现象,也不会像砂石路面那样出现“表退”现象。
抗油类侵蚀能力强,不会因受油类污染而损坏。
抗洪能力也远比沥青路面强。
(3)平整度和粗糙度好:虽设有接缝,但是它的表面很少起伏变形。
路面在潮湿时仍能保持足够的粗糙度,使车辆不打滑而能保持较高的安全行车速度。
(4)养护费用小、运输成本低:优于混凝土路面坚固耐久、经常性养护维修工作量小,故所需的养护费用很少。
而且路面平整、行车阻力小,能提高车速,减少燃料消耗、降低运输成本。
(5)色泽鲜明,反光能力强、有利于夜间行车。
当然也有以下缺点,(1)水泥和水的需要量大,修筑20cm厚,7m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每公里需要消耗水泥400~500吨和水约250吨。
(2)接缝较多:由于热胀冷缩的特性,混凝土路面必须设置许多接缝,而接缝是路面的薄弱点,接缝使施工和养护增加了复杂性,如处理不当,将导致混凝土路面板边板角处破坏。
接缝还容易引起行车跳动,影响行车舒适性。
(3)养护修复困难:路面破坏后,挖掘和修补工作都很费事,且影响交通,修补后的路面质量不如原来的整体强度高,这对于有地下管线的城市道路,带来较大困难。
(4)阳光下反光太强,汽车驾驶员感觉不舒服。
(5)施工前准备工作较多:如设模板、布置接缝及传力杆设施等。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水泥路面在我国应用范同很广,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乡间道路等处均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
随着作用于路面上的荷载越来越大,强度、承载能力高的混凝土路面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
美国已把国内30%的高速公路建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欧洲,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多的国家是比利时,约50%的高速公路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用水泥混凝土加铺旧路面在比利时也是常用的方法。
德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也表现出非常卓越的长期使用性能。
在我国的高等级公路中水泥混凝土路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约占25%。
二级以下公路所占比例约为40%。
由于现代公路交通的车流量和荷载进一步增大,渠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很大一部分沥青混凝土路面建成通车后不久,短的几个月,长的也不过3—4年就出现车辙、开裂等破坏,需进行大面积维修或罩面。
既影响了交通运输.又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道路水泥混凝上路面所处的使用条件、环境和所承受的外力的特殊性,对道路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也就有特殊的要求。
需要满足抗折强度高、耐磨耗、胀缩性小、耐久性好。
在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规混凝土路面,大多在中、低级路面上采用;碾压混凝土路面,目前主要用于低速和重荷载道路、重型汽车停放场等的铺筑;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它能提高路面强度和韧性,而且抗冲击、抗冻、抗裂等性能也大大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接缝钢筋混凝土路面,其横向接缝的间距较常规混凝土路面大,因而减少接缝的数量,但造价较高,我国钢材缺乏,所以公路上采用较少。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造价和维护费用较低。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发展,除了要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准确选材外,还应重视水凝混凝土的质量,开发适用于道路的道路水泥混凝上,开发使用新的添加剂,并加强设计施工方案的理论研究。
1.3我国“白+黑”路面的应用情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沥青混凝土技术还不够成熟和工程造价较高,我国修建了大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对交通出行的快捷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级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的摆在我们面前,既如何采用成熟的沥青混凝土技术改造原来大量修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白加黑路面。
许多地方对白加黑路面的特点并未做深究,通常只是在白色路面上简单的加铺一层或两层沥青混合料,其结果是这种路面未使用多久即出现了开裂、推移及沉陷等多种严重病害,不仅未能有效地改善行车条件,反倒浪费了宝贵的投资。
一段时间过后,人们逐渐认识了白加黑路面要解决反射裂缝的问题。
一种颇为流行的方法是将原来的水泥路面板体打碎以消散板缝处可能出现的应力集中对新加铺的沥青路面的破坏。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挖掘机安装在振动破碎头忙绿地在水泥路面上作业,许多完好的水泥板块也被完全震碎了。
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就地破碎的水泥路面并非级配均匀且安定的道路基层在其上直接铺筑沥青路面是不能成功的。
若将这些破碎路面拉走弃掉的话,不仅要花费大量的运输成本,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于是很多地方在破碎的路面上重新铺筑水泥稳定基层,然后再铺筑至少两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这个结果不仅花费很大,还将原路面标高提高了许多,引起了排水、安全设置重置等一系列的问题。
白加黑路面是一种修复旧路、提高等级的好方法。
白加黑路面具有节约资源、减少环境破坏、缩短改建道路的工期、对公共交通的影响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效果显著等一系列优点,只要了解了白加黑路面的原理,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白加黑改造完全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1.4成绵高速公路工程概况成绵高速公路起于成都,止于绵阳,双向四车道,全长91.7公里。
2003年成都城北收费站日均混合交通量23543辆,绵阳磨家收费站日均混合交通量9925辆。
成绵高速公路是四川省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南北向的一条主要经济干线,是一条全封闭、全立交、高标准配套的现代化高速公路。
成绵高速公路K0+000~K66+500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I+9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30cm厚二灰稳定砂砾+20cm级配砂砾,该段于1998年底建成通车。
成绵高速公路K66+500~K91+700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23cm厚水泥混凝土板+25cm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该段于1997年底建成通车;经过多年的运营之后,如今成绵高速公路各路段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诸如破碎板、纵缝、横缝、唧泥、角隅断裂等病害。
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影响道路的服务质量甚至行车安全。
该高速公路设计年限为15 年,尚未达到其使用寿命,经过一定的整治,还能继续发挥其使用功能。
经各有关部门调研,得出全幅路段的调查资料,从路面破损状况,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能,路面强度等四个路况指标反映出原路段目前的使用品质,为进一步的综合评价、提出整治方案以及维修养护措施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依据。
1.5 本设计的主要内容本设计为成绵高速公路路面加铺沥青层整治工程的设计,整治的里程是K66+460 至K68+000段。
主要设计内容为:(1)按照相应规范根据调查数据对原路面进行各项路况指数的计算;(2)根据各项路况指数的值,得出原路面破损状况、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性能的等级;(3)根据各项路况指标的评定结果,提出相应的路面整治措施,重点对需补强的路段进行补强设计;(4)计算出路面整治的工程量。
第 2 章路段原路面状况调查资料分析2.1 路面服务能力的调查路面所能提供的舒适程度或行驶质量,称为路面的服务能力。
路面状况调查和评价主要是为公路管理部门编制公路养护年度计划提供依据。
在确定日常养护和维修工作内容时也要进行路面状况调查和评价。
对路面使用性能要进行长期观测和调查,研究其变化规律,分析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然后拟订处治方案。
路面调查的内容包括:路面破损状况、路面平整度、路面抗滑能力等三项内容。
路面调查可采用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方式。
路面调查的频率应遵照表2-1的规定。
表 2-1 路面调查频率2.2 路面破损状况调查路面破损状况的调查结果数据是对路面结构完好程度最直接的反映。
路面破损状况的调查除了可提供路面结构是否可以继续使用等信息外,还为确定所需的养护或改建措施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也为设计、施工、养护等提供了信息。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破损数据的调查,宜采用先进、快速、科学的调查方法。
其它等级公路可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
通过调查,得出本设计路段左幅沥青混泥土路面病害状况详见附表2-1,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状况调查记录表。
2.2.1路段病害状况分析该路段病害主要是破碎板、横纵缝合唧泥比较严重。
水泥板破碎的原因有路基下沉变形、路面结构层强度不稳定、汽车超载作用等。
当采用水泥、石灰等稳定类基层时,由于湿度变化而产生的横向收缩裂缝会反映到面层上来,会使面层相隔一定距离出现横向反射裂缝。
在寒冷地区,面层材料本身在低温时就收缩,材料受到阻碍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面层就会出现横向断裂,这些横向裂缝虽然在刚出现时不会影响行车,但在雨水等不断侵蚀下,其边缘会出现碎裂而使缝隙扩大,并在其周围形成网状裂缝。
唧泥是指车辆通过时基层细料和水一起从板接缝处挤出,由缝中喷溅出稀泥浆的现象。
唧泥逐渐使基础失去支撑能力,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最后将产生板断裂的现象。
唧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填缝料损坏,雨水下渗和路面排水不良。
2.3 路面平整度调查铺面平整度可定义为路面表面诱使行驶车辆出现振动的高程变化。
路面不平整所引起的车辆振动,会对车辆磨损、燃油消耗、行驶舒适、路面损坏和交通安全等多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可采用平整度作为度量铺面行驶质量的一项主要性能指标。
2.3.1路面平整度调查测试方法三米直尺测定平整度试验方法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 本方法规定用三米直尺测定路表面的平整度,定义三米直尺基准面距离路表面的最大间隙表示路基路面的平整度,以mm计。
1.2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以评定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可用于路基表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检测。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⑴三米直尺:测量基准面长度为3m长,基准面应平直,用硬木或铝合金钢等材料制成。
见图2-1。
图2-1 三米直尺测试平整度⑵最大间隙测量器具:①楔形塞尺:硬木或金属制的三角形塞尺,有手柄。
塞尺的长度与高度之比不小于10,宽度不大于15mm,边部有高度标记,刻度读数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2mm。
②深度尺:金属制的深度测量尺,有手柄。
深度尺测量杆端头直径不小于10mm,刻度读数分辨率小于或等于0.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