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修剪与采摘技术
茶树的修剪技术及标准

茶树的修剪技术及标准作者:程道南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02期摘要总结茶树修剪的适宜时期、方法,以促进茶园的建设和茶树的种植管理,为优质茶叶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修剪;时期;方法中图分类号 S60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082-01Abstrac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uitable time and method for the pruning of tea plant,so 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 garden,the management of the tea plant,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tea.Key words tea tree;pruning;period;method茶树在生长过程中,侧根、侧枝生长较慢,主根、主颈生长较快,芽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芽都能同时萌发生长,而往往顶芽首先萌发生长,其他的侧芽萌发较迟或长期处于休眠状态[1-10]。
为促进茶树的生长发育,达到茶树生长旺盛、经久不衰、既丰产又稳产的目的,在生产实践中要通过修剪来调控树体营养的分配和运转[1-5]。
修剪又称整枝,是茶树树冠管理的重要措施。
茶树是由根系和基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经过修剪后,打破了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的相对平衡,根据树势进行周期性修剪,去除老枝的生长,增强树势,提高产量和品质。
1 修剪的适宜时期茶树修剪的适宜时期应从茶树生长期、气候条件和茶树品种三方面综合考虑而定。
不论是幼龄、成龄或衰老茶树,原则上都应在一年生长结束后休眠期修剪。
在实践中,茶园修剪较普遍采用春茶前雨水至惊蛰前后进行,它不但影响或少影响当年当季茶叶的产量,而且亦符合茶树营养生理特性。
不过因春剪,春季恢复创伤的时间短,如气候反常或剪得过重,容易导致减产,加上时间短,大面积修剪时间不易安排,容易贻误时间,故冬季倘若不太冷,可采用秋冬剪,以利于越冬芽的孕育与促进春茶早发,当然深修剪也可采用春茶采收后进行,以减少当年产量的损失,当前生产实践应用时还要考虑到品种特性,一般抗寒性弱的品种春剪宜迟,秋剪宜早,注意避免不良气候的影响,一般秋冬剪在剪后10 d左右,日平均温度以不低于5~7 ℃,不高于15 ℃时适宜。
幼龄茶树分段修剪技术

幼龄茶树分段修剪技术植后1~2年内把幼龄茶树培养成矮、壮、宽、密的高效低耗型树体与树冠结构是生产茶叶优质高效的要求,而幼龄茶树分段修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技术原理:分段修剪技术就是在茶树幼龄期通过采用分批、分次、分段、轮回等技术方法,人为地控制和转移幼龄茶树的顶端生长优势,抑制主干枝与中间枝的生长发育速度及其高度,从而改变茶树的自然生长形态,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把幼龄茶树培养达到适宜的高度(80~100厘米)、适当的叶层厚度(30~40厘米)、适中的叶面积指数(3.5~5)、适度的覆盖度(90%~95%)、适合的百芽重(大叶种40~50克,中小叶种20~25克)和具有强壮的骨架枝、密集的生产枝、宽广的采摘面的高产高效低耗型树体与树冠结构。
二、操作方法:第一次修剪宜在茶树茎粗已达到0.4厘米以上并已木质化或半木质化、长有7~8片真叶时,采用整枝剪将单行植茶树离地面高8~10厘米或双行植茶树离地面高18~20厘米以上的枝条剪去。
第二次修剪是在枝条已长到茎粗0.3厘米以上或枝条已木质化、半木质化时,以上次剪口或分枝处起提高8~12厘米处进剪,将上部枝条剪去。
以后各次依第二次修剪标准与操作方法进行,直至达到可采用平面修剪标准时停止分段修剪。
三、修剪时间:在2~11月茶树生长季节进行,不宜在高温干旱和低温寒冷季节进行。
四、注意事项:1、及时修剪,做到一条达标修剪一条,不可等待。
2、分批修剪:一次只能修剪1/2~1/3,留下1/2~1/3待到7~10天后修剪。
3、平衡修剪:修剪时对徒长枝、高位枝、中间枝等宜低剪2~3厘米,边侧枝、细弱枝等宜高剪1~2厘米。
4、独枝修剪:第一次修剪时对已达到修剪标准的独枝(没有分枝的单株)宜提前7~10天在修剪标准剪口处提高2~3厘米先进行捻枝,待枝条下部已萌发分枝后再进行第一次修剪,否则容易引起枝条失水干枯而死。
5、适时平剪:当单行植茶树已培育出5~7层分枝、每株已有70条以上有效枝条、树幅已达到70~80厘米或双行植茶树已培育成3~4层分枝、每株已有20条以上有效分枝、树幅已达到70~80厘米时,宜采用篱剪从茶树冠最大直径处进剪将茶树冠面剪成水平型(大叶种采用)、面包型(中小叶种采用)树冠。
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
幼龄茶树当主枝生长旺盛时,侧枝生长往往受到抑制。
为了压抑主枝的生长,促进侧枝的生长,使茶树分枝构成理想的骨架,形成良好的树冠,有效地扩大采摘面,必须对幼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
这是茶树高产稳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定型修剪,对一块茶园或一株茶树来说,要修剪彩三次。
第一:当茶苗高达30厘米时,主枝上有个分枝时,在离地面15-20厘米处剪去主枝的顶端,直播茶苗在一足龄时即可进行,移栽茶苗在定植后立即进行。
这次定型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一级骨干枝的形成。
第二次:当茶树高达40厘米以上时,定型高度30-35厘米,比第一次提高15-20厘米,一般在第二足或移栽后一年进行。
第二次定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二级骨干枝的形成,巩固一级骨干枝。
第三次:定型高度一般在第二次剪口上提高10厘米左右,这次修剪是促进采摘面的形成。
第一、二次定型时,应该用枝剪剪去过长的生长枝,第三次定型可用水平剪按高度要求剪平。
修剪时间,一般在去年10-12月上旬或第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平地茶树可在头年秋末冬初定型,高山茶园可待第二年早春进行。
幼龄茶树经过三次定型修剪后,在主干上可形成3-4个一级骨干枝,并在一级骨干枝上形成5-7个二级骨干枝,这时茶树高度一般可达40-50厘米、树幅35-45厘米。
在三次定型以后的头一、二年,实行打顶养蓬。
以后就可以按照成龄茶树进行正常的采摘。
- 1 -。
浅谈茶树的修剪技术

的高 度 可 在 上 次 剪 口上 提 高 1 5 c m~ 2பைடு நூலகம்0 c m( 即离地面 3 0 c m
~
主 枝 尚有 一 定 的 生活 能 力 。对 这 类 茶 树 , 可采 用 重 修 剪 更 新复 壮 。重修 剪 高度 一般 是剪 去树 冠 的 1 / 3 至 1 / 2 , 以离地 3 0 c m~ 4 5 c m为宜 。 在 同一块 茶 园 中修剪 的高度 就 低不 就 高 , 使剪 后整 片高 度一致 。重修 剪时 期 以春茶 结束 后进 行 。
衰 老 程 度 不 同 , 因地 制 宜 ,分 别 采 取 重修 剪 和 台刈 的办 法 更 新复壮 。 1 . 3 . 1 重修 剪 : 适用 于 半 衰 老 和 未老 先 衰 的 茶 树 ,其 多 数
细 进 行 , 宜用 整 枝 剪 修 剪 ,只 剪 主 枝 ,不 剪 侧 枝 ,剪 口应 向内侧倾 斜 ,尽 量保 留外侧 的腋 芽 ,剪 口要光 滑 。 1 . 1 . 2 第 : 次定 型修 剪 :一般 在上 次修 剪 一年 后进 行 。修剪
次 ,每 次 高度和 方法 各不 相 同 。 1 . 1 . 1第一 次定 型修 剪:修 剪 时间视 苗木 生长 的高 度而 定 。 当… 年生 茶 苗 7 5 %~ 8 0 %长 到 3 O c m以上 时, 即可 进 行第 一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

茶叶的采摘技术及标准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年中茶树可分若干次采摘,当季采茶对下季的芽叶萌发及其产量,质量有影响,而当年的采摘又会对下一年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茶树生长发育及产量、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合理科学采茶。
一、采摘原则1、必须符合采摘标准各类茶叶品质风格不同,鲜叶的采摘标准也就存在差异,严格按各种茶类的标准采摘,才能保证加工的茶叶产量与品质。
从茶树采下来的鲜叶称为茶青,茗皇茶采摘标准一般在中、小开面之间,开采以小开面开采为宜(茶树新梢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驻芽后即称开面,第一叶伸展,面积达第二叶1/2为小开面;达2/3者为中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不宜过老或过嫩。
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
茶青过嫩:成茶易形成苦涩味;茶青过老:香气粗劣、味淡欠醇;中开面茶青:易形成花香、味爽清甘;小开面茶青:香气清锐、浓醇耐泡。
2、采茶与养树两者兼顾种茶的目的是为了多采摘芽叶,获得更高产量,而芽叶又是茶叶的营养器官。
茶叶的采摘具有双重性。
(1)茶树通过芽叶吸收二氧化碳,将从根系吸收的水分在阳光下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进而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要。
如果过度采摘芽叶,会严重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有机物的形成和积累,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适当的采摘芽叶,又能刺激腋芽(生长在叶腋内的芽,通常每一叶腋处只生1个芽,但也有2个或几个芽同生)抽发,所以茶树有"顶芽不采,侧芽少发的"的说法。
要使采摘和养树兼顾,只有在新稍生长发育过程中,按照茶叶生产要求采摘芽叶,在主要生产季节之后的适当时间采取留叶采,保持一定的叶层厚度,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需求。
3、据树龄和树势不同掌握不同采茶方法采茶是种茶的目的,养树是种茶的手段,留叶是为了更多的采叶。
只有根据茶树的树龄和树势不同采取相适应的采摘方法,并与其他栽培措施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合理采摘的增产提质效果。
七 茶叶采摘技术

第七部分茶叶采摘技术茶叶采摘是联系茶树栽培与加工的纽带,它既是茶树栽培的收获过程,又是茶叶加工的开端。
茶叶采摘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茶叶产量的高低、品质优劣,而且还关系到茶树长势、经济寿命等,所以茶树采摘要比一般大田作物的收获复杂得多。
一、茶叶的合理采摘茶叶采摘与茶树生育、产量和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合理采摘就是要使树势产量和品质3方面都处于长期的优势状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各地栽茶条件各异,茶类繁多,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采摘制度,如何才算是合理采摘,很难有共同的统一标准。
但从目前茶叶生产现状和对多数茶类而论,合理采摘应掌握下列几点原则:第一,从新梢上采下来的芽叶能适应所制茶类加工原料的要求,能适当兼顾同一茶类不同等级或不同茶类加工原料的要求。
第二,通过采摘能不断促进新梢发芽,增进树冠面新梢的密度和强度,维持茶树正常而旺盛的成长,有利于增加年采摘次数,使采摘期内能持续不断地取得高产优质的效果,并能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
第三,通过采摘借以调节产量和品质的矛盾,调节当地采摘劳力的安排,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合理采摘技术归纳起来就是“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即正确掌握好采摘标准、采摘时期以及采摘方法等。
(一)采摘标准茶叶采摘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依据茶类对新梢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和产量因素决定的。
我国茶类丰富多彩,品质特征各具一格,因此,对鲜叶采摘标准的要求差异较大。
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细嫩标准、适中标准和粗老标准。
1.细嫩标准指茶芽初萌发或初展1~2嫩叶时就行采摘的标准。
例如特级要求为1芽1叶,芽比叶长,长度不超过2.5厘米;一级龙井为1芽1~2叶(初展),芽比叶长,长度不超过3厘米。
2.适中标准是目前优质红、绿最普遍的标准。
当新梢伸展到1芽3~4叶时,采下1芽2~3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这个标准茶叶产量比较高,品质也好,经济效益也比较高。
红绿茶的采摘标准3.成熟标准这是当前我国一些特种茶所应用的标准,如乌龙茶和黑茶等就是待新梢充分成熟,顶芽形成驻芽,采下2~3叶或3~4叶对夹或者将新梢全部进行采割,作为制茶原料,以保持传统特种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茶树的养护与采摘技巧

茶树的养护与采摘技巧茶树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其茶叶被广泛用于饮品制作。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茶叶,正确的养护和采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茶树的养护与采摘技巧,以帮助种植者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一、茶树的养护技巧1. 土壤选择和准备茶树偏爱酸性土壤,pH值在4.5-6.5之间。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并进行深耕整地。
在种植前,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适当的施肥和调整土壤酸碱度。
2. 种子选择和培育选择优质的茶树种子,以确保种植出健康、强壮的苗木。
苗木的培育过程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期浇水和避免病虫害的侵袭。
3. 授粉与疏果在花期,茶树需要蜜蜂等昆虫进行授粉,以提高结实率。
在果实初期,及时进行疏果,保留健康的果实,有助于提高品质和产量。
4. 病虫害防治茶树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茶蚜、红蜘蛛等。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灌溉卫生等,以保持茶树的健康生长状态。
5. 修剪与整形茶树的修剪和整形有助于留住茶叶的新陈代谢,增强光合效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适当的时期进行修剪,保持适当的植株形态。
二、茶树的采摘技巧1. 选择合适的采摘时间茶叶的品质和风味受到采摘时间的影响。
一般而言,茶树春季的新梢最为嫩嫩,质地最佳。
夏季采摘,茶叶含氨酸和咖啡碱较多,茶叶味道稍显苦涩。
2. 采摘方法与器具茶叶的采摘通常使用手工采摘,以保证每片茶叶的完整度和嫩度。
工具方面,采摘者应使用锋利的剪刀或镰刀,以避免对茶树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3. 采摘的部位和标准采摘者应选择新梢嫩叶作为采摘对象,这些叶子富含茶叶的营养物质。
在采摘时,应避免损伤茶树的主干和旧叶,以免影响下一季的茶叶生长。
4. 采后处理与加工采摘后的茶叶应尽快进行加工,以避免茶叶的鲜度流失。
一般情况下,茶叶需要经过摊放、杀青、揉捻、发酵等加工工序,可以根据制作不同类型的茶叶选择相应的加工方法。
总结:茶树的养护与采摘技巧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正确选择土壤、合理施肥,培育健康苗木,控制病虫害等养护方法,可以提高茶树的生长环境和茶叶的品质。
各种不同的茶树修剪方式方法

修剪是茶树最常用、最广泛的一种修剪方式方法,其主
要目的是保持培养宽阔整齐的树冠采摘面。每年或隔年 进行1次。修剪时期以当年秋末或次年早春茶芽萌发之前 为宜。修剪深度一般
在原剪口上提高2~3厘米。 3.深修剪茶树经多次的 轻修剪和连年的采摘,树冠逐年提高,树冠面上的分枝 密集而瘦弱,形成“鸡爪枝”,水分和养分输送受阻, 育芽能力减弱,萌
离地面2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扦插茶苗,苗木达20厘
米以上的可结合移栽定植时进行。对于分枝部位较高的 品种,可离地20厘米进行定剪。第二、三次定剪,要求 在前一次的定剪
刀口上提高10~15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定型修剪时间 以每年的春季茶芽萌动之前进行较为适宜,秋茶结束后, 霜降之前也可进行,但要特别注意冬季的防冻管理。 2.轻修剪轻
5厘米处剪平。这类茶树通过重修剪改造后,生理年龄降 低,在骨干枝上萌发出新的枝梢,可重新培养生机旺盛、 枝繁叶茂、优质高产的树冠。重修剪时间掌握在立春前 或春茶采摘后10
天内进行。 5.台刈茶树经过多次深、重修剪后,树 势已十分衰弱,出现多枯枝,病虫枝,地蓐枝多,细弱 枝,白化枝,树冠二层式,芽叶稀少,多数枝条已丧失 育芽能力,产量很低
各种不同的茶树修剪方式方法 根据修剪的不同
目的,茶树修剪可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 修剪和合刈。 1.定型修剪幼龄茶树通过修剪,促进 侧芽萌发,增加有效
分枝层次和数量,培养骨干枝,形成宽阔健壮的骨架,
称定型修剪。定型修剪一般要进行三次:第一次定型修 剪,种子直播茶园,当苗高达25~30厘米,主枝粗达 0.3厘米以上,在
进行。春茶可实行强采,做到早停采,早修剪。 4.重修剪重修剪的对象是树势走向衰老或未老先衰,但 骨干枝仍然是较强壮的茶树。这类茶树仍具有一定的绿 叶层,但枯枝较多,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树修剪与采摘技术
(一)茶树修剪技术
茶树修剪是人为地抑制顶端主枝生长优势的措施,可刺激着
生部位较低的芽萌发新技,增强树势,培养高产优质树冠。茶树修剪
方法主要有幼龄茶树的定形修剪、成龄茶树的轻修剪与深修剪,衰老
茶树的重修剪与台刈等。茶树修剪时期,从理论上在开春的惊蛰前后
效果最好。但为考虑当前春茶的经济收益,除幼龄茶树定形修剪外,
其他修剪应安排在春茶结束后进行较好。
幼龄茶树的定形修剪
1.幼龄茶树的定形修剪 茶苗定植后,当苗高达到30厘米以
上,主枝粗达3毫米以上时,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形修剪,剪后留高
15厘米左右。生长较差的茶苗,未达上述标准时,应推迟定形修剪
时期。定形修剪后,要注意留养新梢,并加强培肥管理。以后每年进
行一次定形修剪。每次定形修剪的高度可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5厘米
左石。经过三次定形修剪的茶树,高度约在40-50厘米,这时骨架已
经形成,以后再辅之以打顶轻采和轻修剪,进一步培养树冠和采摘面。
定形修剪的工具,第?次定剪应选用整枝剪逐丛进行修剪, 剪口距剪
口下第一个腋芽3-5毫米,并尽量保留外侧芽,以利今后长成健壮的
骨干枝。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第二次定形修剪仍应选用整枝剪,这
对提高修剪质量有帮助。
2.成龄茶树的轻修剪与深修剪
轻修剪
(1)轻修剪:轻修剪的目的在于促进茶芽萌发生长,提高生产
密度,增强茶树长势,它是创造培养良好采摘面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
轻修剪的程度,以剪去蓬面上3-5厘米的枝叶为度, 也可以剪去上
年的秋梢,留下夏梢。中小叶种茶树轻修剪的形式, 蓬面以剪成弧
形为宜,这样可以增加采摘幅的宽度,对提高单产有利。青、壮年期
的茶树,轻修剪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每次在原剪口上提高2-3厘
米。
(2)深修剪:茶树经多年采摘和轻修剪后,采摘面上会形成
密集而细弱的分枝,这就是常说的“鸡爪枝”,茶叶产量和品质逐渐下
降。为更新茶树采摘面,可采用深修剪技术,剪除密集细弱的“鸡爪
枝”层,使茶树重新抽发新枝,提高茶树发芽能力,延长茶树高产稳
产年限。深修剪宜剪去冠面1o?15厘米的枝梢,过浅不能达到更新采
摘面的目的。经深修剪后的茶树,以后仍用每年或隔年轻修剪,适当
多留新叶,重新养采摘面。
深修剪
3.衰老茶树的重修剪与台刈对于衰老茶树,可通过重修剪和
台刈,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实现高产优质。
(1)重修剪:重修剪的对象是半衰老和未老先衰茶树。重修
剪的程度要掌握恰当,过轻效果不显著,过重则恢复慢,影响产量。
一般80厘米以上的茶树,留高可掌握在35-40厘米,部分低矮茶树,
以剪去原树高的1/2为宜。重修剪后的茶树应呈水平形。修剪时期以
春茶前为好,有利于树势恢复。如为了春茶期间能采?部分高档茶,
增加经济效益,也可放在春茶后修剪。
(2)台刈:台刈的目的与重修剪相同:它是一种更为彻底的
改造树冠的修剪技术,台刈的对象是极度衰老的茶树,以重新培养成
全新的树冠。但台刈后的茶园,一般对短期内的产量有一定影 响,
其影响程度与茶园基础和改造后的培育管理水平有关。原 单产较高
或改造后失管的影响较大;原单产低或改造后加强管 理的影响小,
改造后第二年产量即超过原有水平的,在生产上亦 不少见。 衰老茶
园的台刈高度,一般以离地5厘米为宜。台刈时期与重 修剪相同。
台刈工具可选用台刈剪或台刈机。剪口力求光滑,并略 呈倾斜。 茶
树修剪需要有其他技术措施相配合效果才显著,如加d强 肥水管理,
实行因树制宜的合理采摘,做好茶树病虫防治等等, 都是极其重要
的。
茶树采摘技术
(二)茶叶采摘 :茶树采摘的对象是新梢,它是茶树的主要
营养器官,是茶树制造养分的“工厂”,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关键是实
行合理采摘。合理采摘就是根据茶树的生长特点,正确解决好茶树采
叶与留叶的关系。通过采摘,做到提高产量与改进品质相结合;当年、
当季增产与延长茶树经济年龄相结合。茶叶采摘要掌握好以下几个环
节。
1.按照标准及时采摘 一般随着新梢的生长,叶重量是增加
的,但对茶叶品质有利的一些化学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
等却是减少的,也就是说,品质是下降的。因此,必须按照所制茶类
对鲜叶的要求及时采摘。一般大宗红、绿茶要求采摘一芽二三叶,乌
龙茶要求采摘小开面,名茶对鲜叶要求较高,一般要求采摘一芽一叶或
一芽二叶初展。
2.合理留叶茶树什么时候留叶好,应与茶树生长情况、气候
条件以及经济收益综合考虑。一般可在春茶后期留叶采摘。并根据春
茶留叶情况,再在夏茶适当留叶,有些高山茶园或低山生长不良的茶
园,也可采用不采或少采秋茶,实行提早封园办法来留叶。 留叶数
量,过多过少都不好。留叶过多,分枝少,发芽稀,花果多,产量不
高;留叶过少,虽然短期内有早发芽,多发芽,近期内能获得较高的
产量,但由于留叶少,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养分积累不足,茶树容易
末老先衰。茶区群众的经验是:留叶数一般以“不露骨”为宜,即以树
冠的叶片互相密接,看不到枝干为适宜。
3.掌握好开采期、采摘周期与封园期开采期是指一年中各季
茶采摘第一批鲜叶的日期。各地的经验是开采期宜早不宜迟,以略早
为好。一般名优绿茶区,在采用手工分批采摘的情况下,春茶当蓬面
有5%-10%的新梢达到采摘标准时,就可开采。 夏、秋茶由于新梢
萌发不很整齐,茶季较长,所以,一般当新梢有10%左右达到采摘
标准时就要开采了,对于采摘细嫩的名茶原料,开采期更应提前。采
摘周期是指采摘批次之间的间隔期。采摘周期应根据新梢生育状况,
结合采摘标准而定。一般大宗红、绿茶,用手工采的,春茶每隔 3-5
天采一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一次。如果用机器采茶,因现有采
茶机都没有选择性,很难分批采摘,一般每季茶只采1-2批。封园期
指停止采摘日期。封园期迟早,主要关系到茶叶产量与茶树生长,具
体应视环境条件与茶树生长情况而定。冬季气候温和,培肥水平高,
茶树生长好,当年已留适量叶片的,原则上可采到最后一批新梢止;反
之,应提早封园。
4.鲜叶集运 鲜叶采下后,首先必须从鲜叶的嫩度、匀净度、
鲜度等三方面进验收,而后参照代表性样品,评定等级,称重过磅,登记
入册。 但叶一定要做到按级归堆。即使是同一等级的鲜叶,也应做
到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开,晴天叶与雨天叶分开,正常叶与劣变叶分开,
成年茶树叶与衰老茶树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这些
鲜叶如果混在一起,由于老嫩不一,不但给茶叶加工带来麻烦, 而
且会降低成品茶品质。为了保持鲜叶的鲜度,防止发热红变,采下的
鲜叶要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快装快运给茶厂加工。装运鲜叶的器
具,要保持清洁干净,通气良好。这样,既可防止细菌繁殖而产生异
昧,又能流通空气,防止茶叶发热变红。实践表明,目前广泛采用的
竹编网眼篓筐是一种比较好的盛茶器具。盛装时切忌紧压,及时运送
加工厂,按要求分类分级摊放,防止腐烂变质,这是鲜叶管理中的重
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