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病例书写规范系列之甲减

病程书写规范系列之甲减诊断依据: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女性,接近于中年起病,当时主要表现为发现右颈部肿块,经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后,肿块缩小,服药期间查甲功正常,病人自行停药。
停药后2年,出现怕冷、乏力、颜面双下肢浮肿等症状,查FT3、FT4均低,外院拟诊为“甲减”,以甲状腺片(40mg/d)替代后上述症状缓解,浮肿消退。
服药2年患者又自行停药,但停药1月后(即入院前1月余),类似症状复现,并有皮肤粗糙及鼾声,查甲功FT3、FT4明显降低、TSH显著升高,再次予甲状腺片替代,1周后甲减症状缓解、浮肿消退。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当可成立。
病因考虑桥本氏病的可能大。
桥本氏病:一般好发于中年女性,若已发展至甲减期,临床有典型的甲减症状,主要体征为甲状腺肿大、质地韧。
实验室检查若已为甲减期,甲功提示甲减:TGA、MCA、TPOAb明显升高,过氯酸钾排泌试验(+)。
甲状腺扫描放射性分布部均匀、甲状腺穿刺可见淋巴细胞浸润。
该患者起病接近于中年,自诉曾有右颈部肿块,服甲状腺素后肿块缩小,本次入院体检甲状腺不肿大,未及颈部肿块。
病程中查TGA、MCA均升高,行甲状腺素替代,出现甲减临床表现,予甲状腺素后甲减症状可消失,应疑及桥本氏病伴甲减。
鉴别诊断:1.其他原发性甲减:诸如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或缺如、甲状腺手术切除甲状腺组织过多、甲状腺131I治疗或因肿瘤行颈部放射性治疗后、遗传缺陷致先天性甲状腺肿伴甲减、抗甲状腺药物过量、使用锂制剂、保泰松等致甲状腺肿药物、长期缺碘等均可致甲减。
但该患者缺乏上述疾患的病史及相应表现,目前暂无依据。
2.继发性甲减:系由于下丘脑与垂体病变,使TSH分泌不足,甲状腺缺乏TSH的生理性刺激所致。
此类患者TSH、FT3、FT4均明显降低。
该患者FT3、FT4明显低,但TSH显著升高,与本病不符,暂不考虑。
3.慢性肾炎:可有乏力、颜面浮肿等表现,但尚有高血压、血尿、蛋白尿、贫血、肾功能损害的表现,实验室检查TSH、FT3、FT4均正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
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甲状腺炎致甲减、甲状腺激素抵抗性甲减。
甲减患者的新陈代谢低,表现为怕冷、乏力、皮肤干燥、面部及眼睑浮肿、嗜睡、记忆力减退、心动过缓、食欲下降、便秘、腹痛和腹胀,头发枯萎和脱发等。
由于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神经系统等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妊娠期应重视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减对妊娠的影响孕妇甲减对胎儿危害大妊娠期间母体充足的甲状腺激素对于保证母体及其后代的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母亲甲减会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分化和发育,对孩子的智商有显著影响。
孕妇甲减合并碘缺乏会造成胎儿发育期大脑皮质主管语言、听觉、运动和智力的部分不能得到完全分化和发育,婴儿出生后生长缓慢、反应迟钝、面容愚笨,有的甚至聋哑或精神失常,称呆小症。
妊娠期甲减会造成胎儿流产、死胎、甲减、生长受损、甲状腺肿、智商和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
甲减患者生育能力减低,不容易怀孕,一旦怀孕也容易流产。
妊娠甲减与妊娠高血压、胎盘剥离、自发性流产、胎儿窘迫、早产以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有关。
见表1。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同样需要重视亚甲减是介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和临床甲减之间的一种亚临床状态,其定义为外周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但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轻度升高。
妊娠合并甲减发生率为1%~2%,合并亚临床甲减为2.5%,孕妇亚临床甲减伴随一些产科并发症,如自发流产、先兆子痫、流产、胎盘停育、早产和产后出血。
研究显示,孕期患亚临床甲减母亲的子女智商较低,而且妊娠并发症增多,因此应对妊娠期及育龄期妇女患亚临床甲减者进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妊娠期甲减的治疗和监控妊娠期间的TSH正常值应该比非妊娠要低,美国甲状腺协会建议:妊娠早期TSH正常值在0.1~2.5 mU/L,妊娠中期和晚期应该在0.2~3.0 mU/L。
超过2.5~3.0 mU/L可以诊断妊娠亚临床甲减。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根据起病年龄不同可有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婴幼儿起病主要影响大脑发育、骨骼生长,导致智力障碍和身材矮小等异常,又称呆小病或克汀病。
成年发病者称成人甲减,重度甲减又称黏液性水肿。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病情可能加重,那些原本隐匿的、无症状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此时可能会出现畏寒、怕冷、乏力、便秘、懒动、动作缓慢、浮肿,声音嘶哑、面容呆滞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原因在于,甲状腺激素是调节能量和物质代谢、产生热量、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的主要激素,在秋冬季节,我们机体需要产生更多的能量,以抵御寒冷及维持正常的机体功能,因而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有所增加,甲状腺激素的不足,使临床症状突显。
临床反应成人对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特征性临床反应.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最常见类型,大概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发生是由于桥本甲状腺炎,常常伴有坚实的甲状腺肿大,过后,随着病程发展,出现缩小的纤维性甲状腺,无或很少有功能.第二个多见类型是治疗后甲减,尤其因甲亢进行放射性碘和外科治疗.丙硫氧嘧啶,他巴唑和碘过度治疗甲减,终止治疗后往往恢复.轻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于老年妇女.大多数伴有非桥本甲状腺肿病人甲状腺功能正常或有甲亢,但甲状腺肿大甲减可发生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缺碘会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TSH 释放,在TSH兴奋下甲状腺增大,吸碘明显增加,随至甲状腺肿大.如严重缺碘,病人会变成甲减,但自出现碘盐,这种病在美国实际已消灭.地方性克汀病是缺碘地区先天性甲减最通常原因和全世界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罕见的遗传性酶缺乏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出现障碍和造成甲状腺肿大甲减(参见第269节).继发性甲减发生于当下丘脑TRH分泌缺乏,下丘脑垂体轴衰竭或垂体缺乏TSH分泌时.症状体征甲减的严重程度不一,有些病人无临床症状,且T3、T4水平正常,仅TSH 水平升高,即亚临床甲减;有些病人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系统的功能异常;极少数病人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
甲状腺功能减退

调补宜忌
【宜】海带、紫菜、蛋类、乳类、鱼类、肉类、豆制品、动物肝脏、新鲜蔬菜、水果等均宜食用。
【忌】应忌食各种促甲状腺肿的食物,如圆白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应忌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如蛋黄、奶油、动物脑及部分内脏等;要少吃坚果、芝麻酱、火腿、五花肉等高脂肪的食物。
谢谢观看
甲状腺功能减退
01 病因病理
0),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 一种疾病。按其病因分为原发性甲减,继发性甲减及周围性甲减三类。
按起病年龄分为三类,起病于胎儿或新生儿,称为呆小病;起病于儿童者,称为幼年性甲减;起病于成年, 称为成年性甲减。前两者常伴有智力障碍。病因较复杂,以原发性者多见,其次为垂体性者,其他均属少见。
病因病理
病因较复杂,以原发性者多见,其次为垂体性者,其他均属少见。
诊断方法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甲状腺功能检查 血清TT4、TT3、FT4、FT3低于正常值。 2.血清TSH值 (1)原发性甲减症:TSH明显升高同时伴游离T4下降。亚临床型甲减症血清TT4、TT3值可正常,而血清TSH 轻度升高,血清TSH水平在TRH兴奋剂试验后,反应比正常人高。 (2)垂体性甲减症:血清TSH水平低或正常或高于正常,对TRH兴奋试验无反应。应用TSH后,血清TT4水平 升高。 (3)下丘脑性甲减症:血清TSH水平低或正常,对TRH兴奋试验反应良好。 (4)周围性甲减(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中枢性抵抗者TSH升高,周围组织抵抗者TSH低下,全身抵抗 者TSH有不同表现。 3.X线检查 心脏扩大,心搏减慢,心包积液、颅骨平片示蝶鞍可增大。
最重要的是鉴别继发性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少见,常常由于下丘脑一垂体轴心 病变影响其他内分泌器官。己知甲状腺功能减退妇女,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线索是闭经(而非月经过多)和 在体检时有些体征提示区别。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肤和毛发干燥,但不粗糙;皮肤常苍白;舌大不明显;心 脏小心包无渗出浆液积贮;低血压:因为同时伴有肾上腺功能不足和GH缺乏,所以常常出现低血糖。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疾病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英文名:hypothyroidism缩写:别名:myxedema;甲低症;甲减;甲状腺功能低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黏液性水肿ICD号:E03.9分类:内分泌科概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或缺少,所致的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发病始于胎儿及新生儿期,表现为生长和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称为呆小症。
成人发病表现为全身性代谢减低,细胞间黏多糖沉积,称为黏液性水肿。
根据原发性病因的不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以分为:①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病变所致;②继发性甲减:因垂体TSH缺乏所致;③三发性甲减:系下丘脑TRH 缺乏所致;④外周组织性甲减:由甲状腺激素受体或受体后病变所致。
本文重点叙述成人原发性甲减。
引起本症的原因主要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31碘治疗甲亢和甲状腺手术。
流行病学:甲减是内分泌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从刚出生的新生儿至老年人都可发生甲减,以老年为多见。
非缺碘地区甲减患病率0.3%~1.0%,60岁以上可达2%,新生儿甲减患病率1∶7000~1∶3000。
甲减在男女都可发病,但女性多见,男∶女为1∶4~1∶5,临床甲减的患病率男性为0.1%,女性为1.9%。
亚临床甲减患病率增高,男性为2.7%,女性为7.1%。
在英国一个关于甲减的大规模长期流行病调查发现,自发性甲减每年的发病率女性为3.5∶1000,男性0.8∶1000。
甲状腺抗体阳性和TSH升高的女C D D C D D C D D C DD性,甲减发生率明显增加到43∶1000。
病因:甲状腺功能低减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清甲状腺激素缺乏或作用发生抵抗,而表现出的一组临床综合病征,包括机体代谢、各个系统的功能低减和水盐代谢等障碍。
有许多种原因可以引起甲减症,不同原因发生的甲减与地域和环境因素(饮食中碘含量,致甲状腺肿物质、遗传及年龄等)的不同而有差别。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措施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护理措施摘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
根据病变部位,可将本症分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垂体疾病引起的TSH分泌减少所致;三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下丘脑疾病引起的TRH分泌减少有关;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由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发挥作用缺陷引起。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护理【主要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精神状态、皮肤有无增厚、干燥,进食和排便、活动及语言表达情况等,若出现体温<35℃、呼吸浅慢、心动过缓、血压降低、嗜睡等症状,应考可能会发生粘液性水肿昏迷,应立即通知医生,准备抢救。
(二)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饮食,食物注意色、香、味,以促进患者食欲,可以少量多餐,并注意提供舒适的进食环境,多食蔬菜水果,每日饮水约2000~3000ml,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并经常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减轻便秘,增进食欲。
(三)休息与活动鼓励病人适当增加活动,由于患者活动能力和反应能力低下,应在其活动时提供保护,保证其活动范围内清洁、不滑、无障碍物。
(四)皮肤护理室温保持在22~24℃,注意保暖,特别是秋冬季节,若使用热水袋取暖应注意水温宜低于50℃,以免烫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皮肤后涂以刺激性小的润肤油,以防皮肤干裂;嘱患者和家属经常进行皮肤按摩、常翻身或下床活动,以避免皮肤受压造成压疮。
(五)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前后分别测量脉搏,以观察药物的疗效,但如用药后脉搏>100次/分,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多食消瘦、心悸、易出汗、情绪不安等药物过量的情况,一旦出现,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嘱病人不可随意增减药物。
(六)心理护理在与患者交往中注意观察其情绪变化,护士应对患者表示同情、关心,让病人理解服药后症状会减轻或消失。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空泡蝶鞍及继发性肾上腺和性腺功能减退症一例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空泡蝶鞍及继发性肾上腺和性腺功能减退症一例2014-05-21 21:10来源: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作者:贾秀娟等1 临床资料病例资料男,65 岁,主因 "食欲不振、纳差 1 年余,加重伴恶心、进食后呕吐 1 月" 收入院。
患者 1 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振、纳差,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无明显消瘦;上述症状不断加重,1 月前出现恶心,偶有进食后呕吐少量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呕血、黑便,伴乏力,活动耐量显著下降。
3 周前曾于当地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查血常规示轻度贫血,生化检查示低钠血症,上消化道钡餐示慢性胃炎,予静脉补钠、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 1 周,症状好转出院。
出院 1 周后上述症状又逐渐加重,故再次入住消化内科病房。
患者既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称 "甲减") 病史 30 余年,间断口服甲状腺素治疗,入院前口服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25μg/d;缺血性心脏病史 10 年,自服 "丹参片",平时无胸闷、胸痛发作。
否认高血压病史。
否认外伤、手术及肿瘤史。
无烟酒嗜好。
24 岁结婚,育 1 子,健康。
入院查体体温 36.5℃,脉搏 68 次/min,呼吸 18 次/min,血压 11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不振,微胖,睑结膜略苍白,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大,皮肤干燥、粗糙,面色苍白,眉毛稀疏,心肺 (-),腹部 (-),双下肢不肿。
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 3.05×1012/L,血红蛋白 96 g /L;尿常规示尿酮体 ++;粪潜血阴性;生化全套:钠 118(正常值 136~144)mmol/L,钾3.7(正常值 3.5~5.3)mmol/L,氯 83(正常值 96~106)mmol/L,甘油三酯 3.22(正常值 0.40-1.70)mmol/L,总胆固醇 5.64(正常值 3.30~6.20)mmol/L,空腹血糖 3.4(正常值 3.6~6.3)mmol/L,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
201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2019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
(二)分类1.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分类[1]:(1)原发性甲减(primary hypothyroidism)亦称甲状腺性甲减,最常见。
由于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如自身免疫、甲状腺手术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131I治疗所致的甲减。
(2)中枢性甲减(central hypothyroidism)是垂体性和/或下丘脑性甲减的统称,少见。
常因下丘脑和垂体肿瘤、手术、放疗和产后垂体出血坏死引起。
由下丘脑病变引起的甲减也称三发性甲减(tertiary hypothyroidism),罕见。
主要见于下丘脑综合征、下丘脑肿瘤、炎症及放疗等。
(3)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resistance to thyroid hormones,RTH)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于外周组织对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甲状腺激素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物效应所引起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有甲减或甲亢表现。
2.根据病变的原因分类:自身免疫性甲减、药物性甲减、131I治疗后甲减、甲状腺手术后甲减、垂体或下丘脑肿瘤手术后甲减、先天性甲减等。
3.根据甲状腺功能减低的程度分类:分为临床甲减(overt hypothyroidism)和亚临床甲减(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4.根据甲减发生的年龄分类:成年型甲减、幼年型甲减和新生儿甲减。
(三)流行病学甲减的患病率差异较大,与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诊断切点值、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有关。
TSH诊断切点值越低,患病率越高。
成年甲减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亚临床甲减患病率高于临床甲减。
美国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为 4.3%,临床甲减患病率为0.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临床表现】
1、症状:
(1)一般表现:易疲劳、怕冷、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精神抑郁、便秘、月经不调、肌肉痉挛等。
体检可见
表情淡漠,面色苍白,皮肤干燥发凉、粗糙脱屑,颜面、眼睑和
手皮肤水肿,声音嘶哑,毛发稀疏、眉毛外1/3脱落。
由于高胡
萝卜素血症,手脚皮肤呈姜黄色。
(2)运动系统:肌肉乏力,暂时性肌强直、痉挛、疼痛,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和手部肌肉可有进行性肌萎缩。
腱反射的弛缓期特征性延长,超过350ms(正常为240~320ms),跟腱反射的半弛缓时间明显延长。
(3)心血管系统:心肌黏液性水肿导致心肌收缩力损伤、心动过缓、心排血量下降。
ECG显示低电压。
由于心肌间质水肿、非特异性心肌纤维肿胀、左。
心室扩张和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增大,有学者称之为甲减性心脏病。
冠心病在本病中高发。
10%患者伴发高血压。
(4)消化系统:厌食、腹胀、便秘,严重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或
黏液水肿性巨结肠。
2、体征:
(1)胚胎期或婴儿期发病者,严重影响大脑和身体生长发育,成为痴呆侏儒,称“呆小病”或者“克汀病”。
(2)成人重者表现为粘液性水肿,故又称为“粘液性水肿”:出汗减少,怕冷,疲困,胃口欠佳,体重增加,智力减退,体温低,面部表情淡漠,面颊及眼睑水肿面色苍白贫血皮肤呈象牙色,干燥粗糙,脱屑而增厚,尤以手臂、大腿明显,有非凹陷黏液水肿,眉毛外侧脱落稀疏而细,腋毛和阴毛脱落,指甲生长缓慢易脆并见纵横条纹,牙齿稀疏易碎,可出现肌肉松弛无力心动过缓,心脏扩大,心包积液,严重者可致昏迷。
【辅助检查】
(1)血红蛋白:多为轻、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生化检查: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增高,HDL-C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增高,血清CK、LDH
增高。
(3)血清甲状腺激素和TSH:血清TSH增高、TT4、FT4降低是诊断本病的必备指标。
在严重病例血清TT3和FT3减低。
亚临床甲减
仅有血清TSH增高,但是血清T4或T3正常。
(4)其他:心电图、甲状腺彩超,TSH受体抗体(TRAb)、TSH受体刺激抗体(TSAb),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必要时垂体MRI等。
【诊断】
1、甲减的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血清TSH增高,FT4减低,原发性甲减即可以成立。
进一步寻找甲减的病因。
如果TPOAb阳性,可考虑甲减的病因为
自身免疫甲状腺炎。
3、实验室检查血清TSH减低或者正常,TT
4、FT4减低,考虑中枢性甲减。
做TRH刺激试验证实。
进一步寻找垂体和下丘脑的病变。
【鉴别诊断】
1、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一些急性或慢性非甲状腺疾病临床表现代谢低减和交感神经反应低下,如怕冷、乏力、浮肿、纳差、便秘等表现,测定血清T3和/或T4低下,容易误诊为甲减。
单纯T3低下称为低T3综合征,严重者还可以表现T4低下,称为低T4综合征。
血清T3、T4下降是一种机体的保护性措施,人为的加服甲状腺激素制剂以提高机体的代谢率,必然会加剧原发疾病的病情。
2、贫血:约有25%~30%的甲减患者表现贫血,贫血原因是多种的,甲减病人多见于女性,常伴月经量多、经期长,导致失血过多,同时食欲减低、营养不足和胃酸缺乏更加重了贫血。
原发甲减的甲状腺激素是低下的,TSH是升高的,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3、慢性肾炎:甲减病人因水钠潴留表现为皮肤苍白、水肿、贫血、高血压和血胆固醇升高。
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常常会表现甲状腺激素测定异常,主要是血清T3下降,但TSH是正常的。
而甲减病人的血清TSH是明显升高的。
4、浆膜腔积液:甲减发生浆膜腔积液的原因是由于淋巴回流缓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细胞分泌高亲水性的粘蛋白和粘多糖,引起腹水、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关节腔积液。
5、特发性浮肿:甲减病人的纤维母细胞分泌透明质酸和粘多糖,具有亲水性,阻塞淋巴管,引起粘液性水肿,多数表现为非可凹性浮肿,被误诊为特发性浮肿。
6、垂体瘤:长期甲减病人,尤其是儿童患者,垂体可以表现增大,有时会被误诊为垂体瘤。
原发甲减长期血T4下降,垂体TSH细胞增生肥大,致蝶鞍增大,一些女性病人由于月经紊乱和泌乳,实验室检查发现催乳素轻度升高,被误诊为垂体催乳素分泌瘤。
有些甲减病人由于手足肿胀、唇厚舌大,声音嘶哑、手足增大,又有蝶鞍增大,会被误诊为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甲状腺激素测定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7、低T3综合征:也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态综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ESS),指非甲状腺疾病原因引起的伴有低T3的综合征。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创伤和心理疾病等都可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它反映了机体内分泌系统对疾病的适应性反应。
主要表现在血清TT3、FT3水平减低,血清rT3增高,血清T4、TSH水平正常。
疾病的严重程度一般与T3降低的程度相关,疾病危重时也可出现T4水平降低。
ESS的发生是由于:①5’脱碘酶的活性被抑制,在外周组织中T4向T3转换减少;②T4的内环脱碘酶被激活,T4转换为rT3增加,故血清T3减低,血清rT3增高。
【治疗】
1、甲状腺制剂终身替代治疗:早期轻型病例以口服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优甲乐)为主。
检测甲状腺功能,维持TSH在正常值范围。
2、对症治疗:中、晚期重型病例除口服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外,需对症治疗如给氧、输液、控制感染、控制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