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合集下载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简介和历史
万里长城的简介和历史背景介绍如下:
1、万里长城的简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2、长城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长城百科知识

长城百科知识

长城的百科知识
1. 长城始建在公元前7世纪,经历历代修建,最长可达万里。

明长
城是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约有8800公里。

2. 长城主要有三大线路:西段(河西走廊)、北段(河北省保定至山海关一线)和东段(从山海关至山东半岛一线)。

这三段长城在山海关相连。

3. 长城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砖石、土和木料。

西段和北段主要用砖石和石块建造,东段主要用土坯建造,部分用石块和砖石修筑城门等建筑。

4. 长城上的主要建筑有城门、闸楼、敌台、角楼等。

城门是进出长城的必经之路,闸楼可对进出人员进行检查,敌台和角楼用于瞭望和射击。

5. 长城有很强的防御功能,但真正发挥作用的时间并不长。

随着武器的发展,长城的防御作用逐渐降低。

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激发了中国
人的国防观念和统一意识。

6. 长城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伟力与智慧。

7. 长城的特点是“万里长城,千里相望”。

它蜿蜒崎岖,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和工程史上的奇迹。

每年都有众多游客到长城游览观光、徒步长城。

长城的介绍ppt课件ppt课件

长城的介绍ppt课件ppt课件
土石材料
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土和石, 通过夯筑和堆砌等工艺制成墙体
和路面。
砖材料
在部分地段,长城采用烧制的砖作 为建筑材料,提高了墙体的强度和 耐久性。
建造技术
长城的建造技术采用了多种方法, 包括夯筑法、堆砌法、砖砌法等, 这些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 的先进水平。
03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长城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长城的发展历程
秦朝时期
明清时期
秦始皇是修建长城最有名的皇帝,他 修建的长城主体部分位于今天的陕西 省,全长约885公里。
明朝和清朝时期,对长城进行了多次 修缮和维护,使其更加坚固和完善。 如今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时期 修建的。
汉朝时期
汉武帝时期,长城向西延伸,穿过了 河西走廊,延伸至新疆地区。同时, 在北方也修建了新的长城,形成了内 外两道长城。
长城的介绍ppt课件ppt课 件
目录
• 长城的历史背景 • 长城的结构与特点 •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 长城的现状与保护 • 关于长城的故事与传说
01
长城的历史背景
长城的起源
起源背景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 中原地区的安宁和稳定,秦始皇下令 修建了长城。
最早的长城
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规 模较小,主要用于防御。秦始皇统一 六国后,将分散的长城连接起来,形 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之一,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见 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 气。
长城代表了中国古代的防御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 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中 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城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影响

长城 课文

长城 课文

长城课文《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

作品描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现整理分享原文、段落大意及长城资料。

长城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段落大意】《长城》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长城的概貌。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长城的构造。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指出长城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长城资料】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

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

长城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长城的历史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各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将原有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随着历史的发展,长城在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进行了修建和加固。

二、长城的地理分布长城分布在中国的北部,东起辽宁省的丹东市,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市,全长约有6000多公里。

长城横跨了山脉、河流和平原,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三、长城的建筑特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其建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材料:长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石头、土和砖瓦。

其中,北方的长城多使用青砖,南方的长城多使用石块和土墙。

2. 建筑形式:长城的建筑形式有城墙、箭楼、关隘等。

其中,箭楼是用来射击敌人的建筑物,关隘是用来控制出入的通道。

3. 建筑风格: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包括横空出世、雄伟壮丽、精雕细刻等特点。

四、长城的文化内涵长城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意义: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战争和统一进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2. 文化遗产: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3. 民间传说:长城还有许多关于修筑和使用过程中的传说,如居庸关的八十里居庸关、壮观的不屈不挠、万里长城长、长城的建造者等等。

五、保护与修复长城作为中国的国家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保护。

国家对长城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程,以确保长城的完整和安全。

以上便是关于长城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不仅是军事防御工程,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符号之一。

长城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长城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长城的文化遗产,让这份珍贵的历史留存下来。

长城的历史史名词解释

长城的历史史名词解释

长城的历史史名词解释长城(Great Wall)是中国古代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一道宏伟工程。

凭借着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长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长城坐落于中国北方,从东部的山海关一直延伸到西部的嘉峪关,全长超过两万公里。

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但最著名的长城均是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建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其统治下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

这段长城,即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不仅仅是出于军事防御的考虑,也承载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目的。

首先,修建长城有助于加强中央政权对边远地区的控制。

长城的诸多关隘以及驻军可以有效监控边境,并阻止敌军进入中原地区。

其次,长城也成为了沟通边境和中原地区的贸易通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同时,长城还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意义。

长城的修建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

长城的历史上出现过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时期对抗蒙古族的长城战役。

明朝时,蒙古族的威胁再次加剧,明朝皇帝为了保卫边疆,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和修复。

长城的加固工作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他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使长城成为了一道雄伟的防线。

在明朝时期,长城面临了许多袭击和侵蚀。

蒙古族对长城的攻击从未停止,而且由于修建材料的限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长城的耐久性逐渐减弱。

尽管如此,长城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仍然被广泛的赞扬和崇拜。

如今,长城已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从世界各地前来一睹长城的壮丽风景。

长城的景点不仅限于北京附近,还包括了石家庄、邯郸、太原等地。

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这一宏伟工程的壮丽和辉煌,也能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魅力。

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凭借着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简介介绍

长城简介介绍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有助于弘扬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 感和凝聚力。
旅游发展
合理利用长城资源,推动旅游业发展 ,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 力。
国际交流
通过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加强国际 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在国际舞 台上的文化影响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以长城为主题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 登高、清明节祭祖等,不仅弘扬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也传承了长城文化 。
民间传说
长城沿线流传着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 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丰富了长城的文 化内涵,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 化。
长城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历史价值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 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
长城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长城的历史背景 • 长城的地理位置与分布 • 长城的文化内涵与传承 • 长城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 长城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01
长城的历史背景
长城的起源与修建
防御外敌
长城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防御工 程,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 各诸侯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 侵扰而修建。
长城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北部边界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界,沿线穿越多个省份和自治区。
东西横跨数千公里
长城东西横跨数千公里,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长城的分布情况
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
长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修建和扩展。
明长城与清长城
明长城和清长城是现存的主要部分,其中明长城是最为完整 和著名的部分。
旅游意义
长城的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长城(完美版)PPT课件

长城(完美版)PPT课件
,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旅游线路规划
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将长城 与其他景点进行串联,形成完
整的旅游线路。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加 强旅游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
旅游安全和满意度。
长城的现状与未来
现状评估
未来规划
对长城的现状进行评估,了解其历史价值 、保存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制定长城的未来发展规划,明确保护和利 用的目标和措施。
长城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视剧和其他媒体中,成 为表现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元素。长城的建筑风格和景 观特点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
03
长城的保护与现状
长城的保护措施
政府立法保护
中国政府颁布了《长城保护条 例》,为长城的保护提供了法
律保障。
修缮和维护
对长城进行定期的修缮和维护 ,确保其历史价值的保存和结 构的稳固。
长城的文化价值
文学灵感
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题材,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都源于
长城的壮丽景象和历史故事。
艺术宝库
长城上保存了大量的石雕、碑刻 和壁画等艺术品,是研究中国古
代艺术的重要资源。
民族精神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体现 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坚韧和顽强
的民族精神。
长城的国际影响
世界文化遗产
05
结语:长城的价值与影响
长城的历史价值
历史见证
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记 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变迁,是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防御工事
长城作为古代的防御工事,对于保 护中原地区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 扰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筑奇迹
长城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体现了 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 中华民族的骄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复习词语: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陡峭、呼应、肩膀、智慧、凝结、嘉峪关、气魄雄伟、崇山峻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且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激发学生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激趣导入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踏上“世界遗产”之旅,继续游览举世闻名的《长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陡峭、呼应、肩膀、智慧、凝结、嘉峪关、气魄雄伟、崇山峻岭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图片,同学们在欣赏之余,思考:你有什么感受?生:长城很长、长城很雄伟、长城很高大……师:这些都是你们对长城的赞美。

二、直奔中心质疑问难1、师: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对长城发出了同样的赞叹。

请大家快速朗读一下课文,用笔划下这句话。

[出示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 谁能把作者的赞叹之情读出来?谁也想读?我们一起来读,用情地读。

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呢?——板书:伟大的奇迹三、感受长城的“长”师: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看看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生:非常长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长。

生: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到底有多长呢?(出示长城图片)长城东起山海关,途径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

曾经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

同学们长城长不长?生:长师: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长(请多名学生读)师:老师仿佛看到了长城那万里雄姿。

师:真是万里长城万长,全班同学一起读。

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生:蜿蜒盘旋师:你能把这个词带到句子里读一下吗?生读师:在此作者用什么来比喻长城?生:长龙。

师: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师:美中有气势。

师:我们一起读。

师:老师感受到,一条沉睡的巨龙在同学们的朗读声中腾空而起。

面对这样美丽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还用翔实的数据,使我们更能感受到长城之长,长城气势磅礴。

那这些作者是怎样观察到?[板书:远看]二、品味长城的“高大坚固”。

师:远看长城宛如一条气势雄伟的东方巨龙,那近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课文中的词概括生:高大坚固师: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抓住关键字词体会: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路很宽,可以承载五六匹马同时并行的重量)2)师:在第二段当中作者除了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还介绍了长城的结构,请你再读读第二段,看课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在83页图上把这些地方标出来。

学生读课文,标位置师:谁来为大家说说你都找到了哪些结构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在黑板上画一段垛子,让一名学生上台标出射口和瞭望口的位置师:这些结构都有什么样的作用你读出来了吗?射口可以用来射击;瞭望口是瞭望远处查看敌情的;垛子可以当防护墙很好的保护自己;城台是屯兵用的师:看书,除了屯兵城台还可以生:互相呼应师:城台和城台之间还可以相互呼应,你看既能屯兵又能呼应,真是一举两得。

同学们读懂了它们的作用,你们看——指着图,从瞭望口可以观察敌情,城墙之间可以互传信息,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的射击敌人,你看有长城在,敌人能打得进来吗?所以这样的长城能用哪个词来形容?生:高大坚固师:这样的设计让你感觉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生:设计巧妙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作者才会这样感叹——读中心句三、感悟“奇迹”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你能找出这句话中的动词吗?从站、踏、扶、想说明已经来到长城上,与第一、第二段中的远看长城,站在长城脚下相衔接,想起劳动人民又引出下文,这就是咱们以前学过的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自豪地读第3自然段,从文中找一找线索,说明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汇报:[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你的体重大概多少?算60斤,那一块条石就当三千斤,那就相当于全班同学重量。

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他们的手干得起了水泡,他们的肩膀有可能血肉模糊……④山势“陡峭”。

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要是遇上大暴雨,他们走一步退两步,这一步一步,每一步都是这么地艰难呀!他们一不小心还会摔下去,何况还要拉这么大的条石上去就更加危险了。

读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了长城是由什么筑成?生:砖头和条石。

师:仅仅是砖头和条石吗?生1:长城由鲜血和汗水筑成。

生2:长城由劳动人民的智慧筑成。

生3:生命筑成。

生4:劳动人民的肩膀和双手筑成的,当时没有现代的工具,说明很困难。

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指读情境朗读: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请你动情的读——师: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请你崇敬地读——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

再齐读师:由此体会到当时劳动人民的确了不起,功不可没呀!把我们对劳动人民的这份敬佩、这份崇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读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一个"才"在这里就很好地说明了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指导朗读所有这一些也是作者观察到的吗?{板书:联想}作者的联想就是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

师:长城的修筑需要几十代人的生命的付出,在完全没有科学技术支持的古代,能够修筑起如此雄伟的长城,所以说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难怪作者会这样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小练笔:师:(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

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这样说,出示:生读: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样评价:生读: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

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当你登到长城,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不禁赞叹_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

千百年来,风沙侵蚀,战火硝烟,使长城不断受到伤害,而人为的破坏更让人心痛。

有报道,有些人在长城上聚会,乱扔垃圾;甚至有些人拿小刀在城墙上刻字留念,长城遍体鳞伤。

这是真正的好汉所为吗?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要保护长城,爱惜长城,这样才不愧为龙的传人。

)师: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万里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我国,像长城这样的文物古迹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去找资料来了解,可以上网查找,可以阅读书上的“资料袋”继续我们的世界遗产之旅……六、板书设计:长城长(远)有顺序伟大的奇迹高大坚固(近)用词准智慧的结晶(联想)会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