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图片背景

合集下载

第二讲: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

第二讲: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

来自湖南大学:任凯南
来自安徽大学:张其浚、苏雪林、胡元义 来自浙江大学:陆凤书、丁人鲲 来自明德大学:李剑农
三、珞珈山校园建设
1932年第一批竣工的珞珈山新校舍
1935年建设中的校舍
李四光---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员长
李四光(1889~1971)湖北 黄冈人。著名地质学家、 教育家。1905年在日本留 学时加入同盟会。曾获英 国自然科学博士、挪威哲 学博士、苏联外国院士称 号。1928年起担任国立武 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委 员长,率先提出建设珞珈 山校舍,亲自勘定校址, 制定规划,筹措经费,招 标投标,聘请美国建筑师 凯尔斯规划设计珞珈山新 校舍。
叶君健 作家、 翻译家,译有 《安徒生童话》 等
刘西尧 “两弹一星”副 总指挥
张培刚 发展经济 学创始人、农业 工业化创始人
赵飞克 院士
柯 俊 院士 潘 琪 交通部副部 长、六机部部长、中 国舰船总公司总经理 郑孝燮 古建筑学家
3.师资雄厚
沈从文 闻一多
陈 源
刘博平
刘永济
武大三女杰
冯沅君 袁昌英 苏雪林
师资队伍结构
年代 1928.9 1930.8 1931.6 1932.6 1933.6 1934.6 合计 31 82 102 101 104 113 教授 28 36 56 63 71 74 % 46.7 43.9 55.4 62.4 68.3 65.5 讲师 3 22 21 10 8 13 26.8 20.6 9.9 7.69 11.5 24 25 28 25 26 29.3 24.5 27.7 24 23 % 助教 % 教师人均图书 1821 854 696 933 854 965
2、学生:1928.9.首次招生407人,其中国立武昌中山大学 肄业生330人,其他中学考取60多人。年龄最大28岁,最 小18岁。 1929年 招生 263 1930年 招生 217 1931年 招生 159 1932年 招生 132 1933年 招生 171 1934年 招生 222 毕业 203 毕业 毕业 毕业 46 毕业 116 毕业 171 在校学生 504 在校学生 528 在校学生 523 在校学生 574 在校学生 613 在校学生 603

虚荣心作怪高校伪造校史:到处都是百年

虚荣心作怪高校伪造校史:到处都是百年

武汉⼤学11⽉29⽇举⾏119周年校庆活动并宣布120周年“校庆年”正式启动,却招致包括⽼校长刘道⽟在内的众多武⼤校友的质疑。

武汉⼤学于1993年在国内⼤学中率先举办“百年校庆”。

此后武⼤校⽅⼀直宣称,武⼤溯源于1893年时任湖⼴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强学堂。

11⽉29⽇,武⼤现任校长李晓红重申了这⼀观点。

然⽽,刘道⽟等武⼤校友却认为,武汉⼤学的前⾝只能追溯到1913年创建的国⽴武昌⾼等师范学校,与⾃强学堂并⽆传承关系。

他们主张在2013年重新举办“百年校庆”,⽽不要搞所谓的“120周年校庆”。

武⼤校延始末对于现在绝⼤多数的武⼤学⽣⽽⾔,武汉⼤学源于1893年的⾃强学堂似乎是从进校第⼀天起就开始接受的常识。

他们并不知道,武⼤校⽅认定学校最早的前⾝是⾃强学堂,只是最近⼆⼗年来的事。

1992年以前,武⼤官⽅从未正式承认过始建于1893年的⾃强学堂为学校前⾝。

长期以来,武⼤校⽅坚持以国⽴武昌⾼等师范学校作为学校历史的正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武⼤明确以1913年为建校年份,并以此为标准举办过多次校庆活动,1983年刘道⽟任校长时,就举办了武⼤建校七⼗周年的庆典。

据多年从事过武汉⼤学校史研究的武汉⼤学教师吴骁的考证,武汉⼤学与⾃强学堂并没有传承关系。

1893年11⽉29⽇,张之洞向光绪皇帝上书,奏请开办⼀所新式学堂以培养洋务⼈才,新学堂名为“⾃强学堂”,校舍定于武昌读书堂街三佛阁,1902年⾃三佛阁迁到东⼚⼝改名为⽅⾔学堂。

⽅⾔学堂于1911年初停办。

⽅⾔学堂停办后,⽅⾔学堂位于武昌东⼚⼝的校舍⼀度被武昌军官学校所占⽤。

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决定设⽴武昌⾼师,湖北都督黎元洪决定将武昌军官学校使⽤的校舍提供给武昌⾼师使⽤。

武昌⾼师的兴建,并不是⽅⾔学堂的恢复重建,其师资、学⽣也与⽅⾔学堂并⽆继承关系。

1991年年底,武⼤校友总会号召校友捐资兴建校门向80周年校庆献礼,1992年全年,武⼤也⼀直做80周年校庆的筹备⼯作,但在当年下半年突然决定将在1993年举办百年校庆,并于1993年10⽉向社会宣布,抛弃了过去以武昌⾼师为学校正源的看法,将武⼤校史正式上溯到了⾃强学堂。

选择武大的五大理由

选择武大的五大理由

选择武大的五大理由——给心仪珞珈的学弟学妹们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吴骁2004年高考在即,特将原作于2002年、修订于2003年的招生宣传文章再次略作修改,简要列举武大在五个方面表现出的巨大魅力,为对武大感兴趣的众位高考生提供参考。

美丽、自由的独特氛围好。

百年学府武汉大学,是中国最美丽、最自由的大学。

美丽者,优雅之自然风景也;自由者,深厚之人文底蕴也。

武汉大学素以风景之秀丽、校园之博大、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浓郁而赞誉满天下;它位于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依山环湖,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古典式的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亭台楼阁造型别致,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武汉大学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武汉大学校园及其早期建筑群分别具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个独特的身份,这在中国大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前者体现出武大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后者印证了武大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武汉大学集自然之秀、汇人文之灵,有机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使之各放异彩、交相辉映,造就了珞珈山的独特风景,在海内外久负盛名,被誉为“科学文化的殿堂”和“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建校伊始,武大便将学术自由、思想自由作为自己的精神信念,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上个世纪80年代,“自由的武大”与“民主的北大”并行于世,名噪一时,在思想、意识形态的领域里形成“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壮观局面。

时至今日,武大崇尚自由精神的优良传统仍得以延续和保留。

中国没有几所学校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学”,而武大,则正是为数不多的几所能够让人在读完之后产生出一种上过“大学”般的感觉的学府之一。

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志在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中,惟有武大将“现代大学制度的典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其办学理念之先进,战略眼光之高远,由此可见一斑。

武大的“自由”,不仅体现在学术和思想上,也体现在对个人生活方式选择的绝对尊重上,在这里,个人完全能自主地支配自己的生活,最充分地享受自由。

武汉大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武汉大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武汉大学: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作者:万舒心来源:《求学·文科版》2017年第05期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后历经变革,于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与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并称“民国四大名校”。

时至今日,身居武汉这闹市繁城,珞珈山上的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就好似一鼎钟、一汪泉,用“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这几个大字镇住这座城。

这里既漂亮又自由,既包容又开放,既有诗性又有才情。

一封情书,武大人给华科人写,用古文字写,用三行诗写,仅此一条,就能让我彻彻底底地爱上这所学校。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游走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校园中,在武大读书的快感仿佛和百年前无差。

我们中国哲学课的教授是从武大首届人文班出来的,虽然已至不惑之年,但依旧很帅气!课讲得有趣极了,深得学生喜欢。

大一的那个夏天,每周二的晚上,我们洗了澡,顶着半湿的头发坐在教五楼里,听他讲夫子、老庄、魏晋名士。

做学问的各有各的脾气,这一位最不喜欢学生记笔记,课件上只有标题和原文,授课全凭他的嘴上功夫。

整整一个晚上,几乎没人走神。

他主攻哲学,也精通文史。

他说,其实他最喜欢的是历史,所以要把它好好地供起来当作爱好,让哲学成为主业养活自己就好了!武大从来都不缺少人才。

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武大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等。

在科研水平上,武大实力雄厚,成就卓著。

学校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还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水稻,高頻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近代史—武大老建筑详解

近代史—武大老建筑详解
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小日樱花不 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 至今那些日军栽种的樱花树都早已老死。抗 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武大樱花,最初由周恩来总 理1972年转赠。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 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送 武大100株垂枝樱苗。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 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 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赠送樱花树苗200株。 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园林工人自 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奥林匹克操场
8:40A.M
奥场全名为“奥林匹克操场”, 又名“912操场”,因毛泽东1958 年9月12日视察武汉大学得名。
在1958年9月12日,伟大的领袖毛 主席来到了美丽的武汉大学,站在奥场 主席台上视察来自武汉各个高校的莘莘 学子,他用他浑厚的声音,说出了对青 年的殷切的希望,希望青年们抓紧现在, 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写下辉煌的篇 章。青年同学们都热血沸腾,立志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毛主席的这次视察激 励了青年人们,为中国以后的腾飞奠定
静待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武汉大学牌坊
9:10A.M
武汉大学牌坊
1931年、1937年、1993年、2013年,80余年间, 武汉大学校门牌坊四易其身。
最最开始,是一座四 柱三间歇山式木制牌 坊作为校门。可惜, 不久毁于风灾。新牌 坊于1937年建成,选 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采用四柱三间冲天式 结构。八棱四柱表示 “喜迎四面八方莘莘 学子”,柱头刻有云 纹,代表高等学府的 深邃和高尚,氤氲着 浓厚的文化气息。上 覆孔雀蓝琉璃瓦,简 洁典雅,超凡脱俗。 2013年,正门牌坊重 建于现在的位子,而 老牌坊仍在街道口附 近。

武汉大学简介

武汉大学简介

概况
• 2000年经合校组建后,,校园增加到四个校区分别为:文理学部(即 原国立武汉大学校区)、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 •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 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 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6个学院 (系)。有11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 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 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20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 学位授予权。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 目前普遍认为的理工类的较强势院系有:测绘学院、遥感信息工程学 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水利水电学 院、国际软件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科社科类院系则是武汉 大学的传统优势优势领域,如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 院等。 •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500余人,其中正 副教授2300余人,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校,非双聘)、8位中 国工程院院士(本校、非双聘)、2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 资深教授、8位“973 项目 ”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 划)、4位 “863 项目 ”计划领域专家、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 2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 汉 大 学 校 徽
武汉大学简介
•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 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 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 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 席亲临武大视察。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 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 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 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 • 武汉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路16号 ,武汉大 学校园占地面积5 600亩(含附属医院占地面积438亩), 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536 760平方 米)。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 大学之一”。 • 武汉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 国家“985工程 ”和“211工程 ”重点建设高校。 中西合 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 26栋早期建筑被 列为 “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

武汉大学-蓝色简约毕业论文答辩开题报告PPT模板

武汉大学-蓝色简约毕业论文答辩开题报告PPT模板

4、研究成果与应用
研究目标 应用前景
成果形式
研究目标
初步目标
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简要分析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此处 添加适当的文字简要分析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
中段目标
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简要分析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此处 添加适当的文字简要分析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此处添加适当的文字
意义
第二点 意义
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 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
第三点 意义
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 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
国外研究现状
添加适当的文字,一页的文字 最好不要超过200,添加适当的 文字,添加适当的文字
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此 处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
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此 处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
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此 处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添加说明文字此处添加说明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 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 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在此框 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返回此步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
是 结束
添加文本标题
小标题 添加标题 小标题

武汉大学-最美丽大学

武汉大学-最美丽大学

武汉大学: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武大校园风景全国第一的十大理由吴骁归纳整理百年学府武汉大学,素以风景之秀丽、校园之博大、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浓郁而赞誉满天下。

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校园依山环湖,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古典式的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亭台楼阁造型别致,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气势雄伟;武汉大学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第一,武汉大学校园及其早期建筑群分别具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个独特的身份,这在中国大学中是绝无仅有的,是最能证明武大校园风景全国第一的权威“硬性”证据。

前者体现出武大拥有美丽优雅的自然环境,后者印证了武大具备氤氲深厚的人文底蕴,武汉大学集自然之秀、汇人文之灵,有机地将二者融为一体,使之各放异彩、交相辉映,造就了珞珈山的独特风景,造就了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第二,武汉大学校园是身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的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汉东湖是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水面面积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而整个风景区面积则广达88平方公里。

东湖兼有太湖之浩淼与西湖之秀丽,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风景区。

朱德委员长于1954年3月视察东湖时曾题词道:“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1982年11月,国务院审定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1年1月,东湖风景区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评选为全国首批“AAAA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东湖港汊交错,岸线曲折,其南岸层峦叠翠,山环水抱;而其西南一隅的珞珈山,正是武汉大学所在地。

当年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和著名农林学家叶雅各先生亲自选定的武大珞珈山新校址,坐落在武昌东湖西南岸三面环水的半岛上,东望磨山群峰逶迤,西临洪山宝塔灵秀,南拥三国遗迹卓刀古泉,北览东湖烟波一碧万顷;校园内外山形起伏有致,湖岸曲折环绕,地面海拔20-118米,整体占地4000余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