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曙光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世界历史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科学证明:
人是从古猿 进化而来的 从猿到人 的过程中, 劳动起决 定作用
人类进入 文明的标 志是奴隶 社会开始
课外探究: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和婚姻状况。
参考答案: 母系氏族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生产 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是随着农业、畜 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妇女在采集 牧业的发展和手工业的进步,男子在 和家务劳动中占重要地位。当时的婚 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当时已经形 姻状况是群居,孩子们“只知其母、不 成固定的婚姻关系。 知其父”。
智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
人类的进化阶段及主要代表:
三色人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形成):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原始、群居阶段
父系氏族
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是: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和地区有: 埃及
小结: 人类共同的 祖先是:非 洲的南方古 猿。 在自然环境 的影响下, 形成了黄白 黑三大人种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 早期人类-----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上帝造人)
早期人类------中国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女娲造人)
南方古猿 1974年,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南方古 猿骸骨。经论证他们就是人类的共 同祖先,但还是类人猿。
猿人 早期猿人 “能人”
பைடு நூலகம்
晚期猿人
中国元谋人 中国蓝田人 北京人 印尼爪哇人

初中 历史九上《世界古代史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PPT课件 (11)

初中 历史九上《世界古代史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PPT课件 (11)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1.识别黄、白、黑三大人种
白种人(欧罗巴人种) 黑种人(尼格罗人种) 黄种人(蒙古人种)
2.仿制石器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C 学习测评
1.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D A.气候变化 B.自然环境
2.下列不属于晚期智人的是(
C.劳动 )。
D.食物
A.山顶洞人 B.阿尔法卢人 C.克罗马农人 D.易洛魁人
史海拾贝
易洛魁人的母系大家庭
印第安人的村落1720年的易洛魁部落村落印第安人原始长屋
结束
中国晚期智人化石,1933年出土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距今1.8万年。山顶洞 人保留一些原始性状,头骨比较低平,眉弓比较发达。山顶洞人具有较多的蒙古人种特征, 如颧骨较大而且向前突出,鼻骨低而宽,鼻梁稍凹,上门齿成铲形等,被看作是正在形成中
晚 期 智 人
非洲阿尔及利亚阿尔法卢人
欧洲法国克罗马农人
法南猿中最著名的化石,于1974年被约翰逊(D.C.Johanson)等人组成的考察队在埃塞俄
南方古猿——“露西”骨骼化石及复原图
南方古猿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露西。1974年,古人类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具成年 女性的骨骼,并以发现当晚播放的甲壳虫乐队的“天上带着宝石的露西”将她昵称为露西。
最早人早类期化猿石人
猿人遗骨化石发现地址之一 坦桑尼亚奥杜韦峡谷
1959年,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与玛丽·利基(Mary Leakey)夫妇在坦桑尼亚的
“露西”(Lucy)化石发现处
约翰逊(D.C.Johanson)
阿法南猿生活在350~300万年前,是所有南猿中名气最大的一种。“露西”(Lucy)是阿

《文明的曙光》1PPT课件

《文明的曙光》1PPT课件
文明的曙光
——我们共同的祖先
“我作物
大禹
约170万 约0.9万年 约0.5万年 约0.4万年
年前



至少在170万年前,祖国大地上 就有了早期人类的足迹。经过漫长 的进化与发展,远古先民掌握了定 居生活的本领,并培植了粟和稻,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 明的国家之一。
勤奋和善于思考的仓颉
仓颉使黄帝时期的官员。传说他通 过仔细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 细节后,经过苦心钻研和反复描绘,终 于创造了文字。
作业:
①关于我们的祖先你还知道哪些故事, 写在课本上。 ②为什么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并引以为自豪?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我还听说,炎帝的妻子 嫘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传说养蚕抽丝及时就是她发 明的。
据今大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种植了粟(谷子)。 这种农作物很耐旱,特别适合在气候干燥的黄河流域 栽种。晚些时候,在长江流域开始种植水稻以及其他 一些喜欢水的农作物,如:荸荠、芋头等。
给人们带来好处的伶伦
传说有一天,黄帝命令乐师伶伦制 定音律,既要使声音有高低的区别,还 要有节律,以便能够奏出优美动听的音 乐。于是,伶伦制定了“五音”,还用 不同的材料制成了埙、鼓、管、弦、磬、 钟、柷这七种乐器。
我听说历史上有 个神农氏,是他 教会人们种植粮 食的吗?
在古代,人类的生活艰苦而危险,对
许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解释。他们相信有 神灵控制万物,并且希望神灵的力量能够 保护自己,这样接产生了种种神话。在没 有文字的时代,许多真实事件只能靠口头 语言代代相传,这就是传说。神话与传说 往往交织在一起,它们既记录了历史,又 表达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关于神农氏的 许多故事就是神话与传说。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文明的曙光教案 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文明的曙光教案 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明曙光的出现,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起源。

2. 通过分析古代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文明曙光的出现。

2. 古代文明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明曙光的出现及古代文明的特点。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文明曙光的出现,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起源。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明曙光的出现及古代文明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看法。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文明意识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认识到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 通过分析古代文明的代表人物,培养学生对文明成果的尊重。

七、教学重点:1. 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2. 古代文明代表人物的事迹。

八、教学难点:1. 文明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九、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及代表人物的事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古代文明代表人物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对文明成果的贡献。

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及代表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分析其对文明成果的贡献。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古代文明代表人物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其对文明成果的贡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明成果对人类社会的看法。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尊重文明成果的重要性。

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文明的曙光》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文明的曙光》教案、教学设计
4.现实生活中的文明现象: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文明现象,如礼仪、道德、公共秩序等,让学生认识到文明就在身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文明发展的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如“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等。
2.观点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文明的曙光》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的小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古代文明主题,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或中国古代文明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深入分析该文明的特点、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论文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文明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3.课堂讨论,深化理解
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辩证关系。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图片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遗址图片,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希腊神庙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文明的辉煌。

第一课__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第一课__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完全形成的人”
(能够制造工具进行劳动)
中国山顶洞人 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 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二三百万年前
25万年前
5万年前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由 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劳动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人。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2、人种的分类 (根据人的体貌特征,分为三大人种)
野蛮
贫富分化
文明
阶级
国家 (奴隶社会)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和地区:
①尼罗河流域 ②两河流域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③印度河、恒河流域 ④黄河流域 ⑤爱琴海地域
古印度 中国 古希腊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知识点归纳:
早期人类
1.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2.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3.三大人种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差异形成的原因:
人种的形成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 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辨析:
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分子宣扬“种族优劣论” 和所谓的“白种人是最优秀的种族”。 你能驳斥他们的观点吗?
第一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1、母系氏族
特点: ①血统以母系计算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群婚) ②在社会生活中,妇女占主导地位 ③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化原因是: (1)原始社会经济的变化,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逐渐取代了母系氏族时期的采集和狩猎。 (2)男子与妇女在劳动中地位的变化,男子在繁重 复杂的劳动中取代了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3)婚姻关系的变化,一夫一妻家庭出现。

第二章 寻根

第二章 寻根

• 按照这一划分,他把中国、印度、巴比伦和 埃及这几个古老文明发祥地的地理环境均归 为大河所灌溉的平原流域,而欧洲文化的源 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则显然是海岸地域环 境孕育的产儿。尽管黑格尔对中西文化特征 的论述含有不少武断的偏见,但他对不同历 史文明地理差异的分析却为我们研究中西文 化的自然背景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推动或制约不同民族文化创造的主 要因素是什么呢?古往今来的许多 学者都把地理环境乃至气候的作用 排在首位,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 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近代的孟 德斯鸠、黑格尔,到现代欧美的著 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如汤因比、 伯恩斯、亨丁顿等都曾对此有过各 辟蹊径的论述。
第一节 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

古希腊文明获得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地中海地 区特殊的海洋地理和周边环境。从地图上我们可 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中海是一个地形封闭的陆 间海,它位于北纬30。- 460之间。北、东、南三 面分别与欧亚非三洲大陆相邻,西面通过仅10多 公里宽的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东北部通 过更为狭窄的达达尼尔海峡和小小的马尔马拉海 与另一片陆间海——黑海相连。总之,这是一片 基本上为大陆环绕的海域,因而它的水文性质也 独具一格。由于出口海峡较浅,水流不能与外洋 自由流通,地中海内潮汐很小,海面较为平静。 海水很深,含盐量特别高,在表层水面形成了反 时针向的沿岸海流,这些都为海上航行提供了有 利条件。
• 总之,“没有一个伟大的整块。……相反地, 希腊到处都是错综分裂的性质”。这种特殊 的地理环境,产生了希腊独特的城邦制社会 结构,多方向、多民族共生的富于变化的文 化聚合,也陶冶了希腊民族崇尚自由和个性 独立的基本性格。
第二节 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
• 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必然会带来各相异趣的生产形式 和与之相应的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又会产生出各自民 族最初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所有这些既构成了特定的 文化形态,又是两种文化传统风格各异的深层结构以及民 族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还需要对中西先民的 经济生活形态作进一步的追寻。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我 国著名学者梁启超早在1922年撰写的《什么是文化》一文 中便指出:“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 业也。”孙中山先生也曾阐述过近似的观点:“简单地说, 文化是人类为了适应生存要求和生活需要所产生的一切生 活方式的综合和他的表现。”

【中国历史】文明曙光

【中国历史】文明曙光

人类的进化大概分为四个阶段:撒海尔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约700万~400万年前约420万~150万年前约200万~150万年前约200万~20万年前约20万~1万年前距今600多万年前的非洲乍得,出现了人类的祖先撒海尔人。

撒海尔人属于撒海尔属乍得种,而现代人类属于人属智人种,二者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但无论怎样,撒海尔人标志着人族——或者也有人说是人亚族在地球上的首次出现。

撒海尔人之后,大约600万年前人类进化出了能够真正让双足落地行走的另一位祖先诞生了,它就是——图根原人(又名“千禧人”)。

(是已知最古老与人类有关的人族祖先)撒海尔人代表—图迈。

2001年在非洲乍得沙漠地区发现一块完整的原始人头盖骨、颌骨碎片和一些零散的牙齿。

研究人员将这块头盖骨取名为“图迈”,意为“生命的希望”。

他们还将“图迈”代表的原始人命名为撒海尔人。

亚洲最早的古人类是我国的巫山人(重庆巫山县)和元谋人(云南元谋县),前者距今约200万年,后者距今约170万年。

欧洲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在西班牙阿塔普埃尔卡山区发现的一处古人类遗址,距今约120万年,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的祖先。

海德堡人生活距今约60万~10万年,尼安德特人生活距今20万~3万年。

他们主要分布在中东和欧洲地区。

非洲是学术界公认的“人类摇篮”!因为迄今已知的2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都是在非洲发现的。

例如: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人类老祖母露西”,距今约350万年;2000年在肯尼亚发现的“千禧人”(图根原人),年代距今约600万年;2001年在非洲中部发现的“图迈”(撒海尔人),距今约700万年。

世界上年代久远的古人类化石主要在非洲、欧洲和亚洲,在美洲和大洋洲迄今只发现了一两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文明曙光(约)公元前1700000 年- (约)前2070 年原始人种巫山人(重庆巫山县)约200万年前元谋人(云南元谋县)约170万年前蓝田人(陕西蓝田县)约115-70万年前郧县人(湖北郧县)约100-80万年前北京人(北京周口店)约70-30万年前大荔人(陕西大荔县)约20-15万年前许家窑人(山西许家窑村和河北侯家窑村之间)约12.5-10.4万年前资阳人(四川资阳县)约3.5万年前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北京猿人洞的晚期智人化石)约3万年前元谋人使用粗陋的石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文明的曙光一、教材分析1.编辑指导思想本课教材通过介绍东方四大文明古国悠久而辉煌的美术作品,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这一地域古代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美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历史情景中,认识美术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所起到的社会作用和体现的历史价值。

美术是人类文明最早和最直观的载体。

环顾世界,从金字塔到万里长城,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古希腊雕塑,人类用自己的生命铸造了举世闻名的美术经典,人类将自己的智慧、力量在美术中展现。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美术无不体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留给自己的宝贵遗产的最大印证便是丰富而多样的美术文化。

运用美术的形式来传达希望和感情,这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种基本行为。

美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它也是人们获得想象形式以及美化生活环境的基本方式。

人类创造美术,至少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其形式和品类越来越多,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是由“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需求的多样化所决定的,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美术是最为活跃和最为辉煌的,它沐浴在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民俗、情感气质和审美观点之中。

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美术也是该阶段社会意识趋向的集中反映,真实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特色,也就成为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2.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悠久而辉煌的美术遗产,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美术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所起到的社会作用和体现的历史价值。

了解中外传统文化及世界多元文化,认识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美术在不同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背景下的特点,拓展文化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使学生全面领略四大文明古国悠久的美术文化,认识其对于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

难点是如何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加深学生对美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和作用的认识。

鼓励学生整合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对东方古老的文明积极地开展探究和讨论,并勇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觉。

二、教学设计参考1.课堂讨论的组织和设计:(1)关于教学环境的创设和组织课堂讨论的技巧,请参考第13册教参第13课《吉祥幸福——民间美术欣赏》教学设计参考中关于课堂讨论的组织和设计思路,其基本精神同样适合本课学习。

(2)问题的设计(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①看到《人类文明的曙光》这一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设想一下,这节课我们将学到什么?②就“美术是人类文明最早和最直观的载体”这一结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提出不十分了解的问题。

③谁知道美术有多少年的历史?大胆地说出来。

④从课本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与大家讨论或者向教师请教?⑤课后如果有机会,你还会对这一课题感兴趣吗?你想去查询有关的资料吗?2.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组织设计:(1)建议学生以“考古小分队”、“文明之旅”和“东方文明古国文化展”的活动方式,自愿组成小组,去探秘、去寻宝,让他们通过搜集艺术资料、历史资料,组织与解释这些资料,围绕自己的选题进行相关研究。

教师要给学生的活动以帮助和指导,告诉他们怎样去查找资料、到哪里去查找资料,通过校园网络和其他方式给学生提供文字和图片的资料。

(2)学生从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开始这个单元的学习,搜集有关书籍、文章、画册、杂志图片或实物,另外,也可以搜集故事、传说。

找出一种喜欢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如利用墙报、板报、小报展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大家做报告,或做成网页在校园网上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地讨论和查询。

要防止简单、机械地照搬资料、图片。

建议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思考:①东方文明古国美术作品呈现的种类有哪些?②这类美术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其反映的价值观和信仰。

③跨文化比较分析它们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3)利用多种形式,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请他们谈谈自己研究的收获和体会,真实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不同,学生变成是自主学习的实践者。

对此,教师应在本次活动后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评价建议1.能否对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美术作品积极地关注、欣赏并大胆地加以评述。

2.能否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认识东方艺术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3.能否对此课的美术作品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它们在题材、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4.能否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地查询资料,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同大家交流与讨论。

四、相关资料1.埃及的古代文明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它与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并列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下游,东西横亘着沙漠,北临地中海,南傍荒脊高山,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两岸有狭窄的谷地,河口附近有巨大的三角洲。

在古代埃及的历史与文化中,尼罗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埃及最肥沃的土地是尼罗河三角洲。

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埃及避免了外族的侵扰。

因此,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品”。

尼罗河是埃及文化的摇蓝,埃及的全部历史和文化几乎都集中在尼罗河两岸。

难怪埃及人称颂他们的国土为开麦(kemi),意思为肥沃的黑土,把尼罗河称为哈比(HaPi),意思为富足的源泉,并尊尼罗河为“养育之主”。

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埃及就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占有制的过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集权国家。

古代埃及人民在同自然的斗争中,掌握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利用方便的灌溉条件,经过长期的开发,终于在尼罗河两岸造成了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并由此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发明了象形文字。

保存至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庙宇、宫殿、巨像、塔门、方尖碑及其他艺术珍品,充分表明了古代埃及人民的创造天才和艺术水平。

金字塔金字塔作为国王(法老)的坟墓是埃及的象征。

纵使古老的埃及王国早已消失,但雄伟壮观的金字塔依然存在,令世世代代的后人叹为观止。

尼罗河边神秘的、历亿万年而不变的悬崖峭壁,使古埃及人为神化了的法老建造纪念物时,采取了用石块堆成山峰的想法。

它是山巅的象征,亦即太阳神的标志。

金字塔表面的白色石灰石,打磨得光滑如镜,反射了太阳的光芒,显示出法老的权力和神威。

它具有一种稳定性,各部分同等并列,其中特别强调了底边沉着的水平线,侧面与周围空间清晰划分,全部力量集中于顶巅,真是凌驾于一切之上,无论从力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都给人以最为稳定和不可动摇的感觉。

胡夫金字塔内部结构图金字塔作为埃及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丰碑,又不能不使人由衷地赞叹埃及古代文明的伟大。

这种概括力极强的形式同时体现了劳动的崇高意义。

它的建筑技术在许多方面是不可思议的,特别是测量技术,金字塔方位和水平正确,几何形体精确,底座四边长的平均误差只有1 52厘米,塔身的斜度与墓室天孔(让灵魂出入用的)的方向都和日照的角度和天狼星的位置有着联系。

这说明金字塔的建造者们已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几何学、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在建筑技术上显示了惊人的科学水平。

因此这不能不说是人间的奇迹,它凝结了古埃及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成了人类创造能力的最伟大的纪念碑。

今天只要人们一提起埃及,就会首先想到巍然屹立的金字塔,它成了埃及的象征和骄傲。

狮身人面像在哈夫拉金字塔祭庙的西北方,踞伏着一尊面向东方的狮身人面像,古希腊人把它叫作“斯芬克司”。

它是埃及最大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巨像。

这座雕像是由整块天然岩石雕凿而成的。

它比金字塔本身更为有力地体现神授王权的思想。

直到19世纪以前,它的身躯一直被埋在沙子底下,只有头部露在外面,谁也不知道它基础有多深。

它是根据法老哈夫拉的命令建造的,面部按哈夫拉的形象雕刻。

它被配置在通向金字塔的直轴上,处于金字塔三角形之外,在金字塔外部显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神的本源。

它那昂然升起的圆浑的头颅和躯体,同远处金字塔的方锥体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使整个建筑群更富有变化。

它以睥睨一切的雄姿匍匐在金字塔附近,仿佛在守护着金字塔的秘密,从而更增强了建筑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雕像的两只伸向前方的巨爪部分是用石块砌成的,在巨爪的中间有一座小神庙。

雕像高达20多米,身长约57米,面部为5米长,拿破仑侵略埃及时被破坏,19世纪又被人弄到英国。

雕像头戴菱形巾冠,前额上雕刻着圣蛇,两眼直视前方,虽然雕像庞大,但面部仍保持着法老哈夫拉的相貌特征和威严气派。

由于14世纪阿拉伯“偶像破坏者”的破坏,以及拿破仑军队为寻找通向雕像的内部通道而进行的炮击,使它鼻崩目残,已看不清面部细节。

它在风沙弥漫、日影昏暗之时,远远望去,残破的脸部现出一种目蒙目龙的神秘感和奇异莫测的笑容。

所以人们常把斯芬克司的微笑,作为表情神秘的同义语,不过也有人说它充满了忧郁。

把法老哈夫拉的身体雕刻成狮子,用人和兽的混合体代表最高统治者的权威,这是古埃及人的创造,是古埃及宗教里圣兽崇拜的象征。

在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国王总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在埃及还有许多人和动物混合的奇形怪状的雕像,用以夸耀神性的威力,使之成为万民崇拜的对象。

当然现在看来未免是一种奇怪的观念,而在当时宗教已成为统治者的强大工具时,人兽结合的形象即是统治者的恩威并施,威严之中含有仁慈的权力象征。

难怪一千年后狮身人面像仍被奉为太阳神的化身。

这座历尽沧桑的狮身人面像,以残缺不全的躯体默默无闻地卧伏在广袤的沙漠上,它仿佛是埃及历史的见证人,目睹了埃及历史的兴盛和衰微。

2.“空中花园”——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公元前600年,新巴比伦王国的都城建设有着惊人的发展规模。

其中巴比伦城可以称得上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

从发掘中人们惊讶地看到这一座四方形的城市长达11英里,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北边有非常坚固的要塞。

城墙是双层的,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比伦人尊崇的神祗命名。

在一个双层的城堡前面,建有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大厅,厅内收藏着古代和国外的纪念品。

双层城堡卫护着一个最重要的大门,叫伊什塔尔门,它是奉献给伊什塔尔女神的。

大门实际上是四座方形高大望楼,望楼与望楼之间用拱形过道相衔接。

附近是宫殿,宫殿是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的。

巴比伦建筑师喜欢互相毗连的建筑群,内有套间、天井、庭院,彼此相通。

整个卫城的城墙是非常宽阔的,六匹马的马车可以在城墙上面驰骋。

外面的一层城墙有挖成带坡度的护城河,其斜坡是用砖砌成的。

城内高地上有三座著名的宫殿。

其中一座,内有五个宫,也为厚实的墙垣所环绕。

正殿庭院的墙壁是用五彩的琉璃砖砌成的。

琉璃砖的色彩主要是深蓝、浅蓝、白色、黄色、黑色。

在宫殿一个角上有一个大型的建筑物,这就是传说中著名的亚述女皇赛米拉米斯的“架空花园(也称“空中花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