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出砂原因治理措施论文

合集下载

简论油井出砂的危害及防砂技术

简论油井出砂的危害及防砂技术

简论油井出砂的危害及防砂技术摘要:油井出砂是油田开发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出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砂埋产层造成油井减产或停产;(2)高速的砂粒造成地面及井下设备加剧磨蚀;(3)出砂导致地层亏空并坍塌造成套管损坏使油井报废等。

目前,油田常用的油井防砂方法一般分为三类:(1)机械防砂;(2)化学防砂;(3)砂拱防砂。

通过对疑难出砂井的配套工艺研究与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配套技术措施,挖掘疑难出砂井生产潜力,延长检泵周期,起到明显效果。

关键词:油井出砂防砂技术防砂配套技术中图分类号:te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42-021 油井出砂的危害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能量不断降低,油井套变、出砂等矛盾日趋突出,油田稳产基础异常薄弱、出砂严重。

由于地层出砂进入井筒,造成油井砂埋、砂堵卡泵、泵损坏使油井停产;同时出砂严重给后续开发生产带来困难,直接影响油田最终采收率。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1)出砂日趋严重,油田稳产基础异常薄弱。

(2)出砂停产井多是造成油井维护工作量大的主要因素。

(3)抽油泵类型单一,不能满足出砂井举升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油井“防、携、排”一体化配套技术,对降低停产井次、挖掘出砂井生产潜力,发挥油田开发中后期工艺技术的有力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 主要防砂技术2.1 防砂配套技术针对不同油井地质出砂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应用了砾石充填割缝管防砂、循环充填防砂、cs-1新型固结剂防砂,还引进了pcsq 覆膜砂新型防砂工艺,该种新型覆膜砂防砂工艺的机理决定了具有防砂效果好,有效期长,防砂后油井的渗透率高,施工后井筒内可以不留塞,形成的挡砂人工井壁强度高等优点,还可以在侧钻井小井眼内实施防砂,这是以往防砂工艺都实现不了的。

同时我们根据不同的防砂工艺机理,针对不同油井出砂情况有的放矢选择适应性较强的防砂工艺。

(1)在防砂选井上选地层能量足,侧钻井小井眼的出砂井或轻微套变的出砂油井可应用pcsq覆膜砂进行防砂,这是相比较其它防砂工艺的主要突破点,另外pcsq覆膜砂防砂工艺主要原理是:选用粒度为0.3-0.6mm的覆膜砂先挤压充填目的层同时挤入sj防膨液和sbj-3表面活性剂以保证目的层防砂固砂,然后再挤入szj-2复合致孔胶结液从而确保目的层防砂后渗透效果;可适合在侧钻井小井眼的出砂井或轻微套变的出砂井防砂,出砂粒径较小、泥质含量较高的目的层防砂,可形成独立的挡砂井壁,有利于保持生产层防砂后渗透性取得了极好效果。

浅谈油井出砂原因及治理措施

浅谈油井出砂原因及治理措施

浅谈油井出砂原因及治理措施作者:贾莉潘驰王继国苗一青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3期摘要:国内疏松砂岩油藏分布广泛,油气开采过程中砂粒随流体从油层中运移出来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复杂问题。

孤岛疏松砂岩,如果不进行防砂管理,就无法正常生产。

采用各种防砂工艺后,虽然能收到一定的防砂效果,但砂粒流动造成砂粒在井筒周围堆积,堵塞油层向井底流动的通道,使产量降低,既影响了油井的产油量,又增加了防砂工具的投人。

因此,通过对出砂管理技术综合研究,在防砂生产和出砂生产之间确定最优的生产策略,即有选择地防砂,或者有限度地防砂,对于优化完井设计、制定合理的生产和开发方案、延长油气井经济开采周期等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出砂原因分析防砂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TG231.71 地层出砂的机理分析出砂包括许多复杂的过程,如应力集中和重新分布、剪切膨胀、强度减低、水力冲蚀、固相运移、砂粒的重新聚集、应力成拱、炮孔堵塞、破坏区扩展等。

整体上看,出砂包括岩石破坏、砂粒移动和砂拱的形成等几个必要过程。

1.1 岩石破坏由于应力集中,在临近井眼的地层中剪切应力最大,使这些砂层最可能遭到剪切破坏和内聚力丧失(损害)。

当达到临界应力后,材料将屈服,表现出塑性而非弹性。

随着变形增加,材料强度将进一步降低,但仍能承受一定的载荷,限制部分砂粒向井流动,这样,将有一个过渡区,其强度和刚度降低,渗透率发生改变。

从微观上看,可能发生2种情况:一是压实,即孔隙或裂隙闭合或收缩(体积减小的过程);二是剪切膨胀,是指孔隙或微裂缝张开(体积增加的过程)。

剪切膨胀在岩石稳定性分析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其降低了岩石强度,使岩石产生更大的变形;另一方面,使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加,从而提高了流动效率和渗透力,加速了砂粒从岩石骨架上的脱离。

人们逐渐认识到,剪切扩容发生在初始压缩后,随剪切应力增加,岩石完全破坏。

首先,剪切扩容和压实可能同时发生,体积和强度变化是两者同时作用的结果;第二,剪切扩容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岩石类型、围压、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温度等。

油气井出砂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油气井出砂的原因及危害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油气井出砂的原因及危害分析姓名:学号:性别:专业: 石油工程批次:1303学习中心:河南中原油田奥鹏学习中心指导教师:王文权2015年1月25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油气井出砂的原因及危害分析姓名:学号:性别:专业: 石油工程批次:1303学习中心:河南中原油田奥鹏学习中心指导教师:王文权2015年3月25油气井出砂的原因及危害分析摘要中原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第二大油气田,主要勘探开发区域东濮凹陷横跨河南、山东两省6市12个县区。

油气井的出砂是采油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油气井出砂给正常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

目前全世界许多油气田存在严重的油气井出砂问题,这是油气开采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和油井含水的升高,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对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而言,如何解决出砂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调查,全世界每年要花费几百万美元来研究有效的防砂措施,除此之外还要花费几百万美元来修理因出砂而发生故障的油气井和注水井。

如何保证油藏开发过程中防砂措施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重点讲述了油气井出砂的原因及出砂对油气井的危害,详细的介绍了化学防砂和机械防砂中的不同防砂技术,分析评价了各种防砂技术的优劣,为有效地防砂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采取不同防砂措施,可以使地层砂最大限度的保持其在地层中的原始位置,而不随地层流体进入井筒阻止地层砂在地层中的移动,使地层原始渗透率的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生产井和注水井的生产设备,最大限度的维持生产井的原始产液能力及注水井的注排能力,这是油田对油气井出砂原因及危害分析而采取不同防砂措施的目的。

关键词:出砂原因;防砂方法;油气井;中原油田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概述 (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3主要研究内容 (2)1.4国内外研究现状 (2)第二章油气井出砂原因和影响出砂的因素 (4)2.1地质因素 (4)2.2开采原因 (6)2.3油井出砂的人为因素 (7)2.4油气井出砂的机理 (7)第三章油气井出砂的危害 (9)3.1油气井减产或停产 (9)3.2地面和井下设备及管线磨蚀加剧 (10)3.3套管损坏使油气井报废 (10)3.4破坏地层的原始构造 (10)3.5油层出砂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10)第四章中原油田出砂对油井的影响分析 (11)4.1概况 (11)4.2出砂类型统计 (11)4.3出砂情况分析 (13)第五章防砂方法 (14)5.1机械防砂 (14)5.2化学防砂 (15)5.3焦化防砂 (15)5.4砂拱防砂 (16)第六章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第一章前言1.1概述油气井的出砂是采油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锦612块油井出砂综合治理

锦612块油井出砂综合治理

工程与施工184 |2019年6月泵,细砂堵满泵下筛管导致供液差不出。

由于长柱塞泵在柱塞运行时,可以将砂粒携带出,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坡面进入沉沙环空,最后落入尾管,因此加深泵挂排砂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

4.4 压裂防砂压裂防砂是指利用压裂车组泵入压裂液压开地层,按不同的砂比向压开的地层挤注树脂砂,在地层温度(注汽)和固化剂作用下,树脂砂胶结、固化,在近井地带形成挡砂屏障,因其具有很高的渗透率,不影响液流流入井筒。

在达到防砂效果的同时,又极大地改变了地层中液体的流动方式,达到增产效果。

例如,锦7-13-31井为2015年5月投产的新井,投产初期产液20t,日产油15t。

生产之后4个月内经历多次检泵作业,出砂情况严重,严重影响油井产量。

2016年1月对该井实施压裂防砂之后,效果非常明显,出液情况稳定在17t 左右,日产油维持在12t 左右,综合含水20%,效果较好。

4.5 效果分析通过措施前后的出砂情况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压裂防砂后大部分措施井出砂程度明显降低,措施后日产油大幅增加,据此得出:压裂防砂措施是目前锦612块出砂井防砂中最为有效的措施。

截至目前锦612块共有12口井进行了压裂防砂,措施后累计增油20949t,措施效果较为明显。

5 经济效益评价通过防砂措施,目前已累积增油22630t,按每口压防井投入40万元,原油售价3575元,税金561元,生产成本341元来计算,累计创效3.709×107元。

6 结论及建议6.1 结论锦612块油层整体胶结程度差,岩层疏松出砂区域广,影响产量大,出砂治理应持续进行。

通过各种措施的试验,压裂防砂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砂措施,但压防成本高,其他治砂手段也应不断探索、试验。

6.2 建议(1)锦612块局部出砂较为严重,布新井时应充分考虑到投产后出砂问题,水平井防砂效果好,布井设计时是否可以考虑加大水平井的比重。

(2)与其它措施相比,压裂防砂仍然是该块防砂治理工作的重点,下一步有待实施压裂防砂的井为:锦7-15-13、锦7-17-7、锦7-17-9、锦7-33-27、锦7-31-25。

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探讨

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探讨

油井出砂因素分析与防砂技术对策探讨油井出砂是指在油井生产过程中,地层中的砂粒被带入采油系统中,导致设备磨损、管道堵塞甚至井口堵塞。

油井出砂不仅会影响油田的产量和开采效率,而且还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油田的经济效益。

研究油井出砂的因素、防砂技术及对策,对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井出砂的主要因素1. 地层岩石特性地层中的砂粒含量、形状和大小是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

当地层中的砂粒含量较高、砂粒颗粒较大时,油井出砂的风险就会增加。

这些砂粒在采油过程中易被输送到地面,导致油井出砂问题。

2. 产量及采出液量油井的产量和采出液量也是影响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

产量过大或者采出液量过高会导致地层压力降低,砂层容易崩塌,从而导致油井出砂问题。

3. 井底流速井底流速是指地层流体在井底的流速,它是影响油井出砂的一个重要因素。

井底流速过高时,砂层容易被冲击破坏,导致油井出砂问题。

4. 井筒结构及完井方式井筒结构及完井方式直接影响到油井出砂的发生。

当井筒结构不合理或者完井方式不当时,容易引起地层砂粒的涌入和输送,从而形成油井出砂问题。

二、油井出砂的防治技术1. 人工堵砂人工堵砂是指通过添加一定的物质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地层中的砂粒固定在原位,防止其被输送到井口或者地面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种方法包括注浆、注漏、封堵等工艺,通过固化地层砂粒,防止其对采油系统的侵蚀。

2. 防砂管柱防砂管柱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管柱,能够有效地阻挡地层中的砂粒进入油井系统。

这种管柱通常采用特殊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特殊的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地过滤掉地层中的砂粒,保护采油系统的安全运行。

3. 人工举升液柱人工举升液柱是通过提高井口液柱的压力,使得地层中的砂粒无法通过液柱的阻挡,从而达到防止油井出砂的目的。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地层砂粒对油井系统的损害,保护油井设备的安全运行。

4. 井底提前砂化井底提前砂化是一种通过在井底注入一定的砂化剂或者添加一定的砂化剂,从而使地层中的砂粒得到固化和稳固的技术手段。

浅谈油井出砂及套管破损间关系

浅谈油井出砂及套管破损间关系

浅谈油井出砂及套管破损间关系油井出砂及套管破损是油田开发及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油井出砂是指原油中含有大量杂质,如黏土、细砂等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在原油的流动过程中容易沉积在管道及井下设备中,导致设备堵塞及磨损,甚至引起套管破损。

而套管破损则可能加剧油井出砂问题,造成油田生产受阻。

我们来了解一下油井出砂的原因。

油井出砂主要是由于岩石结构不稳定、地层渗透性大、地层产能高等因素引起的。

在采油过程中,地层中的原油与含有颗粒物的地层水混合后,原油中的颗粒物在流动过程中容易沉淀在管道及井下设备中,形成固体颗粒物的沉淀。

这些沉积物会引起管道堵塞、设备磨损,并且在套管中沉积形成砂柱,影响后期的开发及生产。

油井出砂还会导致套管破损。

油井出砂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砂粒进入套管及井筒中,随着原油的流动,会在套管及井下设备的内壁上造成磨损,导致套管及井下设备的破损。

套管破损不仅会影响油田的生产效率,还会给油田的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

砂粒还可能引起套管腐蚀,加速套管的老化。

油井出砂及套管破损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

针对油井出砂问题,通常会采用在井口套管上安装过滤器等方法来减少砂的进入,或者进行压裂改造以增加地层渗透性,减少砂的储集。

而对于套管破损问题,可采用更换套管、加装防砂套管等方法防止砂粒的进入,另外还可采用注水、注聚等方法来固化地层,减少砂的输送。

油井出砂及套管破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油井出砂是导致套管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油田开发及生产中需要对油井出砂问题高度重视,加强对砂的监测及管理,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减少砂的沉积及运输,防止套管的破损,确保油田的正常生产。

油井出砂原因及防砂预测分析

油井出砂原因及防砂预测分析

油井出砂原因及防砂预测分析摘要:文章叙述了油井出砂的概念及导致油井出砂的影响因素,分析了海上油田油井出砂预测方法,指出了现有出砂生产压差预测方法优缺点及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模型分析;出砂预测;胶结状态关键词抽油泵;油井出砂;原因分析;防砂技术引言在油田开采过程中,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进行,地层能量也会随之不断下降,此时油井内部的压差就会不断增大,进而导致油井出砂的问题不断严重,油井出砂会对其产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地层出砂会进入到井筒中,可能会造成管线和设备堵塞情况的出现,或者对泵造成破坏,甚至可能会导致井壁坍塌的问题,造成套管变形损坏,最终使油井不能够继续生产,而且会影响后续开采和最终的采收率,因此加强对油井出砂机理的研究,针对油井出砂机理采取有效的防砂措施来对油井出砂问题进行预防,对于保证油田产能的稳定,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油井出砂及危害油井出砂是油田的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储油层的岩石较为脆弱,或是在开采过程中,因为不合理的操作,导致储油层的岩石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岩石脱落。

脱落后的岩石随着原油一起进入采油设备中。

因为岩石体积较大,最终导致采油设备的损坏。

岩石脱落严重时还会对油井内的岩石稳定结构被破坏,导致油井坍塌,最终停产。

常见的油井出砂会导致油井减产,只有当油井出砂越来越严重时才会发生油井停产现象。

1.陆地油田与海上油田出砂的区别陆地油田和海上油田在油井出砂上的差异是由于岩石结构的不同及油质的不同所引起的。

陆地油田的储层岩为细中细砂岩夹泥岩,在结构上主要以点线接触为主,结构类型上以胶结物为主,在岩层结构上又主要以方解石为主,岩石之间孔隙较多,孑L隙密度可高达30%。

孑L隙之间连通性比较好,胶层之间缝隙较大,岩层受地壳的运动影响较大。

海上油田的油井在出砂的情况上,以稠油田为主,在稠油田中受限于地质的因素,在岩层上存在着地层出砂的情况,导致海上油田油井出砂生产压差不同的原因之一便是高温蒸汽对岩层的破坏。

注聚区油井出砂加剧防治对策

注聚区油井出砂加剧防治对策

注聚区油井出砂加剧防治对策摘要:本文针对注聚区见效后油井出砂普遍加剧的现状,分析了导致注聚区出砂加剧的机理,分析了注聚区防治砂的技术难点主要是聚合物的影响,在聚合物影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对防治砂工艺进行了优选,为注聚区的防治砂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注聚区出砂技术难点防治砂工艺1、注聚区出砂现状通过对注聚区出砂倒井情况进行统计,其中砂埋油层主要指供液不足,作业时探砂砂埋生产主力层;砂卡活塞主要指活塞卡,洗井不成功,作业提出后发现泵筒内砂卡活塞;泵刺漏主要指活塞表面砂刮划漏失。

2、注聚区油井出砂加剧原因及机理分析注聚区油井出砂加剧与注聚有着必然的联系,结合国内外有关注聚区出砂原因的研究成果,对注聚区的各种动静态资料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发现造成注聚区出砂加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注聚清水对岩石胶结物造成破坏;(1)二是产出液粘度增大,对砂粒的拖曳力增大;三是生产压差的增大加剧了地层岩石骨架的破坏。

3、注聚区油井出砂治理的技术难点鉴于油井出砂特点和开发现状,注聚区油井出砂在治理上存在诸多难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化学防砂工艺的不适应性由于注聚见效后,随着见聚浓度的增加,地层内大量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粘附在砂粒表面上,降低了树脂与岩石粘附,大大减弱了低浓度树脂防砂的效果。

通过注聚区树脂防砂井效果跟踪统计,发现树脂防砂后免修期没有得到有效延长。

3.2、机械防砂工艺的不适应性随着注聚区的后期开采,见聚浓度居高不下,大量聚合物与Fe3+产生交联导致了油井出胶,这些胶特别易吸附在绕丝筛管上,堵塞筛管缝隙,减少筛管流道,降低了渗透率,大大降低了机械防砂效果。

3.3、挡砂工具的不适应性由于泵下挡砂器使用的滤网属于绕丝筛管性质,地层出胶后堵塞滤网,较快时间内使滤网失去挡砂功能,当滤网完全堵塞后,井液通过第二流道进行产液,使挡砂器不能有效的进行挡砂。

4、注聚区油井出砂防治对策注聚区见聚后地层出胶,给出砂井的治理带来了难点,在出胶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我们积极进行工艺优选,有效降低出砂倒井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油井出砂原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国内疏松砂岩油藏分布广泛,油气开采过程中砂粒随流
体从油层中运移出来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复杂问题。孤岛疏松砂
岩,如果不进行防砂管理,就无法正常生产。采用各种防砂工艺后,
虽然能收到一定的防砂效果,但砂粒流动造成砂粒在井筒周围堆
积,堵塞油层向井底流动的通道,使产量降低,既影响了油井的产
油量,又增加了防砂工具的投人。因此,通过对出砂管理技术综合
研究,在防砂生产和出砂生产之间确定最优的生产策略,即有选择
地防砂,或者有限度地防砂,对于优化完井设计、制定合理的生产
和开发方案、延长油气井经济开采周期等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出砂 原因分析 防砂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g231.7
1 地层出砂的机理分析
出砂包括许多复杂的过程,如应力集中和重新分布、剪切膨胀、
强度减低、水力冲蚀、固相运移、砂粒的重新聚集、应力成拱、炮
孔堵塞、破坏区扩展等。整体上看,出砂包括岩石破坏、砂粒移动
和砂拱的形成等几个必要过程。
1.1 岩石破坏
由于应力集中,在临近井眼的地层中剪切应力最大,使这些砂
层最可能遭到剪切破坏和内聚力丧失(损害)。当达到临界应力后,
材料将屈服,表现出塑性而非弹性。随着变形增加,材料强度将进
一步降低,但仍能承受一定的载荷,限制部分砂粒向井流动,这样,
将有一个过渡区,其强度和刚度降低,渗透率发生改变。从微观上
看,可能发生2种情况:一是压实,即孔隙或裂隙闭合或收缩(体
积减小的过程) ;二是剪切膨胀,是指孔隙或微裂缝张开(体积
增加的过程)。剪切膨胀在岩石稳定性分析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
其降低了岩石强度,使岩石产生更大的变形;另一方面,使岩石孔
隙度和渗透率增加,从而提高了流动效率和渗透力,加速了砂粒从
岩石骨架上的脱离。人们逐渐认识到,剪切扩容发生在初始压缩后,
随剪切应力增加,岩石完全破坏。首先,剪切扩容和压实可能同时
发生,体积和强度变化是两者同时作用的结果;第二,剪切扩容取
决于许多因素,如岩石类型、围压、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温度等。
1.2 砂粒移动
流体流动是砂粒移动的前提。砂岩破坏不等于出砂。砂岩由于
剪切破坏失去内聚力后,由于摩擦阻力、残余强度或颗粒间流体弯
月面的毛管力,可能仍会保持稳定。但如果流体教度较大并发生流
动,则由于孔隙压力梯度产生的驱动力,即渗透力就会成为使砂粒
脱离岩石骨架的主要动力。砂粒从岩石基质上脱离下来后,将由流
体携带着向井眼运移。
1.3 砂拱的形成
出砂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过程是砂拱的形成。当砂粒通过或与
多孔介质稳定的部分相互作用时,一些砂粒将会重新聚集,当孔喉
直径小于砂浆中悬浮微粒的直径时,微粒将被堆积。另外砂粒向井
筒运移的过程中如果流体流动无法使其悬浮,将会逐渐沉降下来,
以新的粒间接触沉积到基质中。随着流量增加,砂拱的稳定性也增
加到某一程度,然后,由于扩容加剧,砂拱失稳、坍塌,砂粒就会
随流体一起流人井内。之后,将形成更大的砂拱,并不断重复这一
过程。除了流量,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砂拱的稳定性,包括应力大小
和分布、微粒尺寸和形状、流体饱和度、完井方法和完井污染、砂
拱尺寸和炮孔直径等。 砂拱坍塌—形成—再现塌的过程与实验室
和现场观察到的“间歇出砂”现象非常符合。
2 疏松砂岩油藏实施出砂管理模式
综合国外出砂管理经验,出砂管理需要可靠的“地层砂生命周
期分析”,即从预测引起出砂的地层条件开始,到产出物的地面最
终处理结束。
2.1 油藏的可行性研究
国内疏松砂岩油藏分布广泛,油藏性质差异大,应对实施的区
块进行对比分析,而不是满足1个或几个条件就认为可行,或认为
1个或几个条件不满足就认为不行,需要根据整体情况,进行系统
地综合分析。如渤海油藏实施适度出砂管理可选余地大,能满足实
施要求,还要结合地质、油藏、工程等针对具体油藏进行综合的分
析、判断。
2.2 广泛收集现场资料
不同油藏有不同的特点,其现场数据是最直接的,也是后续研
究的依据,对油田开发的认识越广泛,资料越多,对于正确实施的
指导意义越大。
2.3 相关物理过程的理论模型
预测出砂初始条件是传统的出砂预测。确定给定井眼和油藏压
力下不同地层的出砂临界条件。出砂临界条件预测模型较多,有的
模型尽管得到油田成功应用的报道,但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
出砂量预测模型可分为现场经验法、应力应变模型、虹蚓洞模型和
冲蚀模型,这些模型要经过广泛的现场验证才能和油田实际结合起
来。
2.4 生产数据的现行监测与跟踪
受可控因素和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地下的情况有其复杂性,而
表现出来的问题(如生产数据)是工程人员判断井下情况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实施适度出砂的油田大都非常重视对生产数
据的监测与跟踪,如地层出砂的地面监测等。
2.5 试井优化产能
通过试井,对适度出砂地层进行油气藏评价和生产动态测试,
从而获得油气藏的压力系统、储层物性、生产能力动态预测以及判
断油气藏的边界和估算储量等。
2.6 完井设计优化
以油井产量为目标,根据地层特点和原油性质等优选井的类型
(直井、定向井和水平井);根据地层特点和开采技术要求,优选
油井的完井方式;根据油田开发方案(配产要求,地层特点和原油
特性,采油方式、增产措施等)优选油管和套管尺寸;以减少地层
损害,提高油井产能为目标优化完井参数;进行适度出砂管理的技
人产出的综合经济分析,优化方案。
2.7 井筒携砂技术
根据地层产能、油管尺寸、井型、完井方式、开采方式、砂粒
粒径、砂量浓度以及携砂开采风险评价等进行井筒携砂技术的综合
研究,如国外有些井采用气举开采方式提高油井携砂能力。
2.8适度出砂生产条件下地面处理工艺
地面处理能力需要考虑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地面允许的最大
砂处理能力。当采用适度防砂措施后,产出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油砂,
为防止砂粒堵塞集输系统,产出液体不能直接进人管网,必须就地
除砂。
3 结论与认识
(1)随着地质力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和工具(工艺)的改进,
出砂管理技术在国外一些油田得到了应用并见到了效果,作为有效
的开发方式正成为技术研究的热点。
(2)出砂管理的风险,就是如何将砂量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从而再进行合理的完井设计和油田开发的初期、中后期管理。因此,
摸清油田出砂规律是油田实施出砂管理的关键。
(3)出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油藏开发始终,
不同的油田出砂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根
据当地油田的实际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加深地质力学研究、完井工
艺技术配套等,并经过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田红,邓金根,孟艳山,曾祥林,孙福街. 渤海稠油油藏出
砂规律室内模拟实验研究[j]石油学报,2005,(04)
[2]田红,邓金根,王治中,周建良.定向射孔技术在适度出砂
管理中的应用[j]钻采工艺,2005,(05)
[3]房茂军,曾祥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试验研究[j]石油天
然气学报,2011,(03)
作者简介
贾莉(1975.10),女,大专,毕业于山东省滨州师专,现孤岛
采油厂孤四区401站采油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