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社会认知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

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

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一、引言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鲁迅被广泛认为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通过深入研究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二、鲁迅的生平与背景•生平概述:鲁迅的出生、成长环境等基本背景。

•教育经历:鲁迅的教育背景和对其思想的影响。

•知识背景:鲁迅对西方文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的深入研究。

三、鲁迅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反对封建文明–批判旧文化与封建思想–主张现代化与民主思想2.关注社会问题–揭露社会不公与压迫–呼吁社会改革与人道主义3.文学探索与创新–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四、鲁迅的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反映社会的疯狂与扭曲–探索个体的心理世界2.《阿Q正传》–塑造阿Q形象,批判民族虚无主义–表达对于弱者的同情与关注3.《呐喊》–揭示晚清社会的苦难与绝望–展现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五、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与贡献1.文化启蒙与传统批判–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反思–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语言革新与文学风格独创–提倡白话文,拓展文学表达范围–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写作3.思想影响与社会转型–鼓舞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对后来的文化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六、结论通过对鲁迅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启示。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当代社会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鲁迅的课题报告(续)七、鲁迅的影响与争议1.文学影响力广泛–鲁迅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对许多作家、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胡适、贺敬之等2.引发的思想争议–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引发争议与质疑–有人指责他过于悲观与消极,缺乏对建设的积极思考八、鲁迅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意义–鲁迅代表了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与变革–他的作品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与文化思潮2.价值与启示–鲁迅坚持言论自由、民主与人权的追求,在当代仍具有重要意义–他对于社会责任与人道主义的关注,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与反思九、进一步研究的建议1.对鲁迅作品的深入细读–分析其文学技巧、思想意义等方面的具体细节–探讨他作品中的时代背景、社会问题等影响因素2.与其他文化思潮进行对比研究–将鲁迅放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考察与比较–探究他与其他文化思潮的共性与区别3.鲁迅与当代社会问题的联系–探讨鲁迅的思想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关联与适应性–分析他的思想在解决当代问题中的指导意义十、参考文献•鲁迅《鲁迅全集》•胡适《鲁迅评传》•贺敬之《鲁迅与现代中国》以上为鲁迅课题报告的初步草稿,可作为研究的参考与起点。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舫舟,字仲瑞,号三怀老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对封建文化展开了尖锐批判,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文化审判者”。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鲁迅生于江苏绍兴,早年曾留学日本,深受西方思想启发。

在返回中国后,他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南京高级师范学校等高校,发表了大量散文、小说和杂文。

他的作品注重现实主义风格,常以自身观察和思考为基础,关注社会最底层的痛苦和压迫,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鲁迅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主要思想:“实事求是”和“百折不挠”。

他认为没有从实际出发的批评就是空谈,文学和艺术不应该脱离现实,而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揭示社会的黑暗面。

他坚定地相信真理的力量,不怕困难和挫折,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化革命,并抨击传统文化的陈腐和虚伪。

鲁迅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犀利批评和激烈写作激发了一代文学家的创作热情,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篇章。

他强调文学应该具有“血性”,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关心社会问题,关注人民疾苦。

这种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如鲁迅风格的小说成为真实主义文学的宝贵财富。

鲁迅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沉重的笔触,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和虚伪。

他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剖析,深刻洞察了中国文化的根源和病根所在。

他不仅对文学进行了批判,还对传统道德伦理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他在《狂人日记》中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暴露出封建道德的虚伪和不合理性。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使得中国的现代文化得以发展和壮大。

总之,鲁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反封建、批判文化和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希望。

研究报告 鲁迅

研究报告 鲁迅

研究报告鲁迅《鲁迅研究报告》一、引言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字矛盾,字豫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本报告将就鲁迅的生平、思想以及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

二、鲁迅的生平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早年就读于绍兴的名校杨树坞书院。

后来他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医科大学。

在日本期间,鲁迅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启发,对于现代文学和社会问题产生了兴趣。

他开始参与文学创作,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如新文化运动等。

回国后,鲁迅担任了北京大学教席,并开始了他的文学事业。

他以鲁迅为笔名,开始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和杂文,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论文章。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尖锐批评封建统治、呼吁自由和民主为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题材和现代化意识,对于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鲁迅的思想鲁迅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

他反对传统封建社会的束缚和思想的僵化,主张民主、科学、先进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

他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了激进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

鲁迅强调底层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主张革命和社会进步。

鲁迅的思想还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

他对儒家文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它们是封建统治的工具,使人民陷入黑暗和愚昧之中。

他主张借鉴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以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

四、鲁迅的影响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在揭示社会黑暗、呼吁民主自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鲁迅的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现代文学形式和主题的多样化。

同时,鲁迅的文化批判也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反思。

他对传统文化进行的批评以及对科学、民主的倡导,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觉醒起到了积极作用。

鲁迅的思想也对于中国的文化传媒和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晚年改名为
周从诗,号又玄,江苏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化活动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鲁迅”为笔名,表达了他“奔腾迟暮、慷慨不羁”的豪情壮志和“猛
虎下山”的革命觉悟。

鲁迅出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受封建礼教束缚,使他对封建制度产生了深深的反感。

他在文学上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揭示了晚清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社会问题。

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批判性,通过
夸张的手法来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他不仅在文学上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且通过他的文章和言论激励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改变。

除了文学方面的贡献,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中国近现代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对中国知识分子起到了引领作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鲁迅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他关注社会问题,尖锐地揭露封建礼教、贫困和文化落后等社会问题。

他提倡人民觉醒,呼吁人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勇于反抗压迫和压抑。

他强调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反对任何形式的奴役和束缚。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的作品不
仅给人们带来了文学享受,更让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反抗压迫,追求自由和尊严。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研究报告 鲁迅

研究报告 鲁迅

研究报告鲁迅《鲁迅研究报告》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文化评论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扎实的写作技巧,对于中国当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从鲁迅的生平、思想和文学作品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家境贫寒。

他曾就读于日本名门学府东京裕仁中学和日本帝国大学医学系。

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领悟到了殖民压迫和封建统治对于中国的摧残。

1918年,他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山之作,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和文化发展有着深刻的批判意义。

鲁迅的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他始终站在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批判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他认为,中国的振兴需要彻底的社会变革和文化革命,才能摆脱危机和羞辱。

他主张借鉴西方的文明和科学知识,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鲁迅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呈现和对人性的探索。

他的小说《药》、《狂人日记》、《孔乙己》等作品,通过对底层人民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痛苦呼声。

他的散文《故乡》、《热风》、《华盖集》等作品,则展现了他对于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的思考和热爱。

鲁迅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他还是一位杂文家、文化评论家和翻译家。

他的杂文《狗的生活》、《宰相刘罗锅》等作品,点明了社会的弊病和愚昧。

他的文化评论《中国小说史略》、《中西文化关系论》等著作,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深刻洞见。

他还大量翻译了外国文学作品,为中国赋予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和引路人,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是中国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

总之,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批判,对中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

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鲁迅是中国近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作家、思想家、革命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鲁迅的研究报告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鲁迅的生平1. 出生和早年经历: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10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家境富裕。

在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他也接触到了西方文化。

2. 留学日本和医学经历:鲁迅于1902年赴日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医学院。

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日本的政治、文化和文学思潮,对中国的落后和自卑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文学创作与思想转变:在日本期间,鲁迅开始撰写小说和文章,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这些作品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他深厚的思想和对社会的关切。

4. 回国后的活动与影响:回国后,鲁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先后在北京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学校任教,并创办了《独立评论》和《新青年》等刊物,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一代文人和知识分子,对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鲁迅的文学思想1. 反对封建文化与旧思想:鲁迅批判传统文化和旧思想,主张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与自由,提倡个人独立和自主精神。

2. 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与抨击:鲁迅通过揭露社会的黑暗面,批判社会不公和劣根性,呼吁社会改革和人性的觉醒。

3. 积极探索新文学形式:鲁迅对于文学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辟了现代文学的新风格和新路径。

三、鲁迅的思想影响1. 对文学的影响: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对后来的作家和文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对社会的影响:鲁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觉醒和变革,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 对思想的影响:鲁迅的思想成果拓宽了人们的思维边界,对中国现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革命和改革思潮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借鉴。

鲁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5000字

鲁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5000字

鲁迅社会实践调研报告5000字一、调研背景鲁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社会观察家。

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剖析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的大量作品揭露了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引起了当时社会的巨大反响。

为了深入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状况,我们决定以鲁迅为榜样,进行一次社会实践调研,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在鲁迅的时代,他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和文学作品的形式来了解当时的社会。

而如今,我们有了更多种的方式来进行社会调研,比如实地走访、网络调查、问卷调查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现状,我们将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三、实地走访1. 我们将前往城市和农村地区,走访不同阶层的人群,从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关注的问题以及对现状的期待。

2. 通过与人们的直接交流,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现象,也能够更快速地了解社会对某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

四、网络调查1. 运用互联网平台,我们将发布关于社会问题的调查问卷,以了解更广泛的民意,从而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

2. 通过网络调查,我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社会的一些基本信息,也能促进大众关注社会问题。

五、问卷调查1. 我们将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人们设计问卷,以了解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2. 问卷调查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也能够更快捷地掌握社会的一些关键信息。

六、调研内容1. 生活状况我们将了解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现实状况。

2. 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将深入了解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包括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福利问题等,以揭示社会的诸多弊端和不足。

3. 对现状的期待我们将了解人们对社会现状的看法和期待,以了解社会对未来的期望,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七、调研总结1. 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我们将全面了解当今社会的状况,包括社会矛盾和问题,也能了解人们的期待和愿望。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鲁迅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鲁迅

一、引言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民族魂”。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以下是我们对鲁迅的调研报告。

二、调研背景1. 鲁迅作品的价值鲁迅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鲁迅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 鲁迅作品在当代社会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作品在当代社会的地位逐渐凸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鲁迅作品在部分人群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为了更好地传承鲁迅精神,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鲁迅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鲁迅作品及相关研究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思想及其作品特点。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当代人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认识程度、评价及阅读情况。

3. 访谈调研:采访鲁迅研究专家、学者、作家和普通读者,了解他们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4. 社会实践:组织参观鲁迅故居、纪念馆等,感受鲁迅精神。

四、调研结果1. 鲁迅作品的价值(1)文学价值:鲁迅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思想价值:鲁迅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3)教育价值:鲁迅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鲁迅作品在当代社会的地位(1)认识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鲁迅作品较为陌生。

(2)评价:受访者对鲁迅作品的评价较高,认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3)阅读情况:虽然受访者对鲁迅作品评价较高,但实际阅读人数较少,说明鲁迅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力度有待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社会认知调研报告”表明鲁迅精神仍具有当代性2011-09-23 23:11 来源:晶报作者:字体大小:小中大
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划三年的“鲁迅生平”陈列展今日揭幕。

与此同时,上海鲁迅纪念馆也公布“鲁迅社会认知调研报告”。

报告从“对鲁迅关注度、了解度”、“对鲁迅的评价”、“鲁迅对社会
的影响力”三方面对鲁迅在当代社会的认知度做了评估和分析。

“鲁迅生平”陈列展。

尽管鲁迅已去世75年,但根据这份报告,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鲁迅仍具有当代性,依然认同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其中最为读者所熟悉的鲁迅作品是《阿Q正传》。

抽样调查“鲁迅认知”
2010年,上海鲁迅纪念馆根据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设计的调研方案,拟定调查问卷题目,联合北京、绍兴、广州、厦门、南京和上海等6个城市的鲁迅博物馆、纪念馆,就“鲁迅认知”的相关内容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几个城市的500名市民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再经过数据
分析完成了这份报告。

调查主要从“对鲁迅关注度、了解度”、“对鲁迅的评价”、“鲁迅对社会的影响力”三方面展开。

鲁迅过时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这份报告,绝大多数人认为鲁迅精神仍具有当代性,并不过时。

对于鲁迅思想的当代性测量中,其相关问题是:我们今天应不应该学习鲁迅的精神?有54.1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43.68%的受访者认为“有的应该学习,有的未必”。

这表明绝大多数人认为鲁迅思想仍具有当代性。

正因为鲁迅思想依然有其当代性,报告称绝大多数人读鲁迅的作品并不会感到隔膜,仍受到感动,这表明鲁迅作品的当代性仍然很强。

读了鲁迅小说,选择“很感动”(38.61%)和“有点感动”(51.80%)的受访者占了90.41%,显示受访者对鲁迅小说的当代性认可度极高。

这也表明大多数人认为鲁迅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鲁迅思想中的批判精神是其核心。

大多数人对鲁迅批判精神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认为其批判精神仍具有当代性,并不过时。

根据调查,有72.05%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批判精神不是不合时宜,并且永不过时。

此外,还有77.18%的受访者认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仍旧有当代性,在今天还有意义。

读者最熟悉《阿Q正传》
根据这份报告,鲁迅是没有过时的,那么受访者熟悉的是哪部分的鲁迅呢?在对鲁迅作品的偏爱度测量中,问卷的相关问题是:在以下中学教材的鲁迅作品里,你最喜欢哪些篇目?调查显示,受访者最熟悉的是《阿Q正传》,其次是《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孔乙己》。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中学语文课本是受访者认识鲁迅最重要的途径,他们中很多人尽管离开中学很多年,但绝大多数受访者仍记得小学和初中课本中有关鲁迅的课文。

根据报告,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应该保留,所以,受访者并不认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数量过多。

就“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是多还是少?”的问题,回答中有29.24%的受访者选择“太少”,60.80%的受访者选择“不多也不少,正合适”。

这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目前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接受度是很高的,鲁迅的作品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这也对中学语文教材改革提了个建议。

九大结论
1
公众对鲁迅本人具有很高的认知度和了解度。

人们一般从小学开始知道鲁迅,主要通过课本和影视剧等方式了解他,并且大多数人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鲁迅。

在6个城市的调查中,绍兴市民对鲁迅的关注度和了解度最高。

2
公众对鲁迅作品认知度和接受度也比较高。

大多数市民都拥有一本以上有关鲁迅的书籍,并且愿意接受鲁迅作品多样化的改编形式。

不仅如此,人们认为鲁迅的作品仍具有当代性。

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应该保留。

其中,绍兴和上海两地对于鲁迅作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远远高于其他城市。

3
对于鲁迅的作品,人们有一定的偏爱。

人们最推崇认可的鲁迅作品的体裁是杂文,最喜欢的鲁迅作品篇目的前三名分别是《阿Q正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孔乙己》。

4
超过半数的人参观过鲁迅博物馆和纪念馆,公众对绍兴、上海、北京三地的鲁迅纪念馆和博物馆知晓度比较高,这三个城市中超过半数的人知道鲁迅纪念馆或博物馆。

5
在对鲁迅性格和精神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人们对鲁迅性格持有正面和积极的评价,认为鲁迅精神主要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是“民族魂”的代表人物,拥有着不屈的战斗精神。

6
公众对鲁迅文学成就的评价是比较高的,不管是对于世界文学的影响力,还是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力,大多数人都给予了其积极正面的评价。

其中,人们对鲁迅作为中国新文化运
动旗手身份的认同度比较高,认为杂文是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最高的著作。

7
人们认为鲁迅的思想和精神在今天仍不过时,应该学习。

其中绍兴市民对鲁迅思想的当代价值认可度最高。

8
公众认为鲁迅作品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大多数人认为其文学方向仍是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绍兴市民对鲁迅文学的当代价值认可度很高。

不仅如此,多数人认为鲁迅的作品对于中学生学习仍有帮助,阅读鲁迅的小说会受到感动。

9
鲁迅在当下仍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人们对于其抱有很深的认同感,其作品对个人成长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