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照灯-开题报告
汽车前照灯-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研究前照灯照明存在的夜间行车安全问题及自适应前照灯。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分析汽车夜间行车时前照灯照明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前照灯随动转向解决汽车转弯照明盲区;分析研究前照灯照明度自动控制方法;分析研究前照灯其他自适应控制方案及控制装置的控制原理。
二自适应前照灯研究目的和意义传统的前照灯系统是由:近光灯、远光灯、行驶灯和前雾灯组合而成。
在城市道路行驶并且限速的情况下,主要采用近光;在乡间道路或者高速公路行驶的时候,主要采用远光;雾天行驶的时候,应打开雾灯。
但在实际使用中,传统的前照灯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前照灯是以固定的光型提供近光、远光与雾灯等前方照明功能,无法随着路面转弯、岔路、上下坡等各种路面情况转动适当的照明角度,导致道路照明不足,致使车祸的发生率升高。
夜间汽车前照灯照明时,灯光应能使驾驶员看清前方80米以内的交通障碍物,照明光束应对准汽车的前进方向,主光轴方向应偏下。
前照灯的发光强度不足或照射方向不合适,都会造成汽车前方情况不明,或给迎面驶来的汽车驾驶员造成眩目,妨碍视野,这些都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调查研究显示,82%的车祸意外事故都是在夜间照明效果不良或天气恶劣的情形下发生的,相关资料指出50岁的驾驶者比起20岁的驾驶者需要高达3倍的汽车照明亮度;夜间行驶占总行驶距离约20%,但事故死亡率却占50%以上。
在弯道上的事故多于直道上事故,原因除超车不当之外,最大因素是前照灯光型投射的范围不在前方弯道上,导致能见度不足,进而发生车祸。
基于上述问题,从需要设计一套灵活的前照灯系统,此系统能根据行车的方向及速度、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及天气状况的变化自动适应,车辆感应装置会监控这些变化并启动灯光自动控制,将前照灯的灯光调整成远光、近光或是适合转弯时的灯光。
这就是自适应前照灯照明系统,即AFS系统(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s)AFS即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作为汽车智能化控制技术CAN的基础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降低驾驶者在夜晚弯路上行车的疲劳程度,使驾驶者能够看清转弯处或上下坡的实际路况,进而有充分的时间来应付紧急情况,从而提升夜晚道路上的行车安全。
汽车灯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汽车灯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汽车灯光作为车辆在夜间行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驾驶者的安全性和其他道路参与者的感知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汽车灯光的设计和效果对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汽车灯光的设计原理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优化汽车灯光的设计,以提高驾驶者和其他道路参与者对汽车的感知能力。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 - 汽车灯光对驾驶者和其他道路参与者的感知能力有何影响? - 如何设计更符合人眼感知特性的汽车灯光? - 如何通过汽车灯光的设计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3. 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 汽车灯光的理论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市场调研,探讨当前汽车灯光的设计原理、效果以及相关的人眼感知特性。
2. 驾驶者和其他道路参与者的感知实验:设计和实施感知实验,通过测试不同设计方案下驾驶者和其他道路参与者对汽车的感知能力,分析不同汽车灯光方案对感知能力的影响。
3. 优化汽车灯光设计方案:根据实验结果,结合人眼感知特性,优化汽车灯光的设计方案,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4. 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估:通过模拟和实际道路测试,评估优化后的汽车灯光设计方案对夜间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
4. 预期研究结果和创新点预计本研究将得出以下结果: - 不同的汽车灯光设计方案对驾驶者和其他道路参与者的感知能力有不同的影响。
- 通过优化汽车灯光的设计,可以提高夜间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 本研究将提出改进的汽车灯光设计方案,并验证其在实际行驶中的效果。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通过对人眼感知特性的研究,提出更符合人眼感知特性的汽车灯光设计方案。
- 结合感知实验和实际道路测试,综合评估汽车灯光设计方案对夜间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综合影响。
轿车照明灯造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轿车照明灯造型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轿车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拥有着舒适、安全、高效的特点,因此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而轿车的照明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件,不仅具有照明的功能,还具有美化车身的作用。
因此,对轿车照明灯造型的分析研究,对于提高轿车的安全性和美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轿车照明灯造型的设计、美学原理、技术特点以及与整体设计的协调性和风格的联系,并提出一些实际的建议,以期对轿车照明灯的设计有所启示。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将按以下步骤来展开轿车照明灯造型分析的研究:1、研究轿车照明灯的设计理念和美学原理,阐述照明灯与整车风格的协调性和一致性;2、介绍照明灯的种类和特点,分析各种照明灯的适用范围及其设计特点;3、通过对轿车照明灯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在整体造型中的作用;4、研究国内外轿车照明灯设计的发展趋势,了解目前主流的设计风格和技术特点;5、以一些优秀的轿车照明灯设计为案例,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优秀设计的实质和其背后的设计思想。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轿车照明灯造型的分析研究,我们可望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深刻理解轿车照明灯设计的本质和意义;2、掌握轿车照明灯设计的主要原则和技术手段;3、提出适合本土市场的轿车照明灯造型的设计建议;4、总结轿车照明灯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五、论文的创新点本文在轿车照明灯造型分析的研究中,具有如下创新点:1、着重对轿车照明灯设计的审美原则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探讨;2、针对不同类型轿车照明灯的设计特点,从造型、使用范围、材质、颜色等方面分析其在整车造型中的作用;3、引入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部分优秀照明灯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中发掘优秀设计的内在原因。
六、论文的可行性分析轿车照明灯作为轿车造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设计涉及到美学、工程、市场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汽车前大灯实验报告

汽车前大灯实验报告篇一:汽车车灯实验报告123前言最早的雨刮器是由一个摇臂与夹有橡皮刮片的臂组成由司机手工操作。
后来为了看位的需要,在左右两侧都装上了刮水臂,用连杆连接,成为手动双刮水片,也就是今天汽车雨刮器的原始型。
后来的雨刮器用气压差来代替人力,称为真空雨刮器。
用一根管子接到发动机利用发动机的真空度来驱动雨刮器里面的活塞,推动摇臂转动,雨刮器就可以动作了。
40年代初期,汽车上陆续安装了电动雨刮器取代真空雨刮器。
不过,直到80年代初我国一些客车和货车仍然使用真空雨刮器。
现在,汽车已经全部使用电动雨刮器了。
雨刮器看似简单,实际上构造并不简单,雨刮器总成含有电动机、减速机、四连杆机构、刮水臂心轴、刮水片总成等。
当司机按下雨刮器的开关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的增扭作用驱动摇臂,摇臂带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带动安装在前围板上的转轴左右摆动,最后由转轴带动雨刮片刮扫挡风玻璃。
雨刮器是汽车本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汽车雨天行车安全性。
据统计全世界雨天行车7%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手动操作雨刮器引起的。
当司机关闭雨刮器时雨刮臂往往不停在适当的位置,阻碍司机的视线。
为解决这一问题,雨刮器设有一个回位开关,它控制雨刮器电机,当雨刮臂停在挡风玻璃下的适当位置时,电机才会停止运转。
现今的雨刮器已经普遍采用快档、慢档、间歇控制档。
其中间歇控制档一般是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扫,即每动作一次停止2-12秒时间,对司机的干扰更少。
有些车辆的雨刮器还装有电子调速器该调速器附带感应功能,能根据雨量的大小自动调节雨臂的摆动速度。
雨大刮水臂转得快,雨小刮水臂转得慢,雨停刮水臂也停。
雨刮臂是重要的安全件。
它必须能有效的清楚雨水、雪和污垢能在高温摄氏零上80度和低温摄氏零下30度下工作能抗酸、碱、盐等有害物质腐蚀。
使用寿命达到15万次挂刷循环。
1.汽车车灯控制系统LIN总线硬件的实现是基于普通的串行通信接口(SCI),甚至在子节点中可以用普通I/O口加上定时器进行模拟。
汽车前照灯调整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汽车前照灯作为夜间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其照明效果直接影响到驾驶者的视野和行车安全。
因此,掌握汽车前照灯的调整技巧对于每一位驾驶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汽车前照灯的调整方法,提高夜间行车安全。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汽车前照灯的结构和原理;2. 掌握汽车前照灯的调整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意识。
三、实训内容1. 汽车前照灯的结构与原理2. 汽车前照灯的调整方法3. 实际操作与调整四、实训过程1. 汽车前照灯的结构与原理(1)前照灯的结构汽车前照灯主要由灯泡、反光镜、透镜、支架等部分组成。
其中,灯泡是光源,反光镜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线聚焦成平行光束,透镜则用于将光束进一步聚焦,使光线更加集中。
(2)前照灯的原理汽车前照灯的原理是利用灯泡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光镜和透镜的聚焦作用,将光线照射到道路上,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照明。
2. 汽车前照灯的调整方法(1)调整远光灯1. 将车辆停放在空旷的场地,确保周围无障碍物;2. 将车辆停放在一个距离地面约2米高的位置;3. 使用水平尺或水平仪检查前照灯的水平度;4. 根据车辆型号和前照灯类型,调整反光镜的倾斜角度,使光线照射到规定的位置;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前照灯的远光灯调整完成。
(2)调整近光灯1. 将车辆停放在空旷的场地,确保周围无障碍物;2. 将车辆停放在一个距离地面约1.5米高的位置;3. 使用水平尺或水平仪检查前照灯的水平度;4. 根据车辆型号和前照灯类型,调整反光镜的倾斜角度,使光线照射到规定的位置;5.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前照灯的近光灯调整完成。
3. 实际操作与调整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
首先,每组学生按照以上步骤调整车辆的前照灯。
在调整过程中,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确保调整效果符合要求。
汽车前后灯光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深入了解汽车前后灯光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排查方法。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对汽车照明系统的认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故障诊断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训设备与材料- 汽车前后灯光系统实训台- 电流表、电压表- 万用表- 试灯- 熔断丝- 专用工具2. 实训步骤- 1. 观察与了解- 观察实训台上的汽车前后灯光系统,了解其组成部分,包括前照灯、雾灯、转向灯、尾灯、刹车灯等。
- 学习汽车前后灯光系统的电路图,了解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 2. 电路检查- 使用万用表测量各部件的电阻值,检查电路是否存在断路或短路现象。
- 检查熔断丝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 3. 灯光测试- 测试前照灯、雾灯、转向灯、尾灯、刹车灯等是否正常工作。
- 检查灯光亮度是否符合标准。
- 4. 故障排查- 针对灯光不亮、亮度不足、闪烁等问题,进行故障排查。
- 分析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 5. 修复与调整- 根据故障原因,修复损坏的部件。
- 调整灯光高度、角度等,确保灯光效果符合标准。
三、实训过程1. 观察与了解- 通过观察实训台上的汽车前后灯光系统,了解其组成部分和连接关系。
- 学习汽车前后灯光系统的电路图,为后续操作做好准备。
2. 电路检查- 使用万用表测量各部件的电阻值,发现部分灯泡存在断路现象。
- 更换损坏的熔断丝,确保电路安全。
3. 灯光测试- 测试发现前照灯、雾灯、转向灯、尾灯、刹车灯等均能正常工作,但部分灯光亮度不足。
- 分析原因,可能是灯泡老化或电路接触不良。
4. 故障排查- 检查灯泡,发现部分灯泡老化,亮度不足。
- 检查电路接触,发现部分接触不良,导致灯光亮度不足。
5. 修复与调整- 更换老化灯泡,确保灯光亮度。
- 清理电路接触,确保电路接触良好。
- 调整灯光高度、角度等,确保灯光效果符合标准。
四、实训心得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汽车前后灯光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灯光系统的检查、测试、故障排查和修复方法。
汽车前照灯连接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汽车前照灯的连接方法,了解前照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提高学生对汽车照明系统的认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汽车维修实训室四、实训内容1. 前照灯的类型与结构2. 前照灯的连接方法3. 前照灯的调试与检验4. 故障分析与排除五、实训过程1. 前照灯的类型与结构(1)前照灯的类型汽车前照灯主要分为卤素灯、氙气灯和LED灯三种。
卤素灯具有成本低、亮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氙气灯亮度更高、色温更接近自然光,但成本较高;LED灯具有节能、亮度高、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2)前照灯的结构前照灯主要由灯泡、反光镜、遮光罩、支架等组成。
灯泡负责发出光线,反光镜负责将光线反射到需要照明的方向,遮光罩用于防止光线散射,支架则用于固定前照灯。
2. 前照灯的连接方法(1)准备工作1. 检查前照灯的型号和参数,确保与车辆匹配。
2. 准备必要的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等。
3. 断开车辆的电源,确保安全。
(2)连接步骤1. 打开车辆的前保险杠,露出前照灯。
2. 拆卸前照灯的固定支架,取下旧的前照灯。
3. 将新前照灯安装到支架上,并固定好。
4. 连接前照灯的电源线,注意正负极的连接。
5. 连接前照灯的接地线,确保接地良好。
6. 检查连接是否牢固,然后恢复车辆的前保险杠。
3. 前照灯的调试与检验(1)调试1. 打开车辆的电源,检查前照灯是否正常工作。
2. 调整前照灯的高度和角度,确保光线照射到路面中心线。
3. 重复步骤1和2,直到前照灯达到最佳照明效果。
(2)检验1. 检查前照灯的亮度是否达到标准。
2. 检查前照灯的照射范围是否合理。
3. 检查前照灯的防水、防尘性能。
4. 故障分析与排除(1)故障现象1. 前照灯不亮。
2. 前照灯亮度不足。
3. 前照灯照射范围异常。
(2)故障分析1. 灯泡损坏。
2. 线路连接不良。
汽车前照灯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了解汽车前照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检测方法,掌握汽车前照灯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技术,提高汽车维修技能,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汽车维修厂三、实习内容1. 汽车前照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汽车前照灯的结构汽车前照灯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灯泡:提供光源;2)反光镜:将灯泡发出的光线反射到前方;3)配光镜:对光线进行分光,形成合适的光束;4)支架:固定前照灯;5)连接线:连接前照灯与汽车电路。
(2)汽车前照灯的工作原理汽车前照灯通过灯泡发出光线,经过反光镜和配光镜的作用,将光线反射到前方,照亮道路,为驾驶员提供必要的照明。
2. 汽车前照灯的性能参数(1)光束高度:指前照灯光束中心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2)光束宽度:指前照灯光束在水平方向上的覆盖范围;(3)光束分布:指前照灯光束在道路上的分布情况。
3. 汽车前照灯的检测方法(1)外观检查:检查前照灯灯泡、反光镜、配光镜等部件是否完好;(2)亮度检测:使用亮度计检测前照灯的亮度;(3)光束高度检测:使用光束高度检测仪检测前照灯光束高度;(4)光束宽度检测:使用光束宽度检测仪检测前照灯光束宽度;(5)光束分布检测:使用光束分布检测仪检测前照灯光束在道路上的分布情况。
4. 汽车前照灯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技术(1)安装技术:按照汽车维修手册的要求,将前照灯安装到汽车上,确保固定牢固;(2)调试技术:调整前照灯光束高度、光束宽度,使其符合国家标准;(3)维修技术:针对前照灯出现的问题,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
四、实习过程及心得体会1. 实习过程(1)实习第一天,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汽车前照灯的基本知识,参观了汽车前照灯的生产线;(2)实习第二天,学习了汽车前照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3)实习第三天,进行了汽车前照灯的检测实践,掌握了检测方法;(4)实习第四天,学习了汽车前照灯的安装、调试和维修技术;(5)实习第五天,进行了实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研究前照灯照明存在的夜间行车安全问题及自适应前照灯。
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分析汽车夜间行车时前照灯照明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前照灯随动转向解决汽车转弯照明盲区;分析研究前照灯照明度自动控制方法;分析研究前照灯其他自适应控制方案及控制装置的控制原理。
二自适应前照灯研究目的和意义
传统的前照灯系统是由:近光灯、远光灯、行驶灯和前雾灯组合而成。
在城市道路行驶并且限速的情况下,主要采用近光;在乡间道路或者高速公路行驶的时候,主要采用远光;雾天行驶的时候,应打开雾灯。
但在实际使用中,传统的前照灯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前照灯是以固定的光型提供近光、远光与雾灯等前方照明功能,无法随着路面转弯、岔路、上下坡等各种路面情况转动适当的照明角度,导致道路照明不足,致使车祸的发生率升高。
夜间汽车前照灯照明时,灯光应能使驾驶员看清前方80米以内的交通障碍物,照明光束应对准汽车的前进方向,主光轴方向应偏下。
前照灯的发光强度不足或照射方向不合适,都会造成汽车前方情况不明,或给迎面驶来的汽车驾驶员造成眩目,妨碍视野,这些都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
调查研究显示,82%的车祸意外事故都是在夜间照明效果不良或天气恶劣的情形下发生的,相关资料指出50岁的驾驶者比起20岁的驾驶者需要高达3倍的汽车照明亮度;夜间行驶占总行驶距离约20%,但事故死亡率却占50%以上。
在弯道上的事故多于直道上事故,原因除超车不当之外,最大因素是前照灯光型投射的范围不在前方弯道上,导致能见度不足,进而发生车祸。
基于上述问题,从需要设计一套灵活的前照灯系统,此系统能根据行车的方向及速度、驾驶人的驾驶习惯及天气状况的变化自动适应,车辆感应装置会监控这些变化并启动灯光自动控制,将前照灯的灯光调整成远光、近光或是适合转弯时的灯光。
这就是自适应前照灯照明系统,即AFS系统(Adaptive front-lighting systems)
AFS即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作为汽车智能化控制技术CAN的基础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降低驾驶者在夜晚弯路上行车的疲劳程度,使驾驶者能够看清转弯处或上下坡的实际路况,进而有充分的时间来应付紧急情况,从而提升夜晚道路上的行车安全。
三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1.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组成
自适应前照灯系统是由传感器组件(车速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雨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ECU(大灯照程调节控制单元),执行器(灯光调节电机),三部分组成。
3.2.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的基本原理
汽车车速传感器、光敏传感器、车身高度传感器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等传感器不断地把检测到的转向角度、车速、运行工况信号传递给ECU,ECU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把处理完后的数据进行判断,同时反馈电路给中央处理器信息,进行不断的修正,从而控制和调节汽车前照灯。
图1 AFS工作原理图
3.3 AFS功能模式
1 默认照明模式
默认模式下,AFS的前照灯不做任何水平与垂直方向的调整,但会根据光敏传感器感知光线的变化而自动打开或关闭前照灯。
2 高速照明
当车辆进入高速公路且速度>90km/h时,通过调高前灯的水平高度,使前照灯光速变得窄而长,同时打开前雾灯。
而且随着车速的加快,前灯也会调得越高,以保证能在安全刹车距离之外发现危险。
3 乡村照明
对于乡村公路光线暗的问题,可通过光敏传感器感知,左右近光灯的驱动功率均增大,从而增加亮度以补充照明。
若遇到起伏不平的路况,则AFS会根据前轴和后轴高度差的变化量来自动调整前照灯的投射俯仰角度,尽量使光轴回复到原先的水平状态,以能达到良好的照明效果
4 城市照明
是否进入城市照明模式由光敏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进行判断。
光强达到阈值,车速不超过50km/h时,城市道路照明模式便自动开启,左右近光灯的驱动功率均减小以降低亮度,且前照灯在垂直方向上会向下偏转一定角度,从而降低射进对面驾驶员眼中的光照强度。
同时AFS在考虑到车辆市区行驶速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比较宽阔的光型,有效地避免了与岔路中突然出现
的行人、车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
5 弯道照明
是否进入弯道照明模式由汽车的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等判断。
当AFS获知车辆进入弯道时,前照灯会旋转一定角度,给弯道以足够的照明。
为了正面照明的需要,AFS并不是同时控制左右近光灯的,如果车辆向右转弯,则右灯向右侧旋转,如果向左转弯,则左灯向左侧旋转。
同时,左右近光灯的最大调节角度也是不同的,对于交通法规规定靠右行驶的国家,右侧近光灯变化角度最大为150,左侧为50。
6 阴雨天照明
由雨量传感器等获得的数据即可判断当前是否下雨,并能够进一步获知雨量的大小。
一般汽车前面距离为5~25m的路面可以产生反射眩光,AFS可根据雨量大小适当降低前照灯的高度,对此范围内的照度进行限制,从而避免反射眩光对车辆前方60m范围内的驾驶员造成眩目。
四课题进程安排
第1-2周:确定论文方向,搜集自适应前照灯相关资料。
第3-4周:根据所学知识与指导老师交流,完成开题报告,并提出申请。
第5周: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
第6-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自适应前照灯的软件设计
第8-9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自适应前照灯的硬件设计。
第10周:初步完成论文第一稿,老师指导,修改
第11周:根据实际情况对初稿进行修改
第12周完成二稿,提交,并由老师再次修改,完成论文三稿;
第 13 周完成论文定稿与装订;
第 14周毕业论文答辩。
在前段时间收集资料和咨询导师的过程中,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了大量的工作,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我相信我有能力出色地完成论文,特提出开题申请。
五参考文献
[1] 房旭,姚勇,何云堂等.智能汽车前照灯系统AFS[J].上海汽车,2008
[2]AFS自适应前照灯系统简介[EB/OL]./
view/2259306.html?fromTaglist.2008-09-03.
[3] 张新江.Ford全新AFS智能型主动转向头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2008
[4]戎辉,龚进峰,曹健等.AFS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汽车电器,2008
[5] 徐鑫,朱明华,黄宏成.新一代汽车前照灯光学调节系统[J].上海汽车,2007
[6] 魏冰,刘少鹏.基于LIN总线的汽车HID前照灯自动调光系统[J].电子设计
与应用,2007
[7] 盛敬,林谋有汽车弯道自动转向照明系统的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
车,2007
[8] 刘建勋,邓天民,杨磊汽车前照灯随动转向规律分析与研究[1].客车技术与
研究,2008
[9] 房旭,姚勇,刘军等.智能汽车前照灯系统AFS研究[J].汽车技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