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
马原论述题重点

第一章1.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北的正确性。
答: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辫证统的关系。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同家和地区人均收入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答:第一,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第二,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当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第三,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当今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又存在很多问题。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实践,既要看到顺利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影响的一面3.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机证关系。
答:首先,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和利用规律。
其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第三,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实践。
另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总之,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4.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原简答论述题复习范围+答案

1.何为物质?物质与意识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物质:(1)恩格斯认为,物、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2)列宁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3)传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4)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5)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6)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
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3.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与相对性?谈谈对有用即是真理这个观点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一、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到现在都160多年了,应该已经过时了,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要性。
3.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
4.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评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观点。
答:观点错误。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人类社会也是一张联系之网,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有普遍联系的群体组织,社会的发展是由所有个人的力量结合得以推动的。
5.这种观点割裂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否定社会的普遍性、特殊性、多样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因而是错误的。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每个公民团结互助。
苦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顺利时,众人划桨开大船,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无不说明……是错误的。
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大全

马原简答题与论述题概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其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或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事件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理论品质;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理论、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答: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全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概念及意义?答: 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论述题整理

马原论述题整理第一章绪论论述题:1、试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简答题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与时俱进,是实践的理论;(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辨析题3、作为人的解放的条件、道路和策略的马克思主义,最初是作为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意识的启蒙力量,革命成功后,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指令和权威话语。
答案要点:(1)不正确(2)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它系统的回答了人的解放条件、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即使在革命成功后,它依然是革命和建设的指南。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
选择题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6、对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唯物主义基础的奠基起作用的人是()A.斯密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恩格斯不定项选择题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 )A.德国古典哲学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C.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国古典经济。
第二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论述题1、下列文摘出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的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马原论述题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1)基本立场: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知道我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4)举例:基本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2.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征看当前我国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创新发展)。
(1)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高创新能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故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批判精神,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的先导。
其内在的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4)马克思是革命的,批判的,提高创新能力也是其内在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1.为什么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有规律的,物质决定意识。
客观物质的规律性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与改造世界。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只有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才能正确的认识与利用客观规律。
(3)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规律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日常的实践中。
马原11道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他的科学性体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原本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他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
3、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26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劳动改变了古猿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以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科学实验的进行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4、如何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P.29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0(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简答论述题大全

大二马原考试题库简答论述题大全1. 定义二项式系数,并给出常见的计算方法。
二项式系数是组合数学中的基本概念,表示为C(n, k),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择k个元素的可能性的数目。
其中n和k均为非负整数,并满足k ≤ n。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公式法:根据二项式系数的定义,使用组合数公式C(n, k) = n!/((n-k)!* k!)进行计算。
•递归法:二项式系数满足递推关系C(n, k) = C(n-1, k-1) + C(n-1, k),可以通过递归方式计算。
•动态规划法:创建一个二维数组dp,其中dp[i][j]表示C(i, j)的值。
根据递推关系dp[i][j] = dp[i-1][j-1] + dp[i-1][j],动态填充数组dp来计算二项式系数。
2. 解释“理想气体”概念,并列举理想气体方程的几种形式。
理想气体是理论上的一种气体模型,用来描述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行为。
它假设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无体积并且无内能。
理想气体方程是表示理想气体状态的数学关系,常见的几种形式包括:•Boyle-Mariotte定律:PV = 常数,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当温度恒定时,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
•Charles定律:V/T = 常数,其中V为气体的体积,T为气体的温度,当压强恒定时,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Gay-Lussac定律:P/T = 常数,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T为气体的温度,当体积恒定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综合气体定律:PV/T = 常数,结合Boyle-Mariotte定律、Charles定律和Gay-Lussac定律,可以得到综合的理想气体方程。
3. 什么是电磁感应?简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电磁感应是指由于磁场的变化而在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当磁场通过导体回路改变时,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复习资料重点知识论述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马原期末复习资料一、有人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到现在都160多年了,应该已经过时了,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2.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要性。
3.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
4.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原理评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一观点。
答:观点错误。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联系。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4.人类社会也是一张联系之网,是由单个的个人组成的有普遍联系的群体组织,社会的发展是由所有个人的力量结合得以推动的。
5.这种观点割裂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普遍联系,否定社会的普遍性、特殊性、多样性,不利于社会发展,因而是错误的。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每个公民团结互助。
苦难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顺利时,众人划桨开大船,从汶川地震到奥运会无不说明……是错误的。
三、当前中国一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结合有关矛盾原理谈谈你的看法。
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党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怎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四、“三人成虎”“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哪一个辩证法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寓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的辩证规律1.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和形式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变性和飞跃性的统一(1)对我们的启示1.要重视量变的积累过程。
质变的发生离不开量变的积累。
譬如,学习知识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恶习也是平时不检点而慢慢纵容出来的,人们常说论屌丝逆袭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超出度的范围,物就转变为他物,最后一根稻草可以让骆驼变成死尸就是超出了它所能承受的范围3.不要急于求成五、十七世纪英国经验论者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
你怎么评价他的“白板说”(认识来源于经验)1.“白板说”批判了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任然属于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只是一种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坚持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改革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
反映的摹写性绝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摹写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
如果把人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作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对象信息的分析、抽象、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4.正因为如此,人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在,而且能够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在头脑中塑造出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
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
这说明反映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六、批驳“有用就是真理”观1.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大的特性是客观性2.有用即是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有用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真理和谬论的界限,会导致真理的多元论3.实用主义真理观的代表性观点“有用即是真理”是立足于不坚定的唯物论基础上,从真理的主观性角度说明了人的价值观念,心理需要对真理发展的重大作用七、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关系原理,批判不可知论,说说为什么人可以正确认识世界(获得绝对性真理)1.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和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认识的能力的至上性,也否认作为人的认识成果否认真理的绝对性2.马克思认为真理具有绝对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因此,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即是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互相渗透和互相包含的。
相对性的真理之中,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
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性向绝对性的转化和发展中4.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性统一的。
每一个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显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有限的和相对的。
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作为任何、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的对立统一。
但是,人类的思维按其基本性能力和可能性能力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5.所以,人能正确认识世界,获得真理八、结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谈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意义1.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意义:①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推动当代社会的积极变革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理支持。
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中国道路就有可能迷失前进方向,中国精神就有可能失去内在灵魂,中国力量就有可能失去精神动力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凝聚共同价值追求在全社会形成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九、近来,中央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些活动,观点反映了什么原理有何意义1.唯物史观关于群众路线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变着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