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35个小题,共计70分)1.生产力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这里的生产资料包括()

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④生产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这是基于()

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

③提高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④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标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A. ①④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影片《疯狂原始人》讲述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Grug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下列对原始人咕噜一家生活的描述不可能的是()

①老爸Grug使用铁制的工具狩猎②一家六口在山洞里围着火堆烤抓来的野兔吃

③一家六口共同分享采集来的野果④大女儿Eep把自己抢夺来的鸵鸟蛋自己吃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对原始人咕噜一家所生活的社会发展时期的社会管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负责对外作战

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体男子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③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大家共同劳动

④氏族长依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问题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5.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排序正确的是()

①阶级出现②国家的出现③贫富分化④土地私有

A. ③④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④③①②

6.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恩格斯认为“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墙壁并非无故: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说明( )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地租是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

③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

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7.《荷马史诗》描述的时代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此时期又被称为“英雄时代”,

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下列能说明其处在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

①金属工具出现、商业繁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出现

②氏族制度尚不成熟,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③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出现私有制、文字乃至国家

A. ①④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8.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根据“生存技术”的进步,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下列属于文明时代社会有()

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

A.①

B.②

C. ③④

D.②③④

9.马克思认为封建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尽管有黑暗的一面,但毕竟是比奴隶制进步的经济制度。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进步性的主要表现是()

①农民阶级有了自己的大量的生产资料,有了自己的生产工具

②农民阶级有了一定得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的劳动

③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得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

④农民阶级除缴纳地租外,还能有一部分劳动成果归自己支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在封建制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①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实施封建等级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实物地租、货币地租、劳役地租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深严,已经普遍使用机器大生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说明()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抗租抗税是农民反抗阶级压迫的主要手段

B.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冲击了封建制生产关系,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C.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不可能建立一种比封建制更进步的生产关系

D.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最终会成为地主阶级改朝换代的工具

12.马克思指出:“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虑,或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这句话表明,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B.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生产的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 D.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

14.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号召工人购买股票,在她”让工人变成老板“的口号下,工人开始购买并持有小部分企业的股票。这表明()

A.资产阶级的统治方式有所变化

B.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C.资本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5.资本主义确立以来,生产力实现了巨大飞跃。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有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这“发明”指( )

A. 信息时代的到来

B. 理性时代的到来

C. 蒸汽时代的到来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16.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坚定地认识到( )

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北方吹来十月的风,警醒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上述歌词直接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 马克思主义传播

B. 五四爱国运动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18.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巩固国防发展生产力,我国实行了第一

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下列有关“一五”计划的表述,合理的是( )

A. 受到美国苏联的大力援助

B. 成功掌握研发核武器技术

C. 人民公社化加速了其完成

D. 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1.“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这是80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这反映出( ) A.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实现共同富裕

C.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

22.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

图一1978年安徽省小岗生产队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图二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双包”制

①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②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③由农村到城市④由试点到推广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1953

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 B.都属于生产力的调整

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 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24.《春天的故事》里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建立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C.开发上海浦东新区 D.开发河北雄安新区

25.1984年,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为扩大开放,中国这一年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

A.发展

B. 统筹兼顾

C. 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7.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下列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表述正确的是()

①把握了时代脉搏,科学的回答了时代课题

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

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在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创立发展的

A.①③

B.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28.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是( )

A.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D.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9.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A.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B.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0.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伟大斗争

B.伟大工程

C.伟大事业

D.伟大梦想

31.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

质的特征()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3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________,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红色文化

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D.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

大战略思想

③坚定不移地发展人民民主,切实保证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④四者依次分别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根本保障、行动指南、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3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内容的内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基本国情——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D.主要矛盾——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根本任务

3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为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③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