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一章第四节 国防动员

第一章第四节 国防动员

第四节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指为捍卫国家利益,达成国家防务目的而进行的动员。

国防动员从主体内容上说,就是主权国家进行防卫的战争动员,即国家采取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动员是国家行为,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乃至所有物质和能量几乎都是动员的对象。

第四节国防动员一、国防动员的规模与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第四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国家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进行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一)国防动员的规模从国防动员的规模分,可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1.总动员2.局部动员(二)国防动员的分类1.人民武装动员2.国民经济动员3.交通运输战备动员第四节国防动员4.邮电通信动员5.医疗卫生动员6.科学技术动员7.人民防空动员第四节国防动员二、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家、民族和每一个公民的国防观念,以及增强国防意识的社会系统工程。

国防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主要包括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一)国防教育的重要性1.国防教育关系国家生死存亡2.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3.国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节国防动员(二)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国防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增强国防意识2.掌握国防知识3.发扬爱国主义精神4.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第四节国防动员从根本上说,国防教育的作用,落实到人们的行为上,就是要使广大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自觉地履行国防义务,正确地行使国防权利。

国防活动中的义务和权利关系,不具有其他活动那样直观的对等性。

由于国防活动的组织、领导权力要集中掌握在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国家机关手中,因而一般公民和社会团体往往要更多地履行义务,而不是行使权力。

为了确保国防义务的履行,国防教育必须使广大公民深刻理解国防利益的特殊性。

第五讲 国防动员_997009677

第五讲  国防动员_997009677

第五讲国防动员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简称动员,是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而在相应的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对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动的紧急措施。

一、国防动员概述(一)国防动员的产生与发展国防动员与战争紧密相连,是战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因此最早也被称作战争动员。

战争动员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期间。

自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战争动员进入全面发展期间。

尤其是20世纪规规模空前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为战争动员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该时期战争动员的特点:一是动员的规模空前。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各国动员的总兵力达到1.1亿人。

其中,德国为1700万人,日本近1000万人,苏联1136万人,美国1212.3万人,人力、物力、财力的动员量高于以往任何战争。

二是动员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真正将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全部纳入了战争动员范围,将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等经济部门进一步纳入了战时轨道,使得整个战争动员体系日趋完备,“综合动员”的性质日益明显。

三是动员呈现出持续性的特点。

在整个战争期间连续多批次地实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动员,已成为参战各国的普遍做法。

四是动员体制和制度不断完善。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参战国纷纷建立或改组了战争动员机构,对战争动员实施统一的领导,如美国设立了战时资源委员会,法、德等国也分别设立了类似的专门机构。

与此同时,战争动员法规日臻完善。

如德国的《战时授权法案》、日本的《国家总动员法》、英国的《紧急全权国防法案》、法国的《总动员法》和苏联的《关于战时状态法令》等,对动员的基本和重大事项都做出了规定。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领导了多次战争动员活动。

历次革命战争中,在毛泽东关于动员和武装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实行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的方针,成功地实施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动员,为壮大人民军队、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防动员战备技能知识

国防动员战备技能知识

国防动员战备技能知识
国防动员战备技能知识主要指国民防御动员的各项技能和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防空知识:学习防空工程基本常识,如防空洞的建造和使用、防空警报的信号和意义等。

2. 防灾知识:学习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逃生、急救、灭火等技能。

3. 防化知识:学习防范化学、生物、放射性等灾害的基本知识,如紧急疏散、个人防护等技能。

4. 防护知识:学习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抢险救援知识:学习救护、抢险等技能,包括施救、救护车的使用和急救知识。

6. 民防组织知识:学习民防组织的体系、职责和职能,了解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

7. 战争常识:学习基本的军事知识,如军队组织结构、战斗方式等,以便在必要时能够服从军事指挥。

这些都是在国防动员战备中常见的知识和技能,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一、国防动员概述[共4页]

一、国防动员概述[共4页]



国防基本知识 1125
作战阵地等重点要害部位安全,在核武器管理方面始终保持良好安全记录。

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第二炮兵已经成为一支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

第四节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形式,是加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根据战争的规模,国防动员一般分为总动员和局部动员。

总动员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国防动员。

局部动员是指在局部地区实施的国防动员。

一、国防动员概述
(一)国防动员的产生与发展
国防动员因其与战争紧密相连,又被称做战争动员。

而“动员”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的法国。

1789年法国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为了保卫革命胜利的果实,应对当时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结成的反法同盟,法国国民公会实施了全国总动员,并于1793年8月23日颁布了《全国总动员法令》,首次提出了“动员”这一概念。

在这个动员令下,法国的战争能量就像火山爆发、江河决堤一样被充分释放了出来,最终把英军赶入了大海,把多国联军赶出了法国。

这个法令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第一次提出了“动员”的概念,更重要的它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部国家动员法令。

之后20世纪初,日、俄战争时期,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把汉字中的“动”和“员”
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动员”一词,由此也就传入了我国。

今天,“动员”作为各国公认的固定概念,作为国际通行的军事术语,已被普遍使用。

国防动员因其与战争紧密相连,又被称做战争动员。

战争动员产生于奴隶社会,形成。

国防动员小知识

国防动员小知识

国防动员小知识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动员全国人民和所有资源,组织国家力量进行军事防御和保卫国家的行动。

以下是一些国防动员的小知识:
1. 国防动员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军事力量和资源,以保卫国家免受外来侵略和威胁。

2. 国防动员一般包括征兵、征召和征用人员,征集和动员军队和预备役力量,调动民用资源,组织民兵力量等活动。

3. 国防动员一般包括军事动员和经济动员两个方面。

军事动员主要指动员和组织军队,提供足够的军事力量;经济动员主要指调动和动员国内的经济资源,以满足战争所需。

4. 国防动员需要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一般由国防部门牵头,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组织和实施。

5. 国防动员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需要全民的意识和积极参与,包括服役、提供物质资源和经济支持等。

6. 国防动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和平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7. 国防动员的程度和规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全面动员,也可以是局部动员,根据不同的威胁和战争形势适时进行。

总之,国防动员是国家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的一项重要行动,旨在组织和调动一切资源,为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四节 国防动员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二、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
• (二)动员的基本领域
• 3、科学技术动员
战时,国家统一组织科技人员从事战争所需要的科 技的开发研究。其任务:开发应用新兴科技、研制 先进武器、培养部队科技人才等。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二、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
• (二)动员的基本领域
• 4、人民防空动员
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 人空隙所采取的措施。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作用 • 二、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 • 三、国防动员要求和原则 • 四、国防动员准备与实施 • 五、国防教育
第四节(一)现代国防动员的要求
• • • • • 动员速度要快。 动员数量要多。 动员质量要高。 动员范围要广。 动员要隐蔽安全。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作用
• (一)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作用
• (二)动员是增强国防实力重要措施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一、国防动员的地位作用
• (三)动员是增强国防威慑力的有效 手段
• 一个国家的国防威慑力,不仅取决于常备 军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还取决于军队后备 力量和其他动员潜力,取决于常备军与后 备力量动员的有机结合,以及动员机制的 完善程度和运行效率。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五、国防教育
• (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52条规定: “公民应当接受国防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3条规定: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 本军事训练”。
第四节 国防动员
• 五、国防教育
• (二)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 这些规定从法律的高度明确了高等学校的 学生在就学期间接受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责 任和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 觉接受军事训练,努力学好军事课程,既 是青年学生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 动,也是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要求。

国防动员知识

国防动员知识

国防动员知识国防动员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发展和积蓄国防潜力,形成将这种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机制,一旦国家需要即可快速、高效、安全地由平时向战时体制转化,从而对国家全部力量实行统一领导、球阀控制、调整和分配,以保障国家作战的需要,尽快赢得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历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

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例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月20曰才下达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月底波全军瓦解。

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就被击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48小时动员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

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

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

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上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当遭到突然蝶阀袭击时,往往是在比较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

因此,战争动员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搞好国防动员可以提高应付突发战争的能力,掌握战争主动权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同时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

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存亡攸关的考验。

平时动员的准备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国防动员的基本内容。

国防动员的基本内容。

国防动员的基本内容。


1.武装力量动员:国家将军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2.政治动员:是国家为进行战争而开展的宣传、教育、组织工作和外交活动。

政治动
员是战争动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其他领域的动员活动提供思想保障。

3.国民经济动员: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
所进行的活动。

对于充分发挥国家的经济潜力,提高军品生产能力,及时满足战争对各种物资和勤务保障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

4.人民防空动员:国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
动。

5.交通动员(包括交通运输动员和通信动员):国家统一管制各种交通线路设施、工
具和通信系统,组织和调动交通、通信专业力量为战争服务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防动员知识国防动员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发展和积蓄国防潜力,形成将这种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机制,一旦国家需要即可快速、高效、安全地由平时向战时体制转化,从而对国家全部力量实行统一领导、球阀控制、调整和分配,以保障国家作战的需要,尽快赢得战争的胜利。

第一节历次战争的经验教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

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例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月20曰才下达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小时,统帅部便陷于瘫痪,9月底波全军瓦解。

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不足,生产迟滞,法军一周就被击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48小时动员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

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

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

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二次胜利。

”上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当遭到突然蝶阀袭击时,往往是在比较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

因此,战争动员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搞好国防动员可以提高应付突发战争的能力,掌握战争主动权现代战争,往往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陆地、空中、海上同时进行,前方后方都是战场。

这对于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国家来说,是一场你死我活、存亡攸关的考验。

平时动员的准备如何,临战时的应急动员如何,战争进程中的持续动员如何,对于战争的成败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战争动员的组织水平高,就能够做出快速反应,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紧急动员,实行战略展开,以稳定战局,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掌握战争初期的主动权。

战争动员组织得不好,则会在突发战争面前措手不及,被动挨打,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战局。

(二)搞好国防动员可以满足战争消耗的需要,为取得战争胜利不断提供有利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是一个军事力量不断消耗与不断补充的活动过程。

现代战争空前增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靠平时的常备军和战前的物质准备,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战争动员,使预备役人员转为现役,民用工业转为军用,在人员、武器装备以及各方面力量上弥补因战争破坏而造成的巨大消耗,不断满足战争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入侵苏联的头4个月,苏联丧失了西部大片领土,损失军队170余万和大批装备、物资,苏军处于被动地位。

然而苏联通过出色的战争动员,把战争潜力迅速转化为战争实力。

半年之内重新组建286个步兵师,159个步兵旅和82个骑兵师,总兵力由战前的410万猛增到1000万。

一年之内,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改组和企业东迁任务,大批民用工厂分别转产各种武器装备。

1942年苏军共得到各型飞机254130余架,坦克约24500辆,火炮33100门,追击炮125600门,炮弹12740发。

这样,不仅弥补了前期战争的消耗,而且大大增强了军事实力,为稳住战局和尔后实现战争的转折创造了条件。

(三)搞好国防动员可以做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有利子国家经济建设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在平时要保持战时需要的那么庞大的军队显然是不可取的。

这在经济上负担太大,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一个国家,在平时一般只保持一支比较精干的常备军,以应急需,并把它作为战时动员扩编的基础和骨干。

这样就产生了平时养兵少、战时用兵多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战争动员。

通过战争动员,在平时建立的强大后备力量,在战时就可以便常备军成倍地增长,并可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战前只有兵力130万人,到1944年迅速扩大到1700万人,痹唤前增长13倍多;美国战前只有兵力33万人,到1944年迅速扩大到1200万人,痹唤前增长36倍;曰本战前只有兵力63万人,到1945年扩大到720万人,痹唤前增长11.4倍。

他们的兵力所以能够得到迅速扩大,主要是在战前实行了现役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大量储备和训练了后备兵员,在战时实施了有效的战争动员。

(四)搞好国防动员可以增强我国的威慑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国防动员外向功能主要有两大项,一个是实战功能,一个是威慑功能。

威慑,是当代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就威慑本质属性来讲,它是非实战的,而就实际效果来讲,又可以说是实战功能的变相表现形式。

一个国家的国防动员潜力大,动员能力强,动员准备程度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力量。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有巨大的动员潜力,如果把动员准备工作做好,对国内来说,它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因素,对敌国来讲,它是制止侵略、使敌人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的因素;对国防来讲,它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世界局势,制止世界战争爆发的因素。

第二节形式多样的动员(一)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局部动员,是指国家安全受到局部威胁,在部分地区范围内,或部分领域和部门进行的动员。

它具有规模小、时间短、相对独立的特点。

进行局部动员时,国家在总体上仍实行和平建设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

如肋年代我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所进行的动员,就属于局部动员的一种形式。

总动员,亦称全面动员,是指在国家发生全面战争的情况下,将整个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一切领域纳入战时体制,集中统一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

总动员通常是在国家确已发现全面战争征候或大规模全面战争已经爆发,需要举国迎敌的情况下被迫并公开实施的。

如中国的抗曰战争动员、前苏联在二次大战时抵抗德国侵略的战争动员,都属于总动员的类型。

(二)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秘密动员,是在各种伪装措施掩护下,隐蔽实施的动员,其目的,军事上在于出敌不意,向敌发起突然袭击或避免暴露已方的行动企图;政治上是为了避免给敌人以发动战争的口实。

在战争史上,通过秘密动员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成功战例不胜枚举。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以执行“海狮计划”为名对英国佯动,并与苏联签订贸易协定,有效地迷惑了苏联,掩护了战前的动员,使其“闪击”收到了巨大的作战效益。

公开动员,是公开发布动员令,安全阀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实施的动员,通常在战争即将爆发前或爆发后进行。

公开动员,传播快捷,覆盖范围广,政治号召力强,是快速动员、争取主动的有效动员方式之一。

(三)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应急动员,是在战争临近或遭敌突然袭击的情况下紧急进行的动员,其目的在于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与战争相适应的作战力量。

应急动员通常包括临战动员和战争初期动员。

临战动员是指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战争初期动员是指战争爆发后较短时间内所进行的动员。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突变性不断增强,战争进程大大缩短,争取时间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应急动员将成为现代条件下国防动员的主要方式。

持续动员,是在战争初期动员后所进行的中、后期动员。

持续动员的目的在于不断保持和增强军队的作战实力。

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国总统布什曾三次签署行政命令或授权国防部征召预备役人员服现役,并动用后备部队,以保证“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其中,后两次动员就带有持续动员的性质。

(四)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武装力量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政治动员。

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群众和军队参加战争。

目的在于激发全体军民的爱国热情,动员军队英勇作战和人民群众踊跃参战支前,并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对外宣传,争取世界人民和友好国家的同情和支援。

武装力量动员。

将军队及其它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

这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是战争初期夺取战略主动权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

国民经济动员。

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平时经济转为战时经济。

主要是重新配置经济资源,充分调动国家的经济力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战争需要。

做好经济动员工作,必须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平时就要兼顾战时需要,实现民用经济与军事经济协调发展。

人民防空动员。

组织民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从而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安全,减少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交通运输动员。

包括铁路运输动员、公路运输动员、水路运输动员、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动员等,确保军队机动,兵员和武器装备的补充,军工生产,军品供应,居民疏散,工厂搬迁,以及其他人员、物资的前送后运。

科学技术动员。

组织调整科学研究部门和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研制先进的武器装备,为军队培养、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使军队在战争中保持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

动员对象还包括科技经费、设备和物资以及科技成果和科技情报。

信息动员。

信息战已经上升为一种主要作战样式,以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为主的C4I是系统现代化作战指挥系统的神经中枢。

必须扩大信息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军队需要;组织信息技术人员、设备支援前线;调整通信网络,组织通信防卫,抢修抢建通信线路和设施,确保通信联络安全、稳定、畅通等。

第三节组织领导体制(一)动员决策机构国防动员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一个拥有高度权威的机构,它在国家遭受侵略时,宣布战争状态,决定局部动员或者全国动员,发布动员令等。

我国的动员决策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有权“公布法律”,“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动员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是:预测判断战略环境,适时做出国防动员准备决策;制定、颁布动员法律;发布动员令和复员令。

(二)动员协调机构动员协调机构,是在各级政府中负责动员组织、计划、议事、协调的职能机构。

为了使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动员活动中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世界各国通常在中央政府设有国家一级指导、协调战争动员的机构,其成员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军队系统等方面的代表组成。

如美国的“紧急行动委员会”、英国的“国防参谋部作战需求委员会”、法国的“国防总秘书处”、曰本的“国防事务局”等。

我国为了加强对国防动员工作的领导,在各级人民政府设有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综合办公室、政治动员办公室、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经济动员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交通战备办公室、科技动员办公室、信息动员办公室等办事机构。

国防动员委员会是我国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国防动员决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