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

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
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更加原始和自发:儿童情绪情感更加直接和真实,没有被社会规范和掩饰的束缚。
他们通常会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2. 更快速和易变:儿童情绪情感的转变往往更为迅速和频繁,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从兴奋转为烦躁,或者从悲伤转为开心。
3. 更强烈和露骨:儿童情绪情感往往更为强烈,他们可能会更加激动、愤怒或悲伤,表现出明显的身体反应,如哭闹、尖叫等。
4. 更加易受影响:儿童情绪情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发生情绪的波动,比如玩具被夺走、朋友离开等。
5. 较难理解和控制:儿童情绪情感通常比较难以理解和控制。
他们可能会因为年龄和经验限制而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也可能会在情绪激动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了解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对于父母、教师和其他关注儿童成长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和情感表达方式,并采取适当
的方法来支持和引导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
小学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有何特点?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
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情绪调节控制能力的发展,保证了儿童情绪的稳定性,使小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学校的课堂生活和完成学习任务,并保证了他们与同伴的友好相处。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儿童的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不懈地给予引导,帮助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由对个别事物产生的情绪、情感逐渐转化为对社会、对集体和对同伴的情感;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情绪、情感转化为由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情感体验。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
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5.小学儿童社会性发展有何特点?社会性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小学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一是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二是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如赛尔曼的儿童友谊发展的五阶段: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2)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A.亲子交往。
儿童入学以后,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儿童与父母的交往时间、交往内容和交往方式都有所改变。
在交往时间上,与学前期相比小学儿童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相对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儿童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程度减弱。
一、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

一、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小学生在情感的内容、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1、情感自控性的发展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的情感特点。
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
他们能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
同时,小学生也逐渐理解并遵守社会公德。
2、情感稳定性的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景的支配,并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明显地表露出来。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会逐渐增强,逐渐产生了较长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验。
3、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化入学后,学校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使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引起其情感变化的事物也日益复杂。
此时,学习的成败、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的关系等,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同学之间的议论与评价、学校中所发生的事件等,都成为小学生体验新的情感的内容。
随着小学生认识的发展,情感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和深刻。
小学生的情感同学前儿童一样具有直观性,他们的情感主要与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相联系。
同时,他们的情感也与事物的表象相联系,他们不仅因受到表扬而高兴,受到批评而沮丧,而且想到这些表扬和批评的情景也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激励着他们努力地学习。
一般来说,低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外部特点相联系,中高年级小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越来越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特征。
此外,小学阶段,儿童高级的社会情感也开始逐步发展。
小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发展起来。
小学生情绪发展特点表现为:1、情感内容日渐丰富,但较肤浅小学生已发展到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如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同志友谊感、理智感和美感。
但是由于他们知识经验的局限,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不够强,当预先决定的活动作临时的调整时,尤其是需要服从社会的要求,放进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时,情感上波动较大。
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六七岁的儿童,情绪基本具有人类所有的各种情绪的表现形式。
进入小学以后,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从游戏转入学习,与游戏相比,学习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情绪有如下一些特点:①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在学习活动中,儿童需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因此,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更能经常地产生种种情绪体验。
比如,学习活动的成败,带来强烈的情绪体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产生满足感,考试获得好成绩,会因为成功而喜悦。
相反,如果学习不好,则可能因此产生挫折感,体会到痛苦、悔恨、羞愧等各种情绪。
除了学习之外,小学生在集体中的地位,与同伴之间的关系,都会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
同时,小学生的各种社会性情感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充实儿童的情感世界。
②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情感表现还是比较外露的,容易激动,但是,他们的情绪体验正在逐步深刻。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比如,父母因为天气不好取消了交游、野餐的计划,5岁儿童会因此对父母发怒,谴责父母说话不算数,而小学生则可能因为了解到实际原因而产生失望、沮丧的感觉;学龄前儿童常因为父母有关吃饭、睡觉、洗澡等各种规定而产生愤怒,小学生则经常因为在同伴交往中或在学校情境中受到戏弄、讽刺、不平等待遇等而产生愤怒;学龄前儿童常用哭泣等直接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不满,小学生则逐渐学会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③情感更加富有稳定性。
小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与学龄前儿童相比,他们的情感已经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的能力也逐渐加强。
随着儿童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他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小学生尚未面临升学、求职等重大压力,因而其基本情绪状态一般是平静而愉快的。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1. 儿童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逐渐从感性的直观思维向理性的抽象思维发展。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逻辑思量,开始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归纳能力。
2. 儿童开始具备操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如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等。
他们开始学会运用工具和材料,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儿童开始具备选择能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选择能力逐渐增强。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做出适当的选择。
他们开始学会权衡利弊,做出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情感发展特点1. 儿童情感逐渐稳定。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环境的变化。
他们开始建立起稳定的情感关系,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加坚固。
2. 儿童情感需要得到满足。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于情感的需要更加强烈。
他们希翼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可,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
他们需要得到父母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以匡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3. 儿童情感表达方式多样化。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情感表达方式逐渐多样化。
他们可以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开始学会倾听他人的情感,并试图理解和共享他人的情感。
三、社交发展特点1. 儿童开始追求独立性。
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追求独立性,试图摆脱家庭的束缚,与同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他们希翼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展示自己的能力。
2. 儿童友谊关系逐渐稳定。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友谊关系逐渐稳定下来。
他们开始与同伴建立真诚的友谊,互相支持、理解和匡助。
他们能够解决友谊中的冲突和问题,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3. 儿童开始学会合作。
在小学阶段,儿童开始学会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能够分工合作,互相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权益,并通过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言概述: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在6-12岁这一阶段,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孩子的成长。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学习和自我意识五个方面,分别阐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1.1 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逐渐具备了较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一些抽象概念。
1.2 注意力和记忆力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延长持续时间,并且记忆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3 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小学生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2.1 情绪稳定性增加: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开始形成自我意识。
2.3 对他人情感的认知: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社交发展特点:3.1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小学生开始意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更加愿意与同龄人交往和合作。
3.2 规则和道德意识的形成:他们开始理解和遵守规则,对道德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3.3 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四、学习发展特点:4.1 学习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2 学习策略的形成: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记忆。
4.3 学习动机的变化: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渐从外在奖励转向内在兴趣和自我实现。
五、自我意识发展特点:5.1 自我评价的能力: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且逐渐形成自我价值观。
5.2 身份认同的建立:他们开始形成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5.3 自信心的培养:小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和挑战。
1.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

1.小学生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答: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它既包括与生物学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也包括与社会文化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感。
具体表现如下:(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1.小学生情感表现形态在不断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情感表现形式在发现变化。
小学生很重感情。
他们对人对事十分热情,虽然比起幼儿来显得含蓄些了,但仍然比较外露。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热情都易受具体事物支配。
大约在三、四年级以后,小学生的热情开始分化,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减少了盲目性。
小学生富于表情,且比较容易变化。
小学生容易激动,带有一定的易激惹性。
小学生也出现心境,但持续的时间一般不太长。
大约到中、高年级才逐步出现影响整个情感状态的心境。
2.小学生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深刻入学后学习变成了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这一突出需要的出现,小学生情感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并丰富。
如,由学习成功或者失意,相应地产生愉快或沮丧的体验。
同时其他的情感,诸如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同伴友谊感等随之发展起来,而且体验不断深刻。
同是愉快,幼儿可能是由于得到好的玩具、好吃的食物,而小学生主要是得到好的分数,受到集体的表扬。
在区分好、坏时,小学生不仅看表面,还能开始运用一些道德标准去评价等等。
3.小学生情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幼儿期的儿童情感稳定性较差,容易改变。
这种情况在低年级学生身上,还能经常看到,但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易变的情绪、情感表现有所减少。
可以说,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步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
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
当然,对这种稳定性不能估计过高。
总体上讲,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还是不很稳定的。
4.小学生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小学生在环境的要求与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逐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抑制自己的冲动,这是由于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情感往往内化,不以外部表情表露出来。
自控力的强弱在小学生中也表现出年龄特征,和中、高年级相比,低年级学生的自控力要差。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深刻性是指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所涉及的本 质程度。
一般来说,小学生 的情感表现还是比 较外露、易激动的, 但其情绪体验逐步
深刻。
1、对儿童恐惧的研究证明
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 物的恐惧 。
小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恐惧,如怕学 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和老 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 。
2、在音乐美感欣赏上,小学儿童对流行音乐很 感兴趣,对民族乐曲接触不多,而且缺乏人生 的体验感受,无法引起内心的共鸣。
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
(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 (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
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在他出生的3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啼哭, 他患有腹绞痛,主要靠的是严格的喂养时间表, 除非必要,没有人来碰他,从来就没有人爱抚 他,或者与他一起做游戏。他母亲常常把他留 在小床或围栏里,父亲则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在他 身上。每晚当他哭闹时就会折磨他。可以说他 的父母对他没有进行一点点的感情投入,只是 训练了他如何上厕所。他不会表达情感。后来 经过3年的心理治疗,才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可见,在早期,他的情绪情感还没有完全发展 起来。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案例:曾经有人描述了一个没有感受到爱的儿 童。这个儿童叫乔伊,他们的说法就是他是个 机器般的儿童。他母亲说,“那时我一点也不 知道自己怀孕了。”对他的父亲来说他的出生 同样没有产生影响。他的父亲是陆军文职人员, 到处驻防,无固定场所。他出生后,他母亲宣 称“我不想去看他,也不想去照顾他。”
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
4、小学儿童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5、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第一节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 培养
一、情绪发展的理论简介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三、情感的培养
小学生情感发展的基本特点
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 3、情感更富有稳定性 4、情感的可控性逐渐增强
•语文:战斗英雄不屈的斗志、科学家的专研精神、 劳动模范的敬业精神等都会感染和丰富小学生的 情感。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 水平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情感稳定性逐渐增强,情感不 再是短促爆发性的,情感的情境性也减少了,逐渐产生了较长 时间影响整个行为的情感体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冲动性, 不善于掩饰、控制
低年级的学生玩的入迷的时候就会忘了写家庭作业;儿童 节的前夕不能够专心听课。
对同学的评价也是一样,小学生喜欢哪个 同学不仅是因为他能够借自己橡皮, 更是因为他为集体做好事,关心班级等等。
但是,小学生的情感仍然具有某些具体性和表面性, 还不能从事物的本质方面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
小学生情感的体验由弱变强逐步发展,但整个 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容易受具体事物、具 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情感不稳定。
幼儿之间的友爱:
小学生之间的友爱:因为责任感,既然 我们是同学就应该互相友爱。
情感的深刻性还表现在评价人和事上。低年级的学生开始使用一定的道 德标准,但多数是根据外在的表现评价。
小 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的外貌,仪表,对待学生
是否亲切和蔼。
对老师的评价
小学中高年级:老师的教学水平,讲课是否生动有趣,教 学态度是否认真负责。
•历史、地理: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民族 自豪感。
•自然课: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热爱大 自然的情感。
•集体生活:良好的交往会使小学生产生友爱、互 助和集体荣誉感。
•劳动和公益活动:培养热爱劳动的精神和社会责任 感。
•文体活动: 发展学生的美感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小学小生学的生情感的逐情渐感地逐与渐一地定的与行一为定规的范行、为道德规标范准、、道德 人生观、标世界准观、等人联生系观起和来。世界观等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