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模块。

区域地理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各个地理区域,通过整合和梳理相关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地理区域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汇总高中常考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

I. 亚洲地理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也是人口最多的洲。

亚洲地理知识点涉及到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

1. 亚洲地形特点- 亚洲地势高低不平衡,东西两侧有高山环绕,中部是高原区。

- 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恒河、雅鲁藏布江等。

-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据了亚洲西北部的大片区域。

2. 亚洲气候- 亚洲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寒温带、温带、热带等。

如西伯利亚气候寒冷,印度季风气候独特。

- 考察点常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如东南沿海的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则属于干旱气候。

3. 亚洲经济- 亚洲拥有世界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日本等。

- 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依靠工业生产、旅游业和跨国公司投资。

-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石油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区。

II. 欧洲地理欧洲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的大陆。

欧洲地理知识点主要涉及地形、气候、交通等方面。

1. 欧洲地形特点- 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东边和北边分别是乌拉尔山脉和波罗的海。

- 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重要的山脉之一,横贯多个国家。

- 多瑙河、伏尔加河、塞纳河等是欧洲重要的河流。

2. 欧洲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包括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等。

北欧气候寒冷湿润,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 考察点包括英国的海洋性气候,东欧国家的大陆性气候等。

3. 欧洲交通- 欧洲交通发达,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完善。

- 欧洲地理中心位于德国,交通枢纽密集,如法兰克福、慕尼黑等。

III. 非洲地理非洲是人口第二多的洲,也是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非洲地理知识点主要涉及到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等方面。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 2. 大、亚:印度尼西亚 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 4. 南北美:巴拿马 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 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2、大洋 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 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经线)—— 南极半岛 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146度经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 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 ④大洋中部经线: 太平洋——180度经线 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 印度洋——东经80度经线 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界线 大洲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 (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3A 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区域1. 气候带区划:按照不同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在这三大气候带之内,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极地气候、寒温带气候、暖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四种气候类型。

2. 植被区划:根据植被的分布特点和类型,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亚北极带植被带、北针叶林带、草甸带、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等多种植被区。

3. 地貌区划:根据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将地球划分为高山地区、高原地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盆地地区、台地地区等多种地貌类型。

4. 土壤带区划: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产生的影响,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如红壤区、黄壤区、黄土区、黑土区、盐渍土区等。

二、人文地理区域1. 人口区划:根据人口的分布密度和分布特点,将地球划分为人口稀少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两大人口区域,人口稠密地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城市聚集区和城市化带。

2. 文化区划:根据不同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域,如东方文化区、西方文化区、东南亚文化区、非洲文化区等。

3. 经济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不同,将地球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地区、农业区、矿区等多种经济区域。

4. 政治区划:根据国界、行政区划和政治体制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政治区域,如欧洲政治区、非洲政治区、亚洲政治区等。

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针对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归纳。

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这种联系和互动往往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且对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对于地球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自转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

3、经线和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

(三)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所表示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有关。

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2、方向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来确定其他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文字说明部分。

二、世界地理(一)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二)气候类型1、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2、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30°40°的大陆西岸。

3、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大陆东岸。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高中区域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归纳:1. 区域地理的概念:- 区域是指地球表面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和特定地理特征的区域。

- 区域地理研究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区域发展。

2. 自然地理环境:- 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

- 地形对区域气候、水文等有重要影响。

3. 人文地理环境:- 包括人口分布、文化、经济活动、城市化等人文要素。

- 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

4. 区域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等因素,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区域差异体现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方面。

5. 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是指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提升。

-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普遍现象,需要通过政策调控和资源配置来促进均衡发展。

6.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对未来区域发展进行的系统设计和安排。

- 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

7.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

8. 区域经济一体化:- 指不同区域之间通过经济合作,形成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和一体化趋势。

- 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

9. 区域文化多样性:-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 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10. 区域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

- 在区域规划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区域自然灾害:- 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

- 区域地理研究如何通过规划和管理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12. 区域环境问题:- 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对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核心内容。

二、自然地理1. 地形地貌- 理解不同地形地貌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 掌握地形地貌对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 气候- 熟悉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及其分布。

- 理解气候因素(温度、降水、风等)对区域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水文- 学习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规律和水循环过程。

- 了解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水文灾害(如洪水、干旱)的成因和防治。

4. 植被与土壤- 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生态功能。

- 了解土壤类型、分布和土壤侵蚀问题。

5. 自然灾害- 学习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防范措施。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理解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学习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2. 经济地理- 掌握不同经济类型(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特点及其地理分布。

- 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

3. 交通与通讯- 学习各种交通方式(陆路、水路、航空)的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了解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 文化与旅游- 理解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和文化地理的基本概念。

- 学习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和保护。

5. 环境与发展-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了解区域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与GIS- 学习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地图学-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的分类和地图的解读方法。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总结11中国主要地形单元的特点(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世界最高、我国最大;②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③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④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2)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周山环绕,内部平坦;②准葛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沙漠、戈壁广布,边缘有绿洲;③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沙漠、戈壁广布,东部多沼泽、盐湖,是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④四川盆地:是最发达的盆地,号称天府之国,多低山丘陵,仅成都平原较平,多紫色土,又称紫色盆地。

(3)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低地多沼泽;②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由黄淮海冲击而成,地势平坦;③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大平原,东西狭长,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鱼米之乡高中区域地理知识总结2北方地区一、自然地理概况(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三)气候和植被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

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32公里。

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层,地幔是处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固态岩石层,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两部分,是地球的内部部分。

二、大洲和海洋地球表面被陆地和水体覆盖,陆地主要分布在七大洲上,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等。

三、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拔、地形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文环境和地貌环境。

地球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五、人类活动与地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等。

这些活动导致了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六、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区域空间的组成与分布、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与地方特色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有地域差异、地域格局、地域因素、地域问题、地域格局、地域特征等。

区域地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同时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七、区域地理的方法区域地理研究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地图制作、统计分析、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格局,为地球环境的保护和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大洲和海洋、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人类活动与地球、区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方法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格局,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2、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经纬法
3、图例和注记①符号②文字与数字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山脊与山谷②陡坡与缓坡③断崖
5、地形剖面图的作图法①建立横座标②建立纵座标③画出交点
④连接成线
6、疆域的四至点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尔
(73°E),乌苏里江(135°E)
7、陆疆和陆上邻国20000多千米。

邻国15个(朝俄蒙哈吉塔阿
巴印尼锡不越老缅)
8、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
度尼西亚
10、领海和内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渤海、琼州海峡。

11、主要岛屿和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12、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

13、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及位置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

14、中国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亿(2005年1月6日)
15、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快
16、中国民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7、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8、主要山脉及其分布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19、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
20、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
2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23、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交通③水力
24、我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25、冬、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

②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26、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200mm、400mm、800mm、1600mm.
28、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2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的地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0、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31、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旱灾、洪涝、寒潮、台风。

32、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33、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4、主要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洪泽湖(苏)、巢湖(皖)
35、主要咸水湖青海湖(青)、纳木错(藏)
36、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37、长江的源流概况源头(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划分(宜昌、湖口)
38、长江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
39、长江的开发利用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40、黄河的源流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旧孟津)41、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42、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4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
44、京杭运河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45、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
46、主要铁路干线5纵3横(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京包,陇海,浙赣-湘47、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阳、宝鸡、昆明等
48、长江对外贸易港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49、沿海十四个开放港口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50、主要的商业中心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

52、世界海陆分布陆地1.49亿平方千米,海洋3.61亿平方千米。

5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海沟、海岭
54、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
55、世界的国家和地区面积前六位的国家、人口超一亿的国家。

56、世界地理分区的位置和范围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57、世界主要国家、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