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
《爷爷和小树》评课稿

《爷爷和小树》评课稿《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一册的一篇极富童趣的课文。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其中蕴涵了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
韩老师的教学设计本着“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年龄及心理特点”的原则,通过不同方式创设情境,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力求本课的教与学在情境中互动、生成和发展。
韩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寓教于乐,趣味识字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最基础的阶段。
低年级在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应以文本为依托来展开,学文与识字应紧紧结合,要坚持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
一年级的小朋友,识字时往往会出现“假会”现象,一起读时会,自己读时不会,课文里会读,单认不会读。
韩老师在本环节设计了多方式、多层次的认读方法,循序渐进,既使学生掌握了要认的字及偏旁,也适当的渗透了一些识字方法,为日后自主识字创造条件。
这节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7个,韩老师利用各个字的特点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
比如:学习“爷”字,韩老师先让学生回忆哪个字跟它很像,学生说出“爸”后,韩老师随即板书“爸”和“爷”进行比较,并用形象的语言帮助记忆:爸爸变老了,拄着拐杖就成了爷爷。
这么形象的语言,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型,还理解了字义。
学习“棵”时,先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再告诉学生“棵”为什么是“木”字旁(跟植物有关,是长长的,长在地里的),然后让学生说说“一棵”还可以跟什么搭配。
由于老师讲解得清楚,所以学生讲得都对,没有跟“颗”字混淆。
二、回归常态,当教必教《课程标准》提出: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韩老师在课堂上力求自己的教学回归常态,该导则导,当教必教。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朗读句子尤其是长句子是个难点。
教参中也明确地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要重视指导朗读,遇到长句子和不容易读好的地方,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韩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一句时,用了一种最简单、朴素的画线的方法教小朋友连词成句的读。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最新6篇)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最新6篇)《爷爷和小树》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一)、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重点难点(一)、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三)、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懂得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四)、会写“不”,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准备学生:1、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2、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1、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2、制作课件。
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1、师:昨天你们去观察小树了吗?师:把你喜欢的树画下来了吗?谁愿把你的画贴到黑板上?(学生上讲台贴画。
)师:大家画得都很美,说明大家都很喜欢小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树有关的课文,相信学完这篇课文后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树的。
2、(出示课件:5 爷爷和小树)师:请你借助拼音读读课题。
3、师指“ye”问:大家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一样?生:这两个音节一个有声调,一个没有声调。
生:没有声调的应该读轻声。
(学生齐读课题)(二)、自主识字:1、师:自己先读读课文。
2、(点击课件)师:大家看,在这一片绿色的大森林里,生长着许多小树,小树上的这些字,你认识了吗?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些字,看看你能认识多少。
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3、(点击课件)师:你看,小树上的字没有拼音了,现在还能读出来吗?自己再读读。
4、师:请同学们拿出字卡,同位互相检查一下,看看都认识了吗?不认识的同位互相教一教。
《爷爷和小树 》教案设计

《爷爷和小树》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想象力。
1.2 适用年级幼儿园中班1.3 教学资源故事课件:《爷爷和小树》图片素材:爷爷、小树、环境等教学卡片:树木、季节等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讲述一位爷爷种下一棵小树,从小树的成长过程中,爷爷关爱呵护,小树陪伴爷爷度过快乐时光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爷爷与小树之间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2.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爷爷对小树的爱护与陪伴,以及小树给爷爷带来的快乐。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直观演示法通过故事课件、图片素材等直观展示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故事讨论,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3 情境体验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爷爷与小树之间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爷爷、小树,引导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4.2 播放故事课件播放故事课件,让学生跟随爷爷和小树一起成长。
4.3 故事讨论引导学生谈论故事中爷爷对小树的爱护与陪伴,以及小树给爷爷带来的快乐。
4.4 小组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故事。
4.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从小事做起。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作业内容学生画一幅关于爷爷和小树的画面,并配以简要文字描述。
5.2 作业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故事情节。
5.3 作业展示下次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故事。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检验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想象力。
6.2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分析学生作业作品的创意和描述能力。
6.3 评估指标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爷爷和小树读后感

爷爷和小树读后感悟
哎,读了那个《爷爷和小树》的故事,心里头暖洋洋的,就跟冬日里头晒着太阳一样巴适。
故事里头,爷爷对小树好得不得了,冬天怕它冻着,就给小树裹上厚厚的草衣裳;夏天呢,又怕小树热得慌,就给它搭个凉棚。
你说这爷爷,心细得跟绣花似的,对小树的爱护,简直比对自己孙儿还上心。
我呢,看着看着就想到了自家爷爷。
小时候,也是爷爷陪我耍,给我讲那些古老的故事,啥子嫦娥奔月啊,啥子七仙女下凡啊,听得我津津有味。
冬天冷,爷爷就把我脚丫子揣在他怀里暖着;夏天热,爷爷就拿着大蒲扇,一下一下地给我扇风,扇走蚊子,也扇走了燥热。
小树在爷爷的照顾下,长得绿油油的,枝繁叶茂,看着就喜人。
我呢,在爷爷的疼爱里,也一天天长大,学会了好多本事,懂得了好多道理。
爷爷就像那土里的根,默默无闻地给我输送着养分,让我这棵树苗能茁壮成长。
现在啊,爷爷年纪大了,轮到我来照顾他了。
就像他当年照顾小树一样,我也要给他最好的关爱,陪他晒太阳,陪他聊天,还要带他去看外面的世界,让他晓得,他的孙儿已经长大了,能撑起一片天了。
这个故事,简单得很,却讲出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爱。
爷爷对小树的爱,爷爷对我的爱,还有我对爷爷的爱,都是那么纯粹,那么深沉。
读了这个故事,我更懂得了珍惜,更懂得了感恩,晓得要用心去回报每一份爱。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选3篇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书包范文为大家带来了《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从课文中识字,还可以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教学目标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
认识1种笔画和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3、教学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4个汉字。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汉字不陌生,但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容易冲淡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如果复现次数不够的话,识记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本设计力求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交替进行,使课堂中学生听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时间猛增,从而达到识字目的。
【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但识字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全部。
本设计遵循儿童学习记忆的规律,不把学汉字与学语言割裂开来,以听读为主线,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听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最终化生为熟。
【教学过程】一、导读板块:1、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穿着衣服的小树吗?(预设谈话范围:在哪里见过?什么样子的?)2、教师小结:播放收集到的小树“穿衣”的图片或录像资料。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
4、认识生字:爷(指导学生识记)[设计意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这些经验,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导入到课文的阅读,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板块:1、识读课文,学生听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爷爷和小树(课文含拼音)

dōng tiān dào le yé ye gěi xiǎo shù chuān shàng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 树穿 上
n暖uǎn和huo的de衣yī s裳hɑn。g 小xiǎo树shù不bù冷lěn了g le。
xià tiān dào le xiǎo shù gěi yé ye chēng kāi lǜ sè
hán lěng de dōng tiān
寒冷的冬天, 大dà s树hù t脱uō g光uān了g lè绿lǜ 色sè 的de衣yī s裳hɑn,g
dài gěi rén men wēn nuǎn de yáng guāng
带给人们温暖的阳光。
(垂露竖)
(竖撇)
(竖弯)
不好 不对 不行 不听
开心 开门 开车 开窗
3 夏天到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 色的小伞。爷爷不热了。
wǒ jiā mén kǒu yǒu yì kē xiǎo shù
我 家 门口 有一棵小树。
造句: ……有……
我有一块橡皮。 我有_ _ _ _ _ _ _ _
小树在寒风 里会说些什 么呢?
( 冬天 ) 一年四季: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暖
小
爷爷在做什么?
和
树
“暖和的衣裳” 的
不
指什么?
衣
பைடு நூலகம்
冷
裳
了
。
暖 和的 衣 裳
bèi wo
暖和的 被窝
mián
暖和的棉衣
tào
暖和的手 套
暖 和 的_______
(冬天 )到了,(爷爷 )给小 树穿上( 暖和的衣裳 )。小树 ( 不冷 )了。
讨论:小树会长 得怎样,为什么 ?
《爷爷和小树》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爷爷勤劳、善良的品质,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爷爷和小树》的内容简介:《爷爷和小树》讲述了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
故事中,爷爷精心照顾着一棵小树,从小树苗长成大树,爷爷也在小树的陪伴下度过了一生的时光。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伐木工人要砍掉这棵大树,用来烧火。
爷爷为了保护小树,与伐木工人展开了斗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树得以保留,爷爷也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2.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通过分析课文,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 教学难点:(1)让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理解爷爷与小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2)引导学生学习爷爷勤劳、善良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
3. 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爷爷与小树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的爱心。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掌握,理解课文内容。
3.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讨论成果,明确故事的主题思想。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环保的小故事。
2. 写一篇心得体会,阐述自己对故事主题思想的理解。
3. 进行家庭环保调查,了解自己家庭在环保方面的做法,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进行评价。
《爷爷和小树》教案参考

《爷爷和小树》教案参考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亲情之美,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1.2 教学内容通过讲述爷爷和小树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温馨。
1.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导入法,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步骤(1)准备一个关于亲情的故事,如《爷爷和小树》。
(2)向学生介绍故事的主要角色:爷爷和小树。
(3)讲述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情。
(4)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5)总结: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财富,我们要珍惜和传递亲情。
第二章:亲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人。
2.2 教学内容分析《爷爷和小树》故事中亲情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亲情。
2.4 教学步骤(1)回顾《爷爷和小树》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亲情元素。
(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亲情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亲情故事。
(4)总结:亲情是我们生活的支柱,我们要关爱家人,传递亲情。
第三章:亲情的表现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亲情的多种表现形式,学会表达亲情。
3.2 教学内容探讨亲情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形式。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不同表现。
3.4 教学步骤(1)提问:同学们,亲情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2)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亲情的不同表现。
(3)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亲情的表达。
(4)总结:亲情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学会珍惜和表达。
第四章:亲情的传承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传承亲情的意识,将亲情传递给他人。
4.2 教学内容探讨如何将亲情传承给下一代。
4.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传承。
4.4 教学步骤(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如何将亲情传承给下一代?(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爷爷和小树》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年级的阅读课最重要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能读出感情。
其次是:认字学词,积累语言。
此外,还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依据以上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学字,读中悟意。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爷爷和小树》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充满诗情画意、童趣盎然,让学生从诗、文、画中感悟到自然美景,了解自然美景及人与自然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单元的整体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根据本单元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课文的兴趣。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了人和树之间密切、和谐的关系。
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课文内容简短,层次清晰。
从冬天和夏天两个方面写了小树与爷爷的关系,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应切实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准确地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既充满好奇心,又害怕困难,因此教学中要充分鼓励和肯定他们的行为,如朗读中的稚嫩的感受,让他们在宽松、活泼、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并受到美的熏陶,为今后的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同时要结合朗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花草树木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语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中感悟,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人类为保护树林做了哪些事”的资料。
四、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是:走进文本,趣味识字。
第(三)环节是:亲近文本,以读促悟。
第(四)环节是:回读全文,读后畅想。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爷”是我们要认识的生字,它和谁很像,并且课件出示“爸”,相继认
识“父字头”。
这篇课文写了谁?还写了什么?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这样极大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
爷爷为什么要爱护小树的道理在课堂之初也得到了明示和呼应。
第(二)环节是:走进文本,趣味识字。
1、首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接着是课件范读课文
2、接着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学。
3、再接着就是集中识字。
集中识字过程以分析字形,组词说句理解字意为主。
接着通过游戏:听音举字,同座抽认生字卡片,摘苹果等游戏巩固识字。
第(三)环节是:亲近文本,以读促悟。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
教学中,要重点指导朗读第二段,我首先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冬天的寒冷,当学生观察到插图一的反映的季节是冬天时,学生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小树的冷,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爷爷的爱心,读好第二段也就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
接下来抓住本段 “暖和的衣裳”这一短语积累语言,教师这样引导:冬天里,你还觉得什么也是暖和和的,也来用上“暖和”这个词吧,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再作引导: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后,心里可感激老爷爷了,睢,小树和爷爷在说悄悄话呢,说些什么呢?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快乐地表达,动情地朗读。
第(四)环节是:回读全文,读后畅想。
学了本文,你觉得爷爷怎样?教师顺势再作引导:“你有爷爷一样的爱心吗?你能做点什么呢?”在此,教师围绕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将文中所悟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总之,学生的想象会被教师一次次放飞,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被教师一次
次点燃,学生的表现欲望会被教师一次次激活唤醒。
教师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我想如此纯美的课文,有了成熟有序的构思,再合上教师娴熟的教学艺术,这个课堂定会成为一个师生心灵沟通、共同成长的乐园!这不正是我们呼唤的,神往的课堂吗?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词语、偏旁
2、检查课文朗读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练习说话:什么地方有什么?
2、出示课件,画面为: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北风一阵阵刮过,地上有许多树叶。
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些什么呢?
3、课件画面:课文第一幅插图。
说说爷爷在做什么?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暖和的衣裳”。
启发想象: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他会对爷爷说什么呢?
4、课件画面:夏天到了,小树长得很茂盛。
小树在爷爷的帮助下度过了寒冬,春天来了,他长出了小叶,到了夏天,小叶变成了大叶子,他一直想谢谢爷爷,可它不会说呀,怎么办呢?
指名读课文。
你知道小树为爷爷做了什么吗?什么是“绿色的小伞”?
理解词语,再读课文这部分内容
你想夸夸小树吗?(朗读感悟这一部分的设计我想体现以下几点:1、坚持从读中悟,自读自悟的原则。
2、注重过程的趣味性。
3、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
5、讨论:小树为什么能长得那么好?
三、扩展活动,宣传环保
1、课件出示:小树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
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
2、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
使学生明白: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
一棵小树要长成大树可并不容易,需要人帮助还不能受到伤害,你们想一想,我们可以帮小树做什么呢?
适度扩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3、让我们用彩笔画一棵美丽、可爱的小树,好吗?
(环境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意识之一,本课的安排目的之一即培养学生爱护树木花草的环境意识,这个环节是为了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深化,形成初步环境意识而安排的。
)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
2、比赛读
五、巩固练习
读读说说
1、指名说
2、挑选你喜欢一个,说一句完整的句子
六、交流总结
学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学环节的处理:
1、让学生看看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理解文中“暖和的衣裳”是指包扎在树干上的稻草或草帘,是用来防止小树受冻的。
“绿色的小伞”是指枝叶茂密的树冠,可以遮挡夏日炎热的阳光。
2、让学生看插图(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读课文,说说想到了什么。
如冬天老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会冻死,夏天老爷爷在树下乘凉;小树给爷爷挡太阳是在报答老爷爷……通过观察插图和朗读课文,感受老爷爷美好的心灵,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
3、课文是用孩子的口吻写的,学生朗读起来不会感到困难,可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体会怎样读好“暖和”、“不冷”等词语。
朗读课文时,要表达出人和树互相关心的温馨之情。
4、课后“读读说说” 练习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词汇的练习。
可让学生先读读左边的部分,感知四个短语的结构特点,再仿照左边的例子把短语补充完整。
既要积累词语,又要恰当运用。
可先同桌或四人小组练说,再全班交流。
5、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单小结: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那多好啊!
六、教学效果评价
七、本教学的设计特点
1、课堂是快乐的,学生是愉悦的。
2、识字是轻松的,识字是主动的。
3、知识是建构的,情感是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