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精读课后翻译答案

大学精读课后翻译答案

Unit 1P134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us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taken from the text.1. 他们利用我们求助无门的困境把我们公司接管了。

They took advantage of our helpless situation and took over our company.2. 虽然我们面前仍有困难,但我肯定我们中国人有智慧靠自己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ahead of us, I am sure that we Chinese people will have the wisdom to bring abou t the peaceful unification of our country on our own.3. 只强调国内生产总值是错误的,它会引起很多严重问题。

It is wrong to put emphasis on nothing but GDP. It will give rise to many serious problems.4. 他喜欢炫耀他的财富,但是这完全是徒劳的,人们仍然像躲避毒药那样躲避他。

He loves to show off his wealth, but this is all in vain. People still avoid him as though he were poison.5. 他不久就爱上了这个村子。

他决心和村民一起把这个地方变成一个花园。

He soon fell in love with the village and was determined to make it a beautiful garden together with other villagers.6. 我们必须花更多的钱来和全球气温上升作斗争。

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大学之道》(上)-统编版(2019)

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大学之道》(上)-统编版(2019)

大学之道《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知识导航:1. 积累重要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2. 背诵全文,理解“三纲”“八目”的具体所指及其内部关联,并能学以致用。

课文精讲:一、朗读正音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重点研读1. 释义,赏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亲”也做“新”,就会理解为“使天下人弃旧立新,去恶向善”),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十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第十章原文及译文《大学》第十章原文作者:曾参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别人的人,是没有的,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康浩》说:“如同爱护婴儿一样。

”内心真诚地去追求,即使达不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太远。

要知道,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啊!一家仁爱,一国也会兴起仁爱;一家礼让,一国也会兴起礼让;一人贪婪暴戾,一国就会犯上作乱。

其联系就是这样紧密,这就叫做: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尧舜用仁爱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仁爱;桀纣用凶暴统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随着凶暴。

统治者的命令与自己的实际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会服从的。

所以,品德高尚的,总是自己先做到。

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

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家人都和睦。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参考答案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参考答案

大学实用翻译教程(英汉双向)参考答案第一章(略)第二章第二节一、1.电变为动力的典型例子是电车。

2.在无室外天线时,若发射机的信号很强,这种拉杆天线可产生清晰的图像。

3.牛奶有益于小孩的健康。

4.一个熟练的翻译人员一天也许能翻译两千到三千个词。

5.本机耗电极少,因而具有12伏足电的汽车蓄电池在你看电视10小时后仍能用于开车。

6.河流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7.该厂生产的汽车,刹车性能可靠。

二、1.我只好诉诸猜测,而且经常如此。

2.他执政期间,有两点突出的发展:一是伊朗的石油收入迅猛上升,另外就是由于大规模地滥用每年二百二十亿美元的石油收益而开始造成了一种社会政治危机。

3.把他添上,名单就齐全了。

4.他疲惫不堪,天气也越来越热。

他于是下了决心,一碰到舒适的阴凉处,就坐下休息。

5.全世界曾经把他渲染成魔术师一般的人物,他也没有阻止人们制造这种错误印象,因为他自己也承认有一种自大狂的倾向。

现在他不再像是这样一种人物了,这里有几个原因。

6.There is another thing so important that we must give some attention to it. It isincomprehensible that it has so often been overlooked.7.The writer would sit motionlessly with his eyes shut in the armchair for hours thinking overhow to figure out the plot of his novel.8.Fanning themselves with white paper fans,there men advanced slowly,all some forty tofifty years old.9.We are certain that joint efforts to strengthen all forms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onthe basis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will lead to wid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tual trade relations.10.All citizens who have reached the age of eighteen have the right to vote and to stand forelection,with the exception of persons deprived of these rights by law.第四节一、略二、1. 当时是八月中旬。

《礼记 大学》《台湾通纪》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礼记 大学》《台湾通纪》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节选自《礼记·大学》) 材料二:台湾,海外一巨岛,广袤千里,物产之利无所不有。

隋大业中,虎贵将陈棱一至澎湖,东向望洋而返。

元置巡司于澎湖,明初废之。

嘉靖中,海贼林道干遁入台湾,寻为琉球所逐。

天启中,日本逐琉球而踞之。

崇祯中,闽地大旱,(郑)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

鸿荒甫辟土膏坟盈一岁三熟漳州之人赴之如归。

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乞于日本,以台湾为互市地。

市久之,荷兰先筑安平城,旋筑赤嵌城。

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

有荷兰通事何斌者,南安人;为揆一王主会计,负帑二十万。

惧发觉,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公家之故土也;沃野千里,鸡笼(基隆)、淡水硝磺有焉。

横绝天海,肆通外国。

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霸王之区也。

"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集僚佐议之不决,惟马信、杨朝栋然之。

初,三月二十七日,成功自澎湖开船,下令曰:“视吾鹚首所向。

”四月一日天明,成功至台湾外沙线,各船络绎至鹿耳门线外。

此港甚浅,大船从无出入,故荷兰不防之。

成功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

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

"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

三日,陈泽扎营北线尾,守台湾城揆一王遣头目拔鬼仔率兵数百前来冲击。

陈泽迎战,一鼓歼之。

四日,杨朝栋招谕赤嵌城酋长,(酋长)猫难实叮以城孤救乏,遂率三百余名出降。

令赤嵌酋长招揆一王降,不从。

次日,荷兰击鼓吹笛,出兵七鲲身。

成功部将杨祥领藤牌手跳舞横冲,荷兰兵大败,退守王城。

成功令马信等扎台湾卫固守不攻,候其自降;派各镇分汛地屯垦。

改赤嵌为东都,设一府、二县。

十二月,守台湾城揆一王降。

《大学》全文及翻译

《大学》全文及翻译
所谓诚其意者20,毋自欺也21。如恶恶臭22,如好好色23,此之谓自谦24。故君子必慎其独也25。小人闲居为不善26,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27,掩其不善而著其善28。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29。此谓诚于中30,形于外31,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32!”富润屋33,德润身34,心广体胖35,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经》上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绿竹苍郁。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他庄重威严,光明显耀。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所谓“像切磋骨器”,是说治学之道;所谓“像琢磨玉器”,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所谓“庄重威严”,是说君子谦逊谨慎,所谓“光明显耀”,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诗经》上说:“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尚书·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伟大的德行。”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商汤的《盘铭》上说:“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洗净,不间断。”《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因此,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诗经》上说:“京城方圆千里,都为百姓居住。”《诗经》上说:“啁啾鸣叫的黄莺,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孔子说:“啊呀,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上说:“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无不仰慕。”身为国君,当努力施仁政;身为下臣,当尊敬君主;身为人之子,当孝顺父母;身为人之父,当慈爱为怀;与国人交往,应当诚实,有信用。孔子说:“审断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的一般无二,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违背实情的人,不能尽狡辩之能事,使民心敬畏。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

丁树杞《大学俄语(2)(东方老版)》【词汇短语+课文精解+单元语法+全文翻译+练习答案】(урок

丁树杞《大学俄语(2)(东方老版)》【词汇短语+课文精解+单元语法+全文翻译+练习答案】(урок

урок4一、词汇短语ровно[副]整整,正好【例句】①Мыобедаемровновчас.我们整一点吃午饭。

②Япробылнабюллетенеровнодвенедели.我整整请了两个星期的病假。

четверть[阴]四分之一【接格】-и,复-и,-ей【搭配】~года一季~часа一刻钟половина(阴)一半,半个;中间,中期【接格】-ы【搭配】вовторой~егода在下半年вовторой~едня在下半天,在下午,午后в~еиюля在7月中旬【例句】Хорошееначало—половинауспех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начинаться[未]开始;起源,发端【变位】-ается【例句】Началсяновыйгод.新的一年开始了。

【拓展】[完]начаться,-чнётсяостановиться[完]停下,站住,停住;(河)结冰【变位】-овлюсь,-овишься【搭配】~наперекрёстке在十字路口停下~увитринымагазина在商店橱窗前站住【例句】Станокостановился.车床停了。

【拓展】[未]о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动名词:остановка同义词:стать命令式:остановись副动词:остановясь对应动词体:о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обычно[副]平常,通常【搭配】как~跟平常一样【例句】Обычнотерпеливый,наэтотразонизменилсебе.他平常很有耐心,这回却一反常态。

спать[未]睡觉【变位】сплю,спишь【搭配】ложиться~就寝~набоку侧身睡~пододеялом盖着被子睡【例句】Мнехочетсяспать.我想睡觉。

например[副]例如,比方说【例句】Внекоторыхязыках,например,французском,нетсреднегорода.在某些语言里,例如在法语里,没有中性。

厦门大学《汉英翻译》补充练习答案

厦门大学《汉英翻译》补充练习答案

厦门大学《汉英翻译》补充练习答案厦门大学汉英翻译补充练习。

一、词语翻译(每题2分,共20分)。

1. 一带一路倡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

3. 脱贫攻坚。

4. 乡村振兴战略。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 文化自信。

8.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 数字经济。

二、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30分)。

1. 中国将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我们应该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4.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5. 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6. 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三、段落翻译(2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四、篇章翻译(30分)。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中国的消费市场规模巨大,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一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全球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区域经济合作和互联互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译文】大学的主旨,在于阐明光明的德性,在于亲爱人民,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了所应达到的境界,然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意才能宁静;心意宁静了,然后情性才能安和;情性安和了,然后才能行事思虑精详;思虑精详了,然后处理事物才能恰当。

世上万物都有本有末,万物都有终有始,明确了它们的先后秩序,那就与道接近了。

古代要把光明的德性阐明给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自己的国家。

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首先要整治他自己的家庭。

要整治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养他自己本身。

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

要端正自己的心,首先要自己意念诚实。

想要自己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

要获得知识,就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事物的原理穷究了,然后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

彻底地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能诚实。

意念诚实了,然后心才能端正。

心端正了,然后才能够自我修养。

自我修养好了,然后家庭才能整治。

家庭整治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

国家治理好了,然后天下才能太平。

从天子一直到普通的百姓,都要以自身修养为根本。

自身修养这个根本已乱,却要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

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这是世上没有的事。

这就叫做知道根本的道理,这就叫做知识的极至。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欺。

要像憎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爱好美好的容貌一样,这就是说自己不亏心。

因此,君子对独居这事必须谨慎。

小人独居,干不好的事情,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看见了君子,这才躲躲藏藏地把不好的遮盖起来,把好的显示出来。

其实人们看他,正象看透他里面的肺肝一样,躲藏遮盖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里面有什么样的实在东西,外面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所以君子必须在独居时很谨慎。

曾子说:“十只眼睛都在注视着,十只手都在指点着,这是多么严肃可畏啊!”财富可以修饰房屋,德行可以修饰人身,心胸宽广可以使身体舒适,所以君子必须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3.《诗》云:“瞻彼淇澳,蒃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初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早:“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译文】《诗·卫风·淇澳》上说:“瞧那淇水河湾边,绿竹婀娜茂盛。

有道德文章的君子,治学修身就像切磋琢磨牛骨、象牙、玉石一样。

他又庄重,又威严,又光明,又显赫。

有道德文章的君子,终久是不能被人忘记的。

”“如切如磋”,说的是治学严谨。

“如琢如磨”,说的是自己修饰的工夫。

“又庄重,又威严”,说的是谨慎警惕的态度。

“又光明,又显赫”,说的是动作有威严的气度。

“有道德文章的君子,终久是不能被人忘记的”,是说有美好的品德,达到了善的最高境界,而老百姓都不会忘记他的。

《诗·周颂·烈文》上又说:“哎呀!前代的君王是不能忘记的啊!”后世的君子既推重他的贤德,热爱创立基业的前代亲人,小人也享受到他遗留下来的安乐,获得了他所留给的利益,因此前代贤王永远不会被忘记。

《尚书·康诰》说:“要能够阐明美德。

”《尚书·大甲》说:“要体念上天赋予的光明的命令。

”《尚书·尧典》说:“要能够使大德明显。

”商汤的盘器铭文说:“如果有一天能获得更新,就要天天都能自新,而且还要每天不间断地有新的进步。

”《尚书·康诰》说:“(要改变旧的习惯),作一个新的人。

”《诗·大雅·文王》说:“周虽然是一个旧的邦国,但它接受的天命却是新的。

”所以,为了自新君子是什么办法都要用尽的。

《诗·商颂·》说:“国都辖区方圆千里,那里都是为民众所居住的。

”《诗·小雅·緍蛮》说:“小小黄鸟,栖息在山坳的丛林上。

”孔子解释说:“在归止这点上,黄鸟都知道所要归止的地方,人怎么可以不如鸟呢?”《诗·大雅·文王》又说:“仪容端庄美好的文王,光明的美德使人崇敬。

”做人君的归止在仁,做人臣的归止在敬,做儿子的归止在孝,做父亲的归止在慈,和国人交往归止在信。

孔子说:“审理争讼,我和其他人一样,(能断得曲直分明)。

(但我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必须使民众没有争讼发生。

”要使没有真情实据的人不敢尽说那些狡猾的假话,并且让民众敬服盛德。

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4.所谓修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

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所谓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就是说:如果自己有所愤怒,心就不能获得端正;有所恐惧,心也不能获得端正;有所喜好,心也不能获得端正;有所忧患,心也不能获得端正。

心思如果不集中在那里,看了却会看不见,听了却会听不到,吃东西却也会不知道滋味。

这就是说,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

所谓整治自己的家庭,在于修养自身,就是说:由于人们对自己所亲近的人常有过分亲近的偏向,对自己所鄙视厌恶的人常有过分鄙视厌恶的偏向,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常有过分敬畏的偏向,对自己所怜悯的人往往有过分怜悯的偏向,对自己所简慢的人往往有过分简慢的偏向,因此喜欢一个人而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而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谚语有这样说的:“溺爱子女的人不知道他孩子的坏处,贪心不足的农夫不知道他的禾苗已够茂盛的了。

”这就是说,自身不修养好,就不能整治他的家庭。

所谓治理国家,必须首先整治好家庭,就是说自己家人都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他人的,是没有的事。

所以君子不必走出家门,就能把一国都教育好。

孝顺父母,就是用来侍奉国君的道理;尊敬兄长,就是用来服事长官的道理;慈爱子女,就是用来使唤民众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