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成语
文化的成语

文化的成语1.诸子百家----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
2.罢黜百家----罢黜:废弃不用。
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
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4.三教九流----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
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5.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6.文房四艺----指琴、棋、书、画。
7.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
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8.琴歌酒赋----弹琴、唱歌、饮酒、赋诗。
旧皆逸人、高士之事。
9.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10.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
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11.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
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
形容藏书非常多。
12.千载一圣----千年出一圣人。
指圣人不常有。
13.先圣先师----旧时尊称孔子;也称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颜渊。
14.圣经贤传----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
15.一代文宗----宗:宗师。
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
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
16.开山老祖----开山:指在名山创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创业的人。
原指开创寺院的和尚。
后借指某一事业的创始人。
17.绝圣弃智----圣、智:智慧,聪明。
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
这是古代老、庄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18.敦诗说礼----敦:敦厚。
诗:《诗经》。
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
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19.道傍筑室----比喻杂采各家之说。
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20.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
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560个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语[1][整理版]
![560个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语[1][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04a32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6.png)
560个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语0000000002010年02月19日星期五10:14000000000560个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语0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0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0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0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0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0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0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0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0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560个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语[1]
![560个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语[1]](https://img.taocdn.com/s3/m/4cc242f0f90f76c661371a1e.png)
560个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语2010年02月19日星期五10:14560个表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成语0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0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0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0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0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0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0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0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0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国学经典四字成语

国学经典四字成语关于“国学”的四字词语有: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唐宋诗词、西学东渐、传统文化、六朝骈文•。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扩展资料: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学。
三年级经典诵读四字成语有:无穷无尽目不转睛东张西望兴高采烈眼花缭乱气喘吁吁一模一样恍恍惚惚蓬勃向上洁白无瑕光彩耀人一枝独秀目不暇接五颜六色彬彬有礼盛气凌人昂首怒放孤芳自赏千姿百态百花凋零翩翩起舞冰封雪冻一贫如洗质朴无华闭目养神雷鸣电闪胸有成竹满面笑容浩浩荡荡踱来踱去晃来晃去瓶瓶罐罐笑容满面鸦雀无声不慌不忙恍然大悟兴致勃勃四处奔逃仰面朝天喜而不怒迫不及待怪模怪样目瞪口呆夜幕降临越飞越高密密麻麻星群密布无处不在半明半昧摇摇欲坠蹑足前行孤立无援惊慌失措铜墙铁壁千变万化自炫其能一无所得倾盆大雨坑坑洼洼忽有所悟四面八方举足轻重神采奕奕小心翼翼鼎力相助价值连城有碍观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鸣惊人欲速不达默默无闻展翅飞翔引吭高鸣危在旦夕心急火燎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浓雾弥漫热泪盈眶物产丰富魂飞魄散千钧一发不动声色大呼小叫身经百战纸上谈兵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丧师辱国败坏家门浩浩荡荡自以为是呆若木鸡精通兵法策马如飞汗马功劳寡不敌众鲤鱼打挺重重叠叠影影绰绰擂鼓呐喊箭如雨发神机妙算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伸头缩颈抓耳挠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形容传统文化的成语

形容传统文化的成语形容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有源远流长、璀璨夺目、光辉灿烂、灿烂辉煌、博大精深。
一、源远流长 [ yuán yuǎn liúcháng ]释义: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出自:秦牧《一个黑人战士的豪迈声音》:“剥削阶级的幸福观,是~,影响仍然是相当深广的。
”例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
二、璀璨夺目 [ cuǐcàn duómù]释义:璀璨:美玉发光。
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出自:穆欣《南线巡回·“又照秦淮一叶枫”》:“方志敏同志和无数先烈为之奋斗……,~的革命红旗已经插遍祖国大地。
”三、光辉灿烂 [ guāng huīcàn làn ]释义:色彩光亮耀眼。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出自: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也决不是英雄们的八宝箱,一朝打开,便见~。
”例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为创造~的社会主义明天而努力奋斗。
四、灿烂辉煌 [ càn làn huīhuáng ]释义:灿烂:鲜明耀眼。
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
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
出自:刘流《烈火金钢·开头语》:“《西江月》:“领导全靠共产党,胜利~。
””五、博大精深 [ bódàjīng shēn ]释义:博:广,多。
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自:明·姜世昌《〈逸周书〉序》:“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译文:其中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的要旨,不是后世的人可以比及的。
例句:《红楼梦》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伟大著作。
修饰中国故事的成语

修饰中国故事的成语,30个中国故事往往充满智慧、历史和文化,以下是30个可用于修饰中国故事的成语,它们反映了故事的深刻含义、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1. 千古流传- 历经长久的时间仍被广泛传播。
2. 古色古香- 具有古老的风味和魅力。
3. 老少咸宜- 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人欣赏。
4. 寓教于乐- 在娱乐中蕴含教育意义。
5. 意味深长- 内涵丰富,含义深远。
6. 津津乐道- 让人津津乐道,反复讲述。
7. 生动活泼- 描写生动,情节活泼。
8. 一针见血- 直接点出问题的核心。
9. 荡气回肠- 情节曲折,令人感慨万分。
10. 妙趣横生- 充满趣味和智慧。
11. 耐人寻味- 令人回味无穷,值得深思。
12. 引人入胜- 非常吸引人,让人入迷。
13. 百听不厌- 听多次仍感觉有趣。
14. 见多识广- 通过故事增长见识。
15. 道理显微- 通过小事展现深刻道理。
16. 峰回路转- 情节曲折,变化多端。
17. 形象生动- 人物或场景描述得非常生动。
18. 铭记不忘- 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19. 文化底蕴- 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
20. 画龙点睛- 精彩的部分使整个故事生动起来。
21. 风趣幽默- 语言或情节富含幽默。
22. 家喻户晓- 广为人知,家家户户都知道。
23. 一语双关- 话中有层次,多重含义。
24. 字里行间- 故事中隐藏的深层意义。
25. 隽永深刻- 富含哲理和深刻意义。
26. 含蓄蕴藉- 表达方式含蓄,富含深意。
27. 借古讽今- 通过古代故事讽刺现实。
28. 珠联璧合- 故事结构严密,环环相扣。
29. 语重心长- 话语虽简,但意义深远。
30. 传神写照- 描述或刻画得非常传神和真实。
这些成语不仅修饰中国故事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和传统智慧的深度。
描写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四字成语

描写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四字成语一、四字词语有:忠肝义胆、五行八卦、泰山北斗、儒道互补、文韬武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二、句子有:1、人事存有新陈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领胜迹,我辈为丛藓科扭口藓驻跸.——《与诸子登岘山》作者:[唐]孟浩然2、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尊九州汤伐夏,秦撕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顺治皇帝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刘禹锡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5、滚滚长江东幽思,浪花伴著英雄,——杨慎6、大风泱泱,大海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7、男为龙,女为凤,龙凤呈祥共龙腾。
8、老为姜,少为浪,姜是老的辣,后浪推前浪。
9、中华人才代代出来,千年文化共发扬。
10、五千年的风和雨,世世代代将美德传。
喝着黄河的水,站在长江口,感慨万千,中国历史渊源流传。
11、虽存有普通话,方言亦发扬光大,千年的文化,怎能忘了它。
馁不好啊,侬好啊,趣味真的小!莫必须忘了它!15、中华儿女文化情,代代传承代代行,你传承来我传承,弘扬文化你我同行16、中华民族文化多,我把语言说一说,南腔北调多多样,各地都用自己的,普通话就是通用语,全族人民都会说道。
17、华夏文明五千年,现代之人莫等闲,孔孟讲仁义,老庄乐逍遥,墨家行游侠,韩非是法家,张弛有度,文武兼备,深入研习,如痴似醉。
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逊礼貌、正直忠义、严己阔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干净健身活动、探寻攻坚、勤奋简朴、见利思义、敬业勤勉、清正廉洁、爱国爱民。
弘扬孝道: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写中华文化的成语

写中华文化的成语底蕴深厚、繁花似锦、雅俗共赏、知文达理、经天纬地、博古通今、博览古今、高深莫测、学识渊博等。
中华文化介绍:中华文化,或称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华夏文化、中华古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国学一般研究中华文化的外国人称为“汉学家”,而中国人研究中华文化多称“国学大师”,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华特有文化。
中华文化包含了民俗、戏曲、棋艺、茶道、中国传统乐器、文人字画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
中华文化历经千年以上的时间历史演变,相传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发展,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首个以中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际学术组织是1921年由厉麟似在德国创办的景星学社。
当前,中华文化正在通过网络等方式,传播至世界各地。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
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黄河与长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除了黄河下游出现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以外,还有处于西元前2500年~前1500年的河姆渡文化,这些遗迹说明了在新石器时代的前半期,无论在中国的北方与南方都已经发展出农耕文化。
随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古代四川一带也有非常高的程度的文明,证明巴蜀地区等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是同等为中华古文明发祥地。
而且各地的文化互有交流,并且一起继承之前的文化遗产,也可证明中华文化早期也是多元发展的,而中原文化是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