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集合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

二、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1、子集:一个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这个集合的子集个数为n

2,真子集个数为12-n

。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之间的运算

1、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2、并集:{}

B x A x x B A ∈∈=或|Y 3、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四、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q 是p 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加法法则: 2、乘法法则: 3、传递性: 4、移项: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注:当0

三、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

?<<-?><-<>?>>a x a a a x a x a x a a x )0(||)0(||或

第三章 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函数定义域的条件:

(1)分式中的0≠分母;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0≥; (3)对数的真数0>,底数10≠>且; (4)零指数幂的底数0≠。 2、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一设二求三判定

设:21,x x 是给定区间( )上的任意两上不等的实数

函数为减函数函数为增函数00)

()(121

2??-=?-=?x

y

x

y x f x f y x x x

(2)奇偶性:

判断方法: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x f 与)(x f -的关系: )()(x f x f =-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非奇非偶 图象特征: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二、一次函数 1、

)0(≠+=k b kx y

当0=b 时kx y =为正比例函数、奇函数,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

?<>四象限。,减函数,图象定过二

象限。增函数,图象定过一三

0,0k k

三、二次函数:

1、解析式:)0()

)(()(212

2≠??

???--=+-=++=a x x x x a y k

h x a y c

bx ax y 两点式:顶点式:一般式:

2、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的图象和性质

第四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一、有理指数

1、零指数幂 规定:)0(10

≠=a a 2、负整指数幂 a a

11

=

-; n n

a

a 1=- (+∈≠N n a ,0) 3、分数指数幂 n n

a a =1; n m n

m

a a = ),,(为既约分数且

n

m

N n m +∈

4、实数指数幂运算法则 n

m n

m

a a a +=?; m n m n a a

a -=; mn n m a a =)(;m

m m b a ab =)( (n m b a ,,0,0>>为任意实数)

二、指数函数

三、对数

1、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N a

N

=log ;1的对数是零 01log =a ;底的对数是1 1log =a a

2、对数的换底公式:)0,1,0,1,0(log log log >≠>≠>=N b b a a a

N

N b b a 3、积、商、幂的对数: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M p M a p a log log = 4、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常用对数N N lg log 10=;自然对数)71828.2(ln log Λ==e N N e 四、对数函数

第五章 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

1、所有与a 角终边相同的角表示为{

}

Z k k ∈+?=?

,360/αββ 2、象限角:a 为第一象限角,Z k k k ∈+<

<,22

2ππ

απ

a 为第二象限角,

Z k k k ∈+<<+,222

ππαππ

0

<+,22

32ππ

αππ a 为第四象限角,

Z k k k ∈+<<+,2222

3ππαππ

3、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已知角a终边上任意一点P的坐标(x,y),(r=2

2

y x +)

则x

y

a r x a r y a ===

tan ,cos ,sin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

二、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

平方关系式:1cos sin 2

2

=+a a 商数关系式:a

a

a cos sin tan = 三、诱导公式:

为偶数)k (sin )sin(a k a =+π 为奇数)k (sin -)sin(a k a =+π

为偶数)k (cos )(cos a k a =+π 为奇数)k (-cos )(cos a k a =+π

为整数)k (tan )(tan a k a =+π

四、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βββsin cos cos sin )sin(a a a ±=± βββsin sin cos cos )cos(a a a μ=± β

β

βtan tan 1tan tan )tan(?±=

±a a a μ

五、二倍角公式

a a a cos sin 22sin =

a a a a a 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

-=a a

a 2

tan 1tan 22tan 六、正弦定理: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 应用范围:(1)已知两角与一边(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两解,一解或无解) 七、余弦定理:

A bc c b a cos 2222-+=,

B bc c a b cos 2222-+=,

C bc b a c cos 2222-+=

应用范围:(1)已知三边(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八、三角形面积公式

S=

21absinC=21bcsinA=2

1

acsinB

九、三角函数性质:

第六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第七章 平面向量

(一)有关概念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 向量的方向:有向线段的方向。 大小和方向是确定向量的两个要素。

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记作。 (二)向量的加法,减法 (三)向量的运算律

(四)向量的内积

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θ

θ叫做和的内积,记作· 即 ① ·

cos θ

注意:内积是一个实数,不在是一个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 =0 =(a ,1,a 2,) =(b 1,b 2) ② ·=a 1b 1+a 2b 2 (五)向量内积的运算律

① ·=·

②(λ)·=λ(·)=·(λ) ③(+)·= · + ·

(六)向量内积的应用=(a ,1,a 2,) =(b 1,b 2)

① 向量的模:a

a a ρρρ?=

|| 2221||a a a +=ρ ② 与b 的夹角:|

|||cos b a b a ρρρρ?=θ 2

2

2122212

211cos b b a a b a b a +?++=θ

(七)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 =(a ,1,a 2,) =(b 1,b 2) 则 ① +=(a 1+b 1,a 2+b 2) ② -=(a 1-b 1,a 2-b 2) ③λ=(λ a 1,λ a 2)

⑵数乘运算律

①)(a βλ=(λβ) ②)(b a +λ=λ+λ (μλ+)=λ+μ ③(-1)=-

⑴加法运算律 ①a +b =b +a

②(a +b )+c =a +(b +c ) ③+=+=

④a +(-a )=(-a )+a =0

④·=a 1b 1+a 2b 2 (八) 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设 =(a ,1, a 2) =(b 1,b 2) 则 ⑴向量平行的条件:∥?=λ

∥? a ,1b 2- a 2b 1=0 ⑵向量垂直的条件:⊥?·=0 ⊥? a ,1b 1+ a 2b 2=0

解析几何

直线

一、直线与直线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截距

(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2)、倾斜角的范围:ο

ο

1800≤≤α 2、直线斜率 B A x x y y k -=--=

=1212tan α(其中0,2

,12≠≠≠B x x π

α)

注: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当倾斜角为ο

90时,斜率不存在。 3、直线的截距

在x 轴上的截距,令0=y 求x 在y 轴上的截距,令0=x 求y

注:截距不是距离,是坐标,可正可负可为零。 4、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1)方向向量:平行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方向向量为),(),1(A B a k a -==ρ

ρ或 (2)法向量:垂直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法向量为),(B A n =ρ

二、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几种特殊的直线: (1)x 轴:0=y

(2)Y 轴:0=x

(3)平行于X 轴的直线:)0(≠=b b y (4)平行于Y 轴的直线:)0(≠=a a x

(5)过原点的直线;kx y =(不包括Y 轴和平行于Y 轴的直线)

与直线0=++C By Ax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m C m By Ax ≠=++

与直线0=++C By Ax 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0=+-m Ay Bx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00y x 到直线0=++C By Ax 的距离2

2

00|

|B

A C By Ax d +++=

2、两平行线

:0:2211=++=++C By Ax l C By Ax l 间的距离2

2

12||B

A C C d +-=

五、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2

122

12)()(||y y x x AB -+-=

2、中点公式:???

???

?+=+=222

10210y y y x x x

圆的一般方程

022=++++F Ey Dx y x )04(22>-+F E D

)2

,2(E D -- 2

422F

E D R -+=

二、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圆的半径为r

相切

相交

相离

r d =

r d < r d >

2、过圆2

22r y x =+上点),(00y x 的切线方程:200r y y x x =+

3、圆中弦长的求法:

(1)222d r l -=(d 是圆心到弦所在直线的距离) (2)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4))[(1(212212x x x x k l -++=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标准 方程

( )

图像

范围 b y a x ≤≤,

a y

b x ≤≤,

对称轴 关于x 轴y 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顶点坐标 A 1(-a ,0)A 2(a ,0), B 1 (0,-b) B 2(0,b) A 1 (0,-a) A 2 (0,a) B 1(-b ,0)B 2 (b ,0) 焦点坐标 F 1(-c ,0), F 2(c ,0)

F 1(0,-c), F 2(0,c)

半轴长 长半轴长是a ,短半轴长是b

焦距 焦距是2c a .b ,c 的关系 a 2

=b 2

+c

2 b 2

=a 2

-c 2

离心率

)10(122

<<-==e a

b a

c e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标准 方程

(a>0,b>0)

(a>0,b>0)

图像

渐近线 x a

b y ±=

x b

a

y ±=

对称轴 关于x 轴y 轴成轴对称

顶点坐标 A 1(-a ,0),A 2 (a ,0) A 1 (0,-a), A 2 (0,a) 焦点坐标 F 1(-c ,0), F 2(c ,0)

F 1(0,-c), F 2(0,c)

离心率 22

1a

b a

c e +==(e>1)

a .

b ,

c 的关系 c 2

=a 2

+b

2 b 2

=c 2-a

2 a 2

=c 2-b

2

c>a>0,c>b>0

图形

标准方程 焦点坐标 准线方程

???

??0,2p

2p x -

=

??? ??-0,2p

2p x =

??? ??2,0p

2p y -

=

?

?? ?

?

-2,0p 2p

y =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

注意:一次变量定焦点,开口方向看负正, 焦点准线要互异,四倍关系好分析。

px

y 22=()

0>p py

x 22-=()

0>p py

x 22

=()

0>p px

y 22-=()

0>p

第九章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1.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体对角线长为

222c b a ++ ,体积为abc

2.h S 底棱柱

=V h S 3

1

底椎体

=V

3.球的表面积公式:2R 4π=球

S 。体积公式:3R 3

4

V π=球

第十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一)排列

1排列的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m

2排列数的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 (m ≤n )个元素进行排列,所有不同的排列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 个不同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m n

3排列数的计算公式:A m n =n(n-1)(n-2)…(n-m+1) 其中(n,m ∈N *

且m ≤n) A n n =n(n-1)(n-2) …3·2·1 4 n 的阶乘

① n!=n(n-1)(n-2) …3·2·1 ②A m n = n(n-1)(n-2)…(n-m+1)=)!

(!

m n n -

A n n = n!

① 规定:0!=1 (二)组合

1组合的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不管顺序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组合与顺序有关)

2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m

n

3组合数的计算公式:C m

n =

m

m

m

n

A

A

=

!

)1

(

)2

)(

1

(

m

m

n

n

n

n+

-

-

其中(n,m∈N*且m≤n) 规定:C0

n

=1

4 组合数的性质

① C m

n =C m

n

n

-

②C m

n1+= C m

n

+C1-m

n

(三)二项式定理

⑴公式

(a+b)n=C0

n a n+C1

n

a1-n b+…+C1-n

n

ab1-n+C n

n

b n

(2)通项公式

T

1+r =C r

n

a r

n-b r其中C r

n

称为二项展开式中第r+1项的系数

(3) 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①展开式共有n+1项;

②a的指数由n逐渐递减1到0.b的指数由0逐渐递增1到n;

③二项式系数依次为C0

n ,C1

n

,C2

n

,…, C n

n

,且第r项与倒数第r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

④n为偶数时,展开式的项数为奇数项,展开式的中间一项二项式系数最大;n为奇数时,展开式

的项数为偶数项,中间两项二项式系数最大;

(4)两个等式

C0 n +C1

n

+C2

n

+…+ C n

n

=2n(在二项式定理中,令a=b=1可得)

C0 n +C2

n

+C4

n

…+ C n

n

=21-n(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之和都为21-n)

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

小学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上册1-3年级) 一年级上 第一单元准备课 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 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

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复习必备提纲! 今天为不同年级的学生 整理出小学数学重要知识点 帮助小伙伴们及时查缺补漏哦! 一年级的知识重点 1 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 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5 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重点 1 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2 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 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4 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 实践活动

(完整版)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集合 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a A a ?∈, 二、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1、子集:一个集合中有n 个元素,则这个集合的子集个数为n 2,真子集个数为12-n 。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之间的运算 1、交集:{}B x A x x B A ∈∈=且|I 2、并集:{} B x A x x B A ∈∈=或|Y 3、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四、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q 是p 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加法法则: 2、乘法法则: 3、传递性: 4、移项: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注:当0<-<>?>>a x a a a x a x a x a a x )0(||)0(||或 第三章 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函数定义域的条件: (1)分式中的0≠分母;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0≥; (3)对数的真数0>,底数10≠>且; (4)零指数幂的底数0≠。 2、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一设二求三判定 设:21,x x 是给定区间( )上的任意两上不等的实数 函数为减函数函数为增函数00) ()(121 2??-=?-=?x y x y x f x f y x x x (2)奇偶性: 判断方法: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x f 与)(x f -的关系: )()(x f x f =-偶函数 ;)()(x f x f -=-奇函数;)()(x f x f ±≠-非奇非偶 图象特征: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二、一次函数 1、 )0(≠+=k b kx y

小学数学各章节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 (一)数一数。多少个。 (二)比一比。长、重、高、近、多…… (三)分一分。分门别类的分组。 (四)认位置前后左右。 (五)认识10以内的数(一) 等于,大于,小于。 (六)认识图形(一) 长方体、正方体、球。 (七)分与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号、减号。5128++=,10532--=,8172+-=。 (九)认识11-20各数。12是一个十,两个一。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下册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认识图形(二)。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三)认识100以内的数。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竖式计算。 (五)元角分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七)减法: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后再减。 (八)加法: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二年级上册 (一)认识乘法。乘数×乘数=积。2×4读作2乘4。 (二)乘法口诀(一)。1到6的乘法口诀。 (三)认识图形。根据边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四)认识除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6÷2,6除以2。被除数÷除数=商。 (五)口诀求商(一)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六)厘米和米。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做线段。 连接两点可以做一条线段。 1米=100厘米 (七)位置和方向。 ● 第几排第几个。 ● 东西南北,地图或平面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乘、除法的竖式计算。 (九)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十)观察物体。判断是哪个方位看到的或拍到的。 (十一)统计和可能性。摸球。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年级下册 (一)有余数的除法 (二)认数。 10个10是100,10个100是一千。4个百,2个十,9个一:429。 (三)分米和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加法。 (五)认识方向。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完整版)小学数学1-6年级各年级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知识一(上) 1.数一数 2.比一比:“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⑴1~5的认识(基数、读写、数序、比大小、序数、组成)⑵1~5的加减法(加减法含义、计算)⑶0的认识(表示起点、没有)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5.分类: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 6.6~9的认识和加减法:(1)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数数、数序、比大小、序数、写数、组成)。(2)8、9的认识和加减法(出现了“一图两式”和“一图四式”、渗透统计思想、比多比少内容)(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省略了10的序数意义、填未知加数)。(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5)整理和复习。 7.11~20各数的认识:数数、读数、数序和大小、序数、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十几加减几(不退位)、十几减十。 8.认识钟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认识半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点数”、“接着数”、“凑十”和“根据具体题目选择特殊方法”),8、7、6加几(“拆小数,凑十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5、4、3、2加几和“用数学”。 一(下) 1.位置: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十几减几;用数学。 3.图形的拼组: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关系 4.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加减(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5.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计算。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7.认识时间: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数、1分1分数)。 8.找规律: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稍复杂的图形变化规律;图形与数字变化规律;数字变化规律。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暑假预习必备提纲 小学生们通常会利用暑假来预习下学期知识,为了方便各位小学生学习数学,整理了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前学好开学新知识。 一年级的知识及重点 1、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 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4、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多和少的应用题(抓有效信息的能力) 5、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1、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2、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3、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4、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三年级知识点和重难点 1、数与计算 (1)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2)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职高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实用标准文案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式 初中基础知识: 1.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 xy-3x=(y-3)x 3 252(31)(2) 十字相乘法如: x x x x 配方法如: 2x2x 32( x 1 )225 48 公式法:(x+y)2=x2+2xy+y2(x-y)2=x2-2xy+y 2 x 2-y 2=(x-y)(x+y) 3.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 (2)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a22ab b2(a b)2a22ab b 2( a b) 2 7.平方差公式:2 b 2()( a ) a a b b 8.立方和(差)公式: a3b3(a b)(a2ab b 2 ) a 3 b 3(a b)( a 2ab b 2 ) 第一章集合 1.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 { x |x,x} ;另重点类型如:{y | y x23x1, x( 1,3]}描述法 元素元素性质取值范围 3.常用数集: N (自然数集)、 Z (整数集)、 Q (有理数集)、 R (实数集)、 N *(正 整数集)、 Z (正整数集) 4.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是“”与“ ”的关系。 (2)集合与集合是“” “ ”“ ”“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 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 2n 1 个,非空真子集有 2n2 个。 5.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 1) A B { x | x A且x B} :A与B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2) A B { x | x A或x B} :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 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 b = b ×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 × b )× c= a ×( b × c )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 ÷ b ÷ c = a ÷ ( b × 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125×25×32125×883.25+1.9810.32-1.98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 38×99+99

职高数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数学知识点总结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职高数学概念与公 式 初中基础知识: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xy-3x=(y-3)x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配方法 如:8 25)4 1(23222- +=-+x x x 公式法:(x+y )2=x 2+2xy+y 2 (x-y)2=x 2-2xy+y 2 x 2-y 2=(x-y)(x+y)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N (正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最新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额外奉献:六个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6、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一、公式(必须牢记并会应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10、植树问题 A、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B、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11、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最新职高数学第四章复习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复习卷 【知识点】 1、指数和幂概念的推广:正整数指数幂:a n =a ·a ·…·a ;零指数幂:x 0= (0≠x ), 负整数指数幂:=-n x (0≠x ,+∈N n );正分数指数幂:=n m x , 负分数指幂数=-n m x (1,,>∈+n N n m ) 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n m a a ,=n m a )( ,=m ab ) ( , =n m a a ,=n b a )( ()0,0,,>>∈+ b a N n m 3、幂函数:(1)形如 (0≠α)叫做幂函数。 (2)图象及性质:当0>α时,图象都通过点 和 , 在区间),0(+∞内,函数是 (增、减)函数;当0<α时,图象都通过点 ,在区间),0(+∞内,函数是 (增、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向上与y 轴无限靠近,向右与x 轴无限靠近。 4、 对数及对数运算法则: (1)对数定义:若N a b =(10≠>a a 且,0>N ),则称b 为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并称a 为对数的 ,N 为 。 以10为底的对数叫 ,记作 ;以e 为底的对数叫 ,记作 。 注:指数形式N a b =与对数形式N b a log =实质是同一关系的不同表示方法,即指数式 与对数式可以相互转换。 (2)对数性质: 零和负数没有对数;1的对数为 ,即 ;底的对数为 ,即 ;对数恒等式 、 。 (3)对数运算法则: =)(log MN a ;=N M a log ;

=n a M log ;=n a M log 。 (其中10≠>a a 且,任意0,>N M ,R n ∈) (4)对数换底公式与倒数公式:=N a log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定义:我们把函数 (a 为常数且10≠>a a 且)叫做指数函数。 (2) 函数 (10≠>a a 且)叫做以a 为底的对数函数。 (3)图象与性质: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关系: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对应;对数函数x y a log =的图象与指数函数x a y =的图象关于 ;

最新职高数学知识点总结教案资料

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初中基础知识: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xy-3x=(y-3)x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配方法 如:8 25 )41(23222-+=-+x x x 公式法:(x+y )2=x 2+2xy+y 2 (x-y)2=x 2-2xy+y 2 x 2-y 2=(x-y)(x+y)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N (正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 (2) 集合与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 :A 与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2)}|{B x A x x B A ∈∈=或 :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小学数学各年级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额外奉献:六个基本性质 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5、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的大小不变。 6、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一、公式(必须牢记并会应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0、植树问题 A、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B、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11、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2、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知识要点】 小数的意义 1、小数的意义: 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小数。 2、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互相转。 3、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4、小数的读写法。 5、借助计数器,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以及数位之间的进率 6、掌握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7、了解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测量活动(小数的单位换算) 1、1分米=0.1米 1厘米=0.01米 1克=0.001千克……学会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的互化(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时,先将这个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写成小数的形式。 2、会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比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字大的小数就大…… 购物小票-----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 1、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量体重----小数的加减法(进位加、退位减) 1、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同整数加、减法的法则相同)。 2、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加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减去小数,可以在整数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帮助计算。 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样。 2、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3、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估算。 二认识图形 【知识框架】 1、图形分类(按不同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2、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四边形的分类(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4、图案欣赏 【知识要点】 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认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职高数学知识点总结

职高数学概念及公式 初中基础知识: 1. 相反数、绝对值、分数的运算; 2.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3(3)x 十字相乘法 如:)2)(13(2532 -+=--x x x x 配方法 如:8 25)41(23222- +=-+x x x 公式法:()22+22 ()22-22 x 22=()() 3.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 代入法 (2) 消元法 6.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22)(2b a b ab a +=++ 222)(2b a b ab a -=+- 7.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8.立方和(差)公式:))((2233b ab a b a b a +-+=+ ))((2233b ab a b a b a ++-=- 第一章 集合 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 注:?描述法 },| 取值范围 元素性质元素 {?∈?=x x x ;另重点类型如:}{]3,1(,13|y 2-∈+-=x x x y 3. 常用数集:N (自然数集)、Z (整数集)、Q (有理数集)、R (实数集)、* N (正整数集)、+Z (正整数集) 4. 元素及集合、集合及集合之间的关系: (1) 元素及集合是“∈”及“?”的关系。 (2) 集合及集合是“?” “”“=”“?/”的关系。 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φ是

否满足题意) (2)一个集合含有n 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n 2个,真子集有12-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 (1)}|{B x A x x B A ∈∈=且 :A 及B 的公共元素(相同元素)组成的集合 (2)}|{B x A x x B A ∈∈=或 :A 及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3)A C U :U 中元素去掉A 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注:B C A C B A C U U U =)( B C A C B A C U U U =)( 6. 逻辑联结词: 且(∧)、或(∨)非(?)如果……那么……(?) 量词:存在(?) 任意(?) 真值表: q p ∧:其中一个为假则为假,全部为真才为真; q p ∨:其中一个为真则为真,全部为假才为假; p ?:及p 的真假相反。 (同为真时“且”为真,同为假时“或”为假,真的“非”为假,假的“非”为真;真“推”假为假,假“推”真假均为真。) 7. 命题的非 (1)是→不是 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不是) (2)?……,使得p 成立→对于?……,都有p ?成立。 对于?……,都有p 成立→?……,使得p ?成立 (3)q p q p ?∨?=∧?)( q p q p ?∧?=∨?)(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doc

职教单招数学总复习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预备知识: 1.完全平方和(差)公式:(a+b)2=a2+2ab+b2 (a-b)2=a2-2ab+b2 2.平方差公式:a2-b2=(a+b)(a-b) 3.立方和(差)公式:a3+b 3=(a+b)(a2-ab+b2) a3-b3=(a-b)(a 2+ab+b2) 第一章集合 1.构成集合的元素必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法、描述法、像法(文氏)。 3.常用数集: N(自然数集)、 Z (整数集)、 Q(有理数集)、 R(数集)、 N +(正整数集) 4.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是“”与“ ”的关系。 (2)集合与集合是“í” “ ”“=”“/í”的关系。 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多考Ф是否足意) ( 2)一个集合含有 n 个元素,它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 2n-1 个,非空真子集有2n-2 个。 5.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的方法) (1)A B = { x | x 挝A且x B}:A与B的公共元素成的集合 (2)A B = { x | x 挝A或 x B}:A与B的所有元素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 ( 3)C U A:U中元素去掉A中元素剩下的元素成的集合。 注: C U(A B) C U A C U B C U(A B)=C U A C U B 6.会用文氏表示相的集合,会将相的集合画在文氏上。 7. 充分必要条件: p是q的??条件p 是条件, q 是 如果 p q,那么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 如果 p q,那么 p 是 q 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略) 注:( 1)比两个数的大小一般用比差的方法;另外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 (2)不等式两同乘以数要号!! (3)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加(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 2.重要的不等式: ( 1)a2b22ab ,当且当 a b ,等号成立。 ( 2)a b ab a b R 2 ( , ) ,当且当 a b ,等号成立。(3) 注:a b (算平均数)ab (几何平均数)2 3.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 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保二次系数正 (2)分解因式(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目的是求根:

北师大小学数学每册各章节对应知识点梳理

第一册 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数数 二、识数,认识阿拉伯数字 三、写阿拉伯数字 第二单元比较 一、介绍等号,大于符号,小于符号,以及其表示的意义 二、比较数的大小 三、从数的大小到生活中各类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的比较 第三单元加减法 一、介绍加法符号,以及十以内的无进位的加法。加法交换律的初步认识 二、介绍减法符号,减法的意义,十以内数字的减法 三、加法与减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第四单元分类 一、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归类,根据归类进行分类。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前后顺序,位置的前后给事物排序 二、大小顺序,数的大小排序 三、上下顺序 四、左右顺序 五、将各种顺序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一、从实际出发认识几何物体 二、从直观上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一、十以上的数的认识,数位的初步的认识 二、加数有十以上,和为二十以下无进位的加法 三、二十以内无借位的减法 四、二十以内有进位的加法 五、二十以内有借位的减法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表的各组成部分,时针,分针的认识,以及其代表的意义 二、从时针,分针分布的位置大致的判断时间第九单元统计 一、分类统计基础,认识条形统计图,学画条形统计图 二、统计图的运用,根据统计图比较统计中各项的大小 三、总复习 第二册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数一百以内的数 二、数位的认识,个位,十位,及其代表的意义 三、十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位比较数的大小 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认识正面侧面的区别 二、测量工具的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之间的单位互换

2018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1-6年级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1-6年级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上册 ①数一数②比一比③1~~5的认识和加减法④认识物体和图形⑤分类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⑦11~~20各数的认识⑧认识钟表⑨20以内的进位加法⑩总复习一年级下册 ①位置②20以内的退位减法③图形的拼组④100以内数的认识⑤认识人民币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⑦认识时间⑧找规律⑨统计⑩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 ①长度单位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③角的初步认识④表内乘法(一)⑤观察物体⑥表内乘法(二)⑦统计⑧数学广角⑨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 ①解决问题②表内除法(一)③图形与变换④表内除法(二)⑤万以内数的认识⑥克与千克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⑧统计⑨找规律⑩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 ①测量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③四边形④有余数的除法⑤时、分、秒⑥多位数乘一位数⑦分数的初步认识⑧可能性⑨数学广角⑩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 ①位置与方向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③统计④年、月、日⑤两位数乘两位数⑥面积⑦小数的初步认识⑧解决问题⑨数学广角⑩总复习 四年级上册 ①大数的认识②角的度量③三位数乘两位数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⑥统计⑦数学广角⑧总复习 四年级下册 ①四则运算②位置与方向③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⑤三角形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⑦统计⑧数学广角⑨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 ①小数乘法②小数除法③观察物体④简易方程⑤多边形的面积⑥统计与可能性⑦数学广角⑧总复习 五年级下册 ①图形的变换②因数与倍数③长方体和正方体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⑤分数的加法和减法⑥统计⑦数学广角⑧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 ①位置②分数乘法③分数除法④圆⑤百分数⑥统计⑦数学广角⑧总复习 六年级下册 ①负数②圆柱与圆锥③比例④统计⑤数学广角⑥数与代数⑦空间与图形⑧统计与概率⑨综合应用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