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形成的原因以及规律
观潮的知识点总结

观潮的知识点总结1. 潮汐的形成潮汐是海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它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上的潮汐受到日地月三者引力的共同作用,因此会产生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月球以及太阳对于潮汐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月球的引力是潮汐的主要原因,而太阳的引力也会对潮汐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潮汐的分类按照潮水时的高低来划分,潮汐可以分为高潮和低潮两种。
根据涨潮和落潮的规律不同,潮汐又可以分为半日潮和日潮两种类型。
半日潮的规律是每天会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每次涨落的时间间隔大约为6小时,日潮的规律则是每天只有一次涨潮和一次落潮。
3. 观潮的地理环境观潮的地理环境一般是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尤其是在海滩、沙滩、海角等地方最为适合观潮。
这些地方一般是潮汐的涨落最为明显,景观也最为壮观,符合观潮的基本条件。
4. 观潮的最佳时间观潮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潮汐涨落的时候,这个时间根据地理位置和季节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来说,涨潮和落潮的时间可以在潮汐表上查到。
而在观潮的时候,最好选择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这样可以更好的观赏潮水的美丽景观。
5. 观潮的注意事项在观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不要冒险进入深水区或者潮汐涨落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其次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自然,留住美丽的风景。
同时还要注意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不要在禁止观潮的地方进行观潮活动。
6. 观潮的好处观潮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还能够了解自然规律,增长知识。
同时,观潮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和活动身心的好方式,对身心健康有益。
7. 观潮的意义观潮作为一种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自然规律的了解,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也可以增强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推动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观潮也可以作为一种旅游活动,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8. 观潮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观潮作为一种既能够欣赏自然美景,又能够锻炼身心的活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潮汐是海洋中一种周期性的现象,它是由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并解释为什么潮汐会发生。
1.引力对潮汐的作用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引力,这是潮汐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月球对地球表面的引力不是均匀的,因为它的距离会发生变化。
这种引力的变化会导致海洋中的水形成起伏的波浪,即潮汐。
2.引潮力和落潮力的作用人们可能会好奇,为什么海洋中的水不会一直保持高潮或低潮的状态。
这是因为除了月球的引力外,太阳也对地球产生引力,这导致了引潮力和落潮力的作用。
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下,地球上出现两个高潮区和两个低潮区。
月球所产生的引力较大,导致了较高的高潮和较低的低潮。
而太阳的引力较小,对潮汐的影响相对较小。
地球的自转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一天24小时,而潮汐周期大约为12小时半左右。
这意味着每天会出现两次的高潮和低潮,分别称为大潮和小潮。
3.潮汐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潮汐的幅度和周期与地理位置有关。
对于靠近大洋的地区,潮汐的幅度会更大,而在内陆地区的潮汐幅度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大洋的水体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的直接影响更严重,而内陆地区由于离大洋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
地形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对于狭窄的海岸线或海峡,潮汐的幅度会大于宽阔的海湾或海内湾。
4.利用潮汐能源潮汐对人类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可以利用潮汐能源来发电。
潮汐发电是利用潮汐高低潮变化的能量来驱动涡轮机发电。
潮汐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友好,而且潮汐能量的变化规律高度可预测,使得潮汐能源成为一种可靠的替代能源。
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由地球、月亮和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决定。
月球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主要驱动力,而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潮汐在不同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幅度和周期。
利用潮汐能源是一种环保、可靠的能源选择。
通过深入了解潮汐现象的科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
潮汐运动的规律

潮汐运动的规律潮汐是指海洋中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而形成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而潮汐运动则是潮汐现象的具体表现,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潮汐运动是周期性的。
根据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潮汐运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一般来说,整个潮汐周期大约是12小时25分钟。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而月球绕地球一周则需要约29.5天,所以两者的周期差异导致了潮汐周期的产生。
潮汐运动具有涨落变化。
潮汐运动的涨落变化是由月球引力和地球自转引起的。
当月球和太阳与地球呈一条直线时,它们的引力相互叠加,形成了春潮,也就是潮汐的最高潮位。
而当月球和太阳与地球呈直角时,它们的引力相互抵消,形成了落潮,也就是潮汐的最低潮位。
涨潮和落潮之间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形成了潮汐的涨落变化。
潮汐运动具有地理差异性。
由于地球表面地形的不同以及海洋的形状和深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潮汐运动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狭窄的海湾或河口地区,潮汐运动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幅度;而在大洋中心地区,潮汐运动的幅度相对较小。
同时,不同地区的潮汐周期也会有所差异,一般在12小时到24小时之间。
潮汐运动还受到地球自转和月球轨道变化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微小的变化,这会导致潮汐周期略有波动。
另外,月球轨道也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潮汐运动的幅度和周期。
潮汐运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周期性、涨落变化、地理差异性以及受到地球自转和月球轨道变化的影响。
了解潮汐运动的规律对于海洋和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渔业和交通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科学利用潮汐能也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对潮汐运动的研究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价值。
潮汐现象解释

潮汐现象解释
潮汐现象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主要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引起。
当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在地球上时,会导致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方向上凸起。
这种引力作用与地球的自转相结合,使得地球上的海水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涨落。
当地球自转过去,海水被拉向远离月球的位置时,就形成了高潮;而在另一些地方,地球的自转使得海水被月球引力拉向相反方向,就形成了低潮。
除了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自身的重力和海洋的惯性也对潮汐产生影响。
潮汐现象不仅包括海水的涨落,还包括沿海地区水位的周期性变化,这些水位变化可以引发潮汐流向、潮汐流速和潮汐幅度的变化。
潮汐流通常出现在潮汐的流入和流出过程中,与潮汐的幅值和周期密切相关。
此外,由于地球自转和地月系统运动的影响,潮汐现象还存在其他复杂的变化规律,如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等。
潮汐现象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潮汐可以影响海洋生物的迁徙、繁殖和觅食行为,同时也会影响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此外,潮汐还与海洋的盐度、温度、营养盐等理化特征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潮汐现象对于研究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论文或咨询专业人士。
海洋潮汐是怎样产生的呢?

海洋潮汐是怎样产生的呢?海洋潮汐是怎样产生的呢?海洋潮汐是指由因日月引起的海洋上的周期性高低潮波动,它是海洋最重要的动态过程,也是地球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海洋潮汐是如何产生的,包括:#### 一、日日月潮日日月潮是由太阳和月亮共同引起的潮汐,是最有代表性的海洋潮汐类型。
日日月潮的形成受到太阳月亮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太阳的引力加大了海水的抱怨,而月亮的引力则在某些关键点加大了海水的抱怨。
它会按照24小时50分钟的周期,造成海洋的升高和降低。
#### 二、对流潮对流潮是地球自身活动产生的海洋潮汐,主要是由大气热量流动引起的。
临时潮汐大多是因为大气温度和潮位之间的温度压力,从而形成气压梯度而产生的,而气压梯度引起了大气热量流动,再加上地轨道运动和大气陆地外交换等,将造成海洋有规律的涨落。
#### 三、岩浆潮岩浆潮是由引起的较新的海洋潮汐类型,顾名思义就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潮汐波动。
由火山爆发产生的热量辐射和岩浆凝固以及重力引起其两端海水上升而产生潮汐波动。
目前已发现多处火山岩浆潮,但通常其现象较弱,也是影响海洋潮汐的因素。
#### 四、外贸潮外贸潮是指在相同的位置,当一次潮汐的流动消失之后,另一次潮汐将会出现在同一个地点,称为外贸潮。
这本身就是因为地球旋转而发生的,在引起的太阳月潮就不会消失,而是有一定的潮汐节律。
这一类潮汐可以维持全球海洋潮汐场的统一性,也是潮汐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海洋潮汐是如何产生的。
日日月潮、对流潮、岩浆潮以及外贸潮等,这些不同的海洋潮汐组成了地球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质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也增添了海洋丰富的外观。
潮汐现象的形成机制

潮汐现象的形成机制潮汐是地球上海洋中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潮汐现象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航海、渔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潮汐现象的形成机制,包括引力作用、离心力和惯性力等因素。
引力作用潮汐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使得地球表面产生一个向上的引力,而太阳对地球也有类似的作用。
这两个引力共同作用下,地球表面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凸起,形成潮峰。
离心力除了引力作用外,离心力也是潮汐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球自转产生了一个向外的离心力,这个离心力会使得地球表面产生一个向外的凸起,形成潮峰。
离心力与引力作用相互平衡时,潮汐现象达到最大值。
惯性力惯性力是潮汐现象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上的水体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使得水体相对于地球表面产生一个向东的位移。
这个位移会导致水体在地球表面上形成一个向东的流动,形成潮流。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潮汐现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
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大约需要27.3天,而太阳绕地球运动一周大约需要365.25天。
这两个周期不完全一致,导致每天的潮汐现象并不完全相同。
此外,地球自转也会对潮汐现象的周期性产生影响。
潮汐现象的变化潮汐现象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都会有所变化。
首先,潮汐现象在不同纬度上会有差异,越靠近赤道的地区潮汐幅度较小,而靠近极地的地区潮汐幅度较大。
其次,潮汐现象在春潮和大潮、小潮等周期性变化中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地形、海洋流动等因素也会对潮汐现象产生影响。
应用与影响潮汐现象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航海、渔业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潮汐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潮汐现象对航海和渔业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船只规划航线和渔民选择最佳捕鱼时间。
此外,潮汐能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潮汐发电来提供清洁能源。
潮汐的形成原理

潮汐的形成原理潮汐是海洋中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潮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探索潮汐的形成原理也成为了人类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从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潮汐的周期和高潮低潮的变化等方面,介绍潮汐的形成原理。
一、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是潮汐形成的根本原因。
地球和月球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就会对海洋的水位产生影响。
当地球和月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它们的引力作用最强,海洋表面的水位就会上升,形成高潮;反之,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处于直线上时,它们的引力作用最小,海洋表面的水位就会下降,形成低潮。
除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外,地球的自转也会对潮汐的形成产生影响,因为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都在不断地向东转动。
这种自转会导致地球上的某些地区在一天内多次经历潮汐的变化,而另一些地区则只经历一次潮汐的变化。
二、潮汐的周期潮汐的周期是指高潮和低潮之间的时间间隔。
潮汐的周期与月球的运动周期有关,即从月球处于某一位置开始,到月球再次回到该位置所需的时间。
一般来说,潮汐周期约为12小时半左右,这是因为月球绕地球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7.3天,而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潮汐周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发生变化,如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地球的形状和大气压力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潮汐周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高潮低潮的变化高潮和低潮是潮汐变化中最为明显的表现。
在海岸线附近,高潮和低潮的变化可以达到几米的幅度。
高潮和低潮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如地球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自转、海洋水流等。
高潮和低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般会呈现出“半日潮”和“全日潮”的交替变化。
所谓半日潮,即高潮和低潮各出现一次,时间间隔为约6小时;所谓全日潮,即高潮和低潮各出现两次,时间间隔为约12小时半。
在某些地区,由于地形和海洋环境的不同,高潮和低潮的变化可能会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式。
海洋为什么会有潮汐变化

海洋为什么会有潮汐变化在我们广袤的地球上,海洋占据了约 71%的面积。
当我们漫步在海边,或者乘船出海时,会发现海洋的水位会有规律地上升和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潮汐。
那么,海洋为什么会有潮汐变化呢?这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复杂而又有趣的科学原理。
要理解海洋潮汐的变化,首先得从引力说起。
我们都知道,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太阳系中,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无疑是太阳和月球。
月球虽然比太阳小得多,但由于它距离地球更近,所以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要比太阳大得多。
当月球绕着地球转动时,它对地球不同部分的引力是不一样的。
面向月球的一侧,受到的月球引力较大;而背向月球的一侧,受到的月球引力较小。
这种引力的差异就导致了海洋水体的变形,从而形成了潮汐。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球体,被一层海洋包裹着。
当月球位于地球的一侧时,它会把这一侧的海水“拉”起来,形成一个隆起的区域,这就是涨潮。
而在地球的另一侧,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海水也会出现一个隆起的区域,同样是涨潮。
与此同时,在与月球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海水则会相对下降,形成落潮。
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每个地方都会依次经历涨潮和落潮的过程,从而形成了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一般来说,每天会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除了月球,太阳对地球的潮汐也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太阳的引潮力相对较小,但在特定的时候,比如当太阳、月球和地球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也就是朔日和望日),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会相互叠加,形成大潮,这时的潮汐幅度会比平时更大。
而当太阳和月球的位置呈直角时(也就是上弦日和下弦日),它们的引潮力会部分相互抵消,形成小潮,潮汐幅度相对较小。
海洋的形状、深度和海岸线的轮廓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比如,在一些狭窄的海湾和海峡中,潮汐的幅度可能会被放大,形成汹涌的潮流。
而在一些广阔的浅海区域,潮汐的变化可能相对较为平缓。
此外,地球的自转速度、大气压力、海底地形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潮汐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汐形成的原因以及规律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新塘中学高一A5班作者姓名:阳金霖指导老师:李俊、兰军亮
潮汐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潮汐概述:
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随着人们对潮汐现象的不断观察,对潮汐现象的真正原因逐渐有了认识。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余靖(字安道)在他著的《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
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关系。
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潮汐是所有海洋现象中较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海水运动现象,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尤其是,永不休止的海面垂直涨落运动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人们的兴趣。
定义分类: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
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
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
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
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
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月球潮汐。
根据潮汐周期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半日潮型:一个太阳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与后一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大致相同,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相等(6小时12.5分)。
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多数地点为半日潮型,如大沽、青岛、厦门等。
全日潮型:一个太阳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
南海的北部湾是世界上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等;而另一些日子则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我国南海多数地点属混合潮型。
如榆林港,十五天出现全日潮,其余日子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
不论那种潮汐类型,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各要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潮水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在农历每月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有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届时潮水涨得不太高,落得也不太低。
形成原因
在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微弱作用的情况下,月球和太阳对海洋的引潮力的作用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原因。
引潮力又是怎样的一种力呢?在物理学看来,在非惯性系下,引潮力是月球的万有
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还有太阳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等四种力的合力。
有的资料提到“离心力”也是引潮力的分力之一,物理学中有离心现象的提法,却没有“离心力”的概念和定义。
不过“离心力”的本意正是惯性力。
只用月球的引力作用解释不了,为什么涨潮现象同时发生在地球离月球最近的海面和离月球最远的海面这两个区域,从而使球形的海平面变成纺锤体形,如图。
同样太阳的引力也是如此。
截止到2012年,物理学界出现了最新颖的重力概念和定义。
定义的内容是:“在静力学范围内,以放置物体的支撑物或物体自身为非惯性参照物,重力是物体所受各万有引力与各惯性力的合力。
”该定义能成功地解释潮汐成因。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把各星球看做质点的情况下,求地面上物体的重力时,只有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与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对应的惯性力参加运算,其他各星球的万有引力都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抵消了。
详细论述请看重力词条
潮汐的形成原因如下:
先说月球的作用。
把地球和月球看做质点,说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实际上是月球和地球都绕二者的共同质心圆做周运动,只是地球的圆周轨道小得多。
(双星的两个质量相近的星球的圆周轨道近似相等)以地心为非惯性参照物,地球质点受到月球质点的万有引力正是地球质点绕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此向心力对应的惯性力与此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地球质点受月球质点的万有引力与这个惯性力相互抵消。
既然地球被看做质点,就可以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动力学规律看做与地球质点完全一样。
这样物体受的月球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
实际上地球的体积很大,在离月球最近的地面上的物体,绕地、月共同质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明显小于地球质点的轨道半径,物体所受月球的万有引力就会大于所受对应的惯性力,这两个力不能再抵消,其合力与物体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
如果所说的“物体”是这里的海水,那么这里就会有涨潮发生。
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离月球最远的地面上的物体,月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小于与之对应的惯性力,它们的合力又是与地球对此处物体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反,也是使物体的重力明显变小。
所以在离月球最远的那部分海水同时也会有涨潮发生。
这就使本应是球形的海平面微微呈现出纺锤体形状。
研究太阳对潮汐的作用,与研究月亮作用的方法相同。
如果认为地球绕太阳的中心做圆周运动,问题就简单了。
这里不做详细论述。
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发生都是上述原因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
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月亮潮比太阳潮显著。
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和—塑性导致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
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
潮汐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
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
海洋潮汐从地球的旋转中获得能量,并在吸收能量过程中使地球旋转减慢。
但是这种地球旋转的减慢在人的一生中是几乎觉察不出来的,而且也并不会由于潮汐能的开发利用而加快。
这种能量通过浅海区和海岸区的磨擦,以1.7TW(1.7x10^12W)的速率消散。
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
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能的站址。
据最新的估算,有开发潜力的潮汐能量每年约200TW〃h。
月球的潮引力:
引起潮汐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受到月球和太阳的“潮引力”引起的。
月球潮引力的构成因素:是月球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宇宙中一切物体之间都是互相吸引的。
月球和地球是一对天体,因此月球对地球存在着引力。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月球的引力是方向不同、大小不等的。
引力的方向指向月球的中心,引力的大小因地球上各地距地球中心的距离而不同。
在月球直射点距离月球中心越近,引力越大,反之越小。
规律:潮汐的形成主要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有关
根据图可见太阳和月亮会形成一个叠加的潮汐,使得引力合力的轴线上的海平面上升,由于一天内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相对确定,所以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以同一个地点会经过这个轴线两次,因此会经历两次升降。
而新月和满月的时候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会叠加加强,所以潮汐会加强
随着月相变化依次出现的潮汐现象是
新月:大潮、上弦:小潮、满月:大潮、下弦:小潮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view/15838.htm 致谢:感谢老师的认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