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读后感摘要:一、朱光潜及其著作《西方美学史》简介二、读后感概述三、对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的美学发展的认识四、对中世纪的美学观点的探讨五、对现代美学发展的展望正文:朱光潜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翻译家。
他的著作《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西方美学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研究西方美学的第一人”。
读完《西方美学史》,我深感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全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详细阐述了西方美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的重要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美学思想的萌芽诞生于哲学和文艺批评之中。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他们关于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的探讨为后世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学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美学开始从哲学和文艺批评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美的学科。
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批评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等,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论。
中世纪的美学观点主要以基督教神学为基础,美的本质和意义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将美学与神学相结合,为西方美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活力。
进入现代,西方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从康德的先验美学,到黑格尔的历史美学,再到尼采的意志美学,现代美学流派层出不穷,展示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之,《西方美学史》是一部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美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及其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主流意识形态对黑格尔《美学》翻译的操纵——朱光潜译介黑格尔《美学》个案研究

14 99年后 , 在朱光 潜 生活 的 时代 , 国大 陆 的 中 意 识形 态与 上层 建 筑高 度 统 一 。意 识 形态 直 接 为
门、 出版商和大众传媒机构等组织或其 中的个人 , 他们的影响从译本的选 择开始 , 贯穿译 本形成 的 整个过程。14 99年后 , 中国大陆主流意识形态对
一
权 , 向马 克 思 是 他 唯 一 的 现 实 选 择 。在 年 过 半 走 百之 际 , 光潜 的译 介 对 象却 从 赖 以成 名 的 康德 、 朱 克 罗齐 式 唯 心 主 义 迅 速 地 转 向 陌生 的 马 克 思 主
义, 这个过 程 是 自觉 的 , 时也 是 艰 巨 的 , 同 如果 没
译 者与 译本 的 操 纵 主要 通 过 其 赞 助 人 来 实 施 , 通
上层建筑服务 , 为政治斗争服务。整个社会 , 包括 私人领域 , 都处 于 国家政权 与意识 形态 掌控 下。 作为给文学艺 术提供 理论支持 的一 门学科 , 美学
是 主 流意识 形态 的一 块 外 围阵地 。西方 美 学 的 翻 译 作为 翻译 引进苏 联 东 欧 马克 思 主 义 文艺 理 论 的 补 充 , 执政 党 建 设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的一 种 文 化 政 是 治 行为 。“ 革 ” 间及 其 前 后 几 年 , 识 形 态 借 文 期 意
影响。
助政治权力对 翻译 的操纵具 有典型性 , 生于这 发
一
极端历史时期的黑格尔《 美学》 翻译 活动, 为我
们今 天 观 察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与 翻 译 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 提供 了一个 绝佳 的视 角 。
一
( ) 者 一 译
译者 在其 翻译 的 过程 中不 可 能脱 离 自身 所 处 的社会历 史 环 境 , 翻 译 对 象 的筛 选 和 评 价 都 会 对
《美学》带答案的思考题及样题

《美学原理》知识点:单选、多选、填空。
第一部分:美学的基本概念: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1735 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1750 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特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美学的诞生:1750 年(单选)7、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
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
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
(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
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
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美学》名词解释、简答 2

名词解释:1、美的相对性:是指一个事物总是相对于不同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而言的,从大的范畴来说,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民族、阶层而言,美或不美。
①美的时代性,由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经历、习惯和审美趣味,所以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美;②美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
2、美的绝对性:一个事物只要感性显现了人的本质力量,那么就是是美的。
虽然世界上无绝对的美,但美却是有绝对性,这种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由于美有绝对性,表现出永久性和超越性,永久性指美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超越性则超越一切时间、空间界限。
3、格式塔心理学:即形式、形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作为主体在感知对象时,心里如何与对象发生一种巧妙的关系。
两大原则:①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部分之和;②异质同构理论,人物的心理结构与对象的结构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4、爱得码(AIDMA)原则:AIDMA是消费者行为学领域很成熟的理论模型之一,由美国广告学家刘易斯在1898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五个阶段:attention(注意)、interest(兴趣)、desire(欲望)、memory(记忆)、action(购买)。
5、霍布斯“突然荣耀说”:指英国18C经验主义美学家霍布斯的关于喜剧根源学说,他认为人之所以发笑是因为发现对象的许多缺点、弱点,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我的一种优越感、荣耀感。
这个观点比较科学的阐释了喜剧的根源,但却不能涵盖一切喜剧。
(从对象来说又叫“鄙夷说”)6、康德“乖讹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
“乖讹说”又叫“期待失望说”。
有其合理性,适合解答小丑、小人物诙谐夸张的喜剧。
7、格格森“生命的机械化”:德国20C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本是一个自由、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但因为某个因素使人的生命演化为像一台机械一样呆板而且呆滞,人面对他就会笑。
适合于着重表演的艺术作品。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美学概论》试题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美学概论》试题考试说明: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
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6月17日18:00。
试题:下列10道题中任意选作4题,每题答案不能少于500字,每题25分。
1.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大讨论的主要论题与影响。
1956年的“百花齐放”推进了美学讨论,这或许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原本是进行资产阶级美学思想的清理,却可以说促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理论批评最具有学理内涵的一次碰撞。
虽然关于“唯心”和“唯物”的分歧严重阻碍了学术问题的深入,但也可以显示出中国的理论家们在这两道栅栏之间的艰难行走。
这一场美学大讨论几乎是中国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最为活跃的一次学术运动,学术以运动的方式展开并且获得学术的成果,这也是政治决定一切的年代所具有的特殊现象。
去审视那种带有政治态度和政治目的的学术争论,去看待那种学理是如何在政治边界展开特殊的逻辑,这是认识和理解中国当代理论批评和美学历史的一个必要的视角。
本文并非清理美学讨论的各种观点的内在逻辑,而是看争论所给予的——从而也是创造出来的学术逻辑,并且与政治纠结在一起的学术逻辑又是如何获得权威性和真理性的。
一以朱光潜美学思想建构起来的批判性语境美学问题引发讨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朱光潜的那篇检讨性的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载《文艺报》1956年6月第12期),有研究者马驰认为,“朱光潜这篇文章的重心还不在于对自己旧思想的清算,而在于他重新提出的‘美究竟是什么’,即美的本质的问题,也由此引发了美学界的一场持续的大讨论”[1]。
马驰此一观点可能有所偏颇。
朱光潜这篇文章还是很诚恳全面地清理了自己过去的思想渊源的,这篇文章如果真的是引起美学讨论的话,那也是《文艺报》编辑部组织的结果,并不是这篇文章的内容自发地引起了讨论,而这篇文章只是引起讨论的计划的一个引导材料。
翻译与美学跨学科研究的新尝试——《朱光潜西方美学翻译思想》评介

需 要合理 的知识 结构 , 需要 扎实 的外 语功 底 , 目 还 到 前 为止还 没有人 在这 方 面从 事系 统 、 实 的研究 , 扎 从
上研 究 的专 门学 问 , 加 上 中西 方 各有 自己的一 套 再
收 稿时 间 :0 90 . 2 0 .83 0
与抽象 概念的迷宫 。以往 的美 学研 究 中出现 的教条 主义 、 形式 主义 、 公式 化 与 概 念化 的现 象 , 中 国美 与 学界 翻译 与研究 的脱节 不无关 系 。本书作 者认 为朱
光潜 翻译 与研究 相结合 的具 体实 现形式 就是 “ 变译”
( . 东建 筑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东 济 南 200 ; . 东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东 济 南 2 0 1) 1山 山 5 11 2 山 山 5 04
摘要 : 书作者 对 朱光潜 西方 美学翻译 思 想进行 了专题 研 究 , 出朱光潜 美学研 究与翻 译的 独特之 本 提 处在 于他是 以“ 变译 ” 的形式把 译 、 研 紧密 结合在 了一起 。这 种 学术路 径使 朱 光潜 不但 建构 完成 学、
●
作者简介 : 李瑞(92一) 女 , 17 , 汉族 , 山东曹县人 , 师, 讲 硕士 , 剑桥 大学访 问学者 。研究方向 : 翻译学 。 应用语言学。
李强 , , 男 汉族 , 东 昌乐 人 。 师 , 士 。研 究 方 向 : 语 教 学 与 翻 译 。 山 讲 硕 外
1 02
开拓 价值 。
1 0主 要 内 容 .
本 书共分 四章 , 别研 究 了朱光 潜 的生平 、 光 分 朱
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思想的译介

为中国美学 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
程 , 后转 到 伦敦 大学 继续 深造 。12 年 , 然 9 7 他 来到 巴黎 。 12 年 , 又进 入 德 国拉斯 堡 大 98 他
、
从 国学 到西 学的 转型
2 纪 前 半 世 纪 , 界 战 争 频 仍 、 势 学学 习 。到 13 年 , 光 潜先 生顺 利拿 到 博 O世 世 局 93 朱 动 荡 , 中 国更 是 惨 遭侵 略 、 受凌 辱 , 风 士学 位 ,学 成 归 国 ,他 已经 在欧 陆 留 学 了 8 而 饱 腥 血 雨 、 聊生 。 光潜 先生 就生 长 在这 样 的 年 ,朱光 潜先 生 的两 学造 诣 已经 可 以和他 的 民不 朱
新划分, 且著作的句法结构也进行 集》 重点参考 了 15 中, 94年朱牛豪先牛翻译
口 萧 乾 西 文学作 品翻译 的探 索 与成就
生 致 力 于 中 外 文 化交 流及 西方 文学 的 翻 的翻译 中, 萧乾就针对著作 中段落较长 , 难翻 目, 人 物上 都采 用 还是
王法 宁
策 略 。 全译 就 是 指 翻译 的义 学作 的时候 , 都尽最大的努力将这些晦涩难懂 的 品在 内容上 没有 增减 , 时在语 言 语,划分开米 , 同 u J 尽量能够使译文更加流畅 与
帮 螂
形 式 上 也 没有 变 动 。意 译 就 是 在 符合读者的口味。 0世纪 5 年代 ,l 2 0 r 罔的两 t
优 秀 的文学 作 品 , 撰 写 了 30多万 字 的散 图本 的方 式对 原 著 的句 法 与 结 构 进 行 了相 生 异 化 的情 况下 , 乾 持 直 译 与 意 译相 结 并 0 萧
文、 特写及翻译作品等。 萧乾在对两方文学作 应的更改与重新划分 , 并将其中的人物对话 合 , 能 够始 终 保持 归 化 的西 方 文学 作 品的 并 品翻译的选择与探索上有着其独特的视角 , 通过 小 的段 落 来 展现 , 就 让 读者 阅读 起来 翻译 策 略 , 也 彰显 了其作 为一 个 白南知 识 这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1986年,朱光潜去世后,他的长女朱世嘉曾写过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带着永恒的感念……》。
文章追忆了朱光潜生前走过的艰难岁月,既没有怨恨,也没有责怪,而是怀着深深感念之情记述了当年人们对她父亲的关心和帮助。
其中尤为感人的是,在“文革”期间,马士沂帮助朱光潜“地下”完成黑格尔《美学》的翻译工作。
今天读来,仍不能不让人由衷佩服马士沂当年的勇气和朱光潜的学术坚守毅力。
朱光潜翻译黑格尔《美学》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后期。
这时,他完成了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成为当时受到充分肯定的思想改造对象。
最为幸运的是,他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没有被划为“右派”,躲过了一劫。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了黑格尔《美学》翻译这一宏大工程。
到1958年,第一卷便译完并公开出版。
但在第二卷刚刚
译出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译稿被红卫兵当作“封资修”的东西抄走。
一时间,朱光潜就像丢失了孩子一样痛心不已。
刚刚译出的书稿被抄走后,他也被关进了“牛棚”监督“劳动改造”,后又被派到“联合国文件资料翻译组”继续“劳动改造”。
在搞卫生、扫厕所之余,帮助做些翻译工作。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寻找译稿的下落。
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后来在一次打扫卫生中,他竟然从一堆废纸中发现了这部书稿。
但他不敢当即取回,只好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告了当时的监管人马士沂。
幸运的是,马士沂恰好是个正直的人,内心很敬重朱光潜的学人风范,非常同情他当时的遭遇。
听到朱光潜的报告后,他便从废纸堆中找回这部译稿交给了朱光潜,并对他说:“既然你以前放了毒,现在再把全书好好看看,错在哪里,批判批判也好嘛!”这话在当时要算是说得十分巧妙,无懈可击,但所包含的潜台词两人都心知肚明。
于是,朱光潜便不声不响地开始了書稿的修改整理工作,而马士沂装着全然不知。
为了避免被外人发现,马士沂又特地找到一个套间,自
己坐在外面一间办公,让朱光潜在里面一间从事译稿整理工作。
表面上看是在加强对朱光潜的监督,而实际上却是在为朱光潜提供掩护。
心细如发的马士沂,每每在下班时都要到里面一间房子去看一看,用联合国文件资料将译稿盖好。
就这样,几年下来从没有出过半点闪失,就连军工宣队的人也以为朱光潜每天都在做联合国文件资料翻译工作,还对上级反映说“这个老头还挺努力的”。
尽管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进行《美学》的翻译工作,但朱光潜始终坚持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全书的翻译中,特别是在第二卷的修改中,他一字一句地反复推敲,译稿改得密密麻麻,难以辨认。
马士沂又私下找到一位中英文兼备的女士,帮助重新誊写。
朱光潜当时只拿生活费过日子,无疑不能给予什么劳务补偿。
这位女士当时并无正式工作,却在分文不取的情况下,帮助将整个修改稿重新誊写清楚,而且还对译稿提出了不少意见。
这样几年下来,朱光潜除修改整理了黑格尔《美学》的第二卷外,还完成了第三卷的翻译工作。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原载《湘声报》】插图/朱光潜/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