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5篇在各领域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这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上文可分为几个层次?用文中的原话概括各层次的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上文场面描写的内容,有下面几种不同的概括:A.铺张热闹,B.简朴欢乐,C.与民同乐,D.忧国忧民。
你认为哪一种恰当?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文文意,为下面一句话加一个上联或续一句下联。
(不必过分强调格律)山肴杂陈太守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说,《醉翁亭记》是纯粹写山水风月的文章;也有人说,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
根据上面语段的内容,适当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可分为四个层次。
依次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B.较恰当。
虽然“鱼肥”“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看起来有些铺张,但都是就地取材,说不上奢侈。
全文又是以“乐”贯穿始终,所以“欢乐”也比一般性的“热闹”来得恰当。
3.参考答案:老少往来滁人游,觥筹交错众宾欢(不必过分强调格律,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文章蕴涵着浓厚的乐民之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2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晦明变化理至易明B.风霜高洁附庸风雅C.酿泉为酒腐草为萤 D.宴酣之乐行之有效10.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
同学据此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了分析。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乎山水之间也分析:“在乎”表示话题转变,由写景转换为抒情。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分析:“若夫”有举例的意思,转笔描绘四时之景。
C.至于负者歌于途分析:“至于”有递进的意思,由景物转换到人事。
D.已而夕阳在山分析:“已而”表示时间推移,暗示场景发生变化。
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一句中的“翼然”不仅写出了亭的姿态,也写出了人的心情。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附答案一、(10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但是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因此安此康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①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4.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遂书以名其亭焉()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诵停顿。
(2分)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16.翻译以下句子。
(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间也。
译文:(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译文:17.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贵情怀,这种情怀能够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归纳:__________。
(2分)答案:14.(1)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样子)(2)命名15.既得斯泉/ 于山谷之间16.(1)醉翁的乐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2)于是天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垂头倾听泉水声。
(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7.与民共乐(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二、【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但是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作业(含答案)

第16篇醉翁亭记一、[2021合肥瑶海区一模]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5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题滁州醉翁亭欧阳修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意:(2)伛偻..提携伛偻:(3)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4)但.爱亭下水但:(5)岂不美.丝竹美: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3.与《醉翁亭记》相比较而言,《题滁州醉翁亭》更突出地表达了作者的志趣。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醉翁亭记⑴“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⑷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⑸请写出归后情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⑹表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⑺文中作者描画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⑻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⑼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9篇)

醉翁亭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9篇〕篇1:醉翁亭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醉翁亭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阅读下文,答复以下问题。
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粗的字。
〔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__〔3〕野芳发而幽香发: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第1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等景物。
4.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亭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围绕〔2〕情趣〔3〕开放2.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已的`别号来称它的。
3.琅琊山酿泉4.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的风光及出游的乐趣。
5.《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峰回路转回:
②佳木秀而繁阴秀:
③杂然而前陈陈:
④树林阴翳翳: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不绝人鸟声俱绝深恶痛绝艰苦卓绝
B.醉翁之意山林之乐君子之交不速之客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C.发而幽香发矢十中八九发扬光大千钧一发
D.晦明变化淡泊明志耳聪目明明察秋毫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精练8篇(含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精练8篇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共14分)【甲】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
③占:占卜。
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
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
乙卯:农历四月初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
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
去年秋,余奉使契
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
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2)日出而林霏开开:
(3)杂然而前陈者陈:(4)余奉使契丹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也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
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参考答案
17.(4分)(1)寓:寄托(2)开:消散(3)陈:陈列,陈设;摆开
(4)使:出使
18.(2分)B
19.(4分)(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2)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20.(2分)【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21.(3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