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回顶方案 (2)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在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方案。
下面将从工艺流程、材料选择、设备使用和施工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附上施工注意事项。
一、工艺流程:1.施工前准备:对浇筑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平整和稳固;检查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存在缺陷的部分进行修补;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整洁。
2.浇筑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均匀搅拌的方法进行浇筑。
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确保混凝土能充分填满模板。
3.围护保温:在混凝土初凝后,对浇筑部分进行围护保温。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保温棉、保温板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的固定可以使用钢丝和木方等。
4.后浇带回顶:待混凝土养护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
后浇带回顶是指在顶板浇筑完成后,再对墙体进行回填和顶部修整的工作。
首先将浇筑部分的围护保温材料拆除,然后进行灌浆、夯实回填等工作,最后进行修整。
二、材料选择:1.混凝土: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模板材料:选用高质量的模板材料,如钢模板、木模板等。
模板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3.钢筋: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要注意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是否牢固可靠。
4.围护保温材料: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如保温棉、保温板等。
保温材料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后浇带的保温效果。
三、设备使用:1.吊篮: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吊篮对人员和材料进行运输,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
2.振动器:使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混凝土泵: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进行浇筑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四、施工控制:1.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厚度,确保浇筑部分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2.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控制,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围护保温,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保温效果。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1. 引言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主体结构构建完成后,再进行的一道浇筑工序。
后浇带一般位于结构的顶部,用于加固主体结构,提高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施工方案2.1 后浇带回顶流程后浇带回顶施工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基础地面平整、无杂物,并安排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设计方案确认: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后浇带的尺寸、位置和数量,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后浇带的模板,确保模板牢固、稳定,并要注意防止漏浆。
4.钢筋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在模板内部进行钢筋的布置和固定。
5.砼浇筑: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制好的混凝土砼倒入模板内,用振捣器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6.养护:在混凝土硬化前,进行适当的养护工作,如覆盖保湿膜、喷水养护等,以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强度。
2.2 注意事项在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后浇带的尺寸、位置和强度符合相关标准。
2.材料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混凝土材料,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水泥、骨料等材料质量良好。
3.施工环境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特别是在养护期间,要避免阳光直射和大风天气对混凝土的影响。
4.施工安全防护:在施工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并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
3. 结论后浇带回顶施工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后浇带的稳定性和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质量、材料选择、施工环境控制和施工安全防护等因素,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后浇带的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注意:以上为示例文档,实际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后浇带支撑回顶专项方案

三院配套综合楼工程后浇带支撑回顶专项措施一、工程概况:三院配套综合楼工程,本工程的人防地下室及车库各设有混凝土后浇带2条(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详附图一),地上结构每层设有混凝土后浇带1条(伸缩后浇带,详附图二)。
层高设置:地下人防层4.8米,地下一层5.1米,首层5.1米,二层4.2米,三-七层4.1米,八层4.55米,机房层3.25米。
混凝土等级:地下二层----四层结构C40,楼梯C30,五层---八层结构梁柱剪力墙C40,板C35,楼梯C30.基础底板、地下人防顶板、地下室外墙及外露顶板抗渗等级为P8.二、后浇带设计施工说明:1、后浇带应从基础至层顶及基础梁、地下室室底板、顶板、内外墙、各层楼盖及屋盖之梁板水平及垂直贯通留设,缝宽1000mm,钢筋在此处贯通不断。
2、后浇带板厚、墙厚、梁高范围,施工根据各自采用模板情况留出槽齿,使新老混凝土咬合,并能传递剪力。
3、后浇带施工时,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较原构件提高一级浇灌,并应加强养护,地下结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天,上部结构不应少于14天。
4、伸缩后浇带用作消除部分混凝土收缩应力,应在此构件施工完成后60天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沉降后浇带兼作消除两部分(例如主楼和裙房之间的部分或多栋主楼之间的部分)差异沉降时,须待各部分主体结构封顶后才能浇灌后浇带混凝土。
5、后浇带浇灌前及浇灌后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其两侧构件此跨范围模板及支撑不得拆除,确保施工安全,后浇带两侧结构模支撑措施应按单体工程的施工方案确定。
6、施工应采取措施保护后浇带浇灌混凝土前此范围的清洁,并有清扫措施。
7、后浇带两侧采用钢筋支架将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固定。
三、后浇带的支撑回顶:1、支撑回顶说明:针对本工程后浇带设置较多的特点,结构模板按施工组织设计采用满堂支撑架体,根据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3.3 条和 7.4.6 条相关规定,由于施工方式的不同,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及支顶方法也各有不同,但都应能保证结构的安全和质量,后浇带跨模板支撑体系为同一体系,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架体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1. 引言后浇带回顶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方式,它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的基本原理、施工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 基本原理后浇带回顶施工是在基础墙板浇筑结束后的一种施工方式。
通过在已浇筑的墙板顶部设置一道混凝土浇注带,以增强基础墙板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
3. 施工步骤3.1 基础墙板浇筑首先,在施工现场进行基础墙板的浇筑。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模板,保证墙板的厚度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2 后浇带设置待基础墙板浇筑完成后,开始设置后浇带。
首先,清理基础墙板表面的杂物和浮渣,保持其平整洁净。
然后,在基础墙板的顶部设置膨胀剂和固定钢筋,以增加后浇带与基础墙板的粘结强度。
3.3 后浇带浇筑在完成后浇带的设置后,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配制符合强度标准的混凝土。
然后,将混凝土泵送至施工现场,使用振动棒进行充分振捣,确保混凝土能够填充到后浇带空隙中,并排除气泡。
3.4 回顶施工待后浇带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开始进行回顶施工。
回顶施工是指将顶板的混凝土浇筑至一定高度,使其与后浇带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施工人员需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浇筑顺序和层次,逐步进行回顶施工。
4. 注意事项4.1 合理控制施工工艺在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时,需要合理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特别是在后浇带与基础墙板的连接处,需要进行充分的粘结处理,以确保后浇带能够与墙板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4.2 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温度裂缝是后浇带回顶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避免温度裂缝的发生,施工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浇注顺序和层次,以及加强养护管理等。
4.3 施工安全在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确保自身安全。
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如人员上岗证、安全帽、防护眼镜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后浇带回顶方案(建资荟萃)

***工程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日期:
目录
目录 (1)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目的 (2)
三、编制依据 (2)
四、施工方法 (3)
五、顶撑架体安全验算 (5)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位于**,总建筑面积为**m2,包括**,结构类型为**结构。
地下室负一层层高3.9m,负二层3.3m。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不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1.5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后浇带施工方案 (2)

后浇带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工作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确保施工区域已经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无需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 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水泥、骨料、混凝土搅拌机等; - 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施工通道畅通。
二、施工步骤
1.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
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首先需要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水灰比和骨料配合比。
2. 混凝土材料搅拌
将水泥、骨料等原材料按照配合比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搅拌均匀且没有明显的积料。
3. 浇筑前准备
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将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准备好浇筑的模板和辅助工具。
4. 混凝土浇筑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利用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5. 平整和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刮板将表面进行平整处理,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以确保其强度和耐久性。
三、施工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避免出现偏差;
•混凝土搅拌和浇筑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在混凝土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四、总结
后浇带施工是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执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只有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才能确保后浇带的强度和稳定
性。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后浇带回顶方案

后浇带回顶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临泉当代城项目位于阜阳市临泉县霞光大道南侧,港口路西侧,金城路北侧,共分为南北两个区,北区地下一层地库约13800平方米。
南区地下一层地库约96328.1平方米。
本工程由13栋7-27层的高层住宅和部分商业裙房组成。
总建筑面积128756.40平方米。
抗震设防烈度6度,耐火等级1级,屋面防水1级、地下2级,安全等级2级,室内污染控制类别1类,结构抗震等级3-4级,1类高层住宅建筑。
本工程地下汽车库层高3.5m(结构),地上标准层层高2.9m;地下汽车库顶板板厚250mm、局部300mm厚。
地上结构板板厚为120mm、100mm;地下汽车库顶板梁分别为400*800,400*700、350*800、350*700,300*600;地下非机动车库结构梁主要为200*400、地上结构梁主要为200*450.这些墙、梁、板模板采用15厚多层胶合板(胶合板),40*80mm木方作楞,支撑采用Φ48×3.0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
项目参建单位:工程名称:临泉当代城项目(二期)工程建设单位:临泉洪浩置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安徽地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安徽万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性质:住宅小区二、编制目的为减小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釆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图纸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20165、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丶6、河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HBJGQB104-2003四、施工安排本工程后浇带防护及回顶根据现场施工进行防护及回顶,后浇带一般为下部支持体系拆除后,立即进行回撑施工,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后浇带,防护一般在下部支撑后立即进行覆盖防护。
后浇带支撑回顶方案

后浇带支撑回顶方案在进行支撑回顶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施工要点。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设置施工缝以及止水钢板,确保新老混凝土咬合并达到防水作用。
其次,施工时需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较原构件提高一级浇灌,并应加强养护。
地下结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1天,上部结构不应少于14天。
第三,施工应采取措施保护后浇带浇灌混凝土前此范围的清洁,并有清扫措施。
第四,后浇带两侧采用钢筋支架将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固定。
最后,施工时需确保后浇带浇灌前及浇灌后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其两侧构件此跨范围模板及支撑不得拆除,确保施工安全。
During the n of the structure。
the formwork for the walls。
beams。
and slabs of the pour strip should be done XXX.To ensure the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are met。
the support system for the beams。
slabs。
and pour strip formwork must bethe same system.XXX the pour strip。
XXX deforming。
falling objects。
and other accidents.During the pour strip n process。
the formwork for the beams and slabs in the pour strip must be removed in a specific sequence: remove the bottom formwork for the beam。
top up the bottom of the beam。
remove the top formwork。
and top up the top of the beam.When removing the formwor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日期:
目录
目录 (1)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目的 (2)
三、编制依据 (2)
四、施工方法 (3)
五、顶撑架体安全验算 (5)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位于**,总建筑面积为**m2,包括**,结构类型为**结构。
地下室负一层层高3.9m,负二层3.3m。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不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1.5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1.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四、施工方法
原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
2、顶撑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
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
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3.0钢管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
双排支撑架体纵向间距1500,横向间距1200,根据层高设二道水平杆,最大步距1670,下部200高处设一道扫地杆。
后浇带两侧双排架每隔四个纵距设连接杆一道。
搭设双排钢管架顶撑时,分别在后浇带两侧预留400mm支模空间;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搭设横距与板底钢管相同。
具体布置
如下图:
顶撑平面图
顶撑剖面图
五、顶撑架体安全验算
(一)、计算参数
1、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负一层为3.74m,负二层为3.07m。
2、立杆的纵距b=1.50m,立杆的横距l=1.20m,立杆的步距负二层h=1.335m,负二层h=1.670m。
3、梁按最不利位置考虑,按后浇带设置平面图最长悬臂选取为3.3米,截面尺寸按最大截面考虑,尺寸为500mm×1000mm。
4、楼板厚度负二层为230mm,负一层为160mm。
5、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按24KN/m3选取。
6、活荷截按1KN选取。
(二)结构稳定性验算
1、钢筋混凝土梁
(1)荷载计算
梁自重(按最长悬臂一半计算):q1=0.5×1×3.3/2×24=19.8KN
活荷载:q2=1KN/m2 ×0.5×3.3/2=0.825KN
按荷载最大值梁考虑,轴心压力N=19.8+0.825=20.625KN
(2)每根立杆的受压荷载为20.625/2=10.313 KN
(3)立杆稳定性计算
计算公式:
公式
设用钢管Ф48×3钢管,A=424mm2
受压荷载N=10.313KN
长细比λ=L/i
钢管回转半径i=15.9 (经计算)
λ=1670/15.9=105.03
按λ=105查表,得出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551《建筑施工手册1》表5-18
σ=10313/0.551×424=44.14N/mm2<205 N/mm2满足要求。
2、钢筋混凝土楼板
(1)荷载计算
负一层板自重(按最长悬臂一半计算):q1=1.5×0.16×3.3/2×24=9.504KN
负二层板自重(按最长悬臂一半计算):q2=1.5×0.23×3.3/2×24=13.662KN
活荷载:q3=1KN/m2 ×1.5×3.3/2=2.475KN
负一层楼板轴心压力N1=9.504+2.475=11.979KN
负二层楼板轴心压力N2=13.662+2.475=16.137KN
2、负一层每根立杆的受压荷载为11.979/2=5.990KN
负二层每根立杆的受村荷载为16.137/2=8.069KN
3、立杆稳定性计算
计算公式:
公式(1)
设用钢管Ф48×3钢管,A=424mm2
受压荷载N1=5.990KN;N2=8.069KN
长细比λ=L/i
钢管回转半径i=15.9 (经计算)
λ1=1670/15.9=105.03;λ2=1335/15.9=83.96
按λ1=105查表,得出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551《建筑施工手册1》表5-18
σ1=5990/0.551×424=25.64N/mm2<205 N/mm2满足要求。
按λ2=84查表,得出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798《建筑施工手册1》表5-18
σ2=8069/0.798×424=23.85N/mm2<205 N/mm2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