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回顶实施方案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在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方案。
下面将从工艺流程、材料选择、设备使用和施工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附上施工注意事项。
一、工艺流程:1.施工前准备:对浇筑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的平整和稳固;检查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存在缺陷的部分进行修补;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整洁。
2.浇筑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均匀搅拌的方法进行浇筑。
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确保混凝土能充分填满模板。
3.围护保温:在混凝土初凝后,对浇筑部分进行围护保温。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保温棉、保温板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的固定可以使用钢丝和木方等。
4.后浇带回顶:待混凝土养护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
后浇带回顶是指在顶板浇筑完成后,再对墙体进行回填和顶部修整的工作。
首先将浇筑部分的围护保温材料拆除,然后进行灌浆、夯实回填等工作,最后进行修整。
二、材料选择:1.混凝土: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模板材料:选用高质量的模板材料,如钢模板、木模板等。
模板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能够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3.钢筋: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要注意钢筋的布置和连接是否牢固可靠。
4.围护保温材料: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如保温棉、保温板等。
保温材料要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够有效提高后浇带的保温效果。
三、设备使用:1.吊篮: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吊篮对人员和材料进行运输,确保施工安全和顺利。
2.振动器:使用振动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混凝土泵: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进行浇筑作业,提高施工效率。
四、施工控制:1.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厚度,确保浇筑部分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2.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控制,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围护保温,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保温效果。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1. 引言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主体结构构建完成后,再进行的一道浇筑工序。
后浇带一般位于结构的顶部,用于加固主体结构,提高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施工方案2.1 后浇带回顶流程后浇带回顶施工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清理施工区域,确保基础地面平整、无杂物,并安排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设计方案确认: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确定后浇带的尺寸、位置和数量,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后浇带的模板,确保模板牢固、稳定,并要注意防止漏浆。
4.钢筋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在模板内部进行钢筋的布置和固定。
5.砼浇筑:根据设计要求,将预制好的混凝土砼倒入模板内,用振捣器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
6.养护:在混凝土硬化前,进行适当的养护工作,如覆盖保湿膜、喷水养护等,以确保后浇带的质量和强度。
2.2 注意事项在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后浇带的尺寸、位置和强度符合相关标准。
2.材料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混凝土材料,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水泥、骨料等材料质量良好。
3.施工环境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特别是在养护期间,要避免阳光直射和大风天气对混凝土的影响。
4.施工安全防护:在施工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鞋等,并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规范。
3. 结论后浇带回顶施工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后浇带的稳定性和强度,提高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质量、材料选择、施工环境控制和施工安全防护等因素,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后浇带的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注意:以上为示例文档,实际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工业厂房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工业厂房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工业厂房的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是指在建筑物结构完工后,对梁、柱、墙等主体结构的上、下部分进行衔接处理的一种施工工艺。
后浇带回顶施工的目的是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下面是一个关于工业厂房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的模板,供参考:一、施工现场准备1.质量控制:保证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和试验。
2.进场交底:对施工队伍进行安全生产、质量控制和施工流程的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
3.施工环境:清理施工场地,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消除可能影响施工的障碍物和垃圾。
4.安全措施:设置安全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并确保施工场所符合相关安全规定。
二、前期准备工作1.材料准备:准备好后浇带施工所需的混凝土、钢筋、脚手架等材料和设备。
2.施工方案:编制详细的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包括浇筑顺序、施工工艺、材料配比等。
3.人员组织:确定施工队伍和人员配置,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时间安排。
4.设备检查:检查施工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具的运行状况,确保正常使用。
三、回顶混凝土浇筑工程1.防水层施工:先在墙体和楼板接触处涂刷防水材料,确保后浇带与墙体、楼板之间的界面密封可靠。
2.混凝土浇筑:按照预定的浇筑顺序和厚度,对回顶段的梁、柱、墙等进行浇筑。
3.振捣作业: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密实和去除气泡。
4.控制浇筑质量: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要求,控制浇筑速度和时间,以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四、回顶水养护工程1.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浇筑后,使用保温材料对回顶段进行保温,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避免裂缝的产生。
2.水养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湿润的抗渗膜,保持表面湿润状态,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龟裂。
五、验收与收尾工作1.验收标准: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对后浇带回顶工程进行验收,确保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2.清理整理:清理施工现场杂物和垃圾,恢复原有环境的整洁。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后浇带回顶施工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施工工艺之一,它主要应用于梁、柱等构件的浇筑过程中。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的设计与执行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的设计要点、实施步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设计要点1.施工工艺设计:–确定后浇带回顶的具体尺寸和位置。
–制定后浇带回顶的施工工艺流程,包括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
–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解决方案。
2.安全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操作规范。
二、后浇带回顶施工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施工设备和材料。
–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模板和支撑结构。
2.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钢筋的剪断、弯曲和绑扎。
3.混凝土浇筑:–在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均匀性,防止出现空鼓、漏浆等质量问题。
4.回顶施工:–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回顶作业。
–确保回顶处混凝土浇筑充分,避免出现空隙。
三、后浇带回顶施工质量控制1.质量检查:–对模板的安装情况、钢筋的绑扎质量、混凝土的浇筑均匀性等进行全面检查。
–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强度检测:–对后浇带回顶部位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
–确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是关于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的设计、实施步骤和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通过严谨的设计和严格的执行,可以保证后浇带回顶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1. 引言后浇带回顶施工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方式,它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的基本原理、施工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 基本原理后浇带回顶施工是在基础墙板浇筑结束后的一种施工方式。
通过在已浇筑的墙板顶部设置一道混凝土浇注带,以增强基础墙板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
3. 施工步骤3.1 基础墙板浇筑首先,在施工现场进行基础墙板的浇筑。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模板,保证墙板的厚度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3.2 后浇带设置待基础墙板浇筑完成后,开始设置后浇带。
首先,清理基础墙板表面的杂物和浮渣,保持其平整洁净。
然后,在基础墙板的顶部设置膨胀剂和固定钢筋,以增加后浇带与基础墙板的粘结强度。
3.3 后浇带浇筑在完成后浇带的设置后,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配制符合强度标准的混凝土。
然后,将混凝土泵送至施工现场,使用振动棒进行充分振捣,确保混凝土能够填充到后浇带空隙中,并排除气泡。
3.4 回顶施工待后浇带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开始进行回顶施工。
回顶施工是指将顶板的混凝土浇筑至一定高度,使其与后浇带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以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施工人员需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浇筑顺序和层次,逐步进行回顶施工。
4. 注意事项4.1 合理控制施工工艺在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时,需要合理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特别是在后浇带与基础墙板的连接处,需要进行充分的粘结处理,以确保后浇带能够与墙板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4.2 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温度裂缝是后浇带回顶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为了避免温度裂缝的发生,施工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浇注顺序和层次,以及加强养护管理等。
4.3 施工安全在进行后浇带回顶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确保自身安全。
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如人员上岗证、安全帽、防护眼镜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后浇带回顶方案(建资荟萃)

***工程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日期:
目录
目录 (1)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目的 (2)
三、编制依据 (2)
四、施工方法 (3)
五、顶撑架体安全验算 (5)
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工程,位于**,总建筑面积为**m2,包括**,结构类型为**结构。
地下室负一层层高3.9m,负二层3.3m。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不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三、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施工图纸
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1.5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后浇带的的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后浇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因收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缓冲和调节作用,对于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施工方案针对某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后浇带施工进行详细规划。
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后浇带的位置、尺寸、形状及施工要求。
(2)了解相关规范、标准,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等。
(3)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后浇带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2. 材料准备(1)水泥、砂、石子等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钢筋、模板、防水材料等施工材料应满足施工要求。
3. 机械设备准备(1)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振捣器等混凝土施工设备。
(2)钢筋加工机械、模板支撑系统等施工设备。
4. 人员准备(1)组建后浇带施工班组,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三、施工工艺流程1. 施工准备(1)清理后浇带位置,确保无杂物、积水等。
(2)测量放线,确定后浇带位置、尺寸及形状。
2. 模板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模板材料。
(2)模板安装应牢固、平整,防止变形、漏浆。
(3)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加固处理。
3. 钢筋加工与绑扎(1)根据设计要求,加工钢筋。
(2)钢筋绑扎应牢固,保证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等符合规范要求。
4. 防水处理(1)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
(2)防水材料施工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确保防水效果。
5. 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应搅拌均匀,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密实,防止蜂窝、麻面等缺陷。
6. 养护与拆除模板(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湿润。
(2)养护期结束后,拆除模板,清理模板及施工现场。
7.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1)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钢筋、防水等施工质量。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注意振捣密实,防止裂缝、蜂窝等缺陷。
地下室后浇带回顶施工方案

目录1.编制依据1、《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9、《建筑施工轮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12、本工程设计图纸1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3.编制目的本工程为减小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不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挡土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带宽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楼板后浇带两侧楼板混凝土拆模后,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为了避免楼板已经发生挠度变形,产生微小裂缝,对混凝土耐久性非常不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拟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4.施工方法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2、顶撑施工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
拆除此部分满堂支撑脚手架时,后浇带处支撑必须随时拆除随时回顶;在拆除和回顶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大面积拆模,一般一跨一跨循环进行,严禁梁、板同时拆除后再回顶。
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端的梁、板回顶均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材料选用50×100mm木枋通设在梁板底,支架系统采用Ф48×钢管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钢管顶端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U型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木枋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使用长度≤2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浇带回顶方案
————————————————————————————————作者:————————————————————————————————日期:
听海·北塘湾三标段(听海蓝珊港湾)项目后浇带回顶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8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目的 (1)
三、编制依据 (1)
四、施工方法 (2)
1、顶撑施工顺序 (2)
2、顶撑施工 (2)
五、质量保证措施 (4)
六、安全保证措施 (4)
七、回顶架体计算书 (6)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天津听海·北塘湾三标段(听海蓝珊港湾)项目工程,坐落于天津市北塘古镇,黄海路与北塘大街交口地块。
主要使用功能为酒店、商业、办公、餐饮多功能一体综合性建筑,建筑总面积89724.6m2。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下室层高5.4m,一层层高5.1m,二层及以上为4.7m及4.5m.
二、编制目的
本工程为减小混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附加应力,以及避免不均匀沉降,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梁、板相同位置均设置后浇带,宽度为800mm。
本方案主要针对地下室及一层已经拆除后浇带模板部位的处理,为保证混凝土不因混凝土自重等因素产生变形,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的楼板顶撑方式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加固。
二层及以上后浇带处模板不得拆除。
三、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JGJ80-91
5、《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四、施工方法
原结构设计为简支梁板,由于后浇带的留置,结构受力转变为悬臂梁板,因此在后浇带处需加设支撑,避免因结构受力的变化,造成梁板开裂。
1、顶撑施工顺序
梁底模板拆除→梁底顶撑→顶板模板拆除→顶板顶撑
2、顶撑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受力要求,将梁板和后浇带模板支撑体系作为同一体系。
拆除部位后浇带处支撑必须及时进行回顶。
后浇带二次回顶支撑拆除前,后浇带混凝土以同条件的试块强度必须达到100%。
后浇带两端的板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板底铺设40×80mm方木,梁底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增设两排立杆。
支撑系统的碗扣式脚手架在后浇带两侧搭设双排支撑架体,架体顶端设置U型可调顶托,木方架设在可调顶托上,调节U型顶托,将方木与梁底、板底顶撑牢固,U型可调顶托伸出钢管顶端≤200mm。
双排支撑架体纵横向间距900mm,步距1200mm,共设置四道横杆。
两侧双排架体之间间距1200mm,使用1200mm长碗扣式脚手架拉杆进行拉结。
梁底位置另行搭设两根钢管顶撑,搭设横距与板底钢管相同。
五、质量保证措施
1、根据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手册的要求,选择合格的材料供应商。
2、对于进场的模板、钢管杆件、构件、配件、加固件等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格品必须退货,严禁投入使用。
3、对同一批次使用的材料,应核对其尺寸规格是否相同,严禁将外径不同的钢管混合使用。
六、安全保证措施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1、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组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2、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统筹协调、指挥、全面负责安全管理。
1.3、施工负责人是安全管理的第一直接责任人,代表项目经理部行使安全管理的权力,负责本工程安全标准的制定,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
1.4、技术负责人是安全技术的第一责任者,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核批准。
1.5、工长、专职安全员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领导劳务作业队伍开展安全建设,是安全生产有力保证层。
2、安全教育制度
2.1、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
新进场的每个施工人员,必须先接受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教育,并在“三级安全教育卡”上签名,并登记其本人的身份证号码。
2.2、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公司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着重进行安全基本知识、法规、法制教育;项目部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着重进行现场规章制度和遵章守纪教育;班组对新进场的施工人员着重进行本工种岗位安全操作及班组安全纪律教育。
2.3、施工人员在变换工种时,必须接收新工种的岗位安全操作知识教育;特种作业人员若变换新工种须经市一级有关部门重新培训考核发证。
2.4、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项目部对班组的安全技术教育每月一次,班组对工人的安全技术教育每周一次。
教育类别为:操作规程、技能、班前教育等。
2.5、在节假日前后,必须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6、项目部对工人的安全教育活动应进行登记汇总。
3、安全检查制度
3.1、工人在作业前要对自己使用的机具、劳动保护用品以及本班组作业区段的安全设施进行应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向工地有关人员汇报,待隐患消除后方可开始作业,并逐步完善记录工作。
3.2、工地专职安全员要每日对作业区段进行检查。
如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实施并对改进后的设施进行检查验
收,对不改进的,提出处理意见,报项目负责人处理。
指导、督促工人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安全纪律,执行操作规程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3、要认真执行定期检查制度。
应有组织、有计划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项要制订整改计划,并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三定措施,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有危及人身安全的应暂停作业。
七、回顶架体计算书
1、计算参数
1.1回顶支撑搭设高度5.1m。
1.2立杆纵距0.9m,横距中间一跨横距1.2m,其它两跨0.9m,立杆步距1200mm,共计四道横杆。
1.3梁支撑计算按悬挑长度5.0m进行计算,梁截面尺寸按最大截面500×1900mm考虑。
1.4楼板厚度按照350mm进行计算。
1.5钢筋混凝土自重梁按24KN/m³进行计算。
1.6活荷载按照1kN/㎡选取。
2、结构稳定性计算
1.1钢筋混凝土梁
(1)梁自重荷载:q1=24×0.5×1.9×5.0/2=57kN
(2)活荷载:q2=1×0.5×5/2=1.25kN
则立杆承受的荷载为:N=1.2×57+1.4×1.25=70.15kN
(3)立杆稳定性计算
计算公式:
σ=A
φN ≤[f] 钢管截面积A=357mm ²
受压荷载N=70.15/4=17.54kN
长细比λ=i
l 0
=1.1612002.1⨯ =89.44
查表得φ=0.664
σ=357
664.017540⨯=73.99<205N/mm2 满足要求 2、钢筋混凝土楼板计算
楼板自重:q 1=
2
535.09.024⨯⨯⨯=18.9kN 活荷载:q 1=2
59.01⨯⨯=2.25kN 则立杆承受荷载为:N=225.24.19.182.1⨯+⨯=12.92kN 3、立杆稳定性计算
计算公式:
σ=A
φN ≤[f] 钢管截面积A=357mm ²
长细比λ=i
l 0
=1.1612002.1⨯ =89.44
查表得φ=0.664
σ=357
664.012920⨯=54.5 N/mm 2<205N/mm 2,满足要求。